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132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回殿下,今天都已出发了,刑部也派了人,按照殿下的旨意,就在霸州知府衙门就近办案。”
  “那就给毛语文回信,授权他抓人论罪。”
  就在顺天府,离京师很近。
  上头旨意一下,下面自然就激烈了起来。
  不过几日后,内阁给朱厚照递了个消息,说北直隶地区各府、县的知府、知县都在上奏,请朝廷缓行取消百姓养马的策略。
  这让朱厚照有些警惕,
  他将内阁和太仆寺卿梁储都召了过来,
  “本宫先前听闻,太仆寺官员与地方民政官员有所冲突。怎么这次朝廷要整治马政系统的官吏,各地知府、知县反而反对?”
  因为太仆寺要求百姓养马,地方官员要求百姓种地,这些年来冲突不断。
  所以这种反对很奇怪,
  李东阳禀告道:“各地官员都说,因百姓厌恶养马,殿下此次欲革除民牧之弊,还要试点暂免一两个县马户的养马之责,所以地方的官员担心,若没能选到他们县,县民自是难以接受,到时生出事端,朝廷会追究他们。”
  一旦有民变,追究可就不是叱责了,很可能砍脑袋。
  但朱厚照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对。
  “顺天府就罢了,他们离京师和霸州都近。大名府相距京师数百里,他们是如何得知的?”
  这一点没有人回答上来。
  朱厚照又说:“朝廷的政策,最怕被歪曲解读。有些府县离着朝廷这么远,反应却如此迅速,会不会是有人在暗中谋划?”
  每一种态度背后都是利益。
  冒这么大危险做这种事的人,肯定生命也面临威胁。
  “梁太仆。”太子开始点将。
  “臣在。”
  “衙门里可有什么异常?”
  梁储别的没想到,就是想到了张冕。
  他是不可能说太仆寺都不太支持殿下的改良之策的。把这些官员全都抓起来杀了,哪怕是太子也很难轻易做出这个决定,所以他不能给太子出难题。
  “……太仆寺少卿张冕,曾在私下里找过臣,教臣谨慎行事。”
  朱厚照对细节不感兴趣,“此地无银三百两,心中没有鬼,他怕什么?来人。”
  “在。”两个锦衣卫站了出来。
  “去将太仆寺少卿张冕捉拿,下狱!”


第一百五十二章 梅可甲的银子
  梅可甲睁开眼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在海上,过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已经回到了杭州,回想起来,走的时候万木逢春,此时已经满目枯景了,路上一地的落叶,这让他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大概海上的景象实在是太单调了。
  “老爷,我们去哪里?”
  府里的下人小心伺候,梅可甲平时话很少,也不苟言笑,其实他自己压力很大,所以实在是开心不起来。
  “去找,浙江镇守太监魏彬。”
  梅可甲奉东宫密旨在东南沿海一带行商,这个地方商业发达,丝绸、茶叶贸易很兴盛,因为有官府背景,梅可甲成立梅记后,并不缺货源,一方面他有张永,另一方面他是正儿八经的拿银子购买。所以倒也还好。
  无非就是拿货之后,其他的一些商人没了货源,大抵是要开罪他梅可甲。不过‘公公’这个背景让人忌惮很深。
  人们当然不会想到,他是皇上或太子的人,只会觉得是某个公公在支使着这些商人。
  其实终明一代,许多文臣偏向于禁海,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宦官贪财,所以眼见海贸有利可图,大多会插手进来。
  市舶司的太监、苏州的织造太监,这些都是很肥的主。
  文人要把大船毁掉,目的就是要掐断宦官的财源,所以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政斗。
  海上贸易在这个年代确实很赚钱,只要有本钱,买几艘船,载点货,不要死在海上,基本上就可以把货物卖出去,因为明朝的茶叶、丝绸非常受欢迎。
  对于那些西方航海家也是一样,只要过来,带上东西,回去再载一船货,那就是大卖。
  一般来说,十倍以上的利润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才有很多亡命之徒趋之若鹜。
  明朝在此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白银危机,但在日本等地,白银还是有些泛滥的,银价也一直起不来。
  后来,也正是因为长年累月的白银流入,给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创造了条件,至明末时,大明的银价都开始跌了。
  梅可甲初次出海,手笔不是很大,只备了十多万两的货物,但获利令他惊讶,
  出去走上这么一回他才知道,为何太子殿下要提前好几年谋划,
  如此巨大的利润,必定供养了一大批财力雄厚的商人,氏族商人再供养子弟读书科举,想来在朝廷里也是有力量的。
  就像唐伯虎的那个朋友徐经,
  就是富家商户出身,唐伯虎被打了一顿,没能科举,徐经胳膊可没断,就是没考上罢了,下一次说不得还得努力。
  而之所以今天要去镇守太监的府上,
  乃是因为这是个新任的镇守太监,出自东宫。
  魏彬,后来的八虎之一。
  朱厚照专门把这个人放在这里,就是为了梅可甲。
  在梅可甲看来,既然是新上任,他又是东宫的人,怎样也要去拜个码头。
  魏彬一听拜门的是他,那叫一个惊喜万分,
  “……咱家来浙江都四个多月了,整日里就是等你,你可总算是出现了!”
  梅可甲是商人,商人不能穿绸缎,只有灰色的布衣,这件衣服始终提醒着他,身份之别,哪怕魏彬待他如上宾,那也极为守礼节,弯着腰拱手,“叫公公忧心了,主要是海上的时间说不好。”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可知殿下现在已经监国了,朝廷于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当差的怕给殿下惦记上。咱家就给惦记上了,虽说杭州的景儿是美,但我身上担着大事,这大事就你梅可甲的梅记。”
  “可不是咱家和你邀功,你不在的日子,不是咱家帮你护着这梅记,你回来时候还能一切安安静静的嘛?”
  “公公这话不对。”
  “我不对?”
  “梅记虽取自我的姓,不过那是为了掩人耳目。公公不是帮我护着梅记,是帮殿下护着梅记。”
  魏彬先是一怔,随后嘿嘿笑了起来,指着梅可甲说:“怪不得殿下选了你,果然聪明,识大体。”
  梅可甲再行礼,表示谦虚。
  “这次出海获利如何?咱们把账算算,也好给殿下禀报。”
  梅可甲说:“初次出海,有些不熟悉的地方,在下已经点了,大约六十万两白银。公公在杭州看护梅记也很是辛苦,这账不如就这样分,三十万两起解押送京城,归于殿下。公公意思一下,十万两买点茶喝。剩下的留给我作为再次出海的本钱。”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行礼端庄,语速缓缓。
  魏彬听得却是眼睛发亮,银子他是见过,但是像梅可甲这么大方,倒也少见。
  “公公……有没有意见?”
  “没有,没有。一切都听你梅可甲安排!”
  “谢公公。”
  ……
  梅可甲后来还在镇守太监的府上吃了饭。
  觥筹交错间,自是又一番苍白的客套。
  回去的马车上,梅可甲头靠着马车,像是在休息,过了一会儿,他嘱咐道:“慢一点。”
  “是,老爷。”
  长时间不在府里,府里有什么人他自己已经搞不清楚了。
  若论私密,怕还不如这辆马车。
  “福政,你进来。”
  “是。”
  听东家的吩咐,一个精壮干练的青年一个闪身钻进了马车里。
  这是他在西北时就跟着他的老人,原本福政的爹伺候他,但命不好,生了场大病人去了,现在是他儿子。
  梅可甲很信任这人,
  “你明天启程去京城,带上我的信去我的家里,把这封信交给怀古。记住,只给怀古,然后让他在入东宫时转交给殿下。”
  福政攥着这信,有些奇怪,“有魏公公,为何还要通过怀古少爷?”
  “魏彬这个人活不长久,不能深交。”梅可甲看他疑惑,就把刚刚的事解释了一下,“……太监贪财倒也正常,但是也得分时候、分对象,若是圣上,那没什么。可咱们这位太子则要万分小心。东南之事是太子心中之至重,越是往后,越是会关注,到时候难免不出疏漏。”
  “况且……”
  “况且什么?”
  “况且他连太子的钱都敢拿,想必其他人的钱也没少拿。”
  梅可甲摇摇头,不去管他了。
  “那,东家是准备要向太子揭发他?”
  梅可甲更摇头,他双手插在袖口,闭着眼睛端坐了起来,随着马车一晃一晃,“那是蠢人干的事。魏彬既然能让太子将他送到这镇江当镇守太监,想必还是得殿下信任的,咱们把刚才的那番话写下来,太子难道就会信了咱们?”
  “这些太监往往和太子朝夕相处,你东家我,可就只见过太子两次。”
  “那东家这信……”福政不太理解。
  “这是另外的三十万两。”
  “东家自己不留了?”
  “我要那么多钱干嘛?当初张坋想要我的家财,他没得手,东宫将我唤至京城,他难道不知道我身家百万之巨?可东宫没有动手。我如今依然富甲一方,还要这三十万两干什么?搞不好将来还落得和魏彬一样的下场,再说下次的本钱我也已经留好了。”
  “那东家为何不直接交给魏彬?”
  梅可甲睁开眼睛,“银子这种东西,每经一道关口都要被刮下来一点,都交给这种人,我不放心,万一他贪得多,截留了东宫的银子,东宫还以为是我能力不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1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2/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