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采用了新方式,新思路的橡胶垫圈后,那么生产难度就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按照我们的预估,生产难度大概会和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持平,完全可以大批量生产,小规模生产的话,因为生产线建设成本以及研发成本需要摊进去,所以成本会高一些,估摸着六十七元这样。”
“但是随着生产量的逐步增加,同时生产也需要一个过程,而后续几年技术持续进步,生产成本持续降低的情况下,后期的采购价格是能够继续大幅度降低的。”
“按照我们的预估,如果只生产十万支的话,平均成本能够压低到五十楚元左右,如果把生产数量提升到五十万支,同时把生产时间稍微延长一些的话,那么综合平均价格就能够拉低到三十楚元左右。”
“如果后续继续生产到百万支,那么这个价格甚至有可能拉低到二十楚元以下!”
罗志学听着没有开口说话,倒是旁边的第三集团军司令罗阳上将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口了:“十万支都要五十元,你们怎么不去抢,这么贵这么可能买得起!”
“而且后装线膛枪就算比现在的二十一年式击发枪好,它也不值十多倍的差距!”
一听陆军将领这话,戴勇言就闭上眼不想说话!
这群陆军将领,一天到晚都说什么性价比,尼玛,十六型前装线膛枪都出来好几年了,但愣是不见他们大规模装备……撑死了也就采购了几千支装备前线战区的猎兵使用。
而线列步兵们,依旧在使用老掉牙的滑膛枪。
这简直是帝国的耻辱,国防工业里的敌人!
国防工业的研究人员们,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各种先进枪炮弹药,绝大部分这些军方高层将领们看都不看,直接扔仓库了……
但是人家军方也是真心不着急!
更对这些所谓的新式武器没啥急迫性,你要是又好又便宜,那么军方就要……
毕竟火帽滑膛枪又不是不能用!
如今大楚帝国军方,尤其是陆军方面,利用火帽击发滑膛枪也是吊打各国土著,在之前的一系列和俄罗斯人的战役以及中亚战役还有印度战役里,大楚帝国的火帽击发滑膛枪可是大发神威。
这种步枪超高击发率所带来的优势,使得大楚帝国陆军的步兵们,所组成的战列线横扫全球无敌手……
这本身就横扫全球无敌手了,还要个毛线的线膛枪!
这就是军方很多人,尤其是陆军不少将领们的想法。
基本就这么个意思:我知道你的东西好,但是我不需要啊!
你非要卖给我,那就只能便宜卖,几块钱一支最好,再不济也只能是十几块,还想要几十块一支的天价,做梦去吧你!
这也是当初十六型前装线膛枪没能在陆海军大规模装备的缘故,罗志学还是出于扶持枪械产业的持续发展,这才做主让近卫军订购了两万多支的天价十六型前装线膛枪,为此花费百万楚元之巨。
如今的后装线膛枪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和之前的前装线膛枪差不多,不是不好,而是太贵,军方不要……
对于这些问题,罗志学也是心知肚明。这些新式的后装线膛步枪,目前就别指望陆军和海军采购装备了,人家宁愿把滑膛枪缝缝补补又三年,死撑着等国防工业家降价也不买。
罗志学虽然是皇帝,但是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过于强迫陆海军,除非他能够给陆海军额外批几千万军费,不然皇帝的面子都不好使……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只能是让近卫军继续当冤大头呗。
所以罗志学转身就对近卫军参谋长方曲上将来了句:“回头近卫军看看这枪怎么样,可行就弄一批试试!”
方曲上将自然是没有意见的,甚至还欣喜的很。
近卫军和陆军以及海军不一样,陆海军的军费是走正儿八经的财政预算制度,但是近卫军的经费,不是从军费里分配的,而是直接来源于皇室经费。
皇室经费就比较复杂了,一部分是每年财政预算里直拨给的皇室经费,这个一般是固定比例,大概是三个百分点,每年大概一千多万楚元。
还有一部分税收是皇税,大楚帝国里的税种种类里,有一部分税收是属于皇税,这部分皇税不参与地方财政分配,也不上缴国库,而是直接归入皇库。
再有就是皇室产业的收入,皇室有非常多的产业,什么工厂,田庄,庄园,商业建筑之类的一大堆,松江府上海县那边的几条著名的商业街道以及附属的众多办公楼,就是归属皇室所有,这些皇室资产由皇室资产管理科运营管理,每年都会产生一定经营利润,其中一部分会作为皇室经费使用。
这些皇室经费,其实只有极少数一部分才用于皇室成员的日常开支,毕竟就算是皇室成员,日常花钱也就那样了,和庞大的皇室经费比起来,不值一提。
皇室经费的一部分,主要用于皇室机构的各种开支,比如皇宫内的众多内部机构。
但是大头,还是用于近卫军的军费开支。
近卫军的经费,直接来源于皇室经费,这就是他们和陆军以及海军的最大区别。
花多少钱,给多少钱,完全是罗志学一个人说了算。
罗志学说要装备死贵的天价线膛步枪,那么就装备呗,反正也不用近卫军将领们操心经费的问题。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近卫军成为了大楚帝国诸多新式武器的试验场,甭管好的坏的都会弄来试一试。
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如此,如今的这种新式后装线膛步枪也如此。
罗志学吩咐了近卫军那边尝试装备使用,并摸索后装线膛步枪的实战战术后,还顺手定下了这款枪的型号。
直接定型为十八型后装线膛步枪。
因为这种武器并不是大规模批量装备的武器,所以不能采用最正式的年份编号,只能采用厂商编号或其他特殊含义的编号。
采用十八这个编号,是因为近卫军之前装备了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同时还少量试验装备过十七型后装线膛步枪(因为漏气实在太严重,试验装备后撤装)。
如今河北武器公司的这种后装线膛步枪,已经是他们的第三种线膛步枪了,因此也就延续了之前的十六、十七的编号,采用十八为编号。
而生产厂商,自然是河北武器公司旗下的天津枪械厂。
天津枪械厂,这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技术最先进的一家枪械兵工厂,在这之前就生产了一系列的滑膛枪,同时还是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的生产厂商之一,为近卫军生产了将近一万支十六型步枪,同时还为陆军提供了一千多支改进版的十六型步枪。
拥有着丰富的线膛步枪的生产经验,至少造个线膛枪管什么的,对他们来说没啥大问题。
而天津枪械厂之所以能够生产这一系列的线膛枪,那是因为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以及十七型后装线膛步枪,这两款线膛步枪都是属于工业部直属枪械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并被免费授予了五大武器公司里。
五大武器公司都可以根据其设计专利生产,或者改进生产自己的前装线膛步枪,后装线膛步枪。
天津机械厂就是根据十六型步枪的原型,改进并调整了设计,最主要的是对枪管进行了重新的研发以及改进,搞出来了一种价格相当比较低的钢制枪管。
这才获得了近卫军对十六型步枪的一笔订单。
所以,在线膛步枪,不管是前装还是后装上,其实五大武器公司的起步点都差不多,技术来源也都是同一套。
更多的竞争则是来源于成本控制,细节的优化以及后续的改进。
天津枪械厂无疑是走在最前面的一批,毕竟大楚帝国里五大武器公司,下属具备研究能力的枪械厂足足有十几家呢。
光是河北武器公司下属,就有天津枪械厂,辽东枪械厂这两家枪械厂具备研发能力。
江南武器公司里的当涂兵工厂、松江兵工厂、汉天兵工厂全都是大型兵工厂,具备枪械研发能力的。
所以在枪械市场里,大楚帝国里其实不仅仅是五大武器公司的竞争,而是十多家枪械厂之间的竞争。
竞争还非常残酷,虽然不至于出现赢者通吃的情况,但也是赢者吃绝大部分的肥肉,只剩下一点骨头渣子给其他厂商以维持团队免的彻底破产。
看过了十八步枪后,罗志学对后面的一些步枪就没什么明显的兴趣了,都是老一套的东西,没啥新意。
火炮上也差不多,后装线膛炮没卵用,前装线膛炮因为成本高,身管寿命太少等问题,陆军依旧不要,哪怕是近卫军也只是搞了点象征性的试验试验,真打仗了,还是得拉着青铜炮上战场。
所以如今生产装备的主要还是海军火炮,人家海军才不在乎两三百发的身管寿命呢。
因此目前来说,线膛火炮,不管是前装还是后装的,其技术难点都还在炮管上!
炮管本身的材料以及加工不行,啥设计都不管用!
除了枪炮外,其他能看的也就不多了,也就是其中的一款新式的左轮手枪让他多看了看,这玩意是采用纸壳定装子弹翻转左轮手枪。
设计结构上没什么新意,但是尺寸比较节凑,零部件数量也少,口径也不是骑兵左轮手枪的十二毫米,而是采用了更小的九毫米口径,因为这种手枪是配发给军官以及炮兵的自卫手枪,对杀伤力要求不会像是骑兵手枪那样这么大,反而对便携性要求更大一些。
罗志学把这玩意拿在手上的时候,觉得这玩意和自己记忆里的左轮手枪也没什么太大区别了,重量适中,尺寸也刚好。
然后还把空枪放回枪袋,然后直接挂在自己的腰间上,又试了试拔枪,然后到:“这手枪不错!”
重量和尺寸都很适合,比现役的两种军官左轮手枪都要更好一些。
大楚帝国的军官们还有炮兵等技术性兵种,之前就已经配发了左轮手枪,但基本上和骑兵手枪是同一个系列,重量比较重,口径也大,作为一种单兵自卫武器其实很不适合。
如果采用这种更轻便的小口径左轮手枪,那么军官以及炮兵等技术兵种携带以及使用自卫手枪的时候,也就更方便了。
但是到了临了,罗志学却是看到了一个新鲜的小玩意……之所以说是小玩意,因为这东西真的很小!
这是一种新子弹!
一种定装,但是外壳却不是之前定装子弹所采用的硬纸板,而是采用了黄铜。
这是一种全金属定装子弹!
第766章 混乱的步枪装备
大楚帝国里对于金属定装子弹的研究也很早就开始了。
当枪械研究所那边搞出来了十七型后装线膛概念步枪后,罗志学就要求枪械研究所展开对全金属定装子弹的研究,为的就是更好的解决后装步枪的漏气问题。
枪械研究所进行了初步研究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
不过前几年大楚帝国高层发现,研究和生产存在脱节问题,简单来说枪械研究所作为纯研究机构,和实际生产厂家也就是五大武器公司是脱节的。
那些研究人员们都是拿死工资的人员,并且研究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研究进度落后,还有就是出现了一大堆不切实际的研究项目浪费资金。
同样的情况还在其他工业部直属的一些应用项目研究所里。
以至于工业部直属的诸多研究所,在研究进度上,成果上完全无法和各大企业直属的研发部门相提并论。
为此,大楚帝国对工业部以及其他行政机构直属的研究结构进行了改革。
各行政机构开始不再直接管辖各研究机构,基础理论研究机构,一部分划归给各所大学,还有一部分则是归属皇家科学委员会领导。
而一些应用研究机构,则是移交给各大官办企业。
在这个改革大浪潮里,已经变得臃肿,研究活力大幅度下降的枪械研究所,在所有的技术成果和专利免费转让给了五大武器公司后,人员按照个人意愿以及五大武器公司的意愿进行调派。
昔日大名鼎鼎的枪械研究所彻底退出了历史,而大楚帝国里的各项武器项目研发则是由五大武器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承担国防项目的官办或民营企业负责。
实现了,研究、生产、销售一体。
这个过程里,五大武器公司都获得了来自枪械研究所的金属定装子弹的前期研究成果,但是主要是一些理论成果,但是并不多了。
但是枪械研究所解散的时候,金属定装子弹项目连初步设计都没有完成呢。
河北武器公司这边,最终由天津枪械厂接手了金属定装子弹的研究,以和其他四家武器公司的金属定装子弹项目进行竞争。
而现在,罗志学所看到的就是天津枪械厂下属金属定装子弹研究项目组所搞出来的金属定装子弹样品。
罗志学对这玩意很有兴趣,因为他很清楚,想要解决后装线膛步枪的漏气问题,橡胶垫圈或者其他巧妙设计之类的只是治标不治本,唯有采用金属定装子弹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
这个时候河北武器公司总督办戴勇言又上前道:“陛下,这是我们公司的金属定装子弹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是我们为十八型后装线膛步枪配套研发的子弹,口径是十一毫米,长六十毫米,弹壳采用的是黄铜,弹壳内安装有发火药,发射药以及弹头。”
“射击的时候和纸壳弹一样,采用击针击发,同时我们的发火药也同规格的纸壳弹一样,都是在弹壳的底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