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周边都没有铁矿石或煤矿,只能完全依赖外来的矿石,那么一般就会选择在交通便利的沿海港口城市,毕竟海运在诸多运输方式里,成本是最低的。
松江钢铁厂就是这么来的。
诸多种种,都导致了沈阳这个城市在短短十多年里快速崛起,并成为了东北地区里最为重要的工业城市。
当罗志学来到这里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里的工业气氛!
天空灰蒙蒙的,空气有着淡淡的煤焦味。
一看过去就知道是重污染……然而这样的重污染背后代表的却是规模庞大的钢铁冶炼以及其他重工业产业。
所以罗志学刚下火车,就是面露微笑了!
光看这灰蒙蒙的天空和空气里的煤焦味,就知道这地方的重工业发展的很不错。
至于环境保护什么的,这年头的大楚帝国还没那个资格搞这些玩意。
工业化发展的早期里,是顾不上什么环境保护的。
生产力就这么点,你还搞什么环保的话,那只能吃土了……
近代历史上的伦敦,人家可是雾都……但同样是也是全球经济最发达,工业最牛逼的城市。
美国发展早期里也是各种大建设,各种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里,以至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美国的众多河流里的鱼都是不能吃,因为以前污染的实在太厉害,重金属超标啊!
罗志学对这些也很清楚,其他的先不管,先把生产力搞上去,等生产力上去了再慢慢治理呗。
先发展后治理,这听上去似乎很不好,但实际上却是每一个工业国家的必经阶段。
当然,这只局限于其他地方,他自己生活居住的金陵城里肯定是不能这么搞的,他可不希望天天闻着煤焦味过日子。
这也是金陵城里没什么工厂的缘故!
承顺二十九年的今天,作为帝国首都的金陵城依旧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大型工厂,顶多就是一些对环境影响不大的小工厂而已。
金陵城的发展定位,一直都是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从来都不是工业中心,甚至都不是经济中心。
在泛江南地区里,工业中心是当涂以及苏松。
经济中心则是在松江上海。
而金陵城里实际上连城区常住人口都不多……毕竟当地没啥工厂等劳动密集产业,常住人口除了军人以及行政官员,就是教职工以及学生,各企业总部以及研发人员,再就是一些服务行业了。
再加上上述人员的家属们了。
而缺乏劳动密集产业,是很难汇集起来大量人口的……毕竟工作都找不到无法生活。
这个人口规模在大楚帝国里,如今连前三十名都进不去。
松江府的城市中心,也就是上海那边,城区人口都两百多万了,天津和广州也是一百大几万。
就算是东北的沈阳,当地城区人口也达到了七十多万呢。
罗志学个人对金陵城的发展定位还是很满意的,反正偌大的大楚帝国也不是非要金陵城来提供经济数据。
当一个政治中心就挺好的。
自己住着舒服。
所以这么多年来,虽然金陵城里的居民们也开始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烧火取暖用煤,但是因为总体人口少,同时人口也比较分散,密度不大,又没有什么工厂。
因此金陵城里的水、空气质量还是不错的,绿化做的也很不错。
反观沈阳这边,虽然新城发展不过十多年,但是环境污染已经算是比较严重了。
发展,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罗志学抵达沈阳后,并没有前往东掳时期搞的所谓皇宫,东掳的所谓皇宫在当年的战争里,早就被战火摧毁了,毕竟当年双方在这里展开过激战。
后来楚军清理了废墟并进驻此地,并用剩余的一些建筑作为军营,大片地方作为训练广场,这里作为军营多年。
辽东巡抚衙门决定迁移到这里的时候,经过和军方的协调,军方正好也打算把军营搬到城外更广阔的地方去,因此辽东巡抚衙门就在军营的基础上,修建了新的巡抚衙门以及其他行政建筑。
所以,昔日东掳的所谓皇宫,早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几经转变后,这片地方已经成为了辽东巡抚衙门以及其他行政机构办公楼所在地。
而罗志学外出巡视,一向来都是不住在当地官府的办公大楼里的……不是不愿意,而是这些办公建筑都是纯办公建筑,没法住人!
大楚帝国的各衙门可都是正儿八经的纯办公建筑,和其他传统王朝里衙门建筑还有后院,供官员生活居住不一样。
当然,为了方便官员上下班以及外来官员生活,往往会在办公建筑的后头修建一批住宅楼。
因此罗志学不可能住在什么巡抚衙门里。
而皇室资产科在辽东也没什么搞皇室度假村、行宫之类的,而且当地也没什么适合的富商豪宅。
罗志学之前又命令禁止过视察沿途地方专门去修建行宫。
最后没办法,皇室资产科只能是征用了当地的一家新开业不久的豪华饭店:浑江饭店,进行改装后作为临时行宫所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饭店的主体建筑有五层楼高,装修不仅仅极为奢华,而且还安装了今年才出现在众人视野,绝大部分还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的蒸汽客运升降机。
第771章 高科技的浑江饭店
当罗志学进入浑江饭店后,仔细打量了一番饭店内的装饰。
这是和传统中式建筑完全不一样的装饰风格,一楼的大厅非常高,而且宽阔,光看这空旷高大,并且顶部也不是拱形的架构就可以知道这座大楼是采用钢筋水泥建筑修建的。
不采用钢筋水泥为主体结构,同时又不采用传统的拱形结构或者是木梁结构,是很难修出来这么庞大的空阔大厅的。
从这方面也可以说,钢筋水泥的出现,让大楚帝国的建筑技术出现了巨大的提升,并能够更好的探讨建筑艺术,让建筑设计师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华,将艺术和先进工艺以及实用性进行更好的融合。
整个一楼的大厅,在罗志学看来已经有了后世现代建筑的味道在里面了,只不过内部装饰还有一部分浓郁的传统中式风格。
但是浓郁的中式风格中依旧处处可见现代工业的痕迹!
比如地板,浑江饭店一楼大堂的地板,采用的是大片光滑如镜的瓷砖!
中国作为传统瓷器国家,用于铺设地板的瓷砖自然是是老早就有了,但是手工生产时代里,瓷砖这东西基本都是手工艺术品,价格高昂,而且面积也不大,根本就没有大规模进入到建筑行业里,顶多就是极少数特殊建筑里采用。
但是而随着工业化持续进步,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尤其是蒸汽机进入到各行各业之后,传统的瓷器产业也开始大规模使用机械设备,并开始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一些大型的专业瓷器工厂,其产量可是非常庞大的。
同时瓷器的生产以及研发过程里,开始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搞出来的瓷器多种多样而且性能还要更好。
唯一的缺点就是,现代瓷器工厂生产出来的瓷器,基本都千篇一律……同一款瓷器生产数万甚至数十万件,全都一摸一样的……哪怕设计的再好也谈不上什么艺术性!
艺术嘛,本来讲究的就是个性化,当个性化没有了也就谈不上什么艺术了。
但是工厂里采用现代科技研发生产出来的瓷器,人家质量好啊,尺寸高度统一,并且精度高,上色标准,没有色差等等。
所以如今大楚帝国里的瓷器,甭管是国内消费市场上的还是用来出口的,全都是清一色的工厂瓷器,成本很低的……售价也不高。
大楚帝国开启工业化之后把瓷器这种带有艺术特性的传统工艺品,硬生生玩成了大量生产的廉价工业产品。
而且这个过程里,为了进一步开发市场,同时国内建筑行业也是对地板用料的强烈需求,那些瓷器生产厂家们,还专门搞出来了用来铺设地面用的瓷砖。
如今这些瓷砖已经陆续应用于各种建筑,尤其是一些高价比较高昂的建筑里。
浑江饭店里就是如此,采用了大片的抛光瓷砖,以至于看起来光滑如镜,尼玛甚至都还在反光……
一眼看过去后,对于当代的大楚人而言看见的不是什么艺术,而是高科技属性!
没有足够高深的技术,可搞不出来这种大面积并且光滑,同时还兼带结实,耐磨等特性的瓷砖。
毕竟你要光滑,玻璃也足够光滑,但是不结实也不耐磨啊。
光是这个光滑如镜的瓷砖地板,就足以让人对这家饭店留下深刻的影响。
而浑江饭店一楼大厅的其他诸多方面,也是透着诸多传统、奢华和高科技相互结合的属性。
比如罗志学就看见了他们的一种镀银行礼推车。
行礼推车没啥特殊的,但是表面光滑抛光的镀银层就值得说一说了。
别以为镀银这东西简单,实际上这东西在之前可是没有的,乃是大楚帝国的化学家们,在承顺十六年的时候才搞出来的一种化学镀银工艺。
由此镀银产品开始大量出现,主要用于装饰、餐具上,当然也有用于工具上,奢华用具上。
你说为什么不用纯银,或者银合金……一方面是价格问题,另外一方面其实纯银或银合金的材料特性都不咋地。
镀银产品则不一样,内部还是钢铁等其他材料,只有表面有一层银而已。
因此具有内部钢铁材料产品的硬度和韧性,同时外层的银又适合抛光,化学稳定性也非常好。
又比镀金便宜,同时应用范围也更广。
从技术以及应用角度而言,镀银技术可比镀金技术重要多了。
说到镀金镀银,大楚帝国的科学家们最近两年还在实验室里,搞出来了一种电镀工艺,镀金、镀铜什么的之余,还在摸索用来电镀其他金属,摸索更好的材料特性,只不过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非常要员的距离就是了,因为这玩意需要用到电,而大楚帝国里的电,目前只存在少数几个顶级的实验室里,采用的也都是化学电池来获得电。
浑江饭店里五层高的钢筋水泥、铺设地板用的瓷砖、镀银行李车,这每一样东西表面看都挺简单的,在后世人眼里似乎更不值一提,但是这里头的每一样东西,背后都是大楚帝国三十年的工业化的努力!
没有大楚帝国过去三十年的工业化努力,根本造不出来浑江饭店!
别说一整个饭店了,连个小小的行李推车都搞不出来。
且不说镀银工艺,只说行礼推车里最简单,但是也是最核心的轮子结构。
这轮子采用的是实心橡胶轮胎,橡胶来源虽然还是天然橡胶,但是橡胶的生产工业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这可涉及到了橡胶的硫化工艺。
轮胎里头还有轴承!
轴承这东西就更难搞了,小小的行李推车里使用的小轮子,里面的滚动轴承看似小小的,但实际上却代表着大楚帝国最顶级的冶金以及加工工艺。
因为轴承用的可都是高硬度并且耐磨的锰钢!
而用来加工锰钢的机械设备就更不用说了。
有着这种高性能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轴承,才会有这种承重能力强,摩擦系数低的轮子,如此酒店工作人员推动行李车的时候才能够做到很轻便。
要不然的话,还不如直接手抬行李呢……而就是这么一辆小小的行李车,放在那些土著国家里都是搞不出来的,别说土著国家了,哪怕是十年前的大楚帝国想要搞出同等性能水准的行李车,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这玩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大楚帝国冶金,精加工,橡胶化工等多种工业领域的结合。
而类似的情况,遍布浑江饭店的每一个角度……不仅仅是浑江饭店,甚至是遍布大楚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哪怕是偏僻农村里也是可以看见大楚帝国工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改变!
如农民们穿的衣服,他们所穿的衣服虽然大部分还是自己缝制的,但是相当多一部分农民们已经不是自己织布,而是购买布匹了。
织布都如此了,纺纱就更没几个人搞了。
因为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