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他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看外面,杭州的一切都很陌生,商人习惯漂泊,商人也最厌恶漂泊,他已经有些想回去了。
  这个世道,人活着不容易。
  这感觉就和此时的张冕一样,
  那日蒋瓘说什么锦衣卫敲你家大门,你就知道什么叫晚了。
  现在锦衣卫真的来了,
  张冕吓得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他本就是个混日子的偏门官员,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场面,一时间心中惊恐,心里胆寒,
  “蒋瓘你他妈不是人!”
  但喊是没有用的,这也就是弘治朝,
  因为弘治皇帝人好,所以不仅对宦官管的严,对于锦衣卫的严刑酷法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朱厚照一样不喜欢那些不人道的刑罚,所以也没有要求北镇抚司恢复。
  否则,张冕当场就得吓得尿出来。
  不过即便这样,他这个胖子还是吓得嘴唇直哆嗦,连鼻涕都下来了。
  啪啪。
  锦衣卫拍了拍他脸上的横肉,“不消半个月,肯定给你去了这身肥肉。”
  “大人不要啊!”张冕吓得脸色惨白,一说话哭腔都出来了,“罪臣也没什么好求的了,只求大人可以快快提审罪臣,我一定有什么说什么,千万不要动刑啊。”
  “没出息。”
  但张冕可管不了那么多,当这么多年官,他也没多大指望。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喜欢在领导面前表现,有人就想躲在角落里舒舒服服过自己的。
  这个张冕就是后一种。
  可惜啊。
  不过也正因为碰上这么一个人,
  锦衣卫才能很快把案宗整理好送到东宫案前。
  太子案前,站着刑部尚书谢迁、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以及太仆寺卿梁储。
  太子翻着翻着案卷忽然大怒,啪的一声把案宗给扔在了地上,
  “这些大明的臣子眼中还有本宫这个太子,还有父皇吗?!父皇一代仁君,到了他们眼里就是软弱可利用之人,利用父皇来阻止本宫兴利民之策,这圣贤书难道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还有你牟斌,你是猪脑子啊!父皇御宇十二载,励精图治、仁德爱民,到最后朝廷里竟然藏着这么一个无君无父、藐视圣躬的大臣!你把这些拿出来,叫父皇怎么看?叫天下人怎么看?朝廷的脸面何在啊?!”
  牟斌也有些摄于皇太子的威势,“殿下,那个张冕根本就是软骨头,还没等臣用刑,他就一股脑全招了,这种种罪状,他都认的呀。”
  “他认你就写嘛?!”朱厚照主要想到自己每日殚精竭虑,结果扯后腿的反而就是朝里大臣,所以忍不住要发怒,“牟斌你现在就去,把这上面提及的人都抓起来!梁储!”
  “臣在。”
  “本宫……”朱厚照缓了几口气,声音终于轻了下来,他仰着头,缓声交代,“本宫限你一个月的时间,把太仆寺整改到位。马政也要尽快走上正轨。若是还传出这种笑话,拿你是问!”
  “是。”


第一百五十三章 殿下此举,吾当颂之!
  朱厚照自成为这个大明太子以来,遇到过许多反对他的人,但大部分时候是理念和价值观之争,比如吴宽、程敏政这些腐儒。
  他们并没有纯粹的做一些只为自己谋利的政治活动,只不过觉得国家不能像太子那样搞。
  像这次这样的,尚属首次。
  朱厚照在宫里转悠了半天,突然升出一种想法,他也想和这类人对对话,所谓知彼知己嘛。这些人以后估计多着呢。
  “刘瑾,你去传旨,让牟斌把那个犯官带来。不要折磨他,满身是血的入宫我不喜欢。对了,还有那个张冕一起带来。”
  他毕竟是二十一世纪的灵魂,
  犯罪的人该怎么处置,流放或是砍头,他不会心慈手软,但他见不得那种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酷刑,比如说用烧红的铁块烫人或者用针往指甲盖里刺。
  以前看电视剧,光看就已经觉得疼了。
  刘瑾听后微微一愣,太子的这道旨意倒是又很特别。
  就是他去的有些晚了,那蒋瓘已经被绑上抽了两鞭子了,倒也是个狠人,一声都没吭。
  刘瑾害怕打出了血,赶紧知会牟斌,“牟指挥使,快叫人停下,殿下说了,该杀的杀,但不要折磨他。”
  那蒋瓘也是听到这句话的,听完后心里一宽。虽说他不吭声,但疼也不是假的。
  “殿下竟然要见他?”牟斌有些奇怪。
  “遵旨办事即可。太子殿下的心思是我们能猜得透的?”刘瑾露出有些阴得笑意看向了蒋瓘,“就是便宜了他。”
  朱厚照在宫里找了处四面透风的亭子坐下,现在天已经完全不热了,甚至再过段时间室外就冷了,那时候又得在屋里闷着。
  人带到的时候,他正和梅怀古几人耍着木剑,搞了一身的汗,似乎像是一种发泄。之后则从宫女的手中接过帕子,一边擦,一边来到刘瑾所带的两人面前。
  “殿下……人到了。”
  太子示意他让开一下,然后瞄了一眼这两人。
  张冕头窄脸宽,胖还丑。倒是那蒋瓘有些肩宽腰圆的,看着精壮。
  以他们两位的身份,如果不是这次的事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太子呢。
  那张冕一心乞活,见了太子就开始哭诉认罪,“殿下!罪臣一时糊涂,叫蒋瓘给蒙蔽了心神,罪臣当日听说了蒋瓘那番风言风语,当即就表示了绝不参与!请殿下宽宏大量,饶罪臣一命。”
  张冕先被抓,但他什么都交代,所以反而没怎么被打,那蒋瓘胸前有一道长长的印子,
  朱厚照看了刘瑾一眼,
  刘瑾激灵了一下,“奴婢去得有些晚了。”
  “算了,我看这个人精神还好。”朱厚照忽略了张冕,对蒋瓘说道:“张冕到了这里就开始求饶,你呢?你不求饶?”
  蒋瓘当然也跪了。
  他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人考虑,这个时候还桀骜不驯,不就是被等着诛九族么。
  “罪臣蒋瓘、认罪伏诛,求太子赐臣一死!”
  他的头发依然散乱,身上还有难闻的味道,一个朝廷命官,最后是这个下场,大部分人都应该会像张冕一样吧,
  可这个蒋瓘倒是平静的多。
  真是个亡命之徒。
  “死你不用急,活了这么多年,也不在乎多喘几口气。老话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蒋瓘,你都一心求死了,想必说什么也没有顾忌,现在本宫给你这个机会,你没什么要说的吗?”
  蒋瓘那双眼抬了抬,看到的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太子。
  他脸上泛着红润,额头还有刚刚冒出的细密汗珠,这让他想到自己十来岁的时候,那会儿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哪里想到结局会是这样。
  “殿下,想问什么?”
  朱厚照还真有个问题,“你也是进士出身,读过圣贤书的人。圣贤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你觉得本宫清查太仆寺及其从属官员的害民之举对还是不对?”
  与这样的犯官问这样的话,似乎有些没有必要。
  这个问题,蒋瓘也一时难以回答。那张冕在边上惹人生厌,说:“殿下所为自然是对的!”
  “闭嘴!我又没问你!”
  蒋瓘叹息一声,“殿下,何苦要问罪臣这样的问题。罪臣已是死罪,对也罢,不对也罢,又有什么影响?”
  “你回答不上来,因为你知道当官要为民,这是你自小学的道理。像你这样的人,张口仁义道德,闭口道德仁义,可真的面对百姓,他又瞧不上那些百姓。本宫说的可对否?”
  蒋瓘抬了抬眼,对于这位太子,他往常都是听说,这次真的见到,他不明白,“殿下,将罪臣二人叫来,是为了在当面训斥一顿?”
  “不,本宫……想要留你们一命,但要你们去当一当这马户。”
  这话让蒋张冕的身子都颤了颤,他本是心已枯尽之人,忽然有了生的希望,在意的东西一下子就多了出来。
  而蒋瓘是听到前半句有些动容,后半句直接又死心了,“殿下还是杀了臣吧。臣不愿当马户。”
  有意思。
  “马户之苦连你都不愿,可你任太仆寺少卿,却反对本宫减轻马户之苦。”
  蒋瓘说道:“殿下仍是少年,有些道理圣人之书上不会写,阁老、部堂怕是也不会对殿下讲,所以殿下不知道。但蒋瓘将死,有些话蒋瓘可以说与殿下听。殿下可知,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所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朝中也不独是蒋瓘一人如此,殿下若想除尽是除不尽的。往后,殿下也将知晓,天下人都唾骂蒋瓘,但天下人都会是蒋瓘。”
  刘瑾脸色一变,这个蒋瓘是人要死了,讲话也特别大胆。
  “蒋瓘!你莫要猖狂!你自己这般不知廉耻,到死也还想牵连他人?”
  刘瑾大概觉得太子爷听到这话肯定又要震怒,
  但没想到朱厚照只是叹了叹气,“你这个话,讲得倒也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八个字上。”
  “殿下……”刘太监有些忧心皇太子的心情。
  但朱厚照摆了摆手,“本宫没事。人呐,还是要死了才会说出真话。”
  蒋瓘没想到太子竟然把他这话听了进去了,
  其实刘瑾的叱责是对的,他一个罪臣怎么能狂妄的说‘除是除不尽的’。但令他讶异的是太子说他讲得对。
  “殿下睿识英断,罪臣生平仅见。”
  “这句话从你嘴里出来,应当不是拍马屁的,本宫就姑妄信之。不过虽然你说的很对,但本宫还是要杀你。”朱厚照忽然觉得蒋瓘有几分现代人一副‘就是要为了自己’的影子,但他还是活不了,毕竟在太子面前还不恭敬,不杀又怎么能行,
  “至于你张冕……本宫厌你更甚这蒋瓘,他是真小人,你就是伪君子。但本宫不杀你,你往后就去当一马户吧。你以为蒋瓘不聪明,到东宫来不知求饶,但本宫告诉你活着有时候比死了更遭罪,蒋瓘是个敞亮人,往后就解脱了。”
  “罪臣蒋瓘,拜诀大明太子殿下,谢太子殿下赐死!”
  这个家伙,还中气十足的喊了这么一句。
  朱厚照心中有些郁气,像是疲惫了,随便摆了摆手,“刘瑾,照旨办理吧。”
  “是!”
  人都走了之后,朱厚照又把另一个伺候的太监谷大用给召了过来,他躺在搬来的躺椅上吩咐,“去知会内阁。请他们安抚群臣,不必担心本宫苛责过甚,那张冕实心求饶,本宫已饶他不死。至于其他确实坑害百姓甚烈的,一律按大明律处置,不得宽宥。”
  “是。”谷大用小心的点头,大气儿都不敢出。
  “再传旨锦衣卫,往后诏狱之中若要用酷刑,必得请旨上奏之后方行。”
  这两句话到了内阁,
  刘、李、谢三位阁老都在心中有些酸楚的劲儿。
  尤其刘健,他是最能体会太子的,“唉,国事艰难,硕鼠遍地,殿下也难啊。尤其这第二道旨意,更是仁义风采,殿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