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这两天有些乱,他也被整得异常疲惫,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
刘瑾和秋云劝了他几次,但这种时候他哪里睡得着?
离开了怀颜休息的地方,他问刘瑾,“良乡的战事如何?”
虽然耳朵里有产房中怀笑痛叫的声音,但他除了丈夫,还是皇帝,某种程度上,战事还关乎着千万家的孩子的生命,所以更加的重要。
“先前送进宫来的军报,各路援军都已经抵达良乡。”
“嗯。那最后的战报估计也快了。”
“皇儿。”张太后和夏皇后这时走了进来。
“母后。”
“当姐姐的磨难就是比妹妹多。但皇儿也不能再熬了,现在还不知几时能生,母后听说你已经一天一夜都没合眼了。这可不行,你担着九州万方、江山社稷,无论怎样,都是身体为要。”
朱厚照看了一眼边上的夏皇后,
他大概知道,这是她搬来的救兵。
夏皇后略有心虚,但她也实在担心,“陛下,怀笑妹妹是有福之人,必是能够转危为安。况且,怀笑妹妹也一定希望陛下以龙体为重。臣妾……臣妾……”
“朕知道的,你们都是为了朕好,只是……”
朱厚照冒出一个念头,他在想万一怀笑出了什么意外……这要怎么办。
古时候人对于这种事心理承受能力还大些,总归听说过谁谁谁难产了,但作为现代人,他不太能想象自己的孩子出生,母亲却没了这种事。
越想就越是害怕。
张太后和夏皇后没办法,又陪着等了一会儿。
朱厚照则一直在房中坐不住,焦急的来回转悠。
他能隐约听到一些声音,例如‘用力、再用力’之类的话。
怀笑大概是更痛苦一些,还会叫‘陛下’,听得人更加的揪心,这时间啊,分外难熬。
忽然之间,
“啊、啊!”
是孩子的啼哭声。
“生了?!”
“生了,生了。”
莘惠最先跑了出来,“陛下,笑贵人生了!”
“是皇子还是公主?”张太后急切的问。
“是皇子!”
朱厚照这边刚要再问,葵儿也出来了,她擦了擦汗,说道:“陛下放心,母子平安。”
“啊……”朱厚照大喘气一声,这真是比他当年查高考分还要紧张,甚至于感觉脑袋有些晕晕乎乎的。
秋云上来扶住了他,“这下陛下该安心了!”
“哈哈哈,好,好啊!”
张太后则迎着走了上去,宫女已经把刚出生的孩子抱出来了。
她现在心情大喜,“妹妹争气,姐姐也不差,两天之内为我天家连添子嗣,这是几十年未有之喜,皇儿,这可要赏!”
没错,妹妹怀颜所生的也是皇子。
皇子和公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如今梅氏姐妹接连生下皇子,可以想见从后宫到外庭会是何等的欢喜。
“要赏要赏!传旨!”朱厚照难以抑制兴奋之情,他端坐主位,面容整肃,“梅氏二人,气质粹和,性资淑令。动履谨佩环之节,德容著诗礼之华。儆戒相成,允协鸡鸣之咏。储休毓秀,聿符熊梦之祥。特颁显册,封笑贵人为宁妃、颜贵人为昭妃!”
现在尘埃落定,宫里就是一片准备欢庆的氛围,这些事礼部都有定制,倒不需费心。
不过永寿宫外,又有太监慌忙奔走,一路跑着,就差在皇帝身前滑跪了。
“启禀陛下!大司马急报,良乡大捷!良乡大捷!”
朱厚照嚯然起身,而宫里除了张太后也全都跪了下来,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连添皇子、又有大捷,他这个皇帝权威,更加无人可以撼动!
第五百零二章 准奏!
“臣妾都听到了。臣妾也要恭喜陛下。”
朱厚照抓着怀笑柔软白皙的小手,大概是因为没有力气,那手就这样任他抓捏。
说起来,他多少还有些害怕。
因为他知道这个时期生孩子对女人很危险,小孩子也有相当的概率养不活。
就像他原本有个妹妹,已经养四五岁了,结果还是不幸去了。
这是皇帝也无能为力的地方。
“好,朕听到了。这次你和怀颜可是惊险……好在,好在结果都是好的,之后你们要好好养身体。”
“嗯,陛下,怀颜怎么样了?还好吗?”
“已叫人把喜讯告诉她去了,安心了以后,大概睡了。”
朱厚照的手抚摸着她的脸颊,怀笑露出笑容还微微蹭了蹭。
“陛下,臣妾想看看孩儿。”
朱厚照招了招手,边上宫女去从外边儿抱了进来。
本来想叫皇帝接,不过他上辈子没有孩子,巴掌大的娃他还是躲了一下,“放到宁妃身边。”
“是。”
怀笑张开胳膊,因为没力气翻身,只能偏头过来。
“孩儿,要平平安安长大……”
她讲话稍带些气声,讲着讲着也有泪水流出来。
这个孩子,从此就是她的依靠。
朱厚照也能感受到某种叫血脉联系的东西,看着孩子平静的呼吸,他忽然有一种被安慰到的感觉,而且身体里也涌起一股力量,之前的疲惫也算不得什么了。
他开始明白,为什么太祖皇帝对自己的子孙都如此偏爱,为什么很多父母的爱都不求回报,为什么弘治皇帝要对他的兄弟那么照顾。
情绪上,真的有那么一股冲动。
但他还知道自己是皇帝,而且如果一切没有变化,这两个孩子将来大概率是要到什么地方就藩,然后在朝廷的监视下哪里也不能去。
甚至还会发生兄弟相争的宫廷惨剧。
到几代人以后,他孩子的孩子会被新时代的人推翻、蹂躏、杀掉……
这些事情……以及在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父亲以后,他心里做了一些决定。
大明的宗藩制度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宁妃,你先休息。朕回头再来看你。”
“是。陛下也要注意节劳才是。”
“放心吧。”
朱厚照现在是充满力量的。
与此同时,奉天门外已经挤满了大臣。
除了文臣,还有一众勋贵,都来了。
侍从室也不知道这条子要怎么排序,索性便和诸多大臣一起在奉天门等候。
当皇帝龙辇出现在的时候,大臣们像是上朝一样全部排好了。
朱厚照带着刘瑾平常般走近,看着眼前这群人不约而同跪了下来三呼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这样,他们一连呼了三次。
像是一种感觉,朱厚照只觉得他们更加‘温顺’了。
太监们把龙椅搬到他的身后,他张开双臂端坐其上。
“平身!”
声音威严,透劲也足。
“谢陛下!”
“良乡一战,灭鞑靼小王子主力五万余人!这是大明数年未有之大胜,从此后,蒙古诸部再无力抵御大明,河套可复!北疆可平!陛下开疆拓土之功,可比汉武唐宗,臣王鏊为陛下贺!为大明贺!为天下贺!”
类似这般话语,除了他这个内阁阁老,其他大臣也都要出来说上一通。
文人的那种吹嘘,吹得朱厚照都有些轻飘飘、有些气血翻涌,仿佛千古一帝已经就是他了。
“一战而胜,这不仅仅是朕的功劳,诸位爱卿可不要说得仿佛是朕亲手杀了那么多北虏,这是朝中大臣、在外将士一同用命的结果。有功要赏,有过要罚。如此大胜,朕要祭祀太庙,告慰祖宗,朝廷要传至四方,使天下皆知。此外,朕决意要大宴群臣,以为庆贺。王先生。”
“臣在。”
“宴席之上,朕要亲自封赏有功将士。此事尤为重要,请先生以内阁名义领衔各部用心办理。”
“臣,领旨!”
“再有,北直隶敌军已平,派人到固原去,问一下杨阁老那边的情形。”
近段时间,京师过于紧张,以至于好些人过分关注鞑靼小王子,而忽略了其实火筛部还有四万人马也犯了花马池。
不过朱厚照不太担心那边,有杨一清、王守仁这两尊大神,再加上自己这个皇帝也没有给他们来自‘京师的扯后腿’,仅凭火筛所领的四万兵马,是很难打出什么战果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