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556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王廷相还十分年轻,他才三十七岁,入京还是太早了,所以要他南下四川,继续牧守一方。
  王璟替换的是顺天巡抚顾人仪,这个六十多的老臣名望重、地位高,接下来的两年局势更为激烈,顺天府需要这样一个镇得住场面的人。
  顾人仪略显年轻,早几年是用他的冲劲,好将京畿分田之事的尾巴扫清。现在,时移世易,自然就要调整。
  京里各类传言满天飞,倒是连着两日终于开始证实其中一部分,而且和先前传得几乎都差不多。
  这便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过现在还不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候,毕竟这几人只是平调而已。
  三月七日晚,最后关门会议的前一天晚上。
  很多人都难眠。
  按照前几日的情况,明天会议之后,天子一定会将剩余的人调动到位。
  而明天的会,除了大都督,就只有内阁的四个人才说得上话。
  所以说他们的府上人都不少。
  王琼还带了浙江布政使叶书安一同拜访。
  其中心思不言自明。
  不过王炳却什么都不敢答应,“可不要看陛下着重于北边,以为南边不重要,实际上浙江关乎到平海伯和每年几百万两的海贸银子,想必浙江巡抚归谁,圣意已经定了。”
  这几年大明出口了不少茶叶,到京里进贡的也不少,阁老的府上所用的更是最上乘的、只取清晨沾着露水的那一片。
  王炳抿上一口便觉得有一起清香流连于齿间。
  “王阁老所言极是,正因如此,阁老才该更重视浙江才对。”
  王炳心说难怪王鏊不喜欢这个老小子,权力欲比他们这些当阁臣的还重,人都到陕西了,还挂念浙江干什么?
  王琼察言观色,像是注意到什么,马上说:“下官这也是为了王阁老考虑。”
  “你是想说王廷相调离陕西,王济之的人也到了山西,咱们机会来了是吧?”
  “阁老明鉴。正是如此。”
  如果他王琼以王炳为靠山,自然就希望这个靠山更强大。
  但王炳不以为然,他开始频频摇头,“如果陛下调开王廷相是要拆杨应宁的台,那么调你离开浙江是为了什么?”
  王琼心中一震。
  内阁还是内阁,每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王炳继续闻着茶香,慢悠悠的说:“老夫知道你舍不得,不过浙江的事,你不该再记挂了。”
  简单,却直指要心中要害。
  而且还说的好听了些,他在浙江能有个屁事,关键是浙江的银子。
  浙江还是自己人的,那他王琼财路就断不了。
  不过他这份心思,骗骗其他人还可以,但骗不到王炳。
  “阁老,提醒的是。”王琼有些难受。
  他在京师左冲右撞,但似乎都求门无路。
  实际上背后的根本原因很简单,因为皇帝过于强势,不管他求谁,都护不住他。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王炳根本就不看那个叶书安,“如果你不能想透这一点,老夫劝你趁早辞官致仕,也能保住你那颗头颅。”
  !!
  边上的叶书安听得云里雾里,本来是给阁老想办法的,怎么一副脑袋都要掉的感觉。
  他本想说什么,但看向王琼时,后者朝他微微摇头。
  王琼想了想,便问道:“浙江的事便不提。阁老欲如何应对?”
  “应对什么?”
  “王廷相已离开陕西了。”
  王炳表情不变,“王廷相离开陕西为什么要我应对?”
  这个晚上,王琼一无所获。他只感觉这京师的官场好像完全变了个样,变得他一点儿都不熟悉。
  他离开以后。
  王炳书房里走进来个年轻人,二十多岁模样,刚刚开始蓄起胡须,人微微的有些胖,看着还有几分憨厚,倒一点儿不似他的父亲。
  “爹,刚刚在外面撞见了德华公,他好像……兴致不是很高。”
  王炳一直低头在书写,“兴致不高?找死没有找到门路,不甘心吗?”
  “额……他不是刚刚转了陕西巡抚么?这是陛下委以重任的表现,何谈找死?”
  “那你怎么看?”
  “孩儿以为,王德华封疆重臣,他既有此心,咱们不妨结个善缘。况且,他说的王廷相之变,确实有几分道理。”
  “有个屁的道理。”王炳直接爆粗口,一到家他便开始这样,“杨应宁出身西北,当过陕西巡抚,力推兴复马政,后来总督三边,他这几十年官宦生涯一大半都在西北,天子动手解构他在西北的影响力是必然的事情,区别只在于时间而已。这算哪门子变?我再问你,王廷相能任陕西巡抚是为什么,你还记得?”
  他这儿子怔怔的,不过记忆力好似还行,“陕西恰逢泾阳、咸宁有百姓造反。”
  “那不就是了,王廷相再任陕西巡抚已是为了局势不得不为之举。物极必反,仅此而已。为什么都把杨应宁当做那般蠢笨之人,这么容易就得罪了陛下而招致变故?”
  “那既然如此,爹何必又再见这个王德华?”
  王炳叹气,他这个儿子是没什么天赋了,官场上特别需要敏感度,对政治的敏感度。
  若是旁人,他都懒得讲,但自家儿子说一点是一点,以后没有大的成就至少可以保命。
  “身在朝堂,这些事是不得不为。天子既有心要拆解杨一清,为父与王济之都得表现得配合。内阁之中,辅佐首揆是生存之道,威逼首揆也是生存之道。所以人人都说,行走于官场之上,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明白吗?”
  小胖子摇头,眼神很真挚。
  王炳都叫他看愣了,一下子也没忍住自己的脾气,骂道:“滚回房读书!以后不要与此人走得太近!!”


第六百零八章 重振大明国威!
  白天最热闹的皇宫,到了晚上又分外的安静。
  忙碌之后突然的安静其实会让人有些难以适应,严重的甚至会失眠。
  沐浴之后,朱厚照穿着白色绵软绸缎,身上再披一件毛绒外衣,这样其实就不冷了。因为要就寝,所以头发没有束,就这样随意披散着。
  当皇帝有一个好,就是哪里酸了、胀了,总不缺人揉按。
  皇帝这样和衣躺靠在软塌之上,几个宫女轮番伺候,边上则站着几名太监。
  这样的话,朱厚照的觉能好睡一些。
  “尤址。”
  “奴婢在。”
  “今晚,谁府上的人最少啊?”
  尤址低着脑袋,微微弯腰,“刚刚去问了一下,小王阁老的府上,最冷清。”
  朱厚照吸了吸鼻子,又揉了一下,心中闪过几个念头。王炳其实不是这样的人,但他这几年越发聪明,开始‘爱惜羽毛’了。
  这样的话,这个人就比较‘好玩’了,否则太不聪明,其实没什么意思。
  他有预感,王廷相调离陕西可能会在朝中引起一些微微的波澜,不过如果王炳这样沉得住气,其他人是不够份量能搅动什么的。
  这样的话,他心里又松下一口气。
  正德五年以及六年是很关键的两年。
  这两年不准备打仗,而是要好好的修炼内功,积攒国力。
  不管是严嵩在西南,还是周尚文在西北,只要局势没有剧烈的变动,那么就是维持现状。
  草原上先前火筛逃了回去,但至今仍未敢再次犯边。
  海上的威胁虽然在酝酿,单本身大明也需要一段准备期。
  所以这两到三年内,是难得的安稳时期。
  心里逐渐放松,他也就沉沉睡去了。
  三月八号,最后的关门时间。
  成国公并内阁四人坐在皇帝的暖阁里。
  “……之所以遣王琼和丰熙北上。直接缘由就是山西都指挥使作乱,这件事算是给朕、给朝廷提了一个醒,虽说现在只是九边清屯,但内地相邻卫所也有野心之辈。朕换人就是为了应对可能还有此类事,王琼、丰熙二人是极有经验的。”
  皇帝的话很有意思,极有经验?极有什么经验?是当初镇压那些反对开海的而积累的经验吗?
  不过天子要用人,内阁是没有插手的余地的。
  最会反对的人可能是杨一清,但他没那么大能耐,因为这两人一个关联着王鏊、一个关联着王炳,他屁股后的两个人都支持。
  “王、丰二人都是一时能臣,必不会辜负陛下圣意。不过浙闽两省,关乎海贸,也需能人接手才是。”
  王鏊这话叫王炳有一丝丝的在意。
  他在意的是皇帝怎么回,虽然王琼希望他的人能接手浙江,不过王炳自己却是反对。剪不断、理还乱,留下那些人,对王琼反而是个祸害。
  朱厚照伸手从尤址的手中拿过一样东西,那是一张纸,他原先写好的名单。
  “这不是圣旨,也不是口谕。你们瞧瞧,如果有更好的想法,但说无妨。”
  四个老人轮流看了。
  因为王廷相转任四川,所以费宏就得有新去处——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
  保定巡抚也没有‘假手他人’,郭尚坤也一样北上。
  这样一来,摊开地图就会发现,北直隶周边重要的疆臣几乎被这帮皇帝提拔起来的大臣全部塞满。
  顺天巡抚王璟、山西巡抚丰熙、保定巡抚郭尚坤……即便再往南去一点,河南巡抚彭泽、山东巡抚刘健……
  这是摆了个铁桶阵,以往说防范北边,哪怕现在南边哪里有乱,离京师也是十万八千里。
  看完之后,杨一清还是和以前一样,很难讲出什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5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6/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