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452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就以乡为名,张集乡、牛儿堡、大里沟、王家庄,这相当于是番号。
  原来觉得这些很土,但是曹新坚持要求这样,王家庄的人去张集乡没关系,张集乡的人也过来啊,所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护粮。
  而且百姓乡土情结重,就是这些名字,让他明白在这里拼命是为了啥。
  他们不是给别人打仗,而是给这些地方的村民自己打仗!
  除了粮食,好些人还有媳妇儿、还有娃儿,但凡算个男人,这时候该干什么都不用说。
  后来石奉领着虎贲卫进驻了良乡县城,这让当地百姓更为兴奋,
  只不过前几日,鞑靼大军从这里过的时候,走得急,并没有来打县城,只是放出去一些人马,而这些零零散散的鞑靼人,则像是给他们排练一样,至少试试计划中的指挥链条是不是管用。
  但今天不一样。
  虎贲卫中有职业的夜不收,在上午时就转进县城禀告,
  鞑靼大军向这里来了!
  “来了多少人?”石奉猛得转身,他有些兴奋地望着自己手下的兵。
  “都来了!”
  “都来了?”就是边上的朱凤也惊了。
  良乡知县周铮,是个干瘦的教书先生模样,他反问道:“是向良乡来吗?”
  “是的!千真万确!”
  “这是什么意思?”朱凤实在无法理解,“到了京师,一下不打,竟又折返,难道要回去?”
  “回去是不可能的。”石奉自紫荆关一战之后,便已多少了解了达延汗,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个心狠之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现在这个阶段,他怎么会回去?
  “若不是回去,还有什么理由能让他再回过头来?”
  “或许是粮……”
  “就是粮草!”屋外走进来三个人,为首的正是高挑年轻的韩十二郎,“学生参见指挥使、小国公。”
  “看来都得知了消息了。”
  良乡周知县颇为紧张,“怎么还成真了!”
  “学生有一个问题还想请教指挥使。”
  “说。”
  “指挥使觉得,有没有可能小王子是撤兵?”
  “撤兵?”石奉回想了一下,他是远远的见过达延汗的,“……为何这么问?”
  “因为在学生看来,鞑靼军赢面极小,此时撤兵才是上上之策。粮草虽然可能是原因之一,但退兵也是。”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石奉只能摇头了,“小王子征瓦剌,犯大明,十几年来征战千里,蒙古几乎为其统一,这种人物,现如今还有五万兵马,你叫他承认自己的失败?这如何能做到?”
  这种当世枭雄,都是自信心极强的人物,暂时的困境并不会吓到他们。这才哪儿到哪儿,就想叫人家承认自己失败,靠什么?靠嘴吗?
  “那么就是粮草!按照陛下旨意,京畿各地都以护粮为先,虽说还是有粮食被其所抢,但那是五万多人、三万多匹马,粮草供应不畅,他如何攻打京师?”
  “不管因为什么,小王子已经指向良乡,此战,艰难。”
  石奉报仇心切,但听到小王子领了全部人马,他也有些忧虑,
  “既然艰难,那就如实上奏,求援!”
  周知县也在旁应和,“是啊,五万鞑靼兵马,仅凭良乡一县之民,如何能守住?”
  “何处的援兵?”
  韩十二郎说:“若我们打得坚韧,就会有援兵!”
  “何意?”
  “小王子此时的局面是殊死一搏,可若是再一次战事不顺,他无论如何都得退兵,只要他无力再威胁京师,到那时就有援兵了。”
  石奉眼睛一亮,第一次重视起眼前这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
  “你叫韩十二郎?”
  边上的岳建庭解释了一句,“指挥使有所不知,十二郎是军学院次次都第一的学生。”
  韩十二郎谦虚的颔首。
  他们不需要打赢,他们只需要拖住。
  即便拖不住,小王子在这里耽搁的太久,而朝廷之兵一旦到来,他也免不了一场失败。
  “指挥使、小国公,咱们若真能拖住小王子,则不仅指挥使和小国公之前的罪责可以免除,甚至还能立有新功。”
  石奉不仅仅是立功的问题,他还有很多兄弟死在了鞑靼人手里。
  “我们迎敌!”


第四百九十六章 决战时刻(一)
  朱厚照就是要派兵!
  当年于谦保卫京师,也不是说就龟在城里,而是让士兵出城迎敌!
  用的就是韩信背水一战那个法子,反正城门一关,把军队往敌人面前一推,逃?有督战队,退?没有退路!
  那会儿尚且敢于如此迎敌。
  到了今日,他花了大价钱训练的亲卫之兵,竟然只能躲在京师里头吗?!
  为此,他与臣子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朱厚照理解他们以京师为重的心理,但是五万鞑靼兵马不攻城,京畿之地没有部队能挡得住。
  一日过后,
  乾清宫收到的所有奏报,都是小王子去了良乡。
  朱厚照不再等了,“昨日还能说他有引敌出城的可能,今日呢?这个时候即便他要攻京师,朕也来得及做反应!”
  王鏊、王炳、韩文、闵珪等人又开始头疼了,皇帝怎么还想着这一点,然而这一次他们刚准备要说什么,朱厚照已经抬手,一副不给人讲话的意味。
  “诸位爱卿,吵我们昨日也吵过了,道理也说不出什么花样了,朕就要在此下军令!你们若是当朕是大明的天子,那就遵旨!”
  这……
  皇帝将这种话谁也接不住。
  “……你们或许都以为朕是好大喜功。实际上,朕都等了两个月,这个时候怎么会忽然着急?真正令朕着急的,是京畿之地的百姓。”
  朱厚照已不愿再解释过多。
  “鞑靼之军俱为精锐,绝非百姓可以抵挡。朕意,即刻派出腾骧四卫,十二团营之中,奋武、耀武、练武、显武四营最先成军,此次一并增援良乡。”
  腾骧四卫即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这是最早由宣宗皇帝设立的,一直归属御马监张永统率。
  腾骧四卫皆为甲级卫,是朱厚照最为信任的部队之一。
  朱厚照相信,想要部队强大,仅仅花钱养起来是不够的,打过仗,它会更加不一样。
  所以他没有保存实力、先消耗京营的想法,以他现在对朝堂的掌控,十二团营和上直亲卫其实没有显著的区别。
  闵珪还要在说些什么,但是王鏊冲他摇了摇头。
  皇帝下了这等决心,便不要讲了,因为讲了也是无用。
  派出这些部队,京师之中仍余八九万兵马,而且周尚文、杨兴都在赶来的途中,虽然是稍微冲动了些,但总算是有所节制。
  再吵下去,万一皇帝来了脾气要亲征,那也不是不可能。
  作为臣子,他们可以劝谏,只是到了这种关口,谁也不能明着抗旨不遵。
  “不知陛下,欲以何人为帅?”
  朱厚照一时犯难,按照大明一般的习惯,都是以勋贵为首。比如英国公、成国公等,再配上侯、伯这些人作为副将。
  但大明到了正德年间,就连英国公张懋这种不犯错的官僚,都算是比较正常的人了。其他人就更难指望。
  弘治十一年,保国公朱晖领过五千营,成国公朱辅领过三千营,但保国公因分田一事被皇帝给降为了抚宁侯,成国公……
  朱厚照叹气,这可不是承平之时给他们一个‘掌后军都督府’这种官职,这是要领兵出去打仗的。
  这种时候,他又想起了威宁伯府的王芷。
  如果她是个男孩儿,就是冒一些险,朱厚照也愿意用他。
  可他是个女孩,牝鸡司晨之事,没有一点准备放到军营中是很不好的。
  “朕……”朱厚照想来想去没有合适的人,要不就自己……
  几个大臣心里一咯噔,不会吧、不会吧,
  “陛下!臣愿领兵前往!”兵部尚书王炳抢先说出了口。
  “你要怎么打?”
  “臣只统兵,至于如何应对鞑靼,陛下所设的军学院中教授出了不少非常了解鞑靼人的人才,易州一战,不是有一个叫韩十二郎的人么?他就在良乡。”
  朱厚照背着手想了想,还是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
  闵珪年岁大,他还是天顺年间的进士,是见过朱祁镇的。
  此刻一看皇帝这样子,莫名有一种英宗皇帝就在眼前的感觉,立马说道:“陛下,臣以为大司马统兵,可称合适。”
  “臣附议。”韩文也立马跟上。
  “臣也附议。”
  朱厚照其实是真的很想,
  哪个男人不想?
  只是因为土木堡,他又考虑政治和朝堂的稳定,所以一直死死的忍着。
  “那行吧。此行,就由大司马统兵。大司马,朕还是要嘱咐一句,达延汗有五万兵马,如何作战要与虎贲卫指挥使,以及那个军学院的后起之秀多多商议。况且,你是兵部尚书,心中也必定知道,大同总兵、宣府总兵都在路上,此战,只要稳着来,大明必胜!”
  王炳哪里能不知道,若是特别难得事,他还不那么愿意接。
  “微臣,领旨!”
  上直亲卫和十二团营已经全都在备战状态,所以出发极为迅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4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2/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