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兵器作坊里的能熟练打造火枪的工匠可没多少,只有宋铁匠三父子再加上七八个之前跟着宋铁匠他们学习打造火枪的学徒而已。
如果是按照老办法,这些人全部上阵,一个月撑死了也就打造十多条火枪。
但是现在,直接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这些熟练工匠就可以腾出手来干一些精细的工序,或者干脆是作为技术指导而存在,而大量重复的枯燥工序则是由普通工人来完成。
如此一来,同样是十来个熟练工匠,但是搭配流水线以及几十个普通工人之后,就能够把火枪产量直接提升到一百多条。
产量提升是巨大的。
而这也是为什么罗志学早几个月开始就坚定不移的推动流水线生产,为此搞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辅助机械设备。
按照火枪厂的产量来看,下个月自己就能够再获得五十多条火枪,用于第二个步兵哨的换装,第二个月自己就能再换装两个哨,第三个月就能够完成现有五个哨的全部换装不说,还能把直接缴获自明军的那些小口径鸟铳也替换下来。
三个月后,他的保乡营下属五个步兵哨,将会清一色装备新式的十八毫米火绳枪。
至于再往后,也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火枪没处用,因为保乡营的扩军可不会停下来,三个月后罗志学估计着自己又已经新建立起来了好几个步兵哨呢。
火枪厂承载了伏牛山保乡营的换装以及后续的扩军重任,不仅仅罗志学非常重视,就算是保乡营里的其他几个哨官们也是非常重视。
人家也都知道,自己要想带更多的兵就得扩张,而扩张就需要足够的火枪手或弓箭手来充当步兵的远程火力。
弓箭手是别指望了,这玩意自己培养得好几年,对外招募也很难招募得到,也就只有从战俘里可以大量获得弓箭手了,但是现在战俘也不多啊。
所以,如今林冬生、黄丁权他们这些步兵哨官们所能指望的也就只有火枪手了。
毕竟火枪手这东西,只要自己能够造出来足够的火枪,到时候随便招募民夫训练几个月就可以用了,简单又方便,而且还便宜。
因此罗志学这边视察完毕后,后续几天里就可以看见黄丁权等几个步兵哨官时不时的就跑去火枪厂看一看。
搞的宋铁匠压力大的很,生怕出了什么差错惹恼这些大爷们,最后落得一个身首异处。
宋铁匠还想活着离开这个反贼窝呢。
为了能够保住小命,活着离开这里,宋铁匠是早出晚归,一天到晚都扑在兵器作坊里,即是作为整个兵器作坊里的总工程师,为火炮铸造,火枪打造,冷兵器打造提供技术咨询,同时也是作为兵器作坊的最高管理人员,协调原料采购,生产,安置工人等等。
忙的是脚不沾地。
而他这样子也是让罗志学看在了眼里。
“这个老宋啊,是个有心的!”罗志学已经琢磨着进一步提高宋铁匠的待遇,并给宋铁匠加更重的胆子了。
最近他正好准备着重建整个伏牛山保乡营的文武管理体系,其中有个名工业处的机构。
听名字就知道,这个是专门负责工业建设的机构。
而现在伏牛山里自然谈不上什么工业,唯一和工业能挂上钩的就是兵器作坊了。
之所以设立专门的一个工业处,而不是和之前的兵器作坊一样直接管理,主要是现在的兵器作坊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搞的东西越来越杂,现在这个兵器作坊里,可不仅仅是制造大炮,火枪,刀剑长矛,其他的帐篷的,衣服啊,水壶啊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搞。
但凡是保乡营所需要的东西,兵器作坊里如果又能搞的话都会搞。
如此一来,兵器作坊也就太乱了,管理起来也是乱七八糟的。
所以罗志学已经是打算把兵器作坊一分为三,分别设立兵工厂、后勤厂、机械厂。
兵工厂不用说了,继承兵器作坊的主体,继续搞各类军械。
而机械厂则是以研制生产各类机械,甭管是水力机械、蓄力/人力辅助机械都算。
后勤厂则是一个大杂烩,反正是把原来兵器作坊里除了武器以及机械外的其他东西都给包括下来了,顺带还加入了原本一些独立存在的作坊,比如砖作坊,所以就有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们缝制帐篷,军服,又生产水壶,碗筷,还搞锄头镰刀等各种农具。
等以后罗志学还会把后勤厂也进行拆分的,但是现在吗,人手和精力都不足。
而罗志学现在的主要目的还是要确保枪、炮、刀、长矛、箭支、盔甲、弹药等重要军械的生产。其次则是确保机械厂的纯洁性,拥有专门的人,专门的环节去琢磨改进,发明、制造各类机械设备。
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生产,还是先乱着吧,以后慢慢再收拾。
按照罗志学的这个整改,就会出现一个工业处,而这个工业处的处长人选,自然也就是原来同样管着一大摊子的兵器作坊管事宋铁匠了。
偌大的伏牛山里,也就只有这人能够胜任了如此重任了。
于是乎,宋铁匠就有些傻眼了……
怎么自己在这反贼窝里,越混越上去了,而且升迁速度连他自己都害怕。
他刚被抓进山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工匠,后来变成了主持造枪炮的管事,再到后来变成了整个兵器作坊的总管事,手底下开始管着一百多号人。
而现在,罗志学直接让他担任工业处处长,管着三大厂林林总总几百号人……
问题是,这样的自己算是反贼吗?等官兵杀到伏牛山的时候,会放过自己吗?
宋铁匠不敢想太多,因为越想越绝望……
升官了的宋铁匠忐忑不安,好几次都在夜里惊醒,但是其他几个升官的人可就不一样了,一个个高兴着呢。
罗志学对保乡营的改革,可不仅仅局限于兵器作坊,搞出来一个工业处那么简单。
工业处其实也就是其中的一个机构而已,罗志学同时还设立了众多机构了。
首先就是营务处,这个是罗志学进行机构改革的核心机构,主要是作为罗志学的直属机构,协助罗志学管理众多营务,算是私人辅助秘书机构。
其次一大重要机构就是征粮处,这个机构负责对保乡营控制下的各村以固定税率征收粮食等各种税收物。
有商贸处,这个就是负责对内采购各村寨的土特产运到外头销售,从山外采购食盐,布匹,铁料等各种物资等,但是这个机构的目的并不是说互通有无、赚钱,而是通过商贸来获得保乡营需要的各类战略物资。
顺带着利用商队刺探各种消息。
农耕处,管理屯垦农桑事宜。
还有粮饷处,主要负责管理发放口粮、部分军官、管理人员的补贴零花钱。
再有就是军械处、后勤处、参谋处这三个纯粹负责军事的机构,其职能听名字也能知道,就不用过多介绍了。
暂时设立的就是八个处,后续罗志学还会根据情况进行职能调整,增减各处。
然而虽然各处设立了,各处的处长罗志学也选好了人,但问题是,八个处长有一个算个一个,全都是文盲……
没办法,偌大一个保乡营里,就没多少读书人,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个人而已。
这十来个人大半都是俘虏的明军战俘,比如黄光茂,费秉清这些中高级将领。
还有几个则是逃荒进山来的半吊子读书人。
罗志学把这几个山民出身的半吊子读书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招揽过来,甭管他们自己愿不愿意,然而这些人刚投贼不久,罗志学也不可能让他们直接当处长,副处长等要职啊。
而战俘的话则是更麻烦,明军的部分军官战俘,表明投诚之意后,暂时被安排了虚职,至于用不用,还得先观察一段时间,而黄光茂,费秉清等少数几个中高级将领暂时没有表明投诚之意,还在战俘营里待着呢。
所以也就导致了保乡营里的特殊情况,所有处长都是大字不识,预定的副处长,各科长什么的也都是文盲凑数的。
后头哪怕是那些山民半吊子文化人以及投诚战俘通过考察期加入进来,也填不满科长以上的位置啊。
人才难得啊!
这是罗志学最近几天搞制度改革的最大感受,同时他也理解了为什么当初李同林和孙成立先后对自己都这么重视了。
尼玛,好不容易弄到一个愿意跟他们当反贼的读书人,这能不重视嘛……
说来也巧,就当罗志学急缺读书人的时候,被他派往山外征粮的林冬生率队回归,除了带回来不少粮食,骡马,布匹,金银,铁料等大量物资外。
林冬生还给他带回来了读书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足足一串。
这一串不是夸张形容词,而是直白描述,因为这七个读书人是被绳子绑着,如同糖葫芦一样串成了一整串……
看起来年纪都不大,大多二三十岁,其中还有个十七八岁模样的小年轻,这些人清一色穿儒服带方巾,说话都是让人听不懂各种之乎者也,连骂人都骂的别人听不懂的那种。
毫无疑问,这都是伏牛山急缺的高级人才!
林冬生立功了,他给伏牛山带回来了急缺的高级人才,现在摆在罗志学面前的唯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说服他们加入保乡营这个温暖又有前途的造反大家庭,一起为了造反而努力!
第72章 打地主分土地
伏牛山松山村,林冬生一身戎装走到罗志学面前躬身行礼后道:“启禀大将军,我第一哨出师征粮已经平安归来。”
“此番南下征粮,我哨先后前往五个村,其他两个村的地主没有反抗,直接上缴了粮食,剩下三个村的地主进行了反抗,被我们一一攻克了庄园。”
“不仅仅征缴了大批粮食,此外还获得了一批金银、铁铜器料、骡马、布匹等财货。”
罗志学一边听着,一边也看着不远处正在入库的大量粮食等财货,露出笑容道:“林哨官辛苦了,此行第一哨有大功。”
林冬生率领的第一哨南下征粮,成果可谓是极大,仅仅是现在带回来的粮食就有三十多车,不仅仅马车背着,出征士兵以及沿途征召的民夫也是肩挑着不少粮食。
除了粮食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是铁器和铜器了。
铜这东西,其实也可以直接当成钱,毕竟铜钱就是铜做的嘛,后期的话罗志学还打算直接用铜来铸造火炮。
铁更重要,如今保乡营对铁料的需求非常大,不仅仅是用来打造武器,还需要用来打造农具,而伏牛山这边又没什么铁矿,所有的铁料都需要外部输入,有些是通过商队采购的,而有些则是缴获来的,但是仅仅依靠现在的渠道,铁料的缺口依旧非常大,罗志学已经是琢磨着怎么和外界的那些大商家取得联系,以获得更多的铁料。
林冬生为了把这些物资带回来,自然也是弄了一大批的马车以及骡马,这些马车和骡马自然又是一批大收入。
其中有可供乘骑的马六匹,役用骡、马、驴一共有三十五头。
第一哨出征收获颇大,罗志学也不会吝啬对第一哨的奖赏,直接对林冬生明言,第一哨出征后,将会是下一批换装火枪的步兵哨。
此外第一哨出征将士,包括林冬生在内,按照职务高地,功劳大小不等都会有额外的奖赏。
主要是发放额外的补贴。
随着保乡营的逐步正规,罗志学也制定了正式粮饷制度,也不是以正式薪饷的名义,而是以补贴的名义,并且补贴很少,普通士兵每个月只有三百文。
因为保乡营的体系和寻常军队不太一样,保乡营的士兵们,其吃喝穿用以及武器都是统一全包的,不会和其他军队一样,名义上给士兵很高的薪饷,但是又会从中扣除口粮、服装费用,甚至连武器的费用都得扣除,最后士兵们能拿到手的没多少。
而且这种扣除经常会被以次充好,克扣士兵们的口粮等情况。
而保乡营里就用不着这样了,口粮、服装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由后勤处统一调配,并且因为高强度训练的缘故,给予的口粮标准相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生活水平而言,还是比较高的。
因此别看士兵能拿到手的补贴似乎不多,然而士兵们对此却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甚至依旧觉得这待遇丰厚无比。
大家都不傻,人家士兵也知道仅仅是自己每天吃的这么多粮食,这算起来一个月就得四五两银子了。
至于补贴,按纯粹是多出来的零花钱而已。
而这一次第一哨出征征粮有功,罗志学大手一挥,直接给第一哨的士兵们发放了额外的一定补贴。
如今松山村里也是有商务处设立的货栈,对山民或内部人士出售一些日常用品,士兵们领了零花钱也能找到花钱的地方了。
安排好了第一哨后,王大壮率领的第二哨没几天也顺利返回了松山村,第二哨的王大壮前几天就已经派人传信,说是第二哨也已经结束了征粮行动,目前正在押送着战利品返回松山村的途中,预计再有四五天时间就能回到松山村了。
后续也没出什么意外,一路顺利返回了松山村,带回来了大批粮食以及其他物资。
这两个哨这一次南下,基本把伏牛山南部外围的十多个村落都走了一边,暂时也谈不上实际控制这些地方,但是至少是完成了征粮,把这些地方的资源化为己用。
并且也不用担心后续在这些地方征召不到士兵,或者引起大规模饥荒。
因为这两个哨征粮的时候都没有针对普通百姓,针对的都是各村里的那些地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