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461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陛下放心,杨阁老老谋深算,节制三边兵马,火筛又是他的手下败将,料其也难有胜算。”
  “嗯。大战过后,诸事繁多。朕想想……”朱厚照揉了揉脑袋,“除了大宴和封赏诸事,还有一桩真正重要之事。”
  几个大臣都抬起头,等着皇帝开口。
  “经略河套。”
  是啊。
  打仗打得那么辛苦,所为的又是什么?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这片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上,有百万亩良田、有一望无际的草场。
  而所谓的灭敌主力,实际上并不代表蒙古草原上就没人了。只是从军事的角度来说,鞑靼已经不具备实力再和大明相争。
  但鞑靼还有人在那里生活。原先三个右翼万户,如今还有两个就在草原上。
  现在不是马放南山的时候,河套还是要好好的治理,历来强大的中原王朝在得到河套之后,只要以此作为屯兵的基地,往往都能压制草原几十年。
  那个地方,朱厚照得找个猛人。巨猛的人。
  朱厚照想到了。
  陕西巡抚王守仁。
  想到此处,他都有些激动,历史的趣味在他的手中出现了,就是他自己都期待,
  当王守仁在河套屯兵养马,北方的游牧民族又要如何应对?
  “臣以为,等杨阁老的奏报到了,陛下可宣其进京,此事紧要,到时候可从长计议。”
  “嗯。”朱厚照点头。
  只要打胜了,后续的事情慢慢做就好了。
  “诸位爱卿都是朕亲信之臣,不少人在朕还是太子时就已相识,朕之志向,在内是要百姓安居乐业,在外是要四夷宾服,如此国泰民安,盛世可期,朕也可不负祖宗之托、百姓之望!今有大胜,一方面要为之庆贺,另一方面也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自三代以来,也有许多帝王即位之初,励精图治,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但稍有所成之后,则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譬如唐玄宗,妄念一起,以致安史之乱,盛世大唐由此去也!值今日大胜之时,朕与诸位爱卿再约定,从今往后,仍然要以苍生社稷为重!不可一刻稍忘!”
  此番话出,众位大臣再一次心生臣服,纷纷跪下。如此帝王,如此言论,自古难寻。
  “吾皇圣明!”
  “都起身。说说还有什么事。”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韩文上前躬身。
  “讲。”
  “良乡一战,我军大胜,与此同时易州、良乡等县皆遭受大难,臣以为朝廷应当免除受灾几县之钱粮,以显陛下仁德爱民之心!”
  “准奏!”
  “臣吏部尚书林瀚上奏:陛下此番大胜虏酋,大涨我大明国威,臣以为应当遵循旧制,挑选良辰吉日于午门献俘!”
  “准奏!”
  “臣刑部尚书闵珪上奏:汉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马踏贺兰山;唐贞观四年,李靖东征,大败突厥国,此两役之后,汉武帝、唐太宗都曾大赦天下!臣以为,大明此战尽灭鞑靼主力,一扫北境之敌,亦可大赦天下,使天下百姓与国同庆!”
  大胜之后的确有大赦天下的传统,这一点没问题。战争会让朝廷使用一些‘民力’,大赦天下可以安抚民心,同时也可以宣威天下,就是告诉所有百姓,我们赢了!
  朱厚照没有多做犹豫,继续大手一挥,“准奏!”
  其声高亢激昂,一时间诸大臣也被感染。这便是大明的正德皇帝!


第五百零三章 论功、起名
  古朴的城门既厚重又巍峨,新的一天到来,京师九门全部打开,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戒严令被解除。
  百姓终于可以自由出入,这突然的解封使得全城一片欢乐。
  不夜城也重新开张,里边儿各种娱乐场所从白天到黑夜从不关门。
  赶上现在京师里的百姓又都有些银子。其中一些是领了赏银的有功之人,蒙古人虽然没有最终攻打京师,但朝廷已经把开拔银都发了下去。
  皇上有钱,碰上的还是关乎国运的战争,所以当时银子花起来很是舍得。
  就是和这些都没扯上关系的人,先前通州的粮食要运至京师,当时稍微多跑几趟,三五两银子也能到手。
  这年头可没有攒钱买房这种事项,有了钱,存一部分,另外的还是拿出来花。
  因而战后的京师商业恢复的异常之快,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记得那紧张的氛围,倒也不觉得天跟塌了一样。
  酒楼里的评书先生已经说起了书,抑扬顿挫的,仿佛亲临战场。
  三两友人坐在其中,有的认真听,有的就当是听个故事。
  “……此次真要论起功劳,皇上当居首功。若非陛下暗中策划了这般大的谋略,也不会引得鞑靼小王子越陷越深,兵部尚书可居次席,危急时刻,领兵增援,一战功成,实乃国之干臣也。”
  “不对不对,此次与鞑靼作战,乃是最后时刻大明骑兵抵达,否则五万鞑靼之兵,怕也难以打赢!”
  ……
  大胜之后论功行赏,哪个功劳大,哪个功劳小,这便是最为敏感之事了。
  王炳算是运气很好,当时京师之中实在挑不出人来。
  朱厚照的态度是宁愿找威宁伯也不去找英国公、成国公这些人,威宁伯王烜至少还能带着他的妹妹王芷,虽说军中有个女人不太方便。
  但在关乎国运的大战上,些许的不方便或是些许的尴尬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后来也就让王炳占了这个便宜。
  那种局面,鞑靼小王子已经深陷其中,朝廷派出去的人,只要把几方捏合起来,不要刚愎自用,和众人一起商量着来,这事便成了八九成了。
  好在,王炳侍奉了朱厚照几年,当时那种情况,胜利有多重要不言而喻,他出一点篓子,朱厚照都能扒了他的皮,所以哪怕就是随性而为,他也不会选择那个时候。
  现在多好,仗打赢了,他还是领兵出去的,而且是本朝的兵部尚书。
  以如此功劳,就是朱厚照不愿意,内阁当中无论怎样也要给他一个位子。
  否则这个事就说不过去,叫人家去打仗时说得好听,回过头来领赏又抠抠搜搜,实在是小家子气。
  所以这一点,他是圣心已准之事。
  旁得不提,王炳在大事之上还是拎得清轻重,就这一点,以阁臣委任,又能有多大的问题?
  这样的话,内阁的三人也就齐了。
  杨一清原是负责复套之人,本身已经是阁老了,现在复套功成,他回到朝堂中枢更加理所当然。
  国人讲求论资排辈,虽然王鏊是帝师。但是杨一清在其之前入阁,那么内阁的首揆自然就是杨一清。
  杨一清、王鏊、王炳。
  三人内阁,两人是因为复套。
  朱厚照乐得见到这种局面,他就是要告诉大大小小的臣子,办好了皇帝的事,就是能升官。
  至于西北三边总督和兵部尚书……
  朱厚照觉得,北方威胁不再,三边总督的设置也失去了其意义,防备和攻略北方游牧民族的重任更多的转移到了河套地区。
  从军事角度来说,就是把防线前推。
  甘肃、宁夏、榆林还是各设总兵,正巧此番大战,也有许多立了功的将领需要安置。
  除了向北,大明还需要向西拓展其影响力。
  有了河套,在其覆盖范围内的左右两边即宁夏、榆林两镇就会变成次一级的防守区域,而甘肃则仍然重要,因为甘肃镇向西经河西走廊,就是关西七卫、而后是哈密。
  所以甘肃、河套,这是两个重点,一个向西,一个向北。
  “陛下?”刘瑾低头走了进来,轻声唤了一下。
  朱厚照正盘腿坐着,他面前放着地图,手中则摆弄着一些小旗子之类的玩意儿。
  “何事?”
  “张永回来了。”
  “那让他进来啊。”
  “是。”
  张永率领腾骧四卫,此番也立有小功。
  不过……他的面容却没有多少兴奋,还是显得有些紧。
  “奴婢张永,参见陛下。”
  朱厚照转了身子,但还是盘腿坐,“起来吧。这一趟你没受伤吧?”
  “奴婢贱体,何劳陛下挂念。”张永嘿嘿笑了一下很快又收了回去,“……有件事,外庭的大臣应也会和陛下禀报,不过奴婢还是觉得应从快、先向陛下禀明。”
  “什么事?”
  “就是鞑靼小王子的帐下,发现了一个汉人。”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他第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是什么问题。大概是因为没有往那个方向去想。
  但是听张永那‘暧昧’的语气,他马上就想到是怎么一回事,立马沉声问:“是什么人?”
  “其人名为马益谦,乃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
  “哼!”朱厚照颇为不悦,把手中的一份奏疏也气得甩在地上,“真乃我汉人之耻。”
  乾清宫里,众人都不敢言语。
  这种事虽说是把人给抓到了,但怎样也是丢人的。
  “此人现在何处?”
  “战乱之中断了一条胳膊,但好在命保住了,现在在刑部大牢之中。”
  “按照大明律法处置!”
  哪怕他朱厚照是个现代人,但对于这种汉奸、叛徒也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去宽恕,“该是什么刑罚就是什么刑罚,还有他的九族,一并处置。”
  “奴婢还查到,这个马益谦与之前的江同祖一案有些关联,他们的私谊不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正好,把这桩案子办成铁案!朕的宽厚仁德,他们是一点儿光都沾不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4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1/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