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71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那些该死的纺织工厂内卷的太厉害,把布匹的价格压得极低,个人手工纺纱织布,在成本上根本无法和这些工厂相提并论。
  有这时间去打个零工,或者干脆开垦种植更多的粮食或副食品,经济农作物甚至进山砍柴卖都要赚的更多。
  当然,如果你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连零工都没得打,也没多余的山地荒地让你开垦,你非要自己种棉花纺纱织布一条龙下来,一毛钱都不花,那也没人能说你……
  如农民们使用的碗碟……基本也都是瓷器工业大规模生产出来的瓷器,毕竟你不能让农民们去购买手工生产出来的瓷器工艺品不是,那多贵啊!
  以前农民家庭里的小孩子不小心,摔了一只碗可以会惹来父母会唉声叹气甚至男女双打。
  但是现在,摔了也就摔了……一只瓷器工厂里大规模量产生产出来的瓷碗,不值几个钱!
  好多普通家庭里的夫妻吵架,都舍得砸各种精美的花瓶和碗碟了……以前嘛,很多人吵架气坏了,哪怕是把精美其次碗碟抄到手里估计都下不去手,太贵!
  农民们使用的铁锅铁铲,那基本也是那些机械工厂们以现代工艺生产出来的便宜又好用的铁锅铁铲。
  农民们使用的各类刀具,农具等铁制品更是如此。
  看起来只是一把其貌不扬的普通锄头,但是其原料基本来自于各大钢铁厂,甚至是国内那几家顶级的钢铁厂,用最新的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钢铁材料,再经过各农业机械工厂加工生产后出来。
  这种现代工业化生产出来的锄头,成本低廉,而且性能上远远超过传统手工生产的铁锄头。
  甚至……一些机械化生产,马耕生产的农场,为了提高效率,他们已经开始使用钢制农具了!
  至于五金工具,钢制品就更多了。
  而大量的廉价钢铁是怎么来的?这离不开大楚帝国里的钢铁冶炼工业数十年如一日不断的研究以及进步。
  因此别看一些偏僻落后地区的农民,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似乎和如火如荼的大楚帝国工业高速发展没啥关系,但实际上他们依旧主动或被迫的融入到了工业化大时代里。
  大楚帝国的工业化浪潮席卷了三十年,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因为各种各样的工业化产品,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
  大楚帝国的工业化,它不仅仅是火车轮船,它更是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
  火车轮船,那只是特征比较明显,人们容易注意到的东西而已,而实际上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都充斥着工业产品。
  但是人们却很少会注意到它们!
  哪怕是罗志学自己也一样,进入到浑江饭店后,他注意的其实不是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更多的还是一些装饰风格,最后能够吸引注意的还是浑江饭店里的那一座蒸汽机为动力的升降机。
  看到这玩意的时候,罗志学第一时间里还以为是电梯已经搞出来,但是仔细想想也没听说帝国下属的什么科研单位或企业搞出什么电梯啊,别说电梯了,大楚帝国的一系列电磁研究其实都还处于理论、试验阶段。
  虽然承顺二十三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直流发电机,但那只是实验室产物而已,距离实际应用还差得远呢。
  更别提把电力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了。
  连电力应用的基础都还没有,电梯这东西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
  而经过随同人家的解说后,才知道,这东西不是以电力为动力,而是以蒸汽机为动力,通过皮带传动的方式进行升降。
  “蒸汽动力的升降机之前在工业运输领域里已经使用比较多了,但是因为安全性上之前一般都是用在货物运输上,而客运升降机的话,去年才开始出现!”
  “松江那边有一家民营公司,发明了一种升降机升降机安全卡扣,哪怕是动力突然消失,皮带断裂等情况,升降机也不会突然掉落,而是会被直接锁死,确保了升降过程里的安全,有了这种安全卡扣后,升降机才开始进入中高层建筑领域作为客运使用!”
  罗志学一边听着,一边看着身前的蒸汽机升降机,从外观上看和之前自己在一些影视剧作品里看到的近代电梯也差不多,里面还有操作升降机的人员。
  当即和随同的几个官员们走了进去,体验了一番客运升降机……感觉竟然也挺好的,忽略升降机操作员的手工操作外,作为乘客的体验和后世乘坐电梯也没啥区别……还不用自己按电梯按钮,说一声到几楼就行了。
  一群人直接到了顶楼的五楼后,罗志学简单梳洗了一番后又小眯了一个小时,然后才到了二楼的会议室里召见了辽东省的重要官员,简单的听取了当地巡抚等官员们的地方发展报告。
  不过这些经济数目的报告罗志学之前就已经知晓,现在听也只是象征意义居多。
  但即便如此,罗志学还是听的比较仔细,并详细询问了当地的工业发展以及粮食生产的情况。
  辽东乃是整个东北地区里的核心省份,不管是人口还是工业产值乃至粮食产量都很不错,罗志学自然是需要多多关心的。
  简单听取了报告后,后续几天罗志学走访视察了几家沈阳城内的重要工厂,然后就朝着沈阳北郊的一座大型官办农场去。
  罗志学要去那里看一看东北地区里的机械化耕种模式。
  说实话,活了两辈子,他还真没见过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化耕种模式呢。


第772章 沈安农场
  沈安农场,位于辽东省省城北边,是一家嫡属于辽东省工业厅直属的官营农场。
  值得一提的是,哪怕农场是属于农业范畴,但是依旧属于工业部或地方工业厅,处管辖,因为这涉及到官方资本管理问题。
  大楚帝国的官方投资,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产业外,其他的基本都归属工业部所辖。
  工业部,虽然最开始只是搞工业为主的机构,但是到现在基本已经演变为官有资产管理机构了。
  甭管是工业还是农场又或者是其他一些基础设施产业,其投资管理权限基本都是在工业部手里。
  当然也不是没有特殊情况,除了邮递银行以外的其他各家各官办银行,都是归属财务部所辖。
  大楚邸报以及大楚邸报以及这些年陆续出现的各省办报纸则是归属礼教部朝报司管辖。
  邮递银行以及邮递行业归属交通部管辖。
  铁路总公司一开始由交通部铁路司管辖,后来铁路总公司独立为从二品就,由内阁直辖。
  大楚帝国粮食总公司、盐务总公司也是从二品级别的机构,由内阁直辖。
  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特殊情况存在,但是总体来说,说起官办企业,基本还是指工业部或各地工业厅、处、科所投资建立并管辖的官办企业。
  沈安农场就是如此,他们由辽东省工业厅投资建立并管理,乃是辽东省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农场,拥有大片的可耕地,并采取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除了种植外,他们还养了大量的马匹、肉牛等牲口。
  所以他们不仅仅是辽东省内最大的单一粮食种植基地,同时也是辽东省内最大的官办马场,不仅仅为民间提供大量骡马,还为军方提供大量的马匹。
  当罗志学抵达该农场的时候,最先看见的并不是当地的大片农田,而是远处的大批马群!
  “这里的马场主要繁殖丰州马,丰州马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役用马。”
  罗志学自然是知道丰州马的,因为它乃是最近十年来,大楚帝国里最重要的一种役用马,由欧洲的一些大型马为基础,融合本地的蒙古马血统培育而来。
  其平均肩高可以达到一米五五左右,虽然爆发力差了些,不太适合作为骑兵用马,但挽力很不错,并且性格温顺,耐力上佳,耐粗饲,耐寒性也不错。
  因此这种丰州马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军方也大量采购并在众多马场里繁殖丰州马,主要是作为挽马使用,当然,必要时候其实也可以乘骑,作为骑马步兵的乘骑用马使用。
  如果不骑着它冲锋的话,它那高大的个头还是很吓唬人的……毕竟平均肩高一米五五呢。
  说起来大楚帝国里的马种还是不少的,除了原有的各种传统蒙古马、西南马外,过去二十多年来通过引入大量的外来马种,其中有中亚的哈萨克马、土库曼马、阿拉伯马、西班牙马、汉诺威马、纯血马等各种各样的马种。
  基本上大楚帝国通过对外商业往来,收集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马匹种类,引入后先进行保种繁殖,再挑选一批和其他马种进行乱七八糟的杂交培育。
  进而搞出来了大量的杂交马种,其中有些好的,有些不咋地的。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由蒙古马、阿拉伯马、西班牙马、土库曼马、纯血马众多马匹杂交混血而来金陵马。
  这种平均肩高一米六,爆发力极其出色的乘骑用马,目前数量稀少,价格高昂,一般都是作为权贵的玩具而存在,因为它虽然体型非常优美,爆发力也很好,但是耐力不咋地,而且饲养极为娇贵。
  这玩意其实更适合作为短距离赛马使用,基本上和从英国引进的纯血马在性能上没啥区别。
  不过体型更加的优美,跑动起来非常美观……你看它跑起来都是赏心悦目的,嗯,金陵马也比纯血马更娇贵……
  河西马,早期也称之为中亚马,乃是大楚帝国里第一种培育出来的优良军用马匹,是用蒙古马、哈萨克马、青海马以及阿拉伯马杂交而成,平均肩高达到一米四,耐力特别好,容易饲养,耐寒,爆发力欠佳,是一种优秀的轻型挽马以及乘骑用马。
  新西南马,这是一种用原生的众多西南地区的马匹培育而来,虽然公马的平均肩高只有一米一,但是耐力特别出色,而且适应高原,热带雨林等特殊气候,是一种在南方地区里使用非常优秀的役用马。
  辽西马,平均肩高一米五,由西班牙马公马和河西马母马杂交培育后的产物,有着相当复杂的血统来源……该种战马体型优美,爆发力强,耐力适中,饲养适中。
  这些特点让它逐步成为了大楚帝国陆军里的最重要的乘骑战马,培育量非常大,广泛装备各骑兵部队以及作为军官坐骑使用,乃是如今大楚帝国标志性的乘骑战马。
  丰州马,采用多种西方马种,主要是西方的一些挽马,如汉诺威马等马种和蒙古马杂交培育而来,平均肩高一米五五,性格温顺,耐力上佳,容易饲养,就是爆发力不咋地,只适合作为役用马使用。
  简单来说,大楚帝国里大规模繁殖,并且军方使用的马种,就是河西马、辽西马、新西南马、丰州马这四大类了。
  其中辽西马是纯粹的乘骑用马,河西马则是轻型役用马和乘骑用马,新西南马则是南方丛林水网或高原山地等地形专用的役用马、丰州马则是中型役用马。
  当然了,这说的只是大概!
  实际上大楚帝国国内还有保有并繁殖了各种各样的原生马种,比如几个比较著名的马种:阿拉伯马、西班牙马,英国纯血马,土库曼马,当然还少不了土生土长的蒙古马。
  而军方使用的马匹种类也非常多,不是说什么好用什么,而是有什么用什么,什么适合用什么……毕竟楚军部署而楚军的部署范围太广泛了,从北极冰原到热带雨林,从高原到低海拔平原,从雪地到沙漠,各种乱七八糟的气候以及地理条件都有。
  而马匹这东西,很难说适应所有气候以及地形的。
  所以楚军的马匹使用上,也是根据地理气候使用不同的马匹。
  并且战马使用也会受到运输限制,很多时候是不能从国内腹地千里迢迢把马匹运输过来的,这样运输成本太高,同时外来马种也存在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因此在海外作战的楚军,有可能的话则是会尽量使用当地的马匹,比如在中亚以及西西伯利亚地区也里就广泛使用当地的哈萨克马、土库曼马以及阿拉伯马等等。
  而在印度地区的驻军,则广泛采用当地的马尔瓦尔马等马匹,其中尔瓦尔马这种战马是中亚土库曼马、阿拉伯马、蒙古马以及当地马自然杂交培育后的产物,是一种相当优秀的乘骑用马。
  这严格说起来,世界上的众多国家的军队,应该没有和楚军这样同时使用这么多种类的马匹了。当然,这也和很多国家并没有实力和条件维持如此庞大规模的海外驻军……这海外驻军都没多少,自然也就谈不上大规模的海外骑兵,更谈不上使用多种多样的马匹了。
  而楚军不一样,楚军如今光是在印度地区,就部署后六万多兵力呢,其中骑兵的数量可不少,再加上军官坐骑,炮兵以及辎重所需要的挽马,驮马,这需要的马匹数量可不少。
  由此也可以看见各种军用马匹对楚军的重要性。
  乘骑用马先不去说,要是没有大量的役用马,楚军引以为傲的炮兵部队都拉不上战场。
  那动不动就好几百公斤甚至一两千公斤的野战火炮,可是需要大量的役用马来维持机动以及作战的。
  由此也可以看的出来大楚帝国陆军里的主力役用马丰州马的重要性。
  这种丰州马在大楚帝国里的众多马场里都有培育繁殖,沈安农场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丰州马在国内最大的培育繁殖基地可不是在沈安农场,而是在漠南省丰州府的丰州马场,要不然人家名字咋来的啊,就是因为这种马是丰州马场培育出来的啊。
  然而沈安农场里的丰州马的马群虽然不大,目前存栏不过五千多匹,但是近距离观看还是非常的壮观。
  罗志学还没下御用马车的时候,就远远看见了大片的马群,等进入农场内部后,还特地先去看了看庞大的马群,并观看了农场组织的一场简单的挽马拉车的表演呢。
  只见多辆满载重物的四轮马车,分别由四匹体型高大,基本都是挑选出来肩高达到一米六的丰州马进行拖拉,而且走的还不是平坦的硬化路面,而是砂石路面。
  四匹丰州马,拉着一辆载货一点五吨左右的四轮马车,在这种路面上行走丝毫不弱,速度还挺快的。
  看着这些丰州马轻松拉着重载马车前进,罗志学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丰州马的培育工作他还是很满意的,自从培育出来了这种中大型挽马后,大楚帝国的炮兵和后勤力量可以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
  甚至以往不方便使用的一些重型野战炮,现在使用起来都方便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适合大楚帝国北方气候条件,尤其是适合东北地区气候条件的中大型挽马培育成功后,为当地的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发展。
  要知道华北地区里的农业生产,可是广泛使用马耕的。
  机械化耕种虽然也出现,并且应用规模不小了,但是一些私人拥有的中小型农场,或者简单来说当地的农民们基本还是使用马耕为主,而丰州马这种挽马很适合作为马耕用马使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7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8/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