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759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回三殿下、张侍郎,末将等受命沿途清剿土著部落,因追击过猛迷了路,后来我们发现水面逐渐变宽,便知道是到了贝湖,索性沿着湖岸继续清扫。昨日抵达这里时,发现这里有一部落,我军与其发生了战斗。”
  “战况如何?”
  这个叫叶明的抬头,阳光射得他眯起了眼睛,“没什么战况,我军有火器,一打他们就几哇乱叫的跑路。”
  张经明白了,“三殿下,看来成国公是分兵在陆上派出了多股部队进行清剿。这只是其中一个。”
  载垚迎着阳光,颇有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
  战事顺利。
  这符合他心中的大明军队战无不胜的预期。
  这种小国,实在是没办法和天朝所比。
  实际上,在军队组织、后勤保障、武器配备以及战术战法的运用上,明军都远高于当地的土著部落。
  根本不会有什么硬仗的。
  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然环境。
  如果发展了二十年,要在这种地方打硬仗,那才搞笑了。
  ……
  ……
  半个月后。
  苏莱曼二世终于坐不住,派了自己的亲信大臣速骨来拜见大明成国公、吕宋总督朱凤。
  明军仗着火器之利,在巴石河和贝湖沿岸清剿像是秋风扫落叶一般,一下子表现出这样强大的力量,作为谁在苏莱曼二世的位置上都会害怕。
  万一这帮‘外来土匪’觉得战事容易,也顺带把他们消灭了怎么办?
  朱凤四十岁出头,一身军装,威风凛凛。
  大胜之下,吕宋国的使臣见了面态度好得很,也不说明军这个外来人身份,反而开口就是道喜,“天军一到,势如雷霆,尚不足一月便将叛军杀得大败!外臣在这里谢过朱部堂了!”
  朱凤和这个人也是‘老相识’了,
  “外臣?”
  速骨有些奇怪,他以前一直这么叫的。
  “吕宋是大明属国,咱们是同事一君,再称外臣,怕是不好。还是称下官好。”
  速骨尴尬的一笑,“朱部堂说的是,是下官是言,下官失言。”
  “行,落座吧。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苏莱曼国王对我军这次进剿有什么要说的?”
  速骨行大明礼,双臂弯曲平举,作揖道:“部堂,我家国王派了下官来一是要恭贺上朝天军大胜,二是感激部堂,助我吕宋平乱。三是命下官带来金二百两,银二两万两,些许酬金,以表心意。”
  话音落下,外面进来几个大汉,两人一组抬了箱子进来。
  “嗯。那本官就收下了。”
  朱凤伸出手,示意身边人抬走。
  白得的钱财干嘛不要,还可以给他的士兵加些奖励。
  “朱部堂。眼下天军平叛势如破竹,不知后面还有何打算?若是有用得上的地方,部堂尽管开口。”
  朱凤心中想到当日张经的谏言,
  不得不说这家伙的办法还真有几分作用。
  瞒着苏莱曼二世忽然发兵,这架势,算是彻底吓住他了。
  不然的话,怎么又是送钱,又是送人?
  “战事本身不需要你们做什么,这路叛军战力实在孱弱,相互之间没有结为整体,各自为战,根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所以就算拖延些时日,但再有一个月怎么也该结束了。喔,有一个事,你们可以一起帮忙,就是打听叛军首领阿贝的消息。
  他的手上,沾了我大明百姓的血。我天朝皇帝已经下了谕旨,凡伤我百姓者,皆斩!这是血债,血债血偿,这是我们明人的规矩,和其他都无关,所以哪怕追到深山老林,也要把他给找出来。这一点,苏莱曼国王要配合我军。”
  速骨立马表示没问题,“请朱部堂放心,我家大王也深恨此人,只要抓到,必定绑来交予部堂!”
  “嗯。苏莱曼国王也要理解本官。吕宋的事,我们都写了奏报递到皇上面前。不可伤我百姓,这是陛下定的。
  今后你们也要注意约束自己人,万一出了事,这就是为难我了。实话告诉你,本官也不容易,皇上是发了狠的,要是我不能抓到凶手,那便要扒我的皮。好在,你们没胡乱施为。”
  朱凤表面是在倒苦水,实际上却很霸道。
  但藩属国就要有藩属国的样子。
  速骨则听得后背发凉,“没有的,没有的。我家大王奉天朝皇帝为主,大明百姓和吕宋百姓都是一家,谁也不会伤自家人。”
  “这样就好。如此一来,我们两方便能在这里安稳生活。”朱凤站了起来,“你回去以后和苏莱曼国王说,我大明三皇子也来了。所以战后之事,仅仅是我与国王两个人是定不下来的。”
  实际上,他是总督,全权负责所有事务。
  朱凤是利用皇子的身份来压他,以便得到更多。
  速骨也是才知道这个消息,连连点头,“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那就苏莱曼国王到石塘港来!皇子尊贵,他总要拜见一下。”
  “一切就依部堂!”


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次不平等谈判
  “三殿下,部堂大人正在接见吕宋国王苏莱曼二世,稍后就准备与他就战后的岛上事务进行洽谈。部堂大人的意思,三殿下乃是皇子,苏莱曼二世必然不敢有所冒犯,因而可以看情况多提些要求。”
  载垚眼珠子一动,“知道了。”
  其实古代的朝贡体系之下,中央王朝对于藩属国是完全的君子对臣子的做法。
  那种霸道和今天的霸权还不一样。
  霸权还要给自己找些理由,涂脂抹粉,宣扬些什么人权高于主权。
  而东亚以朝贡贸易为纽带的宗主国与属国之间,可没那么多弯弯绕。
  儒家思想不管小国什么想法,它自己完成的逻辑自洽,就是我是正统,你们统统都是蛮夷,倒不是说我欺负你,你哪有那么大的脸?
  应该是你得跪下求着我,让我大发善心,给你个机会向宗主国的皇帝尽忠。
  而宗主国一看,好吧,可怜你是蛮夷之国,还未开化,既然如此心向中原礼仪之邦,那么我们这些开化的人就不与蛮夷过多计较了,顺便展示一下上国的宽容,就准予你当我的臣子吧。
  成化年间,
  皇帝对辽东用兵的时候,一道旨意过去,朝鲜也得跟着派兵,打不了仗也要给我当运粮队去。
  可能吕宋遥居海外,不怎么用上他,大抵还不习惯。
  当然没人在意这一点,现在真要较起真,载垚不会和他有半分的客气。
  加之年轻气盛、成国公朱凤又那么说了,他进了营帐就开始摆谱。
  苏莱曼二世是个有眼力见的,一见朱凤对他都客气,立马起身,“想必,这就是上国的三皇子殿下了。”
  朱凤其实是大帅,军中先论这个身份,再论皇子,但此时也是为了配合演戏,“末将吕宋总督朱凤,参见三皇子殿下。”
  苏莱曼二世瞧在眼里,也立马躬身,“吕宋王臣苏莱曼,见过三皇子。”
  载垚眼睛微微撇着,昂头道:“平身吧。”
  “三殿下,请。”朱凤做出邀请的手势。
  载垚也不客气了。
  其实自小就是皇子的人,真要可以拿出那个尊贵劲儿,还是挺容易的。
  加上,他的生母是贤贵妃,从小就在仪态、气质、谈吐等各方面对他进行教导。
  只见他迈着四方步到主位坐下,
  在他眼神示意下,苏莱曼和他的臣子落座于左,朱凤和张经等落座于右。
  坐下后,载垚也不急着说话,而是端起一杯茶,微微摇头这么吹着。
  苏莱曼略有些尴尬,他看了一眼朱凤。
  朱凤接收到了以后,抬手道:“三殿下,吕宋王今日来此,是为了平叛之后的诸多事宜,眼下贝湖以北乱军已基本被清剿一空,后面的事还是要三殿下拿个主意。”
  载垚没接这个茬,他在抿了一口茶水以后,低着脑袋也不看苏莱曼,只缓缓说道:“本王在出征的时候,父皇召我入宫,交代了我这样一句话。父皇说,吕宋国是我大明的藩属国,既是我大明的地界,却出现了这样恶性的民乱,不知这苏莱曼二世是如何治理的,你且去瞧瞧他每日都在做些什么。”
  !!
  吕宋国王一听这话心都炸裂开来,如果大明皇帝陛下对他有什么意见,甚至要动他的话,那他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他马上屁股离了凳子,“三殿下,乱民闹事实属意外,也算……也算是我一时疏忽。所幸并未酿成大的灾祸……”
  “并未酿成大的灾祸?”载垚打断他的话,“你可知此次亡于乱军刀下的大明百姓便有一百余人?竟敢持刀残害上国之民,依本王看,吕宋一国上上下下并无上国,也无父皇。不然何至于生出这种事?!
  对了,此处离京师远,本王从京师出征时,朝中上下只知兵荒马乱之下,或有我大明百姓伤亡。可具体的数字朝中并不知晓。
  然而这些最后都是要上报皇上的。吕宋王,这一百多人死伤的消息传到宫里,谁也不知会有什么反应。现在可不是你说漂亮话的时候!”
  苏莱曼二世也是没办法,
  名义上,他确实认了天朝为上国。
  实际上,大明又有两万雄兵驻于岛上。
  而且其中不少配有火枪利器,那些个令他头疼的叛军都被天军一扫而空,你说他能怎么办?
  “三殿下,此次乱兵害了上国子民一事,便算是小王的罪过,要怎么处置,三殿下只管开口,只要小王能做到,必定不会皱一丝眉头。说起来,一百余人……确实是多了些……”
  说着他向朱凤投去求助的目光,“朱部堂,您看……这……”
  朱凤一激灵,“莫说三殿下在此,就是三殿下不在,事实如何本就该向皇上具折陈奏,是一百二十七人,那就是一百二十七人。欺君,那可是死罪!”
  载垚看火候也差不多了,挥了挥手,“行了。吕宋王,这事父皇必定是计较的,哪有圣明君主不在意子民生死的?因而到时候真有什么怒火降下,你也只能受着。不过,我中原上国一向宽仁,况且,此事是叛军所为,与你确实无关。”
  “对对对,三殿下说得对,上国子民来到吕宋,小王一向是善待有加,从来不曾加害一人。”
  “依本王对父皇的了解,你现在所要做的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想尽办法抓到叛军的首领阿贝及其从属,不等父皇发火,先把这些人犯送上去,这也总算是你的心意,父皇的火便能消去三分。”
  苏莱曼点了点头,“三殿下放心,此事已经在做了。”
  “第二,你得想办法保证今后不能再有类似的事了,”载垚微微前倾,说道:“你说你头一回是疏忽、是出了叛贼,可第二次要怎么解释?”
  “这……”吕宋王又拱手,“还请三殿下明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7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9/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