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505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唉。
  裴绩本来不想反应的,但现在上司直接责问屯田的进展,他就是想拖也不行了。
  做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还是讲了,“分得了田地以后,就要缴纳屯田籽粒数。按照一般的税比,每亩田地要缴纳一斗两升的籽粒。但田地与田地是有区别的,朝廷为显公平,肥地每军50亩,瘠地每军200亩,然而在收缴籽粒时,耕种贫瘠之地的军士反而要缴纳更多的籽粒数。若是正常的年景还好,万一碰上个灾年,上面籽粒催得紧,又当如何?
  各位大人都是知道的,如今边镇之中,本身就是逃亡军户,还在的人都想逃亡,又有谁愿意再进来?
  再有,屯军除了要缴纳籽粒。还有各种差役,如养马、采草、伐薪、烧炭,另外还要被征用去修筑边墙、城堡、墩台。好在现在是没了王府,以往还要被王府调去营建宫殿、陵墓等等。”
  随着他这些话说下来,众人脸色也都变了。
  其实一个社会的制度败坏到一定程度,真的不是简简单单杀几个人就能解决事情的。
  如果真是如此,那希特勒应该是最会治国的领袖。
  裴绩还少说了一种情况,
  屯军除了有官役,还要面对各级官屯官员,下自百户、千户,上至指挥使、镇守太监等官,这些人也经常性的‘役使屯军’。
  屯军本身就是亦农亦军,有军队的色彩,但边境不是一直打仗,大部分时候还是生产生活为主,所以就有一种‘免费劳力’的感觉,需要做什么,完全就看官员的命令。
  有的役军耕种私有的庄田,如原来的何锦义。
  有的是修筑私第,甚至还有为他做生意、贩卖商品、私盐,不一而足。
  这个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仿佛天生就在我们的基因里似的。
  即便到了现代,也有很多人的工作内容被领导无限扩大,经常是工作秘书干成了生活秘书,他是指使你指使惯了,所以不在职责范围内的事也会开口。
  身处下级的人也难说个‘不’字,即便确实某件事上纲上线起来,他不应该让你帮他做,但领导开了口,你怎么办?
  屯军的地位就和这个有些类似,只不过古代的人更有尊卑观念,役使人更加的放纵彻底而已。
  他彻底了,下面的军户自然就只能逃跑。
  后来也会发生一种叫‘怠耕’的现象。
  背后其实都是本经济账,看似我拿到了田,实际上后面的负担更重,所以历史上也有记载,军户得田以后,会“听其草生”、“弃地不种”。
  这一点其实有些复杂和麻烦。
  王廷相看了眼王守仁和张璁,
  即便他们上奏给皇帝,可作为皇帝,面对这种问题,无非就是下几道政令,禁止xx和xx。但具体执行还是要靠他们,他们则要依靠千户、百户,百户呢?他也没办法,手底下的人在逃跑呀。
  唉。
  张璁叹气,真是有够难的。
  王廷相皱眉思索着,“裴指挥,役军之事,朝廷是可以下决定杜绝的,陛下必定不会反对。巡抚衙门、总兵衙门只要以身作则,指挥使、千户一级想来也不太敢。只是军士对此已不信任,而且……”
  而且人亡政息。
  现在的巡抚、现在的总兵可以做到。后来者就不一定了。
  这就导致上层官员与底层士兵之间更加没有信任可言。
  “要不要上奏于陛下?”张璁带着疑虑问道。
  “上奏可以,但我等要先有个解决的办法。”王守仁眉头一蹙,计上心头,“所谓的劳役或是籽粒,根本上乃是士卒的生活难以为继,用老百姓的话讲,好男不当兵。
  因而私以为,为官为将,务必要爱护手中将士,承平之时,他们为朝廷耕种,战乱之时,他们为朝廷冒死,这样的人,为官为将者不爱护反倒要欺辱,就是朝廷立再多的规矩都无用。”
  王廷相听着觉得有道理,又问道:“可是不是爱护将士,这一点又要如何保证呢?”
  “本官在朔方镇是有一个做法。”
  “请伯安兄不吝赐教。”
  河套军管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很多事都是靠王守仁自己去定。
  王守仁其实也奇怪的,因为皇帝确实不怎么管他,都任他去弄。有的时候他自己都发慌,会上奏说皇上,我最近做了什么什么,您看看这样是否可行,不行的话,您给个话,我马上纠正。
  但皇帝对此的回应总是一句话:知道了,甚好。
  王守仁眼神一偏,透露智慧的光芒,“万变不离其宗,要想做到什么,就将其和政绩、升官儿联系在一起。我想让各级将领爱护百姓,却不知道怎么做,那么我便将士卒的生活情况也列入为将者的考核之中。凡士卒家家破败者,即便此人骁勇,我不仅不用,还要贬之。因为我始终觉得,将兵不和,打不了硬仗。”
  这是很通俗的办法,一听就懂。说白了,你不能让你的士兵过的太惨了,太惨了人家肯定恨那个领头的。
  “王部堂的意思,就是看结果。”张璁也开始点头,“或可一试。”
  “裴绩,你可听明白了?”王廷相追问道。
  裴绩打眼瞧了一下主位上书生模样、身形还有些瘦削的人,他心中有些好奇:这是什么人物?
  “末将,听明白了。便是不可役使军卒太多。”
  王廷相向京师方向拱手,“不错。此法本官会上奏朝廷,宁夏卫的将士不如其他卫,那是你的问题,宁夏镇不如其他镇,那是仇佥事的问题,陕西都司不如其他都司,那是本官的问题。”
  “是。敢问中丞,若还是有人不愿呢?”
  “恩威并施即可。这些道理,你要解释清楚。但是对于拒不服从者,也要略加小惩,事情一点点往下做,难道他们还能不当军户了么?这一点,谁能给他保证?”
  裴绩低头,“是,那末将没有其他疑虑了,接下来必定全力做好屯田之事。”
  王廷相和张璁呼出一口气,还好没有让王守仁走。
  涉及每个具体的人的事情,确实错综复杂,政策制定也有很多未能考虑到的地方,这是无可避免的。只怕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那是要头疼的。
  “其他三卫呢?类似的情况不必讲了,依此办理即可。你们四卫,今后本官也是要看的,要是哪一卫的士卒穷到了要卖儿鬻女的份儿上,本官还要找你们麻烦。”
  宁夏前卫指挥使周瑞站了起来,“中丞,末将这里有一大户阻挠清屯,他有宫里的关系……”


第五百五十一章 圣人王守仁
  宫里的关系?
  这个事情就暧昧了,即便是王廷相这种愣头青,也不会完全不在意。
  “宫里的什么关系?”
  周瑞乐得将问题上交,于是便一气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前日,末将带人清田,那一处原本是军屯,但几经易手之后,眼下已是平广记沈氏的私田,沈家有田契和购田时官府所出的勘印,加之又是宫里的关系,所以态度十分强硬。”
  这么一说,确实显得复杂了。
  张璁皱眉,“有人将军屯私相卖了是么?”
  “不错。”周瑞点头,“卖田的乃是前任百户刘崇,眼下应已死于战场之上了。这且不去提,关键是买田的人,沈氏觉得自己出了银子,且是通过市价所购,现在官府要这样收回,任谁也不会愿意。”
  这倒是个问题。
  但道理这种东西在于人怎么说,黑得都能说成白的,还怕你一个田契?即便没什么好办法,略微查查这沈氏有没有作奸犯科之举,事情也能够搞定,就耍一点流氓嘛。
  说到底,道理走得通,还是权力走得通?
  所以关键在于那个宫里的关系。
  “可知是宫里什么关系?”王守仁追问道。
  “听闻……是沈淑妃的堂亲。”
  沈淑妃?
  唔。这大堂之中更加的安静了。
  “能确定么?”王守仁还想再‘碰碰运气’,“会不会是有人假冒?”
  周瑞谨慎的摇头,“部堂,这可是重罪,万一查出来是要掉脑袋的。”
  “偏偏是沈淑妃麻烦。”王守仁介绍说,“各位有所不知,家父入京添任礼部尚书以后,宫里的封赏都要过手。宫里确实有周指挥提到的沈淑妃,且已身怀六甲了。”
  那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妃嫔了,还有皇子。
  皇帝这个时候发难,万一惹得沈淑妃惊惧,动了胎气,这可怎么得了?
  张太后那关都过不去。
  张璁也不敢说重话了,“陛下体谅了我们为臣子的难处,为臣者也应当体谅体谅陛下的难处。周指挥使,这个平广记沈氏,一共涉及多少亩田?”
  “十日前,仅六千余亩,前日再去已有四万余亩。”
  “怎么还增加?”张璁惊得起身,“难道这短短的时间就买了这么多?”
  周瑞解释说:“紧急卖掉或是挂靠,这两种情况都是有的。”
  王廷相立马问:“谁允许他买的?丈量分田之时,宁夏禁止买卖,这是明发的禁令!”
  这个经验是在京畿分地之时学到的。
  官府动手扰乱土地市场,一些知道自己的田产来路不正的人,一收到消息立马便联系人卖掉,哪怕只有原来一半的价钱,但至少能保住一点,而且免于被朝廷追责。
  至于说有没有人敢买……价格低了不可能没有。
  一方面是有官府路子的人,他们有自信,收到手里不会出事。
  另一方面还有二道贩子,这些人以超低价买到手以后,再转让出去,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我们广大的老百姓还是非常聪明的。
  因而这次宁夏镇再开展这样的事情,自然就吸取了教训,官府的禁令也早早就发出了,不允许买卖!
  周瑞不知道要怎么说,禁令?
  清理军屯是最大的禁令——圣旨,沈氏不还是敢于阻挠吗?
  “中丞,要不这一次便算了。”周瑞也看出来众人的为难。
  “不可!”王守仁立马否定,“越是涉及到宫里,也是要小心处置。平广记是代表沈淑妃,沈淑妃是代表宫里,若我们漠视其不守禁令,任意施为,那坏的就是宫里的名声。这个干系,咱们谁能担得起?”
  “但是……”周瑞有苦难言。
  王廷相则赞同,“伯安兄说的对,此事万不可轻忽。但上奏给陛下、让陛下为难的确不妥,不如……不如由我给阁老去封信,请阁老婉转的去和陛下表达。”
  王守仁摇头,“杨阁老是内阁首揆,他说了这件事,你要陛下如何表态?还是让家父代为传达。家父是礼部尚书,有办法和陛下绕到沈淑妃的话题,只要稍加暗示,以陛下之聪慧必能领会。”
  暗示这个办法就让双方都有回旋的余地,是一种很聪明的办法。
  王廷相不禁感慨,还好留了这王伯安几日,其智谋确实无双,也难怪皇帝对其分外宠信。
  既然说定,王守仁也没更好的办法,当下便讲:“我这便修书一封。不过,王中丞还有周指挥,平广记沈氏购田也好、让人挂靠也好,这些举动都要阻止。”
  周瑞不能理解,“这是为何?”
  王守仁眼睛眯出一个笑容,“除非关乎性命的大事,寻常的这些事情,咱们不敢捅到陛下那边去,他们就敢捅到沈淑妃那里吗?即便捅了,一丁点儿的事儿沈淑妃敢和皇上提么?陛下不是宠幸后宫而不顾国事的君主,这一点谁人不知?正德朝以来,可有弘治时外戚跋扈之事?难道是那些人都识大体了吗?怎么可能。必然是陛下管束了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5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5/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