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249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直接把守备师扩充为主力师啊。
  如今的守备师在楚军体系里,就是属于典型的二线部队,战术编制以及装备,全都是传统军队的那一套,也就是明军营哨兵的那一套,甚至很多新编的守备军,其中将士们的军服都还是明军的军服呢……
  长期以往,自然是很多守备师的将领有所不满,并试图推动守备师改革,增强战斗力。
  其中西路军司令黄光茂以及守备军里的几个主要将领,主要是王大壮、马大炮、安永多等人,还有就是投诚高级将领里混的比较好的陈永福、贺人龙等人都在积极搞这事。
  之前给守备师配属两斤半野战炮,就少不了他们的推动。
  怎么说呢,人家也是有进步想法的。
  不过他们也很清楚,以目前大楚帝国的形势,守备军是不可能大规模改编为主力师。
  这是不现实的,毕竟守备军的规模和主力军相当,这么多人都要改编为主力部队,所需要的枪炮以及盔甲是一个巨大的数量。
  如今主力师都还无法做到齐装满员,很多主力师的枪炮,尤其是火炮还奇缺无比呢,怎么可能把紧缺的枪炮大规模装备给守备军。
  同时,他们也不太可能指望被直接调到主力师里任职。
  他们自家人知自家事,自身的能力还是有所缺陷,要不然的话也不可能被打发到守备军里任职,真让他们去指挥一个主力师,他们自己得先抓瞎。
  毕竟主力师和守备师的战术战法是截然不同的,守备军的将领们很难适应并有效指挥主力部队。
  而既然如此,他们就把目光瞄到了提升守备师自身战斗力上来。
  比如说装备更多的野战炮,把鸟铳一部分换成元年式火绳枪,把一些乱七八糟的短袍换成制式两百斤短袍,比如装备更多的盔甲。
  这些都是能够有效提升守备军战斗力的。
  尤其是火炮!
  一旦守备军自身也大规模装备长管野战炮的话,那么在和明军作战的过程里就能够获得巨大的优势。
  到时候不用主力师的炮兵部队帮忙,他们自己就能够单独对抗明军里的大量营哨兵,卫所兵。
  火炮,这才是目前战争里决定双方胜负的最大影响因素。
  只是大楚帝国里的野战炮产能看似很大,但是需求量更大,主力部队那边都等着用,同时海军的战舰也等着大量长管火炮使用。这能够腾出来给守备军的长管火炮,数量上自然就没那么多了。
  如此也就导致了守备军和主力部队之间的矛盾。
  军方内部的这些矛盾,军方和文官系统的矛盾,文官系统内部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不少,而且有一些甚至还是罗志学故意制造出来的。
  对于罗志学来说,一个强大的大楚帝国固然是他的追求,但是一个属于他的大楚帝国才是他真正的追求。
  所以,任何事情上,稳固自身的权势才是他的第一优先考虑序列。
  所以,他才会放任甚至激化矛盾的产生,就是为了不让臣子们抱成一团,彼此牵制、制衡。
  那天,他手底下的大臣们都亲如一家人的时候,那么他睡觉都要不安稳了。
  协参大臣,就是用来进行制衡的产物。
  当然了,这些考虑就没有必要对臣子们明说了。
  设立协参大臣后,罗志学趁热打铁,再一次对京畿只能机构进行了一番的变动,新设立了两个部级机构:
  水利部,专司负责防洪,水利灌溉等事务。
  交通部,专司交通运输,包括陆运、水运等,也包括官道建设等事务。
  这两个机构,其实之前就有相关的水利局、官道司,现在罗志学只是把这两个机构进行扩大,再合并了其他的一些只能,最终搞出来了水利部和交通部。
  由此,大楚帝国政务院下属的部级机构,从之前的九个增设为十一个,此外还有六个独立的司、局。
  增设水利部和交通部的过程里,罗志学还对原有各部司的只能进行了一番调整,使得彼此的职能更加的清晰。
  而这一番调整,也是罗志学在东进战役之前,甚至是拿下金陵城迁都之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变动了。
  后续的东进战役,乃至迁都之前,罗志学都不会对现有的政务体系进行太大的变动,将会一门心思,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于东进战役当中。
  而就在罗志学在南方坐着东进战役最后准备的时候,北方的紫禁城里却是处于一片惊恐当中!
  东掳再一次绕道蒙古南袭,即将杀到京师!
  东掳绕道蒙古入关劫掠,这在最近几年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自从掳首皇太极掌权后,逐步征服蒙古,并开始利用蒙古骑兵,绕道蒙古入关劫掠。
  崇祯二年的时候从喜峰口突破长城,劫掠北直隶一点,所获巨大。
  从此以后,东掳就特别喜欢有事没事就绕道蒙古南下一番。
  崇祯七年的时候,皇太极又带兵绕道蒙古,杀到了宣府一带,多亏了皇太极袭击,迫使明廷调中原围剿流贼的兵力北上,高迎祥,李自成等人才能突破重围,要不然早被官兵围剿干净了。
  崇祯八年,也就是去年,东掳又来了,杀入了河套地区,顺带还把山西太原一带劫掠了一番。
  前三次绕道蒙古南下,都所获甚多,这更让东掳坚定了绕道蒙古南下的决心了。
  这不,今年皇太极在沈阳效仿罗志学正式称帝后,就派兵再一次绕道蒙古,这一次他们的野心更大,想要第二次突破长城,杀入北直隶腹地劫掠。
  六月份的时候,明廷察觉到了危险后,也是做出了相应的部署,试图严加防范。
  但是没有想到,东掳来势凶猛,前头一败再败,都已经突破外围长城,杀到了宣府,逼近延庆城了……
  这距离京师看似还隔着一道内长城,但是距离京师也就一百公里不到了。
  如此情况下,京师里的崇祯等君臣们,那里还有心思管南边的楚贼啊,已经是一门心思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试图把入关的东掳给赶出去了。
  只是南边压力也大,调兵遣将的话也不好调。
  这数来数去,也就陕西以及河南那边的兵力可以调动。
  主要是如今流贼已经被剿灭的差不多了,同时楚贼迟迟也没有大规模北上的意图,陕西方向以及河南方向的明军主力,这一天到晚的看似和楚军打的频繁,但都是小打小闹。
  再加上明廷现在基本也从楚贼在长江沿线,尤其是九江一线搞大动作,其战略目标估计就是东进了,这北线压力没有这么大。
  本来明廷已经是准备调动北方兵力南下江北乃至赣北一线,支援史可法的了。
  如今东掳南下,明廷也顾不上南边了,反正南边打仗都他妈是用枪炮,而陕西河南等方向的明军,可没多少枪炮,这去了也是送人口。
  还不如调到北直隶来抗击东掳呢。
  于是乎,六月下旬,崇祯就下旨给洪承畴,让他火速率领主力北上救援京师。
  同样还给左良玉、吴三桂等手握实权的总兵们也下发了调令。
  同时,三边总督一职,由之前干的很不错的陕西巡抚孙传庭接任,开始统管三边军务。
  而左良玉和吴三桂等众多实权将领呢?
  其他总兵将领们自然是没啥废话的,老老实实跟着洪承畴北上。
  但是左良玉和吴三桂就不一样了。
  左良玉现在在叶县一带当土皇帝爽得很,手底下好几万兵力,手握重兵的他现在都不怎么鸟那些普通文官了。
  哪怕是现在的河南巡抚在他面前,撑死了也就是口气强硬一些,但是也不敢真的对他做什么。
  哪怕是之前的陈必谦,新任负责东线战事的王家祯,前些时候路过河南的时候,见着左良玉虽然还是摆出一副我是上司老大的派头,但是吧,也只剩下派头了,也没真敢对左良玉咋地,甚至中原方向的战事也表示了以左良玉为主。
  如此的左良玉自然是不希望去北直隶和东掳打生打死的。
  如今他在河南愉快的玩耍,就一门心思积蓄更多的枪炮和兵力,可没心思真和谁打仗。
  但是朝廷的调遣也不能不搭理,于是乎,他上奏折说自己腿疾,无法远行,特派麾下一得力将领率兵五千北上,救援京师云云。
  左良玉麾下三四万大军,只派了五千大军北上。
  而吴三桂那边更干脆,他就没打算北上!
  反正东掳也不是突破山海关入关的,而是绕道宣府一带入关,这关他们关宁将士们屁事……
  反正东掳入关也就是抢一波走人,不可能拿下京师的,只要拖那么几个月,基本也就恢复原样了。
  所以吴三桂明面上答应了北上,但是一路上却磨磨蹭蹭,继续他的募集钱粮大业……
  至于东掳,谁爱打谁打趣!


第320章 野战炮北上抗东掳
  明廷因为东掳的再一次入关为惊慌不已,崇祯和几个内阁大佬们更是不顾陕西、河南等地的剿贼局势,大规模抽调中原剿贼的兵力北上抗击东掳。
  如此情况下,洪承畴直接被调往北线,洪承畴可不是一个人去的,他更是把好几万陕西、河南等地的主力明军带走了一部分。
  其中主力是陕西方面的明军,还有一部分则是河南地区的兵力,其中包括了左良玉派出的五千人,吴三桂率领的近万人。
  只不过这些兵力想要北上京师一带和东掳作战,少说也得几个月了。
  毕竟大军一路北上是需要时间的,哪怕一路上后勤充足都得走好久,更别说明廷给洪承畴他们只是下了调兵北上的命令而已。
  至于后勤补给……
  不好意思,这得洪承畴以及其麾下的将领们自行解决。
  所以洪承畴要带兵北上,还得先凑集大批的军需,同时行军的过程里也需要不断的和各地方接洽,以在当地官府的配合下征集军需。
  如此情况下,洪承畴所部想要顺利抵达京师一带,那需要的时间可久了去。
  北方巨变的消息,一时半会的也没有传到南边的明军将领,尤其是史可法等几个核心统兵将领的耳中来,就算传过来了也影响不了史可法等人的决策:抗击楚贼东进!
  毕竟距离太远了,光是消息传递来回都得差不多一个月呢。
  如果要做出实际反应,比如说调兵,没有几个月根本做不到。
  更何况在楚贼大军压境,九江一线局势越来越紧张,楚贼随时都能东进的情况下,现在长江沿岸,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官员和士绅们,根本就不关心北直隶那边的情况。
  即便关心,也不觉得北直隶那边会有什么不可挽回的风险。
  毕竟东掳绕道蒙古入关,撑死了也就是劫掠一波而已,影响是恶劣,但也就那样了。
  退一万步说,哪怕明廷在北直隶一带不进行抵抗,只死守京师,放任东掳在北直隶其他地方劫掠的话,这些东掳用不了几个月就会退走。
  要是东掳大军在关内待太久了,一旦蓟辽尤其是辽东方向的明军给杀回来截断退路,再加上洪承畴等紧急援救京师的中原兵力进行配合,搞不好入关的东掳大军都要全军覆没……
  所以,东掳入关后,基本上都会在明廷大军反应包抄之前,完成劫掠然后撤出去!
  至于京师的安全,江南士绅们倒是不用太担心,东掳野战是厉害,但是攻城的能力还差了点,在关外连锦州这些地方都没能拿下呢,更别提强攻京师了。
  嗯,以正常的军事角度去看的话,京师就是一个坚固无比的大堡垒。
  只是很多时候,战争的胜负,一个城池能不能守住,军事只占据了其中一方面而已,有时候空有数万大军驻防,但是也会出现被攻克的情况,比如被偷袭,比如说有守军反正打开城门等等。
  楚军攻克襄阳,靠的就是偷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2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