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初步工业化
伏牛山保乡营众人也不是第一次玩火炮了,但是等其他人看到炮兵哨那边为了维持仅仅是两门六百斤火炮,就需要用上十六匹马的时候,还是不由得感到了炮兵的花销之巨大。
“照这么搞,我们可没这么多马啊!”炮兵哨的哨官张马林自己都是发愁了。
“以前的两百斤火炮,满打满算四匹马也就够了,如果是出山后在地形平坦一些的地方,还能再节省一匹马,必要时候弹药直接人抗也不是不行。”
“缴获的一百斤的轻炮就更轻松了,两匹马拉着就能走,没马的时候都不用马匹,直接人拉着就能走。”
“但是这六百斤炮不好搞啊!”
炮兵哨现在已经是成为了仅次于骑兵哨里的用马大户,两门六百斤炮,两门两百斤炮再加上三门一百斤炮,拉炮加上拉弹药的马车已经是用了三十匹马了。
而保乡营里的骡马虽然不少,但是大头都是在骑兵哨那边,除开骑兵哨所用的一百多匹骡马外,也不过剩下五十多匹骡马而已。
这五十多匹骡马直接就被炮兵哨用了半数还多,只剩下二十多匹骡马可供运输辎重。
就算后头不管不顾运输辎重的骡马需求,也不可能继续让炮兵哨扩张了,因为已经不可能腾出来更多的骡马让炮兵哨使用了。
对张马林的担忧,罗志学自然是非常清楚,而他也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他派出的第一哨和第二哨出山,除了征召粮食外,还肩负着征用骡马、铁器等各类战略资源的重任。
所以罗志学道:“耐心等着,相信林哥和王哥会给我们带来好消息的。”
“不过就算是骡马短缺,但是炮兵哨的训练还是需要加紧,必须尽可能的培养更多的炮兵,兵器作坊已经开始制造造炮用的模具了,预定了四门六百斤火炮和四门两百斤火炮的任务,在火炮造出来之前,炮兵哨这边必须提前准备好炮手。”
听到这,张马林虽然脸上带着喜色,毕竟火炮越多,他的炮兵哨规模也就越大,同样意味着在保乡营这个群体里话语权更大。
不过他还是担心:“这么多炮的话,我们的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罗志学却是不以为意:“以后怎么样不好说,但是先把火炮搞出来总是没错的。”
火炮这玩意工期太长,一门火炮从开工到完工需要好几个月时间。
而罗志学对于建设扩张炮兵部队的决心是坚定无比的,甭管骡马够不够,罗志学都会先把火炮搞出来再说。
“我们先把炮给搞出来,现在没有骡马,可以等嘛,而且还可以直接把火炮固定部署嘛……”
“后头明军那边如果不大举来攻,我们还会在伏牛山一带待下去的,多一些火炮摆在松山上头,明军来袭的时候也能轻松一些!”。
在罗志学的规划里,未来一段时间里保乡营还是以防御作战为主,顶多再加上部分小规模部队外出袭击、征粮等非常规作战。
防御作战的话,保乡营的炮兵部队自然也不需要进行什么机动,直接摆上炮台进行固定部署就行了,这种固定部署可用不着骡马拉着火炮满世界跑。
不仅仅炮兵如此,辎重运输同样也不需要什么骡马马车,毕竟就在家门口进行防御作战,什么粮食弹药之类的,不用马车,直接用民夫肩挑着就能运上去了。
也就是说,防御作战的时候,保乡营其实对骡马的需求并不会很大。
火炮的持续增加,平常时候所增加的费用也就是铸造火炮以及弹药费用,再加上炮兵的维持费用罢了。
而这种费用在如今的保乡营里是可以承受的。
弹药费用,主要是外界采购的火药费用,这个火药价格自然是非常昂贵的,但是如果不打仗的话,炮兵哨也很少进行实弹训练,因此日常训练花销也不大。
至于到了打仗的时候,那个时候谁还管火药贵不贵啊,自然是有多少打多少。
而火炮的铸造费用其实也不算高,两百斤短管火炮的价格不过二十多两银子而已,还没一套盔甲贵……
一门六百斤火炮才一百四十两银子,大体上也就相当于三匹战马的价格。
尽管保乡营自造火炮不好推算成本,嗯,保乡营兵器作坊里的火炮以及其他军械没有出厂价一说,都是自造自用,连原料都是商队采购了给他们准备好的。
同时兵器作坊里的工匠们也不拿工资,他们都是属于包吃包住包穿,不仅仅是他们本人,连带他们的家人的所有一应生活用品都是直接直接免费发放。但是通过采购铁料等各种物资的花销,工匠以及采购人员的日常用度等情况,大体上也能推断出来,保乡营自造的一门六百斤火炮,连带炮架在内大概在一百四十两银子左右……
人家明王朝进口几千斤的红夷大炮,一门其实也不过千两银子左右,而自造的红夷大炮基本在几百两银子左右,这个价格还是上报朝廷的价格,包含了‘漂没’等各项非生产成本,纯造价还要更低一些。
这年头铁铸火炮的真实价格,一门三磅左右的长管火炮,嗯,和保乡营里的六百斤长炮差不多一个规格的火炮,也就相当于两套上好盔甲或三匹战马的价格而已,一百多两银子
而十二磅铁铸长管火炮的价格,在这个基础上翻一倍,三百两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大口径长管重炮,其价格就会迅速攀升,一门三十二磅加农炮的价钱能买几十门三磅野战炮,动不动就几千两的,这主要是大口径长管火炮的报废率超高所导致的。
保乡营自己搞火炮其实在价格还算是比较贵的了,主要是他们的铁料贵,再加上小打小闹规模没上来,并且还是第一次搞造炮,所以耗费比较大。
再就是把人员的口粮给算进去了,而在如今的河南一片,粮食价格早就涨上天了……
诸多种种,算下来,保乡营自造的价格应该比明军那边真实的造炮价格还要更高一些。
不过明王朝采购进口货自造火炮的价格,绝对比保乡营自造火炮的价格多得多,翻倍都是轻松的。
别问为啥,问就是大明自有国情在!
一门六百斤火炮的造价不过一百多两银子,这个价格兴许在其他人看来很贵了,但是在罗志学看来却是属于完全可以接受,甚至是觉得便宜的价格。
一百门火炮才不过一万多两银子,这不是便宜是什么。
考虑到火炮本身的造价不算高,所以罗志学是打算先把火炮搞出来再说,有骡马用就当野战火炮用,没有骡马就固定部署当城防火炮呗。
总之,甭管怎么用,但是火炮一定要有,一定要多!
至于张马林担心的骡马问题,则是需要看林冬生和王大壮他们在山外的收获有多大了。
保乡营里的骡马,大多都是孙成立时代的时候带过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在过去几个月里从周围村寨里搜罗的,而伏牛山一带本来贫瘠,山民们可没多少骡马,因此征召光了也没能征召多少。
而随着保乡营的规模持续扩张,尤其是骑兵规模从六十多骑增加到一百骑,成立炮兵部队以来了,对骡马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进而产生了保乡营的严重骡马紧缺问题。
这个问题在伏牛山内部是无法解决的了,只能是指望出山的林冬生所部以及王大壮所部能不能带回来足够多的骡马。
罗志学也不要求什么他们弄回来大量的优秀战马,只要能带回来一些可供役用的骡马就行了。
甚至连驴子都是可以的……
而在他们回来之前,罗志学也没闲着,他继续盯着各方面的营务,见完了张马林,听过了炮兵部队的建设外,他又跑到了刚全面迁移到松山村来的兵器作坊进行新一轮的视察。
已经荣升兵器作坊管事的宋铁匠恭恭敬敬的站在罗志学面前,对罗志学介绍着兵器作坊里的情况。
“大将军,兵器作坊如今的所有人手都已经从三水村里过来了,因为前头大将军您已经提前吩咐在三水村设立炼铁炉子和水锤,所以我们的复工进度非常快,现在已经是开始全面生产了。”
“大将军,这就是您之前吩咐的水锤,这东西好用的很,打起铁来比我们手工打力气大不说,而且用力还均匀,打出来的铁都更好,并且日夜不停,这一架水锤,比得上十几个打铁匠了。”
罗志学随着他指着的方向看去,前头就有座厂房,而厂房外头是溪流,这条溪流被直接筑坝,溢满的河水从高处往下冲击,进而带动堤坝后的一座水车不停的转动着,随着水车的转动能听见屋子里面不断传来叮当响的锤打声。
“走,去看看!”虽然这玩意是罗志学亲自指点,甚至都是工匠们一起商量画出来图纸才弄出来的东西,但罗志学还是第一次看到实物。
对此,罗志学还是很期待的。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尝试推动工业化,尽管这只是水力工业化,但是这依旧意义重大。
只要能搞成功,谁敢说伏牛山不是一个工业国……
唉,好像也有点问题,罗志学还没建国呢……
第69章 板甲的野望
罗志学抬脚走进厂房,还没进去呢就能感受到里面传来的热浪。
因为这个厂房里头还有个炼铁炉子呢。
这炉子不算太大,但是整体结构看起来比之前在三水村的那几座铁炉子要更加简洁一些。
铁炉子前头有个巨大的风箱,一匹骡子正在不停的转动着带动风箱的内部结构给铁炉子鼓风。
铁炉子烧的通红,高温把整个厂房都是烘的暖呼呼的,一点都没有寒冬的模样。
铁炉子不远处,就有一架水锤,两个穿着单衣的壮汉,一人一边用铁钳子夹着一块通红的铁块放在一个铁台子上,上头不断有着一个铁锤不断的拉起又落下,不断的把铁块锤锻到不同的形状。
不一会,整个铁块对变成了扁形状,并且外表看起来已经不红了,只见两个工匠把铁块抬起,放回炉子去烧,同时又从炉子里夹出来了一块烧的通红的铁块继续锻打。
罗志学在后头看着,并没有太过上前打扰这些工匠们的工作,看了片刻后微微点头:“好。”
宋铁匠此时也是接上了话头道:“全赖大将军指点,没有大将军指点,我们也不可能搞出来这么好用的水锤呢,有了这水锤子,我们打造兵器盔甲就容易多了。”
“先用这水锤子先进行初打一遍,后头我们再进行精打,可以省好多功夫呢。”
打造各类铁制品,其中有一个极为耗时耗力的工序,那就是反复的锻打,比如说刀这东西吧,从铁块变成刀,中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的锻打呢,而这一切之前绝大部分都需要依靠人力来进行,极为耗时,而且这种锻打对工匠的要求还不低,必须要用力均匀。
如果是换成水锤的话就简单了,因为水锤的锻打用力是直接恒定的,锤子落下的位置也是不变的,所以根本用不着熟练工匠来锻打,随便让两个经过简单培训后的学徒就能用水锤进行锻打,而且锻打出来的质量一点也不比熟练老工匠打出来的差多少。
如此,就能够节省出来熟练工匠的宝贵时间,让他们可以专门做一些更加精细,水锤以及学徒们都无法代替的工序。
罗志学自然是知道这一点,而这也是他之前极力推动建设水锤的缘故,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推高兵器作坊的产量。
如今看来,这水锤是完美达到了自己的预期要求。
看着这架水锤,罗志学稍微斟酌后道:“水锤的作用是巨大的,作坊这边后续要再修建水锤,进一步提高作坊产能。”
说着,罗志学又朝着众人看了一眼,紧接着道:“而水锤的成功,也意味着水力完全可以用于更多方面,除了锻打,是不是还可以用于打磨?是不是可以用来代替这骡子用来推动风箱?是不是还可以用于钻孔?”
宋铁匠当时躬身道:“大将军就是见多识广,一下子就能想到在很多,小的佩服!”
罗志学轻轻摆了摆手:“我只是随便说几点,算是抛砖引玉,大家后头可以多琢磨琢磨,看看我们这水车能不能搞这些,除了这些,其他的还能不能搞,要怎么搞!”
“不要怕别人笑话,不要怕失败,有什么好想法了后头可以试一试,搞成了好事,搞不成我们也不损失什么嘛!”
宋铁匠当即道:“小的以后一定多琢磨,争取把这些尽快搞出来。”
罗志学微微点头,没有再说话,而是出了这座厂房,随后走入了另外一间厂房里,宋铁匠当即又上前介绍道:“这里是我们用来打造、修理刀、长矛。”
罗志学朝着里头看了看,这里头有着四五个人正在忙碌着,这些人是直接用边上水锤打造好的粗件进行再加工,而不是从头开始打造。
这就是水锤带来的直接影响了。
罗志学靠近看了下就知道他们正在打造马刀,是准备给骑兵们替换现有的刀具用。
骑兵哨那边使用的马刀和普通步兵的单手腰刀是不一样的,哪怕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区别比较大。
骑兵用的刀通常刀背会比较厚,也比较沉重一些,主要是骑兵冲击的时候冲击力非常大,这骑兵用的刀要是过于单薄,很容易就在作战的时候折断了。
同时比较厚的马刀刀背,也能增加骑兵冲击作战的时候马刀的杀伤力。
之前骑兵哨持续扩编后,原有的专门马刀就不够用了,不少后来加入的老贼们使用的刀还是普通制式腰刀,顶多就是质量上好的钢刀而已,而根据第二次松山战役时骑兵在出击后的反馈来看,哪怕是钢刀,但是传统的单手腰刀还是不堪用,因此打造一批至少数十把专门的马刀就成为了近期的任务之一。
对新马刀的打造工作,罗志学也有所参与,提出来了一些意见给工匠们进行参考,最终工匠们是根据现有的马刀,也结合了罗志学提出来的一些意见,当然,其实更重要的是参考了骑兵们自身的意见。
最终对他们原来使用的马刀进行了一些小调整,而后造出来了新的马刀,这马刀在罗志学看起来,和他影像中的近代骑兵的马刀也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罗志学身后的王瞎子和安永多这两个骑兵将领也是上前来,各自拿着一柄刚打造好的马刀试了试,王瞎子露出了满意的神情道:“这刀不错,比我们原先用的马刀还要更顺手一些!”
王瞎子的这话,可不是因为只是现在随手试了几下而已,实际上大规模开工这种新马刀之前,就已经有了样品拿去给骑兵们进行测试,王瞎子就亲自测试过,在策马冲锋的时候,新马刀的杀伤力要更大一些,而且用起来也更顺手一些。
罗志学自己也拿起来了一柄,这重量比他现在腰间所佩戴的一柄单手钢腰刀还要重一些。罗志学日常佩戴的是一柄百炼钢打造的单手腰刀,这种百炼钢打造的刀剑,基本都是属于精品,寻常士卒乃至低级军官都是用不起的。
如今的保乡营里,这种百炼钢打造的刀剑也没多少,一共也就那么五六把,罗志学自己一件,剩下的几件都是赐给了几个步兵哨官当护身用。
说起罗志学腰间的这把腰刀,这刀也是有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