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80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清军主将彻底崩溃了,只能大声招呼能控制到的所有人,向着其中一个方向突出去。
  三千清军抱头鼠窜,一路逃亡,一路被不断射击的铳弹杀伤留下密密麻麻的尸体。
  仰山的山坡之上,刚才还在瞧不起明军主将奇葩布置的副将现在目瞪口呆,痴痴道
  “怎么会这样!”
  “他们,他们的火铳射程为何这么远!打得这么快?为何明军鸟铳如此之多?”
  是的,这个空心方阵战术能够实施除了理论层面的突破外,更重要的是得满足三个硬性要求。
  其一是军队纪律严明,否则对方根本就不会中你的套直接朝着一个方阵的一个面顶着伤亡猛突,给你直接干崩溃,还谈什么交叉火力?
  其二是军队火铳比例足够高,至少要达到三分之一,注意这里说的火铳可是不包括三眼铳之类简易火器,而是真正的制式长身管火绳枪。否则就算能把对方拖住,也打不出足够杀伤,敌人能够从容离开。
  其三是火铳的射程和射速也必须有所提高,如果只是以前明军那种鸟铳的射程,一方面很难形成交叉火力,另一方面三个方阵之间间距太小,敌人根本不会选择突入。而射速的提高则能大大提高杀伤效果。
  幸运的是,前军本就以顺军老卒为主,再加上一年多实战和训练,以及军制改革整备的效果,纪律过关。光复军由于缺乏骑兵,为了抵御清军的骑兵大队,在朱由榔的一再要求下,制式火铳装配率奇高,每营至少有九百支以上。新式光烈元年火铳仿制于鲁密铳,射程要比传统鸟铳远,由于定装火药的存在,射速也要快得多。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当即就给清军一个深刻的教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将军,咱们要不要下去掩护一下,把剩余的绿营撤出来?”
  副将小心斟酌着问道
  何洛会勒马长叹一声
  “让三个牛录下去接应一下吧,不过以我估计,怕是逃不出多少人来。”
  三个牛录约千名满洲精锐冲了下去,在明军左侧方阵外围抛射吸引火力,这才让剩下的清军绿营勉强逃了出来。
  等清军残余士卒狼奔豕突逃到了半山腰上,这才发现,左右回望,竟是只有千余人了,之前那名清军主将总兵也已经中弹身亡……
  何洛会面色严肃,沉默良久,见接应的清军骑兵也回来后,只开口断然一字
  “撤!”
  清军毫不拖泥带水,直接就利用机动优势,脱离了和明军的接触,往仰山北麓撤去。
  这就是缺乏骑兵的难处了,哪怕取得胜利,也很难继续扩大战果,因为追不上人家,如果刘芳亮此时手里有两千骑兵,他大可以纵马追击,将清军仓皇撤退时那些掉队的小股吃掉,甚至能追上清军大部,只要将对方缠住,便能等步兵大队追上来围歼。
  古代战争中,骑兵最大的作用不是冲锋,而是扩大战果和撤退时最好的预备队。
  刘芳亮眼看清军北去的烟尘,有些咬牙切齿
  他本来是想引诱何洛会把八旗精锐砸进来,然后给他一个深刻教训,没想到这鸟厮如此警惕,竟然只派了几千绿营的虾兵蟹将,见势不妙就跑路,跟个滑泥鳅似的。
  这倒是刘芳亮想岔了,事实上桂北一战后,又加上云南失陷,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也在同等军力下兵败被杀,清军对于明军的轻敌情绪已经大大消除,尤其是何洛会这种十分敏锐的老将,已经开始正视自己的对手了。
  于是乎,今天这种派炮灰试探一波,见状不妙,立马带着人马转移别处,重新寻找战机,事实上才是满清八旗的主要战术,反而以前尼堪、鳌拜那种动不动就冲上去硬莽的冲锋,则是之前轻敌心理的体现。
  清军跑路,刘方亮也不敢纵军追击,步兵不是骑兵,一旦分得太开,被分割包围,连跑都没法跑,只能让大军紧密排列,慢慢朝北推进。
  而何洛会则是一路将骑兵带到了袁水岸边,反复回忆着之前明军的战术,心中慢慢有了想法,这明军战术看似乌龟壳难以突破,但也并非没有弱点……


第47章 开辟敌后战场
  袁州的南边,吉安府西部,一处叫做义山的小山脉下,数千衣着褴褛,拿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兵械的士卒艰难扎营休整下来,他们从庐陵、泰和一路西逃,在清军层层拦截追击中跋涉上千里,终于来到了明军控制下的永新、永宁地界。
  带头的领袖正是之前在吉安叱咤风云的起义军首领李天保,此时他狼狈得不成样子,以前的两三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千,其余要么溃散,要么被歼灭。
  从何洛会围剿吉安到明军总攻江西的一个多月时间间隔内,曾经席卷了整个吉安的民变大军面对清军精锐步步紧逼,分割包围,溃不成军。这些刚刚放下锄头没多久,武器装备稀烂的义民哪里会是清军的对手?
  万般无奈下,李天保决定向西寻求明军庇护,这一走,原本剩下的两万人经过十余日的长途跋涉和围追堵截后,便只剩下了四千多,而且疲惫不堪、弹尽粮绝。
  营地里升起篝火,准备饭食,疲惫得有些麻木的将士们开始集结起来准备吃饭,军中粮食实在不多,最多也就能再应付两三顿而已,为了节约,这几日都不过两顿稀粥而已。
  这些将士虽然看起来破烂不堪,但却都是青壮,这一个月来的失败虽然严重打击了民变大军,但同样的,大浪淘沙,能撑到现在的不是和清军有着刻骨仇恨,就是死里逃生的精锐。
  营地外,一行数十骑兵,突然扬鞭来到了门口,负责放哨的小头目当即察觉过来,连忙组织人手上前。
  一百多步卒手擎枪矛,聚作一团,警惕地看着对面骑兵。
  那骑兵为首的一名彪形大汉,细细打量了这支步兵,竟是连连点头。
  “纪律阵法上还有所欠缺,但胜在坚韧,有气势,若是仔细操练两三月,不失为精兵,只可惜时间太急,来不及啊。”
  一旁陪衬的将佐附和道
  “佥事可别小瞧他们,之前末将也在那李天保手中吃过不少亏啊。”
  彪形大汉哈哈一笑,对那小头目道
  “去通知你们将军,就说大明光复前军都督佥事来见!”
  小头目闻言惊诧,但也不敢怠慢,连忙回去禀报,李天保闻言后大为疑惑,自己这才到一天呢,怎么就找上门来了,而且还是都督佥事,如此大的官,莫不是唬人的?
  但也还是亲自带着将佐出去迎接,却见一名身着甲胄的彪形大汉勒马矗立在中央,旁边那人自己倒是认得,正是几月前投了明军的刘一鹏,如今据说都已经干到总兵了。
  “不知这位将军是?”
  彪形大汉略一拱手
  “本官光复中军都督佥事郝摇旗!”
  “见过郝佥事。”
  李天保连忙行礼,没想到对方还真的来了个都督佥事,明军的都督佥事可是二品大员,相当于六部尚书般的存在,若是换做平时,自己这等草民怕是十辈子也见不到一面。
  当然,郝摇旗这个二品的含金量肯定是不如六部尚书的,虽然朱由榔即位后大大改善了文贵武贱的畸形政治生态,但有些东西还是难以根除,其实也不能全怪文官,明朝文武之间的品级设定得本来就有问题。
  那就是武官的品级一开始就定得比较高,一个千户所的千户,手下千余人,从事实上的政治地位而言,其实也就和县令差不多,但却定为正五品。一个参将,手下管三四千号人马,品级竟然就有正三品,和六部侍郎相当,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后世一个团级干部,居然与地方一个地市级领导相提并论,一个旅级的大校,居然和北京的副部级待遇相同……
  故而等到明中期以后,武将的品级过于贬值,实际上的地位和头衔完全不匹配,也就怪不得从上到下,对待武将时,总是习惯性将对方品级看低两级,差不多就是实际地位了……
  朱由榔为此,在设计光复军的将领品级时,还特意将参将从正三品拉到正四品,只和知府待遇相同,但即使如此,武将品级又多又烂这事依然是大家的潜在认识。
  “李头领,你们从庐陵一路而来,也是辛苦了。”
  李天保闻言有些脸红,无论如何,毕竟是被人家追着跑路,到底不光彩。
  “佥事说得哪里话,我等战力不济,以至于尚需贵部援手,实在是……”
  “诶,跑路怎么了?当初我老郝可是从北直隶一路被清军追着跑到了贵州!论不光彩,比你们丢脸多了!不照样在陛下的领导下,打回来了嘛!”
  说起来,其实郝摇旗对这些远道而来的民变义军颇有感情,毕竟他当年也是这般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后来又和满清打了两三年,结下血海深仇,可谓感同身受。
  李天保把两人请入帐中后,郝摇旗也不多言,单刀直入道
  “本官此来为何,想必头领心中也已有所猜度,不必说其他,就一句话,头领愿不愿意投靠朝廷?只要点头,我老郝拍胸脯保你一个总兵官!”
  李天保顿时沉默,说实话,当初刘靖向西投了明军时,难道他没有投靠的机会吗?肯定是有的,但为什么没有那般做呢?归根到底是心中尚还有野心,觉得乱世沉浮,自己说的不得也能争一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可这一个多月的遭遇却是给了他当头一棒,四五万看似庞大的义民大军,面对清军锋锐,不堪一击,人家随便抽出一两千骑兵,就可以压着自己两三万人锤,这让他那不切实际的雄心彻底熄灭,看到了**裸的事实。
  现如今自己四千多号残兵败将,困顿山野,无隔日之粮,哪里还是能争天下的样子?不如投了明军,日后若是能混个封妻荫子,拜将封侯,倒也不负大丈夫平生之志,总好过投了满清,剃发易服,无颜面见祖宗。
  想到此处,当即单膝抱拳跪地
  “末将见过佥事!”
  “好,好,哈哈。”
  郝摇旗连忙将对方拉起,他此行来就是奉了朱由榔的命令,过来招揽李天保部,而后整合吉安乃至赣南民变大军,准备在清军腹地搞事。
  当初桂北时,胡一青和王夫之弄出来那一出“敌后游击战”实在是让朱由榔食髓知味,太tm管用了,派出小股精锐深入敌后,联合当地抗清势力,劫粮道、搞偷袭,决战的时候还能作为援兵使用。
  关键在于,这种战术还只有明军能用,清军那时想用也用不了,毕竟在多尔衮奇葩的政策加持下,纵使明廷称不上什么进步政权,但比起清廷所作所为来说,士绅百姓还是知道该怎么选的。
  于是乎,郝摇旗把刘一鹏、李天保所部整合起来,得到将近八千兵力,又加上自己从中军带来的的一个营,合计一万多士卒,便准备朝吉安腹地进发。
  湖广方面,堵胤锡调运了一批粮草军械,把李天保部武装补充起来,休整两天后随大部队转过头向东而去。
  “大明打回来啦!王师打回来啦!”
  吉安沿途百姓奔走相告,纷纷激动不已,一路上不少青壮直接前来投军,只是走了百余里,便多出三千号青壮来。
  自年初赣南民变,清军镇压围剿,双方反复拉锯,在这些地方犯下不少血债,再加上之前清兵攻占赣南时,本就策动过屠杀,又饱经盘剥摊派,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可谓遍地**,之前是清军势大没办法,如今有了依仗,如何不起来倒戈相向?
  一时间,原本刚被压下去不久的赣南民变顿时再次燃烧起来。


第48章 拔寨(上)
  “通通通……”
  江面上白雾笼罩,硝烟刺鼻,明军的炮火已经持续超过五日了,虽说九江城不是插岭关,没那么脆弱,但也禁不住如此日复一日的轰击啊。
  明军一个炮营卸下船来,在城西摆开架势,一个炮营继续载在船上,对着临江的北城墙猛轰。
  从第三天开始,不仅是制式的三斤野战炮,随军专门带上的那十门九斤、十斤重炮也加入了战场。
  效果自然相当不错,经过几天的折磨,清军一听炮响就纷纷下城,不敢站在城墙上,上边用于守城的千斤佛郎机也被干废了八门。
  但却并未达到朱由榔的预期,很显然,哪怕是十斤炮,也无法对九江这种雄城的城墙造成破坏性杀伤,几天下来,除了把上边的女墙、城楼等砸了个稀巴烂,并没有伤害到城墙主体结构,更别说轰塌了。
  刚刚下船扎营不到两日的明军大帐当中,朱由榔端坐在上首,却是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看着将帅们激烈讨论。
  这也是将领们最喜欢朱由榔这位天子的地方,一谈到赏赐、抚恤、补给二话不说,砸锅卖铁也准时保量的送来,毫不含糊,但在军事指挥方面,除了大的战略方向外,哪怕自己就坐在帐中,也绝不多说一句。
  往往就像个木雕一样矗立在那里,只有将领间发生了争执,或是主帅做出决策之后,才会站出来表示支持。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朱元璋,不是李世民,就连打仗这事,也就经历过寥寥几次,论经验、战术、指挥,恐怕当个把总都不够,如今可是十几万人的生死存亡,不是电脑游戏,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利用身上权威,毫无余力的支持李过、李定国等统帅。
  等商议的差不多了,做出决议后的李过才转过头来向一直端坐,只是偶尔看看桌上文件的朱由榔禀报道。
  “陛下,臣以为,如今只靠炮击难以破城,不如先派出精锐南下,将谭泰设在城外,企图用于和城内呼应的三座寨子给平了,一来可以引诱清军出城,围点打援,二来即使清军不上当,剿除寨子后也能彻底孤立九江。”
  朱由榔知道,李过是怕自己听不懂,才讲这么细,颔首表示认同,而后问道。
  “都督打算派何人前往?”
  李过回禀
  “中军第六师焦琏部,之前武家穴攻坚战表现突出,或可一用。”
  朱由榔稍稍思虑后,道
  “可否让教导师派人一同去?”
  这倒不是朱由榔担心李过的决策有什么问题,而是他想让教导师那些“学生”上一线战场体会体会,否则单纯搞训练总不是强兵之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