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736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此乃什么?亡国之相?”
  “臣不敢。”
  朱厚照猛得拍了一下桌子,“不要拿这些话忽悠朕,朕是当了二十年的皇帝,办过无数桩案子,戳破过多少居心不轨臣子的阴谋的真帝王!朕今日就是要下圣旨,你们是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得照旨办事,圣旨要是说了不算,这皇帝你们来当好了!”
  即便是硬气的顾人仪这个时候也只能低头。
  天子就是这个脾气,真的较真的时候哪怕是杨一清、杨廷和,全都给你干倒。
  有的时候皇帝就要有个气魄,就要有这个流氓劲,否则震不住这帮浑身心眼的文人。
  “旨意很简单,从此以后大明朝上上下下的奏疏全都给朕换一套做法,首先是格式,这一点侍从室来明确,按照平时朕要求你们的扔掉那些繁文缛节,各地官员不会写的,你们将格式发下去。”
  朱厚照跟他们要东西的时候就是这样,是什么问题?为什么有这个问题,有什么历史原因、现实原因?有什么影响?建议如何解决。
  就这样说清楚、道明白就行了。
  不过现如今大明朝的官员是不会的,他们非得来一段没有用的、展示文采的前缀,实际上朱厚照是办事的,又不是批改作文的老师,
  对他来说,写的明白就是写的好。
  侍从室现在是何廷仁负责,他老实领旨。
  朱厚照则继续,“除了格式,便是上奏之人,从今年开始,朕会扩大拥有密折权的臣子规模,凡各地所上密折,直入宫墙之内,期间任何人不得拆阅,否则,朕重处不饶!”
  其实最干脆还是像朱元璋那样,所有送进来我的自己看,不要你们票拟,不过那样人类是办不到的。
  即便是朱厚照这样勤政,他也是批阅一部分重要的奏疏,大部分还是按照票拟,拿过来就是写个知道了,后来更减省,就是已阅,这两年就是一个字了:阅。
  再搞下去,他就要已符号代替了。
  明朝奏疏制更关键的地方在于通政使司拿到了奏疏以后,会先誊抄一份。
  这一抄,那真是皇帝成最后一个看到的人了。
  朱厚照要改动这里,他继续说道:“从今日后,内阁设尚书处,专门负责接收不以密折上呈的奏本,之后由内阁票拟并送呈朕阅览。通政使司仍然保留,但不再负责臣子奏疏流通之职,只朝堂之外、凡四方陈情建言,仍由通政使司受理。”
  简单的说,以后国家的事走内阁,信访的事走通政使司。
  至于誊抄留档?
  朱厚照面谕侍从室,“侍从室再下设一机构,人数不等,无具体事务,只负责对朕朱批后的奏疏进行誊抄。地方也不需要多刻意另寻,就在内阁边上找两间屋子。”
  这样一来,朱厚照对重要的大臣、重要的事情以密折的形式收权,剩余大部分的常规事务仍然依赖内阁票拟,但接触的人少了很多,这样就有一个约束。
  因为人少好查,到底谁走漏了,他们自己心里有数。
  皇帝的这番用意,当然不难猜测。
  其后果,也显而易见。
  以前朝堂上谁弹劾了你,你还知道。
  可这样改了以后,谁在背后捅你刀子只有皇帝知道。
  因为信息不对称,你不知道天子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所以他们面对皇帝不能胡说八道,否则很容易露馅儿,
  君前露馅儿?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民间有句话,叫先做小人,后做君子。顾人仪。”
  “臣在。”
  “朕知道你是四方君子,你也是天天叫着要朕做四方君子,但做不做君子和怎么处理国事没有关系,朕按照老规矩给这帮混蛋哄骗了多少次了,二十年了,总该换一换。”
  “陛下与臣说直话,臣自当以诚心直面陛下。陛下这样做……以后就没有国臣,只有家奴了。”
  朱厚照眼皮一闪,古人还是聪明,眼光独到啊。
  的确,这样搞下来,臣子就是事事听从皇帝吩咐,因为旁人不知道也就不存在什么议政不议政。
  天子高兴,觉得可以集思广益,那就议,
  不高兴,自己决定这样做了,那么下面人就去干吧,
  而这的的确确就是使唤家奴的方式。
  “这种改动不到伤筋动骨、天下哗然的地步,先试试再说。朝廷也不是所有施政都得当的,朕一向反对用这些个框框框住自己,不好,那么再改回头就行了。孔子不是也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朱厚照不管那一套,先用这些‘家奴’整顿一下山河再说。


第八百三十七章 避暑行宫
  在内阁下设尚书处,负责收发来往奏疏。
  在侍从室下设档案处,负责将所有朱批过的奏本重新誊抄分类归档。
  随后朱厚照又下旨在宫中另设档案馆,用来存放誊抄过的奏疏。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一直会比较注意保留这些前朝的文档,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死后之名’来约束现任的皇帝。
  因为皇帝已经是天下最大了,除了历史评价、后人评语,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朱厚照认同这种做法。
  而且在他看来,如果这些东西能够保留下去,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档案。
  而历史,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太重要了。
  还原历史真相,从过往历史中汲取养料,这也是构成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重要部分。
  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些誊抄过的奏疏只是进行留档,并不是全部公开。
  朱厚照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需要进行公开的当然是明发邸报。
  不合适的,则以密折形式再发给上奏的臣子即可,除了当事人和侍从室以外,其他人都不许看,封存在档案馆之中留待后世解密则可。
  在运用密折制的时候,他已经告诫过臣子不得将与皇帝之间的秘密来往之事随意告知他人,这叫臣不密则失身。不过他还在挑一个合适的时机,找个人杀鸡儆猴,要他们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在意这一点的。
  这样整体看下来,其实是侍从室的地位会再次提高。
  因为只有他们能够接触到每一份皇帝朱批过的奏本。
  他们虽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但是大量誊抄这些政务之后,对于他们个人有着极大的好处,这就相当于每天泡在‘武功秘籍’之中,
  相比于接触不到这些内容的官员,侍从室自然优势明显。
  这其实也是古代朝堂政治的演变逻辑,也是君权、相权在相互斗争中演化出来的。
  其中一个根本逻辑是——天子总是想要收宰相之权,但国事繁重,他总要依赖于一部分文人,经年累月之后,这些人就会变成宰相。
  以‘尚书’这一官职为例,这个官职始于秦,沿用于汉,本来就是个少府属官,掌文书及群臣奏章,说白了就是送文件的。
  汉武帝还用太监做过这种官。
  但到了魏晋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为什么?
  因为他们更接近皇帝,又能直接接触各种文书奏本,一点点的就掌握权力了。
  又如明朝的内阁,这其实也是一样的,朱元璋废宰相,收宰相之权,后不得已又设内阁学士,协助其处理政务,到了后来这其实就是宰相。
  到了清朝,内阁虽然没废,但是又有军机处,军机处的前身是南书房,入值者说是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但逐渐的也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
  所以其实在康熙朝,内阁就已经差不多是个摆设了。
  现在朱厚照这么做,某种程度上也是收内阁之权,许多事他们开始接触不到,真正协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是这些侍从室的官。
  虽说这样会异化出另外一个内阁。
  不过还是有其好处的。
  比如内阁自朱元璋时设置,到现在一百多年了,形成了许多长期以来不可打破的规矩。比如票拟,如果现在全部取消内阁票拟,想必满朝上下都会很疑惑。
  而另起炉灶则完全就是一张白纸。
  朱厚照可以随意发挥。
  最早他设立侍从室,是帮助他整理各地官员入京禀报的各种内容,对于一个生活在电脑时代、习惯了数据库的人来说,面对海量的信息处理,他能怎么办?
  只能找个人形电脑。
  最初是这样子设想的。
  而因为一开始的职务很简单,官职也比较小,所以朱厚照可以对他们订一些严格的规矩,比如只负责记录、承旨、办事,议政、人事、军务等一切关键事务他们都没有发言权。
  后来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侍从室的职权会不可避免的逐渐扩大。
  因为皇帝需要。
  最早是记各省的数据,后来则要掌握一些皇帝在意的官员档案,再后来碰到一些敏感的、皇帝不愿意让外朝官员知道的事情,他们又会按照旨意去办事。
  而因为习惯了完全奉旨,不要说外朝有什么意见了,就是他们自己也不会把自己当做内阁阁老,想着要谏言、要延揽人才等。
  这次改动,即便进一步加重他们的职权,他们都难以在正德一朝形成内阁对朱厚照的牵制能力。
  这种演化至少需要换个君主才行。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行宫。
  朱厚照更喜欢建在承德的避暑行宫,其中也有政治理由:紫禁城作为皇帝居住的宫殿,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政治符号,而且经年累月下来形成了浩如烟海的规矩——连什么人走什么门,这都被规定好了。
  说句实在话,在紫禁城的诸多规矩里生活,其实不是什么令人开心的事情。
  可朱厚照再具有改革精神,也不可能把这些全都改掉,而且有的和封建迷信有关系,乱改一通会引起诸多非议、本身紫禁城的建设就讲究了许多风水。
  但是在行宫之中则会随意一些,不仅生活随意,接见大臣、处理政务,哪怕是带皇子、公主玩都会好一些。
  一众御史官员也不会聒噪多嘴。
  所以自从正德十五年,避暑行宫落成以后,天子每年都要去住上至少两个月。
  一开始会带部分大臣和后宫女眷。
  后来是皇太后都跟着一起去。
  一开始是住两个月。
  但在正德十七年,天子住了四个多月才返京。
  到了今年,已经到了六月份了,不管怎么说,天子龙撵也该启程出发了。
  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得到的,理由也很充分,这毕竟和天子龙体有关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7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6/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