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56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李同林哗变当天斩杀了一个千户,并从这千户身上缴获了这柄精钢腰刀,随后当成了自己的佩刀使用,后来李同林又缴获了一柄同样精钢打造的马刀后,就换用了精钢马刀,并把这刀赐给了心腹孙成立。
  但是孙成立平日也不怎么佩戴这种单手腰刀,他更喜欢直接带着他自己的马刀,因此等孙成立上位后,干脆把这刀赐给了罗志学当佩刀用。
  由此这把刀历尽好几任主人,最终成为了罗志学的佩刀。
  相对于自己用习惯里的单手腰刀,手中的这把马刀对于罗志学来说就有些沉重了。
  他简单试了试后就放下了,然后随便说几句话让工匠们继续工作后,就继续巡视其他厂房。
  整个兵器作坊其实挺大的,有大小十来间厂房,另外还有十来间仓库,驻防等防务呢。
  罗志学在迁移兵器作坊的时候,对兵器作坊里的内部进行了分类,也没太详细,只是按照不同的用途分成了多个分厂。
  设立了刀矛厂、甲胄厂这两个主打冷兵器的厂房,又设立了火炮厂、火枪厂这两个主打火器的厂房。
  又有箭厂、弹药厂、炼铁厂、机械厂等。
  这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工匠们专精于其中一项工作以提升学习以及工作的效率。
  而不是和以前一样杂七杂八的什么都做,什么都学,效率非常低。
  罗志学看过了刀矛后,又去隔壁看了看甲胄,这个就没啥好看的了,就是打造铁片然后串起来当成布面甲使用,他们现在生产的布面甲有两种,一种是准备给普通小兵用的普通货色。
  还有一种则是给重要近战兵种,比如前排长矛手,骑兵用的高档货,两者的区别在于内衬的铁甲多寡。
  这玩意的铁片是多层堆叠,嗯,说白了就是扎甲,只是外面套了层布看起来相似布面甲而已。。
  保乡营的布面甲是个大箩筐,加一层布啥都能往里装……
  这里打造盔甲用的铁片,还是用水锤进行初加工的,这些工匠们现在干的只是精加工而已,可见水锤的巨大作用。
  同时因为水锤的成功应用,罗志学也是琢磨着该如何搞板甲了。
  不过在搞板甲之前,他还得先解决材料问题。
  要造板甲你得有钢料吧,这玩意可不能直接用铁料打造。
  直接用铁造板甲的话,那毫无意义,铁甲太厚了士兵穿不了,铁甲士兵能穿了,但是又太薄以至于连箭都挡不住。
  过去一千多年来,不是没人用铁搞类似板甲的这种大面积甲片盔甲,但基本都不靠谱,搞出来也只是给普通士兵用的廉价货。
  板甲这玩意吧,首先得是钢的。
  先有了钢,然后你才能讨论用水力设备进行加工,这个先后顺序是不能搞反的,搞反了就是用处不大的铁板甲……这玩意的防御力还不如现在保乡营自行打造装备的普通版本的布面甲呢。
  罗志学之前也尝试过琢磨炼钢,不过一时半会没能搞出来,后头又忙着抗击明军入侵,因此也就把炼钢给落下了。
  现在罗志学心里已经是琢磨着,回头得研究研究这个炼钢问题,争取搞出来量产钢料的办法。
  嗯,重点在于量产这两个字。
  如果只是随便搞一点出来,直接百炼钢都可以了,弄出来的钢还特别好呢……
  但是这样搞出来那么一丁点的钢对罗志学而言没什么太大意义,
  他又不是欧洲小贵族,打仗需要自己带着几个骑士,穿成肉罐头一样亲自上阵,他要的是大量钢料,要的是可以大规模列装普通士兵的钢制板甲。
  嗯,还得足够廉价!


第70章 统一度量
  对于板甲,罗志学是有些想法的,但也仅仅是一些小想法而已。
  但是相对于板甲,其实他更加注重钢材的量产以及加工的技术本身。
  如果能够量产钢材,哪怕只是近代时期的那种小规模量产,并能够进行大规模加工,那么用处大了去。
  不管是机械还是军事又或者是其他诸多方面,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推动。
  只不过想要和近代工业国家一样,直接大规模的生产钢材这难度太大了,这背后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远远不如现在的罗志学所能够折腾的。
  所以罗志学也就把目标放在了现在人常用的一些炼钢办法上,比如宋铁匠他们现在用的炼钢法。
  罗志学看过他们之前在三水村炼钢,大体上就是以熟铁为料铁,并放上生铁,高温使得生铁融化后渗入熟铁当中,进而得到粗钢。
  整个操作方法其实挺简单的,随便搭个炉子、风箱就能够搞。
  但是这种土法炼钢产量非常低,至少和罗志学心目中的钢材大规模量产不沾边。
  而产量低也就意味着价格高,难以推广大量使用。
  罗志学打算后头和宋铁匠琢磨琢磨,改进现有炼铁、炼钢的技术和工艺,争取进一步提高钢铁产能并降低成本。
  如果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的话,罗志学也不介意直接使用传统方法练出来的钢材打造刀、矛、板甲等武器装备,用以装备精锐部队。
  ——
  看过盔甲的生产后,罗志学带人继续前往箭厂和弹药厂进行了视察,箭厂没啥好说的,就是打造箭支的地方,也没啥特殊先进的工艺,不外乎就是利用了一些原始的机械进行加工而已。
  这些主要是为了节省人力,用于重复性比较高,用力也不大的工序上,比如打磨,转孔等工序。
  弹药厂那边,主要还是生产实心炮弹和霰弹,铅弹,另外也在尝试自行制造火药,只不过自行火药的原料也需要外购,并且硝石、硫磺这些东西还特别贵,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罗志学稍微改进黑火药配方。
  再有什么原料提纯、火药颗粒化等工艺,明王朝时期其实已经很完善了,和欧洲同期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欧洲同行们很多使用水力机械进行加工,提升了生产效率,而明王朝的工匠们大多还停留在人力阶段。
  后续如果产量需求大的话,保乡营这边的弹药厂也能够在火药生产环节里上水力机械的。
  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难度,只看是否需求罢了,主要是打造一整套用于火药生产的水力机械也是耗时耗力,成本不低的,如果需求不是太迫切的话,还不如直接人工搞呢。
  而现在保乡营这边的火药生产,自然是小作坊中的小作坊,连原料都没多少,需要的人也没多少,现在一个月能够弄出几百斤火药就很不错了,上什么水力机械啊,直接人工生产,顶多弄点辅助机械工具就完事了。
  看过了箭支和弹药生产后,罗志学没有停留,而是继续前往火炮厂,不过现在的火炮厂里没啥好看的,毕竟火炮的生产动不动就是几个月的,现在都还停留在制作模具的阶段。
  罗志学只是去逛了一圈,再一次强调了铸造火药要保持保量后就转头去了火枪厂。
  火枪厂才是今天罗志学视察兵器作坊的重头戏。
  因为根据罗志学对步兵的改革,未来对火枪的需求会非常大,一个步兵哨就得六十只火枪。
  现有的五个步兵哨如果全面改革换装,就得需要三百支火枪呢。
  但是现在保乡营里只有缴获的五十多条鸟铳,此外还有之前几个月里尝试打造的十多条火枪。
  然而自行打造的这十多条火枪,多是用来进行各种测试的,连口径都有好几种呢。
  宋铁匠依旧在罗志学面前解说着:“经过我们前期打造的十多条火枪进行对比试验后,我们最终选了中等型号的火枪进行生产。”
  罗志学对此自然是不陌生的,实际上火枪的最终选型还是他亲自敲定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数据就是十八毫米的口径了。
  这年头的明军使用的鸟铳口径不一,小的只有八九毫米,大的有十三毫米左右,此外还有一些大鸟铳,也就是使用脚架的重型火绳枪,口径大概十九毫米左右。
  罗志学经过了前期的对比测试后,认为太小的口径虽然高初速,打得远,但是火枪兵作战都是在百米内开火,所以能打几百米的滑膛枪没有任何意义。而那些枪管更长的重型火绳枪对保乡营而言也没太大意义,有这功夫玩重型火绳枪,还不如直接推几门两百斤轻炮过去呢,一轰对面就都倒下一片……
  最终,罗志学选择了十八毫米大小的火绳枪,不是重型火绳枪那种长枪管的,而是和单兵鸟铳差不多大小,只是单纯口径大一些而已。
  毕竟大小和重量都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自然是口径大一些好,这样在有效射程内的破甲能力也就更加强悍。
  这种火枪在百米内打穿如今东亚地区里的各种盔甲,甭管是欧洲人的板甲,还是东亚人的扎甲、鱼鳞甲还是布面甲又或者什么棉甲,只要不是太变态,厚到士兵穿不动的盔甲,总之都是一打一个洞,再打还是一个洞……
  实际测试的时候,在百米内,这种火枪直接打穿了保乡营用自己土法打造的钢料打造的一片钢甲片,这钢片的防护能力比各种铁甲强太多了,但是照样扛不住!
  对这种新的火绳枪,罗志学还是非常重视的,为了能够早日量产,罗志学给火枪厂那边几乎无限的支持。
  有限的铁料有限供给,水锤优先使用,优秀工匠也是直接给抽调过去,另外还征召了一批青壮做工,不用给什么工钱,给口饭吃就有大把青壮抢着来
  还亲自和宋铁匠,黄木匠他们一起设计了一大堆的辅助机械设备,又把造火绳枪的各道工序进行区分,安排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工序。
  为了确保分工制造的零部件还能通用,又是亲自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统一测量标准和工具。
  可以说,如今兵器作坊里其他分厂所用到的东西,最开始都是罗志学为了打造火绳枪而弄出来的。
  尤其是各种辅助机械设备更是如此,这些木,铁为主要结构,只具备了最基础加工能力的各种车床、镗床等等,其实都是专门为了造枪而设计出来的。
  其他军械武器的生产也之所以能用上,纯粹是搭了顺风车而已。
  而花费了罗志学巨大精力的火枪生产,在经过了三水村时期的试验、测试以及设计工具、设计工序流程阶段后。
  最终在松山村建立了第一个专门的火枪厂。
  罗志学看着其内大小数十架不同类型的原始机械设备,再看看其中忙碌工作着的数十名工匠和普通民夫,嘴角不由得微微玩起。
  为了折腾出来这座火枪厂他可花费了不小的心思,如今总算是初成规模了。
  如今他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宋铁匠也看出了罗志学脸上的喜悦,当即上前道:“大将军,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尝试用您说的流水线法进行分工打造火枪。”
  “虽然现在工匠们还不算熟练,打造的速度比较慢,但是也远远比我们以前的老办法打造强得多。”
  “而且这种办法对工匠的要求也低得多,不用从头到尾学会全部工序,只需要专精于其中一道工序就可以了,哪怕不是工匠,只是普通的民夫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后都可以胜任。”
  罗志学微微点头:“流水法固然好,不过你们要千万注意,一定要确保误差,一定要统一度量。”
  流水生产线这东西本身没什么稀奇的,不过是把诸多工序拆分后,让工人们专精于其中一项,继而提高熟练度,提高效率。
  但是这里头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误差。
  如果误差过大的话,分工序打造出来的零部件就无法组装起来了……
  所以对于现在的所谓流水线式生产而言,拆分工序不是问题,重点是要控制误差,要不然很容易就搞出来一大批无法组装的零部件,因此统一度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宋铁匠道:“大将军您放心,之前您重点提过这个问题,卑职是重点盯着呢,现在厂子里用的各种尺子都是我原来用的那套尺子复刻出来的,绝对不会耽误事的。”
  测量标准用公制还是传统市制其实都无所谓,但是一定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要确保所有尺子里测量出来的某个长度是一致的。
  不能这个长一点,那个短一点!
  罗志学道:“这就好,宋师傅,如今这火枪厂也算是建起来了,这一个月能产多少火枪?”


第71章 高级人才
  听到罗志学的问话后,宋铁匠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思索了几秒后道:“现在的产量还是比较低的,头一个月我们应该能造出五十条枪左右,这主要是现在的很多工人还不够熟练,我们的一些辅助机械也经常出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但是等到了下个月,走上了正轨后,我们每个月应该能够造一百三十条枪左右。”
  罗志学道:“好,这比以前的老办法快多了。”
  之前宋铁匠他们打造火枪的时候,都是一个工匠需要独自完成大部分工序,对工匠的要求高不高,而且产量极低。
  按照这种老式的生产办法,平均下来一个工匠每月只能打造一条火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