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本官之所以要两位阻止沈氏,便是因为若咱们不这么做,万一沈氏行事更加肆无忌惮,而其他人皆从之,如此一来坏了宁夏清屯的大局,到时事不可为,陛下可是要龙颜震怒了。”
王守仁此番话一出,立时便与当场的其他人拉出了某种智商差距。
这么棘手的事情,他能考虑的不偏不倚,而且想到的法子不卑不亢,若非脑子非常清楚的人,谁能做得到?
仇钺在一旁腰背都忍不住挺直几分,仿佛有些与有荣焉:瞧瞧,这就是咱王先生!
“伯安兄高见!”王廷相起身拱手,带着几分敬佩说道。
“哪里。”
周瑞则更为心安,不管怎么样,上司能拿出个主意,这样他门下面的人才能知道要怎么操作,“谢部堂指点,末将明白怎么做了!中丞,除了此事,末将这里也没有什么棘手问题了。其余一些末将能处理的都已处理了。”
“嗯。”王廷相还是满意的,之后再将目光转到宁夏后卫和靖虏卫指挥使的身上,“靖虏卫应当不会有与宫里有牵扯的人了吧?”
靖虏卫指挥使是没有换的,此人名项思孝,这几日宁夏镇的变化吓得他不轻,他满脸恭敬的起身,“回中丞的话,靖虏卫土地贫瘠,便是达官侵占也不会选择靖虏卫,所以基本还是内部的问题。”
“内部的问题便是你的问题,你要负责解决。”
项思孝一凛,“末将明白!一定全力配合朝廷清理军屯!”
此次朝廷宁愿调朔方镇兵马来镇压,也一定要推行这个政策,即便一开始还有一些迷雾,但杀了这么多人以后,其实许多事情都能看的清楚了,所以他实在没必要继续硬抗。
毕竟多杀他一个也不是多费力的事。
以往的总兵、指挥使现在都没了。又怎样,朝廷一道旨意,立马就有人补了这些缺。
“如何配合?”张璁追问。
项思孝有些紧张,“末将、末将……必按照上差吩咐,分毫不差落实。”
“不要将这些虚的。靖虏卫是否有不愿意交田之人?是否有隐瞒侵占田亩之人?是否有将土地售卖、挂靠出去的人?项指挥,锦衣卫在的,你小心回话。”
“回上差,这些……也是,也是有的。”
“这么这些人呢?”
“末将、末将正在处理。”
这特么又绕回来了,问的就是如何处理。
“那些人是你的亲信?”张璁挑眉问道。
项思孝顿时慌了,“不是!绝对不是!末将与那些人绝无半点关系!”
“好,有项指挥这句话便好。明日我随项指挥一起去靖虏卫,陛下为了此事已经连发数道圣旨,项指挥说的这些人便交予本官,由本官上奏朝廷治罪!”
项思孝不管有什么花花肠子,面对这个办法也很难使得出来了。
而且钦差要跟着他回去,这一路上就是监视,免得他再找人顶罪什么的。
所以说他只能硬着头皮回道:“是。”
靖虏卫没有受影响,就说明里面有一些人躲藏着,若不治一治,往后也容易出问题。
张璁原本就打了这个心思。
王廷相没有反对,转而问最后一个人,“宁夏后卫如何?”
咔。
一个二十七八岁,满脸正派的指挥使站着标准的军人姿态,非常简练的说,“启禀王中丞,宁夏后卫现有军士4184人,应屯地2800顷,实际屯地2432顷,积存粮料共有6万2千余石。末将恳请中丞再宽限三日时间,末将已将抗旨之人拿下,三日后宁夏后卫即可屯足田亩!”
此人的很是干练,气势也足,尤其看了前面三个人,那种对比更加明显。
仇钺也抬起头看了一眼这个蜂腰高挑的男子,他手有些痒,这个部下以后倒是可以找机会切磋切磋。
“你叫什么?”王廷相问道。
“末将姓麻,单名一个斌字。”
“好。宁夏后卫没有麻烦?”
麻斌双手一合,“有的。所以宁夏后卫方才四千一百余人。”
“无妨,朝廷军饷充足,少的人本官给你补上。”王廷相起身,“今日各位开诚布公,本官觉得很有成效。从今日起,宁夏四卫务必完成屯田划分之事,一月以后,本官会亲自检查!”
“是!”
第五百五十二章 宁夏在改变
宁夏镇共四卫。
宁夏卫指挥使裴绩,三十五岁,陕西延安卫人,以边功累升延安卫千户,后充宁夏卫千户,至此番升指挥使。
宁夏前卫指挥使周瑞,三十八岁,先前为本卫千户。
靖虏卫指挥使项思孝,四十三岁,平虏所军户出身。
宁夏后卫指挥使麻斌,二十九岁,是这四个指挥使中最年轻的一位,当然同样是军籍,他原先是左屯卫的一名百户,左屯卫现在已经不在了。
即便最为年轻,似乎还是麻斌最为受赏。
一个卫所应有五千六百人,算上一点空额,这个家伙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估计是个吃人的主。
因为这两点,其他三人都难有与他相交的欲望。
麻斌似乎也不善于和自己的同行和睦相处,始终冷着一张脸,只是冲着最后出来的仇钺点了点头,随后便离开了。
宁夏后卫负责驻守灵州城一带,那个地方黄沙厚土,就是山谷间的几块绿地才能生人,麻斌就在这里带着他的部队刨食吃。
总兵府外,
麻斌和自己十来个护卫汇合,这些护卫个个穿着草鞋,腰间系一把黑色短刀,着装简陋,但看模样却有一种山贼的凶恶。
就是麻斌自己也是穿了双破了几个洞的烂布鞋。
这十几个汉子就这样跟着他,马屁股一扭一扭的消失于地平线的尽头。
等到他回到灵州、自己所住的院落。
大人小孩儿,一下子有二十多人都冲上来围住他。
麻斌自己抓了一把豆子喂马,眼见太多人了,便平淡的说:“要么砍柴,要么挑水,都没有事情做吗?”
他一开口,院中的人皆不敢造次,就是四名妇女都忙着豆腐去了。
只有三个孩子,一个稍大,是个男孩,两个稍小,为一男一女。
“大哥,这一趟去镇城怎么样?可有好消息?”稍大的孩子,是他的弟弟,名为麻先,已经十四岁了。
“瞎担心什么?”麻斌对自己的亲弟弟也是一样的无表情。
“因为大哥杀了好多人。”
“那些都是坏人。你告诉大伙儿,一切无事。从今往后就按照原先分给的田亩种地。”
“当真?”
这院落其实原来也不是他们的住所,而是一个千户家的,但是他死了,就叫麻斌给占了过来,住了大概七八家人。
都是麻斌收容下来的。
其中有军户,按照每人五十亩的田地,这个院落里要能耕种600亩地呢。
不过这些穷苦人,即便拿着圣旨也很难从豪强手中拿到田亩,所以麻斌才把那些人都抓起来杀了。
当时杀的是痛快,事后一直很害怕。
继而有这次麻斌从镇城回来,所有人都如此关心的场景。
只有杀得那些人,朝廷不追究,这才能算平安了。
等他真的宣布没事,原先去牵马的、烧火生饭的男女老少又全都跑了出来,人们围着麻斌跪下,“快快快,谢大老爷救命之恩。”
麻斌有个妹妹,此时就站在他的右手边,仰着头满是崇拜的神色,不过她的脑袋很快就被自己的哥哥揉得奇形怪状。
“每人五十亩地,这是朝廷的旨意,这一点错不了,上边儿的大官都这么说。至于谢家多占屯军田,明天我们去拿回来。麻先,把弟兄们都叫上。”
“好!我听大哥的。”
麻斌已经把海口夸出去了,更准确的说,他拿到了上司的准许。
西北边塞,生活艰苦,麻斌的父母已经病死了,只能他带着三个弟弟妹妹讨生活。好在他有一身武力,再加上原先承袭的是百户,总算没有饿死。
但其实也没过得多好,因为他的妹妹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就要吃药,还因为体虚要吃那种昂贵的补药,这几年来几乎把他所挣的银两全部吃完了。
亲妹妹等不到钱抓药,与此同时,他又能看到那些真正的大户人家是如何的豪奢,仅此便也算了,这些势家之人从不正眼瞧一瞧普通人,欺负、辱骂、殴打甚至迫害,这些事情他都见过。
特别的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让他心肠狠辣的同时又有些悲天悯人的性格,实在是很矛盾。
大概是运气好,此次宁夏叛乱,他上面的千户、指挥使以及几个百户,战死的战死、逃跑的逃跑,落得他临时管制宁夏后卫,结果他杀得最狠,反倒因此留下个执行朝廷清屯令最好的名声。
便如这次在总兵府一样,也是他表现最好。
眼下朝廷正在大力推行军屯清理,上上下下都需要这样一个典型。
一个人,总不能一直倒霉,他也该走一次运了。
翌日。
宁夏后卫的‘草鞋部队’全都在院落里集结了,一共三百人,这是原先麻斌百户所里的老人,以及这段‘变动’时期紧紧跟随他,而受他信任的人。
院落里的老者妇人也在,部分人的孩子就在这三百人之中。
自家人在的队伍,总归是亲近些,所以他们愿意来分发食物,那是一块有些硬的面饼。
麻斌正在啃的也是这个。
“弟兄们,田刚刚分完,要等明年种出粮食,咱们才能过上好日子,眼下就靠着这个垫吧垫吧吧。”
“头儿,面饼俺们不嫌弃,不过能不能来点咸菜?!”
麻斌因为始终要省钱给妹妹看病,所以一直以来过得都很简朴,原先百户所里的弟兄吃什么,他就吃什么。算是被动的实现了官兵同吃。
后来麻斌发现,这样似乎所里的人更容易当他是兄弟,这倒是点醒了他。
这种世道,多点弟兄,那才有活路可走啊。
所以一些老人也敢和他闹上几句玩笑话。
麻斌不为所动,他把自己面前的白水喝完,又把剩余的面饼全部塞进嘴里,“劳资的脚昨晚没洗,现在肯定臭咸臭咸的,要不让你舔两口开开胃?”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