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81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这……”
  李过有些迟疑,他倒不是担心朱由榔不信任自己,毕竟就算他李过是顺军出身,可中军这些个将士,大多都是明军嫡系,不可能会做乱。他只是对于教导师那帮半大孩子和新兵不太放心。
  事实上,军中将领对于天子搞的教导师也就局限在御林军之类宫廷宿卫的认识,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军队最多也就是花架子而已,打不得仗,尤其是不知道天子咋想的,居然找一堆半大小子进去,这些个小子有的还没带刺刀的火铳高呢,能打什么仗啊?
  ………………………………………………………………………………
  焦琏现在心情很复杂,他原本是湖广的参将,当初和张献忠交手,屡立战功,后来隆武朝靖江王朱亨嘉僭越监国,被焦琏生擒,从关系上来说,焦琏算是瞿式耜当初的班底,在明军各派系中,算是除了天子亲军外,最嫡系的那批。
  对于李过和天子点名让他去破灭城外军寨这事,他是很欢迎的,但是与命令一同而来的,还有两千教导师士卒。
  这两千人,一半是才入伍四五个月的新兵,一半是帮十五六岁的半大娃娃,哪里像打仗的样子?和军中大多数将佐一样,焦琏对于这支据说入伍最先不是教习战阵,而是像夫子一样学识字的军队实在没什么认同。
  从长江南岸的城子镇运动到九江城南,大概有七八十里的路程,一万多大军踏步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焦琏面色肃然的勒马看向和自己的第六师将士并肩行进,却截然不同的教导师将士。
  在这个年代,文盲率超过九成的军队中,即使是精锐,其实纪律也不比后世的初中生军训强多少,千古之下,也就诸如戚家军、岳家军那种天下强军才有真正纪律可言。
  所谓长途行军,基本上只能保证一个营几千号人集结在一起不走丢罢了,事实上走着走着几十里丢个十几二十人也是常事。后世大学里,组织个几百学生做活动,可能声嘶力竭就得喊个十几分钟,何况上万大军,还要带上辎重、粮草、装备,行进几十上百里,途中还可能遭遇作战、埋伏,哪里这么容易?
  可焦琏面前这支两千人的队伍却截然不同,两千士卒分为五个纵队,齐头并进,前后、两侧都放有小股部队放哨,步伐整齐,远远看去犹如一条长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队伍中间,还依稀能够看到一些手臂上挂着不同袖标的将士。
  焦琏好奇的问身边的李来亨
  “那些手臂上带有东西的是何人啊?莫不是将佐?”
  李来亨是专门前来的,这是教导师第一次参加实战,他有些不放心,故而亲自跟来。
  经过一年多训练,教导师怎么样且不说,李来亨却是改变了不少,这位农民军出身的将领成为总兵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跟着士卒一起识字,而且作为总兵,他的任务还比普通士卒重得多。
  一年来,李来亨已经算是原顺军将领当中响当当的“文化人”了,以至于个人说话风格语气都变了不少,为此不少被老战友们打趣。
  他仔细解释道
  “这得分颜色,蓝色袖标的是宪兵,负责申饬纠察纪律,黄色袖标的是政宣参事。”
  “政宣参事?这是何职位?”
  “皇上在教导师中试行的政宣制度,军中按照级别,从低到高依次设立政宣参员、参事、从事、主事,直辖于军长史,负责宣讲政策、纲领,鼓舞士气。”
  刚说到这里,只听到那队列当中,一阵阵歌声传来。
  带头的政宣员呼喊道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起!”
  “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鞑虏兮,觅个封侯。 ! ”
  两千多人响彻原野的歌声在大地上回荡,这是当初戚继光在福建平倭时所作的《凯歌》,算是戚家军的军歌,教导师把歌词里的“倭奴”改成了鞑虏便拿过来用了。
  歌词通俗易懂,声调激昂,非常适合拿来做军歌。
  焦琏见状若有所思,没有再说什么。
  等明军到达九江南面时,已经是两日后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教导师那帮娃娃和新兵,行军速度竟然比焦琏部下还要快。
  焦琏铺开锦衣卫提供的简略地图,谭泰在九江城南设立了三个城寨,用于和南昌方面勾连,内外呼应,他们面对的第一个便是修在一座山腰上的山寨,而后吩咐道。
  “齐字营围住山寨北面,振字营准备攻山,横字营作为预备队,暂且留在山下。”
  “至于教导师的两千人……”
  焦琏看向李来亨,毕竟对方和自己平级,还是天子亲军,面子还是要给的。
  李来亨淡定道
  “这山寨虽然不算易守难攻,但看此形势也绝非一次能够拿下,教导师就作为第二轮攻山吧。”


第49章 拔寨(下)
  “阵锋上前!刀牌手跟上!”
  山下,振字营三千将士开始列队,披甲的阵锋除了在野战时站在最前排外,同时也是攻城的先锋。
  甲片碰撞出“锃锃”的金属声,这些甲胄的甲片都是武备局用水力锻锤反复捶打制作而出,自从广泛使用水力车床和分工制度后,武备局生产效率大为提升,每天一个完整的工组(含水力锻锤、打磨、串联等,约十几人,相当于生产线)能生产一副铁甲,这已经不是小数字了,整个武备局这样的甲胄工组有上百个,每月就是三四千副铁甲。
  工业的力量,如此让人着迷。
  “炮火准备!”
  被抽调跟随而来的一个炮兵哨十八门野战炮开始调整炮位,为首的哨总、哨副用手中各色三角旗指挥着大炮调转。
  一刻钟后,随着一阵密集的炮响,总攻全面开始。
  山腰上的清军营寨才刚刚搭建两三个月,所用材料也不过就是简单木石而已,寨墙约丈余高,哪里能受得了大炮猛轰?
  “通通通……”
  将近半个时辰的炮火准备,立即就把一面寨墙轰得稀巴烂,垒起来的石块、木柱被横冲直撞的炮弹拆得遍地都是,除了个地基以外,其余都变成了累积在那的废材。
  “停!”
  “选锋攻寨!”
  所谓选锋,就是突击队、敢死队,明朝中后期以后,军队战斗力废弛,再加上军队空额、喝兵血严重,将领们为了在打仗时不至于一点办法都没有,便像养家丁一样,用赏银从普遍拉跨的士卒里挑选敢死队,称为“选锋”。
  但在光复军中却不同,朱由榔不敢保证自己军中一定没有喝兵血的事情,归根到底这毕竟还是支封建军队,后世刮民党都没办法的事情,他总不能搞个“三x改编”吧?那不是逼下面将领造反嘛?
  所以只能尽量限制杜绝,但事实上军中将领还是习惯将部分军饷克扣出来,用来养一些所谓“选锋”,临战时当敢死队用。
  这事实上是一种封建军队的陋习,因为很容易造成军队战斗力涣散,将领盲目依赖自己的亲兵和少部分精锐,却丧失了军队整体建构的健康,很简单的道理,你要是真的需要突击队,就不能像后世的侦察连一样,直接建立一个“突击哨”吗?非得临时拿出额外银饷,把打仗这种系统工程变成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黑帮群殴。
  所以后来戚继光训练新军时,就十分摒弃这种拿公饷养私兵,临时组织选锋和人头记功的恶习。
  四百多临时应召的选锋披甲执锐,举着圆盾朝着已经坍塌的寨墙冲去。
  寨内,满清正黄旗牛录章京阿察齐按着长刀,静静看着远处山下,气势汹汹而来的明军选锋。
  身后,三百明黄色重甲加身的满洲勇士同样各自紧攥兵刃,冷眼相看。
  焦琏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对手并非之前遭遇的那些个绿营乃至普通八旗。
  谭泰原本就是正黄旗出身,南下任职后,身边也带有两三个正黄旗牛录作为亲兵护卫,城南山寨地位重要,他不放心绿营兵马,故而专门抽调出一个正黄旗牛录来监视。
  正黄旗是满清最早的班底,是天子亲领旗主的军队,在八旗当中,兵丁最多,人口最盛,装备和战斗力也最为彪悍。
  后世人们一提起八旗,首先想到的便是弓马,事实上,满洲变成马上民族,是兼并了蒙古诸部后的事情了,而他们真正用来看家本领,乃是步战搏杀。
  阿察齐一声呼喝,三百甲士凛然向前,横刀而立,他们个子普遍不高,但是四肢粗壮有力,饱经东北地区风霜刀剑的身躯与脸庞,透露出一种朴素的凶悍和坚韧。
  明军已经冲到数十步内,其中后排火铳手开始将提前装填好的弹药仰射出去,但一来部队刚刚从山下赶上来,队伍松散,难以形成集火杀伤,再加上双方高度差,杀伤力也有所降低,并没有对山上清军造成多少麻烦。
  “嗖嗖。”
  “重箭!”
  只听前排将士惊恐呼喊,眼前一阵薄雨般箭矢泼了下来,三四十步内有破甲之威的重箭如蝗虫过境,当场就将二十余名明军士卒伤得扑地痛叫。
  当被重箭攻击后,有经验的明兵立刻反应过来,对面守城的并非普通清军绿营,而是八旗精锐!一下子心中的恐惧就不断增长,那种从万历到崇祯,从山海关到江南的威逼和挫败感足以让人心颤。
  “冲上去!先破敌阵者赏五十两,记乙等功!”
  被高额赏赐再次激励出勇气的选锋士卒嗷嗷叫接着冲了上去,锋锐的矛头,寒光凛凛的刀刃直指坍塌寨墙后面列阵而立的八旗甲士。
  阿察齐和身后的三百甲士依旧沉默
  二十步,十步
  直到可以清晰看见对方的脸庞时,阿察齐终于动了。
  “突!”
  冲在最前排的明军选锋只听到一阵阵刺耳的怪叫声,而后便经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战,当然,如果还有以后的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阿察齐带头迎着明军冲锋,也不列阵防御,而是几乎同时发动相同的冲锋!
  两股浪潮硬碰硬的砸在一起,阿察齐手擎一柄长刃朴刀,猛力挥动,向着最前面的明军选锋就是狠狠一刀,那选锋乃是一员队正,慌忙举刀欲挡,却忽觉虎口一阵生疼,竟是被震出鲜血,身体不禁往后仰去,摔倒在地。
  还没反应过来,阿察齐已经又是一刀直通心窝,被切割开的动脉血液飚溅一脸,让原本肃然的面庞更显狰狞。
  同样的事情在整个战场上不断上演,这些个八旗老卒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并且坚韧耐战,力气颇大,几乎是压着明军打杀。
  “啊!救我!救我!”
  又是一名明军士卒被一刀斩去了臂膀,倒地嚎叫,只可惜眼下状况,恐怕没人能抽空帮他,只能慢慢痛苦的失血身亡。
  除了利刃外,清军普遍使用的破甲花骨朵更是明兵梦魇,因为面对这玩意甲胄根本没用,钝器本就是破甲的,而清军的甲胄却精良的可怕。
  里里外外恐怕得有三层,里面的锁子甲,中间镶着的铁片,外面铁钉钉住的棉甲,刀刃很难造成伤害,即使是钝器,外面的棉甲也有相当作用。
  滚滚热血顺着山坡高度差缓缓流淌下来,不时便有尸体滚落,明军是仰攻,而清军却是居高临下,占了地利,再加上八旗甲士锐不可当,凶悍异常,不到两刻钟,四百多明军选锋便支撑不住了。
  不知是从谁先开始,有人连滚带爬的从山上逃了下来,一开始,焦琏二话不说,直接执行军法,义不聚财、慈不掌兵,打仗这事,无论是何种情况,主将命令下达之前,退后就是一个死。
  但随着时间推移,八旗甲士的攻势依旧没有减弱,他们聚成一个锋矢状阵型,不断向明军发起冲击,而明军选锋却是已经七零八落了。
  终于,零星溃逃变成了全面崩溃,大批明军从山上逃了下来,焦琏虽然也尝试派出援军接替,但一方面地形限制,不方便大队兵马展开,另一方面,他也明白,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则竭,如今士气已泄,再做补救效果不大了,还不如换其他部队重新攻山。
  焦琏面色沉重,他刚才看的清楚,上面站着的不是什么清军绿营,而是正黄旗满洲精锐。


第50章 初生牛犊
  八旗编制中的牛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单位,而是类似于明初军户的军政一体。
  很多人将八旗等同于建州女真是不对的,事实上发源于东北的满清更像一个民族大杂烩,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朝鲜、蒙古、辽东汉人,甚至于后世的鄂伦春族、赫哲族、俄罗斯族等,故而八旗当中同样也有着自己的一套鄙视链。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皇太极要废掉女真这个旧有称号,而重新创造出一个“满洲”,就是为了融合各个民族。
  正黄旗作为起家班底,算是最纯正的建州女真为主,但旗中除了旗丁外,还有数量不小的包衣、杂役、家奴等等,这些“二等人“虽然待遇不高,但也要和主子一起上战场,战斗力并不差。
  整个山寨之内,除了三百满洲甲士外,还有从属的包衣、披甲人、杂兵等三百多人,以及八百绿营步卒。
  “要不还是先轰两天吧?”
  齐字营参将出言建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