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士_分节阅读_第535节
小说作者:子率以正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46
  万一哪天他垮了,乃至于一口气没上来,以朱棣的性子,不秋后算账就怪了。
  陈堪可不觉得朱棣有李世民的胸怀,能将方孝孺的碑砸掉之后再立起来。
  与此同时,就在陈堪想方设法转移话题的当口,奉天大殿之中,朱棣和进宫奏对的道衍和尚也在听着小太监的禀报。
  小太监正是去方孝孺府上传旨那位,旨意传完,他回宫复旨乃是应有之义。
  听着小太监回报而来的消息,朱棣满脸惊愕道:“你确定,陈堪那小混球没闹?”
  小太监摇摇头道:“回万岁爷的话,靖海侯确实没闹,奴婢传旨的整个过程,靖海侯都显得很安静。”
  听得小太监确定,朱棣不由得大为惊奇,忍不住转头看着道衍和尚失笑道:“以陈堪那小混球的性子,朕还以为他会抗旨不尊,倒是没成想这次竟然如此安静,难道是出去两个月有长进了?”
  道衍一脸无奈道:“想来是至亲去世,靖海侯也没心思关注这些身外之事吧。”
  陈堪回京一事,对于朱棣来说不是什么秘密。
  事实上陈堪的行踪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要不是有这份掌控力,他可舍不得陈堪将他最喜爱的两个孙子带出京师。
  更何况陈堪本就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师娘去世了,他回来披麻戴孝也是所有人预料之中的事情。
  要不是知道陈堪今日回京,他今日还不会叫人去传旨。
  随时试探臣子,同样是帝王的必修课。
  此刻,听完道衍的解释,朱棣不由得意兴阑珊地朝那小太监挥挥手道:“行了,退下吧!”
  小太监朝朱棣磕了个头,起身退出大殿。
  待小太监一走,道衍便看着朱棣苦笑道:“陛下,您还真是,真是,真是一如既往的小心眼啊。”
  说朱棣小心眼这样的话,放眼整个大明,也就道衍和尚敢说了。
  而朱棣听见道衍的话,不仅不生气,反而咧嘴一笑道:“朕当年打进南京之时,答应你不杀方孝孺,朕已经做到了,你让朕必须重用方孝孺,朕也做到了,但朕终究不是圣人,朕也有私心,更何况二品诰命,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薄待了吧?”
  听着朱棣如此坦诚的话,道衍不由得失笑道:“现在民间可都是把您当作圣人看待的,您在贫僧面前这么坦诚,就不怕贫僧出去宣扬您小心眼啊?”
  朱棣咂摸一下嘴,无所谓的摆摆手道:“民间怎么传不重要,朕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朕不是个大度的人,朕知道,朕一直都知道。”
  道衍微微一笑,没有选择接话,而是话锋一转问道:“陛下,潭州之事您打算怎么处理?”
  听见道衍生硬地将话题转移到潭州之事上,朱棣不由得一愣,随即不满道:“你这老和尚,诚心要和朕过不去是吧?”
  道衍双手合十笑而不语。
  见状,朱棣没好气道:“现在朕能说上几句知心话的人可就只剩下你了,还有陈堪那小浑蛋算半个,可惜那小混球的胆子是老鼠胆子,每次朕的话说到一半他就怕得要死,现在朕好不容易想和你说几句心里话,你就非得扫了朕的兴致吗?”
  道衍摇摇头道:“不是贫僧不愿和陛下说知心话啊,贫僧现在是个闲人,但陛下您可不是。”
  说到这里,道衍顿了顿,继续说道:“就算不说潭州之事,汉王殿下现在率领的大军可谓是所向披靡,想必都到不了明年年底便能班师回朝,还有丘福在北京,对您也是日盼夜盼,您的事儿可还多着,哪有时间和贫僧谈什么知心话。”
  被道衍这么一说,朱棣脸上顿时露出萧索之色。
  “照你这么说,朕还真是个大忙人。”
  朱棣有些低落的应了道衍一句,整个人靠在龙椅之上,随手拿起几封奏折,打开看了一眼,又意兴阑珊的丢回案几上。
  “来人,把这些奏折送去东宫,让太子批阅!”
  朱棣唤进来一个宫人,指着案几上厚厚的一沓奏折吩咐一句。
  宫人立即上前开始收拾奏折。
  道衍看着朱棣小孩子一样的举动,脸上依旧挂着淡然的笑容。
  “老和尚,你说朕要是现在迁都,能行吗?”
  朱棣冷不丁开口问了一句,眼里还带着一抹恶趣味。
  道衍点点头,回答道:“可以,但您得先将汉王殿下麾下的大军先叫回来,再将汉王殿下软禁起来,否则南京不会安稳。”
  朱棣瞪大了眼睛,问道:“你的意思是朕的儿子还能造朕的反不成?”
  道衍眯起眼睛,一本正经的说道:“太祖爷当初可曾想过您会造侄子的反?”
  听见道衍如此耿直的回答,朱棣不由得脸色一僵。
  但仍然是嘴硬道:“朕还活着,他不敢!”
  “汉王殿下确实不敢,但现在汉王殿下麾下的将领可都是南人。”
  道衍将话说得如此通透,即便是朱棣也只能颔首认同。
  “这倒是个麻烦!”
  朱棣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句,随即摇头道:“也罢,朕也是带兵打仗出身的,军心不稳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既然都等了这么多年,也不在乎多等那么一两年了。”
  道衍点点头,双手合十道:“陛下圣明。”
  “圣明个屁!”
  朱棣笑骂了一句,随后坐直了身子,沉思片刻之后问道:“老和尚,依你看来,潭州之事怎么处理最为妥当?”
  道衍挑了挑眉,有些狭促地看了一眼朱棣,嗔怪道:“陛下心中既然有了决断,又何必再问贫僧?”
  “想听听你的想法嘛,毕竟一刀切也不是什么上乘之法。”
  “上不上乘无所谓,有效就行!”
  “啧,有时候朕都怀疑你到底是不是佛门中人,这杀心,比朕还重。”
  “佛门尚有金刚怒目伏魔,有些人就是死不足惜的。”
  “放狗屁......”
  “......”
  大殿之中,朱棣和道衍的声音此起彼伏你来我往,半是玩笑半是正事。
  许多本该拿到朝堂之上商议的事情,就这么被二人三言两语之间定了下来。
  比如分封,比如迁都,再比如迫在眉睫的潭州之事。
  就这一幕,若是让都察院那些御史看见,少不得参朱棣一本视国事如儿戏,顺便再参道衍一本妖僧误国。
  但这一幕,却是经常在奉天大殿之中发生的一幕。


第五百一十四章 灵堂生乱
  一夜时间过去,陈堪跟着方氏兄弟为郑氏守了一夜的灵,第二天只觉得整个人都有些头晕目眩。
  六天六夜从潭州狂奔回到京师,一千六百里的距离,平均每天要赶两百多里接近三百里的路程。
  赶路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只是马力有点跟不上。
  但一到了地方,那宛如潮水一般的疲倦便顺江将他淹没。
  守灵又是一夜未睡,这天刚亮,陈堪就有点撑不住了。
  使劲的晃了晃脑袋,陈堪努力的想让自己清醒一点,但人的生理机能却不是依靠意志力能抵挡的。
  方中宪刚刚给棺椁下方的油灯添上蜡油,回过头就见陈堪的状态不对,急忙开口道:“元生,先去睡会儿吧,天亮了,母亲这有我和中愈守着就行。”
  “没事!”
  陈堪应了一句,方中宪顿时皱眉道:“怎么会没事,你从潭州赶回来,一路上肯定都没有休息,这又守了一夜,就算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听话,你去睡会儿,中午来人了我叫你。”
  陈堪还想摇头拒绝,但方中宪根本不给他拒绝的机会,直接开口道:“重愈,带元生去睡会儿。”
  正在晃瞌睡的方中愈被大哥叫醒,强撑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看了一眼陈堪,这才发现陈堪已经摇摇欲坠。
  想到陈堪是从潭州狂奔回来,还陪着他们守了一夜,方中愈便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人长时间不睡觉,很容易过劳死。
  母亲去世那么久,他们都是轮流守灵,所以现在还好,陈堪这样的状态要是再守下去,绝对要出大问题。
  所以方中愈不由分说的便架起陈堪将他往外面拖。
  很快,便将陈堪拖到了他以前的房间之内。
  “元生,你先睡会儿,中午要是有什么事情,我会来叫你。”
  方中愈将陈堪丢在床上,陈堪点点头,也没有拒绝。
  他现在确实很需要好好的睡会儿。
  任谁不分昼夜的狂奔那么久,再守一夜灵,也不可能还会有精神。
  方中愈退出房间合上房门,陈堪闭上眼睛,一下子就睡熟过去。
  不知道睡了多久,陈堪忽然被门外传来的一阵喧闹声吵醒。
  “怎么,我家大人前来吊唁,这便是方府的待客之道吗?”
  “你们欺人太甚!”
  “这里乃是吏部尚书府,岂容你们放肆!”
  “哪里来的乡巴佬竟敢在我家大人面前狂吠?”
  听着门外传来的嘈杂声,陈堪心中不由得怒火升腾。
  很显然,门外有人在闹事。
  陈堪本就因为郑氏去世之事心情不好,骤然听得门外还有人敢来闹事,心态一下子就绷不住了。
  一下子翻身下床,陈堪快步拉开房门朝喧闹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他倒是要看看,谁活得不耐烦了,敢来一位尚书,一位侯爷坐镇的葬礼上闹事。
  很快,泾渭分明的两拨人马便映入陈堪眼帘。
  站在灵堂这一侧的,赫然便是以方氏兄弟为首的方家亲友团,而对面之人,说起来也是陈堪的老熟人。
  正是朱棣登基之后,因出于对大舅哥的愧疚,被加封武阳侯的徐锦昌。
  当然,现在他的爵位又变了,从武阳侯变成了定国公。
  说起来,陈堪和徐景昌有仇怨已经不是一两天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他成立五城兵马司时,杀掉了他手下一个叫曹立的马仔,顺便将他手底下一个叫姚弛的马仔挖了过来。
  如今姚弛已经是五城兵马司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至于后来的什么青楼争端,乃至于他雇泼皮来打陈堪闷棍,跟袁容李让那些废物一起算计陈堪这样的小仇小怨更是数不胜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51页  当前第5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5/5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