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案件名声好听,还能和督察院拉近关系,罚款分成赚的还不少……运气好了弄到一个大单子直接吃三年都不成问题。
当然了……以上只局限于进入正常流程的情况,实际上人们都不傻,你上有政策,我下有对策……直接非法辞退不可行,那么我就搞合法辞退!
王立清的办法很简单,直接把这个车间负责人,安排到流水线当普通工人,最辛苦的岗位上……
人家王立清这个老板愿意出几十块一个月的薪水让你去打螺丝……人家乐意,更不在乎这点钱。
而你这个车间负责人的自尊心乃至身体这些能顶得住吗?
顶不住的,短短半个月后,这个前车间负责人就主动辞职了……王立清一毛赔偿都没花,甚至连前雇主推荐书都没给人家写!
这才是王立清!
一个合法的资本家,对自己的属下分的很清楚……对自己需要,真正不可或缺的技术性人才他是直接撒钱,各种豪爽……王科长连股份都拿到手了,孙旭更是以区区一个机修科组长的职务,拿到了上千年薪。
但是对普通工人,他是能压榨就压榨……
而对普通没啥特殊的文职人员,是可有可无,反正市面上这种所谓的行政管理人员一抓一堆的,能力也不相上下……
至于真正的顶级文职人员,能够建立完善工厂运营体系的高级行政人才,王立清又是另外一个态度,安华纺织公司的协办就是前年新请过来,一个前官办企业里的退休管理层,退休后被王立清挖了过来,这花的可不是钱的事,而是股份的事了!
人家的确有能力,协助王立清把偌大的工厂运营的井井有条,刚入职没多久,就开始强力推动新型棉纱的业务转型。
那会王立清自己都还不知道汉天机械公司已经研发出来了划时代的新型纺纱机了呢。
王立清当年之所以搞新型棉纱,就是因为他的强烈建议……甚至第一批新型棉纱设备之所以能够拿到手,还是托了人家的关系……人家刚退休没多久,诸多人脉关系都还在呢。
要换成王立清自己,他连人家汉天机械公司的门往哪开都不知道……
后续安华纺织公司的具体运营上,其实大部分也比较依赖这个协办的能力,王立清自己……只是个老板而已。
王立清也不是白手起家的那种商场狠人,他往深了说,也只是个娶了个白富美的幸运儿而已。
二十年前拿着老丈人给的钱、人脉关系创业做生意……到头来赚的钱还不如自家老婆投资地产赚的零头多!
说起来,也是蛮尴尬的……
当然这些事情外人一般不知道而已,他的属下就更不清楚了。
孙旭都能够通过这两年的工作,也只是了解到老板王立清的一些基本性格而已。
这个老板,好的时候是真的好……比如现在,上千楚元的高薪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就给孙旭这种中级技术骨干甩出来了,时不时还给机修科这种技术部门送各种好吃好喝的,逢年过节孙旭这些技术骨干们每个人都能收到额外的各种礼物……礼物可都不便宜。
冬至的时候,孙旭就收到了老板王立清发放的一张购物券……人家在机修科办公室挨个给技术骨干们发放购物券的时候,一脸的和蔼笑容,也不显得生分,一副大家都是老朋友的模样说些俏皮话,甚至搂着肩膀说一些笑话。
最后来一句:“这段时间都忙晕头了,这大过节的也没准备啥礼物,就临时弄了点购物券,大家就辛苦一点,缺啥了自己买去!”
当时孙旭就稍微瞄了一眼装在信封里的购物券:五十楚元……差不多他半个月的工资了。
此外年初他结婚的时候,老板王立清就安排人送了结婚礼物,礼单价值不低,至少也是上百楚元的。
站在孙旭自己的角度来说,王立清这个老板是很好的。
但是他也清楚,王立清不是对每个员工都这么好!
机修科里其实机修师蛮多的,但是并不是说每个月都能和他孙旭一样拿这么高薪资的,大部分还是拿普通的二三十块的薪资,还有几个组长也就是四五十块薪资而已。
每个月稳定到手上百楚元的组长,也就他孙旭一个人而已。
他之所能够拿这么多钱,因为他在新型棉纱设备的技术,在整个机修科里仅次于王科长……而新型棉纱业务,是目前安华纺织公司最赚钱的业务甚至是核心业务。
也就是目前孙旭的技术还不够全才,只擅长新型纺纱设备一种设备,其他的纺纱工厂里所需要的诸多设备暂时技术还差了些,无法独当一面,要不然直接升为副科长也是一句话的事。
而跟着这么一个老板该怎么做?
一向来对孙旭很不错,也大力栽培他,大有把他培养成接班人,自己好退休享福的王科长,就曾经对孙旭说过:别想那么多有的没的。
把技术琢磨透了,把事情做好了,你会发现我们老板其实还挺不错的,有人情味做事也大方!
咱们啊是干技术的,所以好好学习专研技术,不用你拍马屁也不用你表忠心,对面办公楼里一群月薪七八块、十几块的人天天抢着干……轮不到你。
我们老板花上百块月薪请你,花更多的钱请我,可不是为了听我们说奉承话的……而是要我们保障工厂的稳定生产,出现了问题就要第一时间解决,避免更大的损失。
所以,我们也得值这个价?
你明白吗?
孙旭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从来没有放松过学习,哪怕是下班回家后也会经常在书房里拿着书本学习。
为的就是加强自己的技术,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告诉王立清:我的技术,值得拿这上千年薪甚至更多!
想要保住目前的高薪工作,乃至日后更进一步,技术才是他的立身之本!
倒是他妻子孙孟氏看见他这样天天忙工作,下班回家了还对着书本学习,忍不住多次劝慰: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比绝大部分人都更好了,不用把自己逼得那么狠!
前些天还安慰他:就算是那一你失业了,这贷款还不上了,大不了就把这房子卖了,我们去换一套联排的房子也是可以的……我又不是不能吃苦的!
孙旭听了只是笑了笑不说话!
第895章 孙旭的无奈
吃过早餐,顺带看过报纸后的孙旭和已经怀孕的妻子孙孟氏告别,随后从李叔的手中接过了长款外套并穿上,又把丝制圆顶帽子戴上,最后戴上了一双黑色的皮手套。
准备妥当后开门而出,,这才打开门,外头的冷空气就往里头灌入,不过穿着厚实的孙旭并不觉得冷。
实际上这种天气对于孙旭而言也不算多冷的天气,他老家的冬天更冷。
出了门后,门前停着一辆双马四轮马车,李叔已经提前一步把马车门打开,孙旭弯腰上车后,李叔关上车门,随后走到了前方驾车。
两匹健壮的丰州马在李叔的催动下,轻轻迈动步伐,拉着这辆四轮马车轻快上路。
孙旭回头从玻璃窗往外看去,妻子孙孟氏正在大厅的大片玻璃窗前对着他轻轻挥手。
他当即也挥了挥手回应!
很快,马车就上了社区内部的沥青马路,因为这会正是上班时间,他还看见了有几户邻居的马车驶出。
东沁社区作为北城区里高端社区的代表社区之一,两百多家住户的情况都是在北城区里工作的高收入群体,以各大型企业高层管理,核心技术骨干为主,还有一些则是普通中小规模企业的老板。
你说他们是上流社会吧,其实也没到那门槛……但是你说他们是普通中产吧,他们又比普通中产强得多。
属于卡在富豪和中产之间的高收入阶层。
他们的收入能够让他们维持住在上好的独栋别墅,雇佣车夫养上一辆私人马车,妻子一般都是全职太太,嗯,不用干家务带孩子的全职太太。
家中往往会有几个仆人,通常是一个做饭干杂活的女仆,一个马夫兼车夫兼园丁之类的男仆人,如果收入更高一些,那么往往还会再专门请一个贴身斥候,跟着女主人身边的侍女;再请一个跟在男主人身边伺候的男仆。
两个到四个仆人,这是他们这个社区里很多家庭的标准配置!
孙旭家中如今就请了两个人,一个是马夫兼车夫顺带打理花园,平日里也跟着孙旭出行的李叔,还有一个则是平日里做饭打扫卫生伺候孙孟氏的女仆。
之所以只有两个仆人,主要是孙旭夫妻两人只有两个人住,而且也都是年轻人,孙孟氏虽然已经怀孕,但是孩子还没有出生……不像是其他大部分家庭,基本都是老人孩子一起的一大家子,需要更多人手伺候着。
所以孙旭夫妻暂时就只请了一个年女佣,平日里做饭打扫卫生做一些杂活以及平日里跟着孙旭出门驾车的李叔……
不过随着妻子的肚子逐渐大了起来,后续肯定会行动不便,因此近期他打算再多请一个贴身侍女,以方便随时照顾怀孕的妻子。
不过侍女也不好找,毕竟他要的是能够照顾孕产妇,后续还需要照顾婴儿的侍女,不仅不好找,而且也不便宜。
能照顾孩子的侍女都不便宜……他之前去一家家政公司询问过,普遍月薪得五元以上。
如果是专业照顾产妇以及婴儿,拥有家政协会认证的执业证书的专业女护工更贵,直接开价十楚元以上……几乎三倍于普通工人的薪资。
但是孙旭觉得真正等孩子出生的话,还是需要请一个专业护工的,虽然很贵,但是也不用长久请这种专业护工,请两三个月也就差不多了。
只不过那样的话,大概等到明年四月份孩子出生后,家庭开支就会比较大了。
等到那个时候,光是仆人上的薪资支出一个月就得二十多块……这还不包括供她们吃喝呢。
按照规矩,仆人一般吃住穿都得东家报销……这吃喝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后汇总起来,光是仆人这一项上开支就得二十五楚元以上。
尽管他母亲之前已经来信说过,可以从老家来松江帮忙照顾孩子,不用花冤枉钱请人之类的。
但是孙旭却是婉拒了,主要是他母亲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前些年的一场大病现在也还彻底好,身子骨本来就虚,这两年他也没少往家里寄钱让母亲买补品调理身体。
他实在不忍心让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的母亲大老远跑到松江来照顾……再者身体不好的母亲也照顾不好产妇和孩子。
身体都不行怎么照顾坐月子的女人和孩子啊?
所以,近期请一个贴身侍女,等到临产的时候提前请一个专业护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这些开支也必须提前筹划……
按说他收入这么高,是不需要这么小心翼翼的,但是他总是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没什么信心……老担心着会失业。
哪怕他年中的时候,又和安华纺织公司签署了一份新的五年期保障合同,对比旧的保障合同,薪资收入提升不少,达到了千元年薪的程度,还有不菲的其他激励奖金。
但是保障合同也不是一切!
尽管从法律角度来说,保障合同因为其强制性,高限定性是一种对员工而言具有高度保障的劳动合同……一旦签订了这种合同,只要你不违反合同规定内容,老板哪怕想要辞退你,都要按照一次性支付剩余合同期薪资。
也不用担心老板给你调换职务干辛苦危险的体力活之类的,这种保障合同是规定了工作范围以及职务的。
但是老板一旦真的不要脸,冒着不要企业声誉以及打官司被罚一大笔钱的风险,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漏洞把这种保障合同给赖掉的,还有一些老板为了摆脱这种保障合同员工,往往会采取软策略,比如在人格上欺压你,让同事孤立你,安排你本职内但实际上很恶心的工作……各种招数想一想总归有。
比如孙旭就听说过,有个纺织厂的老板为了把一个签署了保障合同的高级技术骨干给弄走,直接把他安排到了一个新办公室里,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他一个人,还没有窗户……也不安排工作,就让你一天到晚待在这个小办公室里无所事事。
最终这个技术大佬实在熬不住,更不愿意在这里无所事事荒废剩下的几年合同时间。
最终还是主动辞职走人……当然了,人家是高学历的技术大佬,法律意识强悍,反手就去起诉索赔了,还把老东家苛待技术骨干,不守信诺的事情给宣扬了出去。
尽管这一场官司人家老板在法律上站住了脚跟打赢了,但是名声也臭掉了,后续在业内招揽高级技术骨干就招不到了……听说这老板已经把工厂迁移到其他省份去了,没办法,苛待技术骨干,签了保障合同又反悔的负面名声,在松江这一片的业内都传遍了。
剩下的几个技术骨干一看老板如此,一个个都找下家跳槽了,而这老板又找不到新的技术带头人,工厂都快停摆……
再不走,工厂就完蛋了。
所以在大楚帝国里,强制性,高度限制性的保障合同,作为一种专门针对高级行政人才以及技术人才的高标准劳动合同,你要么不签,这签了就得老老实实的给钱……除非企业破产了。
不过就算企业破产了,这破产清算的时候员工的薪资也是属于最优先结算的群体,而保障合同的员工依旧能够从破产清算里获得合同期的剩下全额薪资。
所以一个企业,其实很少和员工签这种保障合同的,一般都是实在缺人,迫切的需要该员工才会给出这种合同……再往上的话,那基本就是给股份。
孙旭能够签署这种保障合同,纯粹是因为行业的缘故,新型棉纱行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实在太少……而市场需求又极其庞大,周边的企业一个个都盯着安华纺织公司里的那几个技术骨干,天天挥动着粗头想要挖角,王立清也是没办法,为了留住孙旭这种技术骨干只能给出这种对企业而言非常被动的保障合同。
所以孙旭自己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撞了大运的幸运儿,刚来松江就进入了新型棉纱行业……而这种幸运也是导致他对未来有极大不安的主要原因!
他的保障合同还剩下三年……就算三年内不出问题,但是三年后保障合同结束了,他还能拿这么高的薪资吗?
他不知道!甚至都没什么信心……
这也是他为什么想要尽早把房子的贷款给还了的缘故,他担心三年后合同结束了收入大减,还不上贷款了……
幸运的是,过去一年里他工作稳定,他本身的支出也不大,基本不会在外面大手大脚花钱,家庭支出上妻子孙孟氏虽然小钱花的比较频繁,但是大钱却是花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