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558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只是……内阁四人都不知道自己不是听错了,‘不愿意甚至侵犯大明商队的虽远必诛’,侵犯还能理解,不愿意贸易,也要必诛?
  这种话,总不至于是皇帝说错了。
  成国公则没注意,他是听完了皇帝的话心中激动,忍不住高呼:“陛下明鉴万里!以我天朝上国之姿,正该如此!”
  “嗯,朕有四位大学士在这里,你们给水师想一句口号,从正德五年开始,大明水师每建一艘船、每养一个兵,每前进一步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且这个目标要自上而下,层层传达,尤其水师官兵本身,更要知道他们为何要在风高浪急的海上与人作战。
  照着这个意思筹建水师,杨阁老,你以为如何?朕是否有遗漏之处?还有……花费银两扩军,说不准还会有人给朕戴上一个穷兵黩武的帽子呢。”
  成国公抢话,“朝廷此举,哪里是穷兵黩武?若不扩军才会损失更多的银子!”
  杨一清叹息,天子的手段太高明了。
  海贸银两在上关乎国库丰盈,在中关乎京中大半勋臣和文臣的分红,在下又关乎沿海百姓、商人的生意所得,这种形势之下,反对之人怕是要引起众怒了。
  天子的这道旨意,不过是顺应了这个大势。
  当然,他心中感慨并非是不赞同,当初他与刘大夏关系不和也是在于他坚持支持朝廷出兵。兵者,是国之大事,但不是无底线的罢兵休战。
  “陛下要筹建水师保护大明商队与百姓,此乃天子之责,确实不算穷兵黩武。老臣以为,不如就以‘保国安民、报效朝廷’为号。”
  朱厚照嘴角一抽,其实倒也没错,封建时代报效朝廷更是第一号政治正确,但总感觉是怪怪的。
  “其他人呢?”
  王鏊是个大才子,他蹙起眉道:“陛下,用卫我海疆代替如何?”
  “代替哪一个?”
  “代替保国安民。保国安民体现不出水师,便是陆上之兵,也可用保国安民。”
  朱厚照:“……”
  怎么这个大才子也要留下报效朝廷四个字?
  “杨廷和,你以为呢?”皇帝流出求助的眼神。
  “臣以为,当兵之人大多不识字,因而越简单反而越好,不如就叫护商军。”
  朱厚照:???
  他迅速决断,“不争了,还是用卫我海疆吧。取其‘疆’字。”
  “疆字?”
  “是,从今往后告诉世人,海疆也是疆土!”
  到了几百年以后,就让他们用这个来当做自古以来的根据吧。他还可以多占些地方,看看是哪个不孝儿孙漏掉自古以来的地方。


第六百一十章 圣旨飞赴
  正德五年四月十六日,江南之地,暮春时节,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官道上两旁杨树连片成林,翻飞的白絮弥漫于空气之中,令人生厌。
  中午的阳光还是温暖,漏过斑驳树影,偶尔有些鸟类在看到人类的车队时一下子惊恐散开,溅落了一地的无名花瓣。
  树荫下有歇息十数人,他们都是农家装扮,粗布麻衣还带补丁,手腕上袖口翻着,听到北方有官府车队往南,想看又不敢看的倒生出许多敬畏。
  “……苏州府有商家收生丝,这些都是当地的桑农,他们肩挑背扛,想着到城里能换些银子。”
  这话是骑着马、护着一辆马车的带剑青年所讲。
  他说完之后,马车里传出声音,“倒是和福建的茶农不同,苏州不种茶是不是?”
  “少。苏州特色是其他物件儿,比如吴中西山有一物名为枇杷,其肉白而嫩,味甘而甜,中丞既然到了苏州,不妨一尝。那姜雍姜知柏怎么样也要几日交接时间。”
  “不了,我们是客,不要在应天府的地界上寻吃寻喝。”
  “……是。”
  安静了一会儿。
  马车里又传出声音,“听闻白石翁去岁去了,看看他墓碑何处,我去拜祭一下。”
  外面的青年身着长衫,头戴方巾,虽然执剑,但动作却有几分书生的优雅,缓声应下来,“是。”
  白石翁,是吴中名人。姓沈,单名一个周字,字启南,号石田,晚年自号白石翁。此人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擅长山水、花卉,尤以水墨浅绛山水著称。
  可惜正德四年,沈周因病去世。
  而为他写墓志铭的便是当朝次辅,王鏊。
  沈周虽然不当官,但他在诗词、绘画上的造诣颇高,文徵明、唐伯虎都算是他的学生,所以才有‘祭拜’一说。
  一番打听之下,方知其故里和墓位于相城西笺圩,这地方就在阳澄湖边上。
  于是这一行人改去码头,找了个船家,坐上乌篷船。
  船行碧波之上,一眼望去不见尽头,清澈碧蓝的湖水之上只有几艘同样摇晃着的小船,烟波缭绕,时光静谧,所谓江南婉约大抵如此。
  船头摆了一张木案,木案后坐着身穿青色长衫的中年人,他手指纤细,面色白净,一看就是读书出生。
  湖景实在开阔,震撼人心,于是他也有兴致,掏了一支洞箫吹奏,其声呜呜然,久久飘不散。
  不久之后,另有一条船靠了过来,从那边过来个龅牙、面丑的青年。
  他身着蓝色官袍,手提着官袍下角跨上船,脑袋一低船篷那头到这头,随后见礼,“下官苏州知府姜雍,见过章中丞。”
  洞箫声歇,继而传出话来。
  “既然急匆匆赶来,必定已经知道了。知柏,你再自称苏州知府,似乎有些不对了吧?”
  “承蒙中丞看得起下官。中丞提携之恩,下官没齿难忘。”
  章黎转过头来,仔细瞧了面前这个苏州知府。
  此人年岁不大,新年也不过二十六,为官不超过四年,前三年在浙江德清任知县。去年初,淮安府出了个丑事,龙颜震怒之后,知府入狱。
  恰逢那个时候礼部尚书林瀚致使,朝廷为感其德,便调了其子林庭(木昂)转任淮安知府,淮安是个通衢之地,重要着呢。
  这样,林庭(木昂)本来任的苏州知府便空出来了。
  而为姜雍争取到这个职位的乃是少府令顾佐。
  如今一年还不到,顾礼卿又来为他当说客,把姜雍推荐到章黎的巡抚衙门做参政。
  如此看重,如此提拔……但实际上看起来又其貌不扬,甚至因为龅牙还显得有些丑。
  章黎心情复杂,他其实也没有招揽此人的念头,或者说他们都该想想怎么投顾佐的所好。
  “不必感本官的恩,在吏部推荐你的另有其人。既然来了,就坐下吧,随本官去祭拜一下白石翁。”
  “是。”
  船行水上发出哗哗哗的声音。
  两个人并排盘腿坐着,姜雍的位置稍稍靠后些。
  “路上本官瞧见不少,你在苏州府推动一些百姓将稻田改为桑田,据说颇有成效。”
  姜雍微微低头,“赶上这个好时候,开海以前丝绸只在内地售卖,每匹七八两银子,运到海外少则翻两倍,多则翻三倍,桑田原本就比稻田更加赚钱,生丝价格走高,种桑田就更划算了,大概每亩地每年要多赚二两多。”
  章黎听后点头,顾礼卿之所以推荐他,便是说他有度支之才,现在听其口若悬河的,不管怎样,当这个知府应当是用了心的。
  “三月大朝会后,陛下已经下了圣旨,两京一十三省,各有个的职责,北方的事你也知道。所以南方是千万不能出任何状况,不仅不能出,浙江还要逐步撤销以往设置的所有限制百姓参与海贸的各类规定,钞关也只允许府设,不允许县州再设。与此同时,为免浙江产粮下降,少府所经营粮商在浙江极其邻省设置购粮、销粮点,平衡粮食需求。
  正德四年末,浙江海贸银较去年短了八十万两。海贸已经比每年二百多万石的粮米更加重要了,尤其红薯在各地推广。陛下可以不要这粮食,但是不能不要海贸。知柏,本官知道你精于经济之才,此去浙江,还需你尽心而为。”
  他不说姜雍也会明白的。
  三月的大朝会人人都知道,消息传到江南大约也有半月了。
  今年天子已经和军屯杠上了,连续出了好几个乱事也让朝廷有些紧张,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去触那个眉头。
  而此时对浙江提这样的要求……人人都觉得是朝廷要用兵,所以最受不得缺银子。
  但姜雍却不这样想。
  “中丞,下官以为,朝廷不缺银两。”
  章黎偏过头来,一个刚刚还是知府的人和他谈朝廷,还谈得这么笃定,很少见。
  姜雍继续讲:“正德三年、四年皆有海贸银入库,今年虽少了些,但听闻也有一百多万两。再加上去年的,仅陛下存银就有两百余万两。而随着军屯清理持续进行,朝廷要支付的军饷会显著下降,同时籽粒数还会增长,推广红薯更会让内地粮仓也逐渐充盈。
  除此之外,朝廷边患已除,军屯又正在清理之中,以天子做事之周到稳重,正德五年朝廷应该不会有大军远征的计划。所以哪怕年底海贸银继续下降到不足一百万两,也没有关系。下官敢断言,今年国库必有结余,甚至会是数百万石的结余。
  陛下是极聪明之人,下官看得到这一点,陛下肯定也看得到。所以陛下即便要求浙江鼓励商业,也不会是为了海贸银。”
  这番话说完,章黎就有些刮目相看了。
  所谓人不可貌相,不能看人家长得丑就有轻视之心。
  “那么你以为陛下期待浙江的什么?”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姜雍能看得懂一些经济,但他离皇帝太远,至今就见过一次,所以皇上想什么,真不好答。然而巡抚过问,他也只能尝试着说。
  “下官只能确定,陛下所谋往往都是全局而非一域。”
  “何为一域?”
  “每年多几十万两银子。”
  “几十万两还是一域吗?”
  “十年前不算。但在正德五年,对于现在的户部、现在的陛下来说,算。”
  “那何为全局?”
  “下官不好说。但陛下筹建水师,或可窥视一二。”
  或者再给他一点时间也行,毕竟接到去浙江当参政,也才几日时间,姜雍还没来得及细想浙江的事。
  说话间,船只快要靠岸了。
  章黎带着一行人走上码头,因为是祭拜,所以他要正一正自己的帽子,然后继续走,“顾少府推荐得人。知柏,浙江这巡抚衙门,还真需要你。”
  姜雍弯腰拱手,“下官不敢当。”
  “哈哈,走吧。咱们再一路悠哉,回过头来就得赶夜路了,还得多耽误一天。到苏州府接上你,本就已经延后上任了。”
  大朝会后,圣旨飞赴各地,好些人摩拳擦掌,章黎这个浙江巡抚也不例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5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8/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