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621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夏言轻笑,从袖口里掏出一块扔过去,“刚刚在里面没有给你,这是补的。补你那句吉祥话。”
  店小二从戒备转而大喜,“多谢老爷,老爷升官发财,多子多福,长命百岁,连撞大运!!”
  连撞大运都出来了。
  “你是不是就会两三个词?”
  “嘿嘿。”店小二还是傻笑。
  不过这样一来距离稍稍拉近了些,店小二问:“老爷,好像看着不高兴?”
  “高兴,大明强盛,故土新归,满京城都高兴,我如何能不高兴?”
  “喔……”他想说看着不像,但不敢。
  夏言叹息一声,“只不过……这天大的喜事,却只能旁观。”
  说话间桥上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有文人士子酒后吟诗,他们抓着这段短短的时间疯着、乐着,有一头戴方巾的年轻人大喊:“马映汉阳雪,旗包陇右风。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好!”
  之后有人重复高唱: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店小二挠了挠头,“老爷,他们说的是啥意思?”
  夏言解释道:“他们是说,皇上关心边疆形势,决心平定边疆乱事,所以有了今朝这样的大胜。”
  “喔~说的好说的好,小的也是这样认为的!”
  夏言噗嗤一笑,“你也这样认为,你怎么不说?”
  “嘿嘿,没读过书嘛。但我知道老爷一定会说。”
  夏言都不知道他与这个小厮在这里废什么话,不多久,桥上的人又下来,其中一人对着他大喊,“公谨!公谨!如此盛景,需你赋诗一首啊!可不要以为躲在那里,我们就会饶过你!”
  于是乎一帮人又下来,撺掇着要夏言作诗。
  既然拗不过,那就应了。
  夏言略作思索之后开口,“入幕推英选,论兵迈古风。卷旗收败马,锵佩揖群公。紫塞金河里,天山弱水东。晚风吹画角,残日让雕弓。”
  他这四句说的是整个过程,第一句推选将领、论兵法战略,第二句是战场获胜,所以‘收败马’,敌人的败马,第三、四局是胜利之后感叹边塞的壮丽景色。
  尤其那句晚风吹画角,残日让雕弓颇为有感觉。
  原本到这里众人都以为结束了,因为完整的逻辑已经出来了,正要叫好之际,夏言望着灯火辉煌的京师又吐出两句:庙略占黄气,精神贯白虹。丈夫期报主,看取宝刀雄!
  最后一句最为震撼人心。
  与他一同欢庆的这些人都是科举不中的举人,人人心中都压抑着同样一个念头。
  “丈夫期报主,看取宝刀雄!!公谨好诗!!”
  ……
  如果说这些人是旁观者。
  那么周尚文的家人大概真是要泡在喜悦之中了。
  周老太太把佛珠都要捻秃噜皮终于求来了这个福报,他把三个孙子都叫过来,全部提溜到祖宗灵牌之前磕头。
  周老太太说:“你们要记着今日,并在祖宗的灵前起誓,从今往后要效仿你们的父亲,学得本领,忠心报国!还有,这几日不要到外面去吸人眼球,彦章在为国争光,你们三个不能为周氏丢人!”
  “是,孙儿们记住了。”
  此战之后,周氏在正德一朝必定举足轻重,不知道会不会封国公,但是由伯进侯是铁定的了。
  然而在弘治年间,他们全家还窝在西安无人问津呢。
  这当中当然有周尚文的个人奋斗,不过周氏受恩之中也被人瞧在眼中。
  越是如此,周老太太这种历尽沧桑的人就越是冷静。
  ……
  ……
  朱厚照也确实在和内阁四人论及封赏之事。
  王炳就觉得要么干脆就让周尚文担任新疆总督,“勋贵之家戍守边疆,这本就是寻常之举,且周尚文治兵、作战都可为一时之选,必定可以胜任。”
  朱厚照也在考虑,“王炳这话也不是没道理。那边多少还是会有些战事的。土鲁番汗国之西,不是还有个叶尔羌汗国吗?”
  杨廷和心惊,“皇上,连番作战,官军必疲啊。”
  “朕知道,朕不是让他立马再战。”
  杨一清补充,“皇上的意思是要靖虏伯镇于新疆,只要时机合适,便可再立新功。至于时间,三年、五年皆可。”
  “微臣也觉得,新归疆土当此之时应用武将而非文臣。”
  说这话的是王鏊,朱厚照听后心中宽慰。
  “……不过武将之选,是否以靖虏伯为总督,则可另议。”
  “近几年还是要他。”这个朱厚照不会多事,人家打下来的,让其他人享受胜利,他不允许,这是心里的想法,嘴上还是说:“既然他能打胜仗,咱们君臣就不要多事,临阵换帅万一换了个不争气的,朕不气死,靖虏伯坐在家中也要气死了。”
  这话说的有些滑稽,几个老臣都有些没忍住。
  “……还有,靖虏伯这称谓得改改了。”
  众人一听就明白了,大胜之后的封赏这是应有之义。其中头功,自然非周尚文莫属,问题在于封到什么程度。
  朱厚照想都不用想,此时的朝野、民间必然已经是欢庆一片,人们也都等着皇帝要给外出征战的将士什么样的封赏,这种时候他当然要迎合了。
  “开疆拓土,此为青史留名的不世之功,靖虏伯确实已不相称。此外若是要委其以新疆总督之任,或可以国公封之,以示我大明皇室与勋贵共荣共损之意。”
  朱厚照咂摸着,主要是周尚文后面还有可能再立大功,“他是不是还有三个儿子在京中?”


第七百章 纳谏
  周尚文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周君佐、周君佑和周君仁,历史上他们都曾随自己的父亲连续作战,也算是战场上的骁勇之士。
  皇帝忽然在此时提到他的儿子。
  臣子们也都明白,天子不想在这个时候封周尚文为国公。
  杨一清想着,这里面可能是两个考虑。
  一来,永乐以后,几乎再无国公之封。想要这个封赏,那基本是要在天子打天下的过程中有重大的立功表现。而周尚文虽然有开疆拓土之功,但始终还是少了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本身也不足以封国公。
  其次,天子仍然有让周尚文西进的意思,换句话说,这次封了,后面就封无可封了。
  而不封国公,那么就改而荫其子嗣。
  这都是很简单的想法,其他三位阁老也想得到。
  其实这些都不影响大局,大捷之前,只是封赏多与少的问题。
  所以这番圣意,他们都没有二话。
  继而杨一清开口,请封靖虏伯为靖虏侯。
  次日,内阁携六部九卿再次面圣,议定祭庙仪式,皇帝宣布大宴群臣。
  这场大胜的气氛也被推至高潮。
  后宫之中亦是如此,三个皇子见到朱厚照都会说一两句祝贺之话,便是夏皇后这等不问政事的妇人也要讲上一两句。
  即便如此,朱厚照还是觉得不够。
  又过两日,朱厚照找来杨廷和和礼部尚书王华,见面以后直接便讲,“朕先前曾经也下过谕旨,朝廷要编修名将录,其目的是要汉人始终铭记那些为国征战的将士,其视角是要超过一朝一代,哪怕不是为我朱家效力,也值得被铭记。”
  王华和杨廷和相互对视了一眼,“陛下,武将悍勇,且朝廷封侯之旨意已经下达,赏罚已然分明。陛下此番再赏,臣只恐……贻祸无穷。”
  “不,以前朕说过,既然说到了就要做到。而且朕在江南已经明言,如今的局势已经进入大争之世,内阁不是也在争相进行产业之议?朕可以先说一个暴论,产业是否兴盛,武力是最为重要的保证!”
  下面那句话他就不好讲了,因为这两人都是文臣。
  实际上朱厚照是要改变那种武将被压制的风气。
  这个事情要分两说。
  武将是不是该压制?或许该,以几百年的视角来看,重文抑武为几个朝代所接受自然有其道理。但最终给这片土地、这个民族带来了太大的伤害。
  大明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广泛的和周边国家进行交往,关键是这部分利益群体被他养出来了,底层逻辑也慢慢通了,再想往回改其实已经不那么容易。
  所以再重文抑武,他觉得不合时宜。
  这是他的个人判断,好与不好,真的难说,历史上并无相同的情况可以参考,只是他觉得后面的战事怕不会少。
  “所以陛下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有两层,一,名将录上应该有周尚文的名字,而且撰文记述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强调他对大明的贡献或是为朕立的功。他的功劳要放在汉夷之争的角度来看,他争得不仅仅是大明的疆土,也是汉人的疆土。”
  这段话对两个人是有震撼的。
  即便有这样的评价,一般的习惯也是给死人比较多,在世的时候就开始‘著书立传’确实少见。
  “陛下。”
  王华颤颤巍巍的行了个礼,“陛下可还记得侯君集?”
  朱厚照沉默不语。
  侯君集灭高昌国,立下的功劳万世不灭,但也因为如此,他后来自恃功劳、忘乎所以。
  唐太宗因为他贪了几万金的事对他进行惩罚,结果这家伙心生不满,最终导致他反叛。
  这种也是有可能的。
  王华语重心长的说:“臣不是要揣测谁,只不过有的时候赏其太多,不一定是好事,或许也会害其不浅。”
  朱厚照微微沉吟,“朕确实也不想看到那一幕。”
  “那老臣建议,皇上可暂时按下此心,人有生老病死,陛下也比靖虏侯年轻的多。”
  这话就是体现一个老如狐的臣子心思了。
  作为皇帝有时候要固执,有时候要听劝。
  他当然是更想激励人心一点,不过做些平衡似乎更加理性。
  王华的意思很简单,周尚文会死的,你一定要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可以在他死的时候给,急什么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6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1/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