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82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赴任代县后,李善第一件事就是建砖窑,大量的红砖妆点着整个代县,后来筹建的北市更是全用红砖砌成。
  每每黄昏时,远远望去,犹如烟霞,与晚霞交相辉映,难分彼此,所以得了个“霞市”的别称。
  一路趋马抵达北市口,李善勒住缰绳,脸上笑意依旧,只是眼中透出一阵清冷之色。
  “恭祝明府得胜归来。”
  十余个代县势族的主事人齐齐上前行礼,身后七八个被捆住手脚的汉子被丢在墙角处。
  “以为某死在马邑了?”李善虽未下马,但口吻温和,十余人齐齐躬身,不敢直视。
  “看来一个脑袋还不够啊。”李善挥了挥马鞭,如今的他在代州大势已成,已经完全不用再忌惮这些代县势族了,“都让开。”
  都不用去琢磨,那些被捆住的家伙,八成是在自己消息断绝的时候搞风搞雨……如今自己携威势而归,这些势族自然又心甘情愿的低下头了。
  巡视了一遍北市,李善向崔信大致介绍了一遍,并细细说起分润……主要是说自己这边的收入。
  呃,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我有钱,聘礼绝对不会让崔小娘子丢了面子。
  离开北市的时候,贺娄善柱赶来了,李善也不废话,只留了一句话,“五个脑袋,让他们自己挑。”
  那七八个家伙,有的抢夺迁居者的宅院,有的散布李善身死的流言,更有甚者将手伸入了北市,甚至是酒坊,还胆大妄为到试图插手马引。
  李善抵达代县之后,多番施恩,多番分润,而如今,以及日后,当多用威,而少施恩。
  回到驿站后的宅子,李善亲自安排崔信的住处,又舍下脸面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好菜。
  但等饭菜上桌,崔信人都不知道去了哪儿。
  李善在亲卫的指引下走到驿站的后门,默默听着里面崔信和驿馆下人的谈话,然后默默的回去,坐在桌边自斟自饮。
  虽然经常腹诽崔信是宠女狂魔,但李善还真没想到,这个时代的父亲……特别是崔信出身五姓七家,居然这么宠爱女儿。
  居然都要去打听未来女婿在代县有没有沾花惹草,还要打听未来女婿在代县这边有没有搞大谁的肚子!
  美妾俏婢在侧,我有必要去采摘路边野草吗?


第四百三十六章 长安事(上)
  临湖殿外,李渊沿着湖边缓缓踱步,满是皱纹的脸庞上带着浓郁的忧色,晋阳起兵,数度大战,七年内抵定天下,成事之速远迈各朝,但同时也带来不小的隐患。
  十一月间,各地都传来了不少令李渊糟心的消息,蜀地又起叛乱,虽然闹的不大,但也人心惶惶。
  山东虽然平定,但曾自立燕王,后奉表降唐爵封北平王,去年又再次起兵反唐的高开道引奚族攻打幽州,燕郡王罗艺有意回返……但李渊犹豫未定。
  最让李渊忧虑的是如今还在如火如荼江淮战事,自从十月末至今,赵郡王李孝恭、安抚使李大亮、管国公任瑰从各个方向攻打枞阳、芜湖、扬州,均未有寸进。
  辅公祏反而从杭州、湖州一带发兵猷州,猷州刺史左难当兵败,只能环城自保。
  虽然未在江南任职过,但只看地图,李渊也知道形式不太妙。
  猷州就是后世的黄山市周边,早年就被江淮军攻占,从猷州往北,就能捅到李孝恭大军的屁股了。
  “陛下,太子、秦王到了。”
  李渊转身踱步进了临湖殿,殿内温暖若春,与外间白雪皑皑,寒风呼啸大异,李渊褪下外袍,坐在上首,“孝恭欲直取丹阳,药师建言缓而行之,大郎二郎如何看?”
  李建成和李世民对视了眼,前者挺直身子,朗声道:“前有重兵,后有追军,赵郡王叔乃方面统帅,当有节制之权。”
  李世民摇头道:“若能轻兵直取丹阳,擒杀辅公祏,宋军自当溃散,如此最好,但《孙子兵法》开篇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相对来说,在军略一道上,李渊更重视次子的观点,“二郎细述之。”
  “丹阳乃辅公祏老巢,此僚久经战事,非寻常贼寇可比。”李世民侃侃而谈,“辅公祏遣麾下大将陈正通、徐绍宗率数万大军驻防青林山,又派冯慧亮、陈当世率水军封锁江面,更有铁索连江,舟师南下,沿岸修筑城墙。”
  “若轻兵奔袭丹阳,一战不下,遭宋军前后夹击,必然溃败。”
  看李渊微微颔首,李建成胸闷气短,宗室将领中他如今正在拉拢李孝恭、李神符,自然是要站在李孝恭这一边,“但如今猷州即将失守,赵郡王叔驻守芜湖之南,若是宋军北上夹击……”
  “江南道行军副总管权文诞如今驻军洪州,可令其北上援猷州。”李世民胸有成竹,“再令猷州刺史左难当坚守城池,宋军必然不敢轻易北上。”
  李渊迟疑问道:“权文诞……可是前朝鄜城公之后?”
  “鄜城公之侄。”李世民点头道:“其人长于战阵,虽难阻辅公祏之叛,但引兵南退,保大军未败,智勇双全。”
  李渊在心里盘算了下,“拟命江南道行军副总管权文诞率军北上,此文当发往赵郡王。”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心里有数,总的来说,李孝恭、李靖正副手都是父亲李渊的人,两人相争,李渊不好偏颇,更不好明文,才会用这种手段辗转的支持李靖。
  这时候,有宫人传禀,“陛下,平阳公主到了。”
  在临湖殿召见两个儿子,就是为了躲开平阳,怎么还是来了……李渊扶额叹了口气,“让她进来吧。”
  一身戎装的平阳公主大步入内,“拜见父亲。”
  “平阳……”李渊挤出个笑容,“此事不可轻忽。”
  李建成使了个眼色让宫人去搬了胡凳过来,劝道:“三妹,寒冬腊月出兵,少有胜算……”
  最近李渊烦心事一大堆,雁门那边也是重头戏,刘世让居然在被召回长安之前,随崔信、李善出关招抚苑君璋,而元普也出关一去不返,消息几乎断绝。
  两日前,李神符上书,刘世让降敌,引突厥南下坏招抚事,崔信、李善不知所踪,李神符自请率轻兵出关查探虚实……李神符早就要出兵,只要出关,不管刘世让真叛假叛,反正李神符肯定能捏死他。
  消息传出后,满朝轰然,人人皆言刘世让该杀,李建成极力建议削爵后问罪家人,而心里有数的李世民却建言缓缓图之,尘埃落定之后再议罪……虽然消息断绝,但他不太相信,早就怀疑刘世让可能投突厥,并且架空对方亲自掌控雁门的李善会如此轻易的陷在马邑?
  最明显的证明就是,李善出关,请了李道玄亲自镇守雁门关……也幸亏李善留了个心眼,否则李神符率兵进犯,就算没有突厥南下,李善、崔信马邑一行也必然事败。
  而平阳公主不同,她只担心李善的生死,催促李渊遣派淮阳王李道玄出兵探查……寒冬腊月,突厥不可能大举来犯。
  “三妹,就算……”李建成劝道:“亦可重金赎回。”
  呃,这些年,双方扣押使者也不是一两次了,连元谋功臣榜排名第四,爵封薛国公,后来还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的长孙顺德也被突厥扣留过。
  “如何能相比?!”平阳公主怒气勃发,“怀仁于国大功,但却年少,尚未加冠,轻易遣派重担,岂是国家蓄才之道?”
  “更何况,清河崔氏,天下望族,若是崔信陷于马邑……”
  李建成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嘀咕了句,“荥阳郑氏亦有……”
  一旁的李世民忍不住一咧嘴,差点笑场了。
  这下好了,刚才还只是对着李渊的平阳公主,现在对着李建成火力全开,“被突厥俘虏,却被遣派劝降,回朝后无一丝责罚,尚能任鸿胪卿,历朝历代,闻所未闻!”
  李建成脸一黑,闭上了嘴巴,平阳公主说的是鸿胪卿郑元璹,这厮武德四年被突厥扣押,颉利可汗命其劝降河东守将……最后回朝后,因为出身太子妻族荥阳郑氏,居然官复原职。
  而被郑元璹劝降不果的那位河东守将,就是当年的并州总管刘世让。
  李建成心里也有点后悔,他只考虑到刘世让不可能再寒冬腊月举关而降,却没想到刘世让跟着崔信、李善去了马邑,弄成现在这模样。
  李渊阴着脸在心里思索……刘世让降敌,这是不用再去琢磨的,这厮随行出关,暗通突厥,所以突厥才会南下阻挠招抚苑君璋……嗯,逻辑非常顺。
  如果崔信、李善真的陷在马邑,那真是……李渊觉得头痛,清河崔氏是五姓七家,虽然不好处理,但李善那边更难处理。
  众所周知,李善于国大功,光是宗室中受其大恩的就有李道玄、平阳公主,此次又是为国事而……
  正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如今出兵塞外,那是绝对不可行的,李渊视线扫了扫,不禁来气……李世民悠闲的坐在那,一声不吭,只顾着看热闹呢。


第四百三十七章 长安事(下)
  其实李世民不仅仅是在看热闹……虽然挺好看的。
  李世民很难判断马邑的局势,也很担心李善的生死,但他同时惊诧于平阳公主今日的怒火。
  或许自己嘀咕了怀仁对平阳公主的影响力……李世民在心里琢磨,自从那日罗艺亲卫攻打皇城的闹剧之后,平阳公主全盘掌控了北衙禁军。
  如今长安城内,天策府名义上并无驻兵,只是李世民以及麾下将领的亲卫、随从,一共也没超过千人规模,东宫那边的长林军曾一度得到罗艺的支援,但被李渊训斥后,规模在三千人上下。
  而北衙禁军分为四军,每军两千人上下,轮番值勤,不管对天策府还是对东宫,都成碾压之势。
  “二郎?”李渊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以前是两个儿子相争,现在好了,女儿也上阵了,而且言辞犀利更胜二郎……将太子堵得都没话说了。
  那是当然,面对李世民这个天策上将,李渊这个皇帝和李建成这个东宫太子基本上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
  但平阳公主就不同了,她在军中威望甚高,得李渊宠爱,又不涉夺嫡事……毕竟武则天现在才刚出生呢,所以怼起来,李建成还真不能怎么样。
  看平阳公主犀利的视线投来,李世民干笑两声,“怀仁于国实有大功,不说山东筹谋,擒杀刘黑闼,不说弱敌使苑君璋陷于绝境,只说马市,朝中多赖其力,若是陷于马邑,实在说不过去……”
  “父亲,不如让淮阳王弟遣派斥候查探一二?”
  “再说了,还有崔舍人呢。”
  不说崔信还好,提起崔信,平阳公主一肚子气,扬声道:“若不是崔舍人,怀仁何至于亲去马邑,难道父亲不知突厥恨其入骨吗?”
  “当知突厥深恨怀仁,实为国事,而废私恨!”
  李渊也无语了,“这……裴弘大建言当遣派近臣招抚……”
  李世民早就将事情串到一起了,裴世矩那只老狐狸八成是故意的,只要崔信去马邑,那李善即使不为公,为私也要往马邑一行,看似建言崔信,实则直指李善。
  更何况,李高迁、李神符举告刘世让叛国……偏偏是在崔信离京北上之后,难道是巧合吗?
  各种念头在心里打了个转,李世民侧头瞥了眼,平阳公主嘴唇微启,但迟疑片刻后没有说出口……得,三姐肯定是知情人,而且也看出了裴世矩的险恶用心。
  局势都到了这个地步,平阳公主当然看出来了,虽然不知道细节,但她可以肯定,裴世矩一定出了手。
  “父亲,女儿今日身子不适,还请……”
  “那就回去歇着吧。”李渊赶紧催着女儿下班,他也知道,女儿这是想回去等消息,李善的每一封信都是先送到平阳公主府,再转入宫中的。
  看着女儿黯然离去的背影,李渊叹了口气,突厥既已抵马邑,那招抚必然事败,崔信还可能被突厥扣押,日后还有机会,但李善……听李道玄提起过,欲谷设被李善折腾的不轻,恨其入骨。
  李渊也心痛于李善可能陷于马邑……这位臣子虽然年少,但却很合心意,自己是真的视若子侄,可惜了,可惜了。
  啧啧,李善还自认为……我真的不擅媚上啊!
  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未来的栋梁之材突遭横祸,虽然痛惜,但并不是大事,李渊转而问起雁门关诸事,马邑不在手,明年突厥必然借道马邑攻打河东。
  “有襄邑王叔在,足以护佑河东。”李建成目光闪烁,“三胡都回京大半个月了,淮阳王弟也该回京了吧?”
  李世民心生警觉,襄邑王李神符向来不涉夺嫡事,从来没有偏向,但其胞兄淮安王李神通依附秦王府,难道太子有意笼络李神符?
  李世民立即想起,之前李高迁举告刘世让,李神符是附名的,难道期间还有其他隐秘?
  李渊的视线在两个儿子脸上一扫而过,点头道:“已然十一月下旬,再过几日就是腊月,道玄也该回京了……至于雁门关……”
  代州为河东门户,雁门关为代州门户,向来以大将领重兵驻守,之前的李大恩、刘世让、李高迁都名气不小,如今李道玄镇守雁门关,若是回京,让谁担当重任呢?
  之前的李大恩是郡王爵,领代州总管,刘世让是奉圣命经略马邑,李高迁爵封郡公,领十二卫大将军……能与其相比的,河东道除了李道玄,只剩下李神符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2/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