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337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但虽说奇怪……他们也无法反对。说到底这又没什么不好。
  “陛下之意,是用藏书楼教化万民。”
  “可以这么说。”
  林瀚思来想去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最终还是赞成,“此乃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善政!如此,我大明礼教文化必定繁盛!”
  朱厚照虽然不是很喜欢这两个老臣,但他们也就是迂腐,并不奸坏。
  “朕的意思,藏书楼就在西城选块地方,离书院近些,规模也尽量大一些,免得以后书不够放。当然,如果地方不够建,那就远些。总之先要大。”
  曾鉴不明白,“陛下,这是要多大?”
  朱厚照想了想,“怎么也要能够容纳五千人在这里面同时读书。”
  “五千人?!”
  孔子也就三千弟子。
  不过朱厚照是按会试的人数算的,到了科举之年基本上入京的举子会有五千人左右。
  但人数是一方面,最重要是大了以后,可以包罗万象,多放些书。
  而且他不会只放儒家经典,像是兵书、史书、农书、甚至将来会有的经济学的书、格物学院出的书等等都会存放。
  不过放儒家经典以外的书这种事,他不会和两位老臣讲。
  现在只说要建藏书楼就行了。
  曾鉴对此别无二话,他只有一个说法,“臣听说陛下设立了京师规划司,似藏书楼这样超大建筑,是不是也要宋司正那边一并配合?”
  朱厚照点了点头,“这个没问题,朕会与其说的。”
  此外,藏书楼的性质也会是非营利性。
  因为是面向普通百姓,实际上会准许所有人进入其中自由免费阅读。
  我们这个民族,对于教育的重视是无以复加的。这时候也不存在读书无用论,这时候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但古代读书也不是件容易事,如果家里穷,那么书从哪边来呢?
  而朝廷营造一个知识宝库,并对外开放,谁说就不会有读了兵书的军事天才和善于经济的内政之才涌现?
  可以说,这才是未来的惊喜所在。


第三百七十六章 出狱
  想要营造一个大的藏书楼,思路固然好,也比推动任何一项触动利益的改革要简单容易。
  不过真的要做好,却也没那么简单。
  朱厚照只是提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可正如工部尚书曾鉴所说,这种事情既然有京城规划司存在,那么首先就需要和其一起商议论处。
  而且这可不是农村盖土楼,不能够今天想一下,明天就招上上百个工人动工干活,从选址到建设,其中有很多考虑。涉及几十万两银子的事情,至少也需要一个具体而细化的方案。
  至于宋衡与张池,近段时间一直在拆解京师南城集中蜗居的问题,忽然间工部和礼部找上门说有藏书楼计划,他们也不由心生兴奋。
  皇帝陛下志向远大,英断圣明,能有心想到这样一个事情,如何不令他们感到欣喜?
  “……不过藏书楼,却并不适合修筑一个整体性建筑。”
  这是京城规划司宋衡和张池进来做事的体会。
  “朝廷迁居京师南城,其中一个考虑便是那样集中的居住,房屋又都是木制结构,一旦走水,后果便不堪设想。”
  其实类似的建筑就是皇宫。
  紫禁城也都是木制结果,所以为了防火也是下了大力气的,各种救火措施都要完备。
  宋衡的意思也简单,“人怕火,书也怕。”
  曾鉴和林瀚听了不由点头。
  “各种珍贵书籍一旦毁于火海,我们这些人谁不痛心?”
  张池建议道:“陛下不同于一般的帝王,藏书楼的计划也是绝佳,但形式却也可以稍微改一改。”
  “如何改?”
  “改一个字,由楼改为园。”
  藏书园。
  宋衡与他有些默契了,一点就通,“张兄的意思,便是不要将所有书籍聚集存放,而是规划一处园子,在其中修筑几个或十几个小一点的藏书楼。”
  当然,防火手段必然也上。而一旦有什么意外,藏书园的形式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曾鉴和林瀚两位尚书也觉得好,但是一时难以决断。
  毕竟皇帝当初说的是超大型建筑。
  没办法,那就只能到宫里请圣上裁断。
  而朱厚照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心里又想到另外一茬。
  便是这些相对老迈的官员如曾、林之流,其思路确实是不如年轻的少府官员活跃。
  天下许多事,不是每一件事都得他皇帝一一过问。
  如果什么都要管,那他妈还管个屁。
  不然要下面的人做什么?
  宋、张则有这种思维,他们会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其实也应当这样,执行层面的人更加了解过程中的细节,他们提出来的东西往往更加具有操作性,也更加合理。
  而朱厚照又不是真的神人,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若是园子,西城区怕是要放不下吧?”
  “正是如此。”张池禀报说:“所以,微臣在想是不是放在南城?南城的穷苦百姓也多。”
  这一句话分外打动朱厚照。
  既然这东西是为了方便更多的平民百姓,自然就是要离他们近。
  “曾尚书、林尚书,你们可有异议?”
  他们两位本就思考不深,这个时候自然也说不出什么。
  朱厚照其实也预料到时这样,问一句算是尊重。
  随后又讲:“若无意见,那便如此。这件事,也由张副司总办,工部和礼部派一侍郎随往,再有什么问题也如今日一样递条子进来即可。”
  “是。”
  众人称是,
  但是各自的心思却不简单。
  皇帝原本是将这件事交给工部和礼部来办。
  但转了一圈又到了京城规划司副司正张池的手上。
  这令曾、林二人有些叹气。
  其实朱厚照也没办法,他不是一定就要把老人家排除在外,他是想交给他们……可这表现总归是差了一大截。
  似今天张池提的问题,其实第一次当着皇帝的面的时候就可以解决的。何必又要兜这个圈子。
  而张池一方面是有些兴奋,一方面也是有些惶恐。
  兴奋是因为他与宋衡一样接到了一项特别任务,他的名字更是通过京城规划司进入了皇帝视线,以后只会是更多的差事,做得好青云直上自然不是问题。
  当然做不好,那就自己认命,谁也别怪。
  惶恐则是因为曾鉴和林瀚毕竟还是一部尚书。
  他本想去说点好听的话。
  但是曾鉴和林瀚似乎也羞于见他,匆匆忙忙便离开了。
  内侍告诉朱厚照的时候,朱厚照也有些无奈,
  曾鉴、林瀚、张敷华这些人都不是那种奸邪的性子,其实还是正派人物。
  从弘治年间就开始的这种所谓‘众正盈朝’,诞生的也有许多这样的大臣,后来前任致仕,他们多是靠着名声被人推举出来。
  推举他们的要么是王鏊、要么是内阁三人,所以他们确实也都不奇怪。
  至少没有表现出对张池的恼怒和嫉恨。
  可就是……脑子不够活。
  也就是忙一些选秀、皇帝大婚以及科举这种传统政务不是问题。
  可惜了……
  不过为政者,不能够有妇人之仁,作为皇帝,他可以后面说点话宽慰宽慰,却不能够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而把正儿八经的正事交给他们。
  这件事弄成这副模样其实蛮尴尬的,平白也给张池增添了些难度。
  但正德元年已至,新老交替过程中总会有这么一回。
  朱厚照甩甩脑袋不去想这件事了。
  不管是藏书园也好,还是藏书楼也好,实际上花不掉他四百万两的银子。当然因为并不收费,所以后期的管理成本是在的。但如果一个朝廷连负担一个藏书园都觉得财政压力大,其实这国也没必要治了。
  说到底,这并不算个大事件。
  真正花钱如流水的又比较需要的,还有一项。
  便是修路。
  一千多年以前的秦朝所修筑的秦直道就是又宽又好,那些路沿用至今都没有问题。
  而如今朝廷开海、京师大建,各种措施都会使得商贸流通速度逐渐加快,规模逐渐加大。
  修路的重要性是紧迫性也自不必提。
  但这个任务,更加繁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3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7/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