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24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到了现在,瑞昌城基本上已经是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营。
  第一师师长曹洪胜少将,一边带着徐志贤巡视城头防务,一边给徐志贤介绍道:“如今我们在瑞昌一线,主要驻防有我师主力以及第七守备师的一个旅。”
  “瑞昌城内,有我师大部分主力,有三个步兵团、辎重团,炮兵团,工兵营等部队,此外还有第一臼炮团、第七守备师的第十四守备旅。”
  “我们瑞昌城的北边墩子镇,驻防有我师第三步兵团、第一师属骑兵团,该方向的兵力主要是为了控卫富池镇到瑞昌城的陆地运输线,避免被敌军袭击,同时墩子镇那边也有一个沿江的小码头,可以作为备用的河运物资靠岸点。”
  “如今全线各部,都已经齐装满员,哪怕是第十四守备旅都配发了最好的各式冷兵器,也补充了一批之前我们缴获过来的鸟铳和短管火炮。”
  “城内物资众多,光光是五斤炮弹,城内的仓库就囤积了足足一万五千发。”
  “而东进战役里重中之重的臼炮炮弹,尤其是四十八斤臼炮的炮弹,我们目前也囤积了有八千发发。”
  徐志贤听罢却是道:“这些弹药,如果让你们瑞昌驻兵自己用肯定是够了,不过要满足东进各部所需,还差得远!”
  “东进大军火炮众多,除了第一军外,第三军也会抽调兵力参与,同时也要协同江北一线的第二军进行作战。”
  “同时为了加强炮兵火力,我们还从其他各部里抽调了部分炮兵力量加强到东进部队。”
  “打起来就是数百门火炮齐齐开火,对弹药的消耗是非常大的。”
  这个时候,后勤部的常务副部长邱飞亚少将上前道:“徐参谋长且安心,瑞昌城这边的弹药储备,只是我们的前期储备,我们在富池镇以及后方的大冶以及武昌那边的军需仓库里,都囤积了大量的弹药,目前已经按照计划陆续起运。”
  “东进战役发起之前,多了不敢说,但是给每一门大炮配属至少五百发炮弹,这一点我们还是能做到的。”
  “此外汉天厂和襄阳厂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弹药,其中大部分都会直接转运到东进前线来。”
  徐志贤听罢微微点头,但是他并没有只是听,而且还亲自去看了。
  他亲自带人,前往瑞昌城的多个弹药仓库亲自查看,确保储备的弹药数量没有太大的缺额,没有以次充好等情况。他徐志贤这一次来瑞昌前线,可不是来随便看一看就可以的,他可是带着陛下的旨意来检查东进战役的战备情况。
  等回到了武昌,他是要给罗志学递交一份详细的东进战役战备报告的。
  各种战备工作中,粮草、弹药的囤积和运输无疑是重中之重,这也是徐志贤抵达前线后,第一时间就前往视察军需仓库的缘故。
  检查玩了仓库的情况后,徐志贤又召集了后勤相关的将领们进行了一次座谈会,听取目前前线粮草、弹药等各类军需的运输情况。
  而这一次的座谈会里,徐志贤却是频繁听到了四轮马车这个词汇!
  作为大楚帝国陆军参谋部的部长,事实上整个大楚帝国的三军总参谋长,徐志贤事务繁多,并且工作重心更多的还是战略把控上,对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关注的并不算太多。
  四轮马车他知道,但是却是不知道为什么后勤军官们做报告的时候,为什么会频繁提起这个词汇。
  带着疑惑,他拿起其中一份报告看了看,这是第一辎重团,也就是第一师所属辎重团的一份运输车辆的报告。
  其中写着四轮马车一百五十辆,其中专门的四轮弹药车八十辆,四轮通用运输车七十辆。
  四轮马车?
  徐志贤记得楚军去年的时候就一度运用过四轮马车,不过当时的四轮马车技术还不算成熟,主要是轴承问题没能解决,磨损比较大。
  后来采用了圆柱式轴承后,轴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不过生产的轴承也是优先供应给各类机械设备,毕竟各工厂的机械设备才是轴承的使用大户,并且也更加重要。
  而供应军方的轴承,大多也是配属给火炮使用。
  火炮是搭载在炮架上进行机动的,这炮架在作战的时候是双轮,但是在行军状态的时候可是非常典型的四轮结构。
  而火炮本身比较沉重,对机动性要求又高,因此对炮架的要求也高,新的圆柱轴承搞出来后,除了供应各类机械设备使用外,基本就是供应炮架使用了。
  至于普通后勤部队使用的马车,优先度基本是排在最后头的。
  毕竟普通的旧式马车也能用,顶多就是磨损大一些,需要修理的频繁一些而已。
  而现在看这报告,这辎重部队里使用的四轮马车数量多了起来,想来后方的轴承产量也上来了。
  徐志贤并没有出口问太多,毕竟轴承只是大楚帝国庞大军事工业体系下的一个小细节而已,不用他专门去关注。
  倒是这个四轮马车,他是比较关心的:“这种重型四轮马车载货量大,同时野外的防御能力也更好,如果条件许可的话,还是要多使用重型四轮马车!”
  一旁的后勤部官员道:“重型四轮马车的优点我们也清楚,运输货物的量非常大,如今我们装备的新式重型四轮马车,在普通的官道上行驶,都能运输上一千七八百斤的货物,这个运输量是双轮马车所不能比拟的。”
  “但是这种重型四轮马车对道路的要求比较高,而靠近前线的地方或者地形复杂的地方,往往是没有太好的成型道路的,所以使用局限性比较大。”
  “所以我们的马车主要还是以轻型四轮马车以及双轮马车为主。”
  此时,那后勤部官员也是露出一丝感叹道:“其实就算是双轮马车,我们的配给数量现在也不算多了,马车易得,骡马难求啊!”
  “重型四轮马车,往往需要双马甚至四马,哪怕是双轮马车,也需要双马或者单马。”
  “而我军的骡马数量一直都比较紧张,大头又需要供应各战斗部队使用,留给我们后勤部队的也就只剩下那三两个歪瓜裂枣了!”
  “所以我们后勤部目前的主力运输工具,其实还是独轮车为主。”
  “不过你还别说,这用独轮车运输物资,看似一辆车运的少,但是却不用骡马,直接征召青壮即可,而且对地形也不挑,哪怕是山间小路也能走。”
  “历次我军的大规模作战行动里,这独轮车可是承担了极大一部分的物资运输量。”
  徐志贤听罢呵呵一笑:“这倒是,我记得长沙战役的时候,为了满足前线的弹药以及粮草需求,你们后勤部动员了五万多民夫用独轮车往前线运输弹药。”
  “这独轮车,为长沙战役的胜利是立下了大功的啊!”
  一场后勤运输会议里,基本上是让徐志贤摸清楚了前线各部队里的物资运输情况,比如有那些后勤部队的四轮马车多,有那些部队的双轮马车多,后勤部准备了几个运输营,这些运输营都是什么情况等等。
  一番了解下来后,徐志贤对前线的战备情况了解的更加深入了,并且已经打定注意,等返回武昌后,他要找后勤部的于修杰聊一聊,看看能不能进一步扩大四轮马车的装备数量。
  重型四轮马车对道路要求高一些,但是可以搞对道路适应性更好的轻型四轮马车嘛。
  这四轮马车不管怎么说,都比双轮马车更加节省骡马,性价比要更高一些。
  至于那些独轮车什么的,那都是后勤部下属运输营专用的装备,战斗部队里的辎重部队一般是不装备这玩意的。
  楚军里的后勤部队,是有两种的,一种是各战斗部队下属的辎重部队,也就是各主力师、守备师下属的辎重团、辎重营等。
  另外一种则是后勤部下属的运输营、运输团。
  其中后勤部下属的运输团,运输营并不是固定编制,基本都是清一色的临时编制,除了少数骨干是军人外,其他的人员都是临时征召的民夫,他们从事的是后方的物资运输。
  而战斗部队里的各辎重营、辎重团,这些都是固定编制,全部人员都是职业军人,并且全副武装,配属火枪、长矛、刀剑甚至火炮等,简单来说,辎重营、团,他们是一种武装化的后勤运输人员。
  通常是用于靠近前线的物资运输,随时都会面临着敌军的袭击。
  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武装护送物资抵达最前线,有时候也会充当运输营、团的护卫部队,护送运输营、团进行物资运输。
  如此情况下,楚军里的辎重营团,他们的运输工具,往往也是马车居多,并没有在运输营里大批量存在的独轮车。
  既然马车装备的多,那么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徐志贤还是希望各辎重营团能够配属更多的四轮马车,如此不仅仅物资运输的更多,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辎重部队拥有更加强悍的防御作战能力。
  依托四轮马车进行防御作战,这可是相当好用的,尤其是面临骑兵袭击的时候,只要把马车连接围起来,那么就是一个小堡垒。
  而堡垒内的楚军辎重部队又是枪炮齐全,甚至连两斤半野战炮都有。
  如此情况下的,敌人如果想要袭击辎重部队就会非常困难了。


第319章 制衡和东掳入关
  当徐志贤带着人在瑞昌前线视察的时候,大楚帝国里的其他文武高层们也没闲着。
  参务大臣、工业部尚书袁高峰,目前正在大冶视察大冶工业基地,他要在大冶视察汉天兵工厂、汉天机械厂、大冶炼铁厂等核心工厂,敦促下属各厂稳中提升产能,确保各类军需产品的供应。
  尤其是在汉天兵工厂里,敦促二年式遂发步枪的生产线建设情况。
  算上袁高峰的话,大楚帝国里最顶级的官员,也就是参务大臣已经有三人外出视察。
  而大楚帝国里一共也就七个参务大臣,而文官体系只有五个人:分管吏务、内务,同时兼任吏务部尚书郭全书;分管司法事务,同时兼任大督察院左都御史的秦高林;分管工商经济事务,并兼任工业部尚书的袁高峰;分管税收、财政事务,同时兼任税务部尚书的陈星凯;分管农林畜渔、基础建设、民生赈济、教育等事务,同时监管礼教部尚书的宋章。
  剩下的两个一个是军方的参谋部部长徐志贤,军政部部长魏开福。
  大体上是徐志贤负责军令事务,魏开福负责军政事务。
  一个管打仗,一个管建设。
  大楚帝国里的七个参务大臣,目前已经有了三人外出视察,目前只有四名参务大臣留京坐镇处理政务。
  这顿时让这四个人的工作强度提升了起来。
  这些也是被罗志学看在了眼里,因此在七月初四的时候,罗志学下旨因参务大臣工作繁忙,特调财务部尚书黄诚宣、农林部尚书张旭、吏务部左侍郎宋经纬、参谋部作战副部长孙天弘一共十人入宫行走,协参军政要务。
  这个‘协参大臣’,也是罗志学谋划已久了。
  一方面现在的参务大臣权柄过重,需要一定的制衡。
  另外一方面嘛,现在的参务大臣工作实在过于繁忙,这些参务大臣可不仅仅只是名义上参赞军政要务,而是真的需要轮流在宫内二十四小时进行值守,并且发生紧急要务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同时他们除了轮换在宫内值守外,还有繁重无比的本职工作。
  以前七个人在京畿的时候都还好,勉强还能安排的过来,这一下子有三个人被安排出京视察,只剩下四个人的时候就有些轮换不过来了。
  同时参务大臣又没有其他副手,顶多只有少数从各衙门抽调过去处理普通文书工作的低级轮换官员而已。
  而罗志学是真的担心如今留守京畿的四个参务大臣,被活生生累死……
  所以趁着这一次机会,罗志学直接推动了协参大臣制度,给那些参务大臣们配个副手。
  这些协参大臣,并没有和参务大臣一样,会分管多个事务。
  他们的日常工作还是本质工作,但是需要轮换入宫值班,在值班的时候充当参务大臣的副手处理事务,以减轻参务大臣的工作量。
  而从权力制衡角度来说,这些协参大臣一定程度上也能制衡参务大臣的权力,避免参务大臣权柄过大,除了皇权外难以有效制衡。
  但是,用协参大臣进行制衡,那这只是预防万一而已。
  参务大臣最好的制衡人选,是参务大臣自己!
  七个参务大臣呢,他们代表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野心,同时他们的政治地位处于同一高度,没谁说地位更高。
  如此一来,矛盾自然就来了。
  制造山头,这事罗志学还是很在行的。
  先是弄军政分离,把文官和军方搞的矛盾重重。
  又搞参务大臣制度,并且在分管事务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然后又让他们参务大臣之间有着矛盾。
  哪怕是军方内部,现在也是有着内部矛盾。
  比如陆军那边,对近卫军的丰厚待遇就非常不满……
  而海军那边,对陆军拿了绝对大头的军费,只给海军留下一点银渣子也很有意见。
  守备师的将领们,对主力师的将领高高在上也特别不爽。
  最近,守备师里的一些将领,包括一些和守备师利益关系比较大的将领们,都在呼吁对守备师进行改革。
  怎么改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2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8/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