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336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本质上就是执行问题。这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每一道政令都能按照理想的状况实现,那他每日便只用动动嘴,又何必劳累到让自己生了病?
  这也是他成立侍从室,盯住各个大臣的原因。作为皇帝,他就是抓紧抓牢内阁和六部。
  朱厚照思来想去,心中还是不放心,
  “这样不行!赈济灶户的银两,朕还是拨付至少府粮商,灶户主要是困于衣食,衣还好说。食是万万不能马虎,少府拿了银子以后即动用专门的运粮队往两淮各处盐场输粮。介夫则多带些人,每日辛苦辛苦,往来于盐场之间,务必督促执行!”
  这样的话就是绕过那些胥吏!
  因为盐政官员不值得信任!
  其实本来也该如此,银子是大费周折好不容易从那个系统搜刮上来的,现在又通过这个系统分发下去,这不是回到原点吗?
  所以宁愿麻烦一点、别扭一点。
  虽说少府这个新建立的官僚系统当中也免不了贪腐,但毕竟新、没有那么多时间腐化到那个程度。
  杨廷和说道:“陛下请放心,臣一定瞪大了眼睛看!”
  “唉。”
  朱厚照盛怒之后又长舒一口气,
  韩子仁说当县令就是给百姓留一条活路,其实当什么官都是如此。关键是上下其手,阳奉阴违。
  就是发个银子都要动那么多的脑筋。
  “当初太祖皇帝设两淮运盐使司的时候何曾想过会有今日这样荒唐的结果?一个衙门五十三人,四十六人都贪腐,真是闻所未闻!祖宗把江山交到了朕的手上,却搞成这个样子。朕,真是痛心疾首。”
  “陛下!”
  李东阳和谢迁也有些共情,“天下人本就分贤与不孝,陛下切莫为了不孝之人而伤了龙体。”
  朱厚照仰着头,一点一点的说:“这封奏疏的真实情况如何,朕会令人核实。而除了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等地的运盐使司怕是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核实之后为真,朕真不知道留着这运司衙门有何用处。”
  这话说的很不一般,皇帝这什么意思?


第三百七十五章 真得花钱
  盐法到这个程度,仅是缉私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贪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种问题交织。
  仅仅一个守支,就足够头痛了。过去几十年发了未来的盐场产量,要把这其中的帐一笔一笔给它理顺,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而开中盐法一步步变成如今这副模样,可以说沉疴已深,想要原封不动的回到大明初年时的那种较为平衡、温和的状态则更加不可能。
  朱厚照的想法,还是要把这些东西全部甩掉,
  除了盐场的所有权不放,其他的通通放下去。
  而在管理层面,他只盯住负责拍卖盐场经营权的户部。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可以课些税。
  至于说食盐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朝廷本身可以储存些食盐,另外一方面盐场的所有权毕竟还在朝廷手中。
  真的碰到战事,那么要求盐场产盐先供军需也是不得已之举了。
  不过一下子抛掉一个从洪武年间就有的正式机构,这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就算是皇帝也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而如此塌方式的贪腐则是个不错的‘借口’,
  朱厚照如此生气……确实也生气就是了,不过多少也带些表演的成分。
  当然了,
  演戏就要演全套,他这样一顿发火之后很自然的就会没心情再讨论其他事,一句‘朕累了’,便将他们全都打发走。
  李东阳、谢迁、杨廷和三人恍恍惚惚的出了乾清宫。
  “两淮运司都有如此贪腐,想必各盐场、各批验所的实际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陛下大病初愈,又闻如此劣事,实在也是我们为君分忧不够。介夫,陛下器重于你,选你当了钦差。这是一份重托。那里的一切,要靠介夫你了。”
  “李阁老言重。不管怎么说,下官是大明的臣子,忠君事主是应尽之责。”
  他们之间简单寒暄一下便相互告别了,
  谢迁和李东阳一起回的内阁,
  “李阁老,令赵慎核查认准的旨意就由我来拟吧,拟好之后呈陛下御览。”
  李东阳背有些驼了,但他在应对皇帝这件事上,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
  “……看来,陛下确实有撤销各地运盐使司和盐课提举司的意思。盐法,也不得不改了。”
  李东阳先前和顾佐说过几次,所以他了解。
  但谢迁却听得一脸茫然,“撤销运司和盐课提举司?那么往后大明的盐政由谁来管?少府?”
  “谁也不管。”
  “何意?”
  “谢阁老,你觉得私盐能彻底消灭么?”
  谢迁自然摇头,“历朝历代皆有私盐之弊。”
  “为何?”
  “因为私盐的价格低。”
  “不,是因为私盐价格低,而仍然可以获利。”李东阳是明白的,“官盐因为有贪墨存在,其成本总是大于私盐,所以私盐无法消除。除非,都是私盐。”
  知道他震惊,
  李东阳便多解释几句,“半年前,陛下就在考虑如何解决盐课之弊。他与顾礼卿商量,考虑可以将盐场的经营权进行拍卖。相当于一种租赁,即盐商付一笔银子,获得盐场五年的使用权限,五年之后再行归还。如此一来,朝廷不必去管食盐怎么生产、怎么销售。全部交给盐商。”
  谢迁大惊失色,“可这样,盐业岂不是为私人所把控?!”
  “几个商人能把控什么?只不过这种办法确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当然,其好处便是降低了朝廷的成本,从运司开始的一众盐政官员可以全部撤掉,如此光俸禄也要省下十几万两。与此同时,朝廷仍然可以通过拍卖获得盐课。”
  这么说起来,
  赵慎的这封奏疏应该给了皇帝一个很好的借口。
  “若陛下真有此想法,又何必在扬州这样大动干戈?”
  “朝廷这样动一下,盐法的变革推起来才轻而易举。否则哪里会有这么听话?”
  皇帝做事从来是都是思虑周到。
  而且别的不说,
  光是从扬州抄出来的银子便不会少于五百万两。
  为了这些银子,也值得动一次手。
  朱厚照也知道这一点。
  但他现在要愁的是作为皇帝,他手里持有的财富太多了。
  虽然通过加强军事的同时赈济最底层的灶户,可以一定程度上稳定局势,至少不会出现大乱,可财富如此集中,就是富国而穷民,长此以往,后患无穷。
  如果花钱再慢一点,加上扬州抄没得银两,内帑大抵会超过一千万两的存银。
  与此同时,大明这个时候多少还有些白银短缺的。
  如此做法,民间经济大概率会出问题。
  官员们走后,
  朱厚照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他在考虑应把银子花出去。
  几万灶户以每人三两银子算,则需要至少二十万两白银,考虑到这个过程中还是会有侵占,他会多出二十万,所以这四十万要花出去。
  当然具体需要多少必然是根据实际情形。
  这样一来,内帑大约还有五百二十万两银子。
  这还不算在扬州查抄的罪银……算是很多了。
  “……刘瑾,你去将工部和礼部的两位尚书宣来。”
  刘瑾心疼皇帝,“陛下,今日已经疲惫了,要不等明日吧?”
  朱厚照不是个脑子坏掉的家伙,尤其这次重病让他也认识到了一些东西。
  干工作不能够急,连轴转,日子长不了。
  尤其,他的父皇也是这个例子。
  所以稍作思量之后,“那便明日午后吧,将他们放在第一个。”
  “是。”刘瑾见自己竟然劝诫成功,心中不胜欢喜。
  他最近有些麻烦,而任何能证明他在皇帝心目中地位的事都是令他高兴的。
  朱厚照起来扭扭身子。
  外面太阳已慢慢落山,午间的燥热不见。湖边的小亭又有几分凉爽。
  今日既然不处理政务,稍作休息,继续恢复,他便也给自己找了些乐子。
  就是叫来秋云与他对弈一番。
  晚上再用些清淡的美食、好好睡上一觉,如此舒服多了。
  第二日。
  礼部尚书林瀚和工部尚书曾鉴按照旨意入宫。
  朱厚照脸色又多几分红润,年轻人的朝气似乎也回来了大半,“……朕想在京师建造一座大些的藏书楼。”
  藏书楼一词更易于古人理解。
  “藏书楼?”
  “嗯。朕知道,朝廷本就有文渊阁用来收藏图书典籍。不过那是朕读书学习的地方。这次,朕是想为普通的百姓建一座藏书楼。”
  林瀚和曾鉴都有些惊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3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6/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