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570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其实他的症状已经消失,但周王殿下正在研究瘴气,自然不许这种珍贵的自愈患者出院,要留下他好好研究一番。


第九九七章 老战友
  戚祥行动不便,俞敏这些天,都主动跟在他身边,帮他端茶倒水,打饭刷碗。扶着他出来晒太阳。
  这时,旁边有人问戚祥道:“老戚,你这么大岁数,当兵的年岁也不短了吧?”
  “不长,满打满算二十八年。”戚祥淡淡道。
  “哇,还不长,没有比你更长的了吧?”众人一片惊呼,没想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却也有压根不信的,那副指挥就哂笑道:“戚千户,不能为了给脸上贴金,把在别处当兵的年岁也算上。”
  “我们千户一当兵,就是跟着皇上的!”俞敏愤然道:“而且是皇上的亲兵懂不懂?!”
  “哈哈哈,小子,你知道二十八年前,是龙凤几年吗?”副指挥不禁大笑道:“龙凤纪元还没开始呢!你们千户跟你吹牛你还当真了!”
  “是啊,那时候要是就跟着皇上的,不是侯爷也起码是个都督了,怎么可能跟咱一样,是个小小的千户呢?”另一个千户也附和笑道。
  “……”俞敏直接给整自闭了,终于明白戚千户为啥从来不愿提,给皇帝当过亲兵这段。
  就在这时,院门口响起了沐英的声音:“这么热闹呀。”
  众病号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不禁打个激灵,赶紧想要起立行礼。
  “都别动,你们是伤病号,不必拘礼。”沐英和气笑道:“我跟郭都督来探望老大哥的,大家随意就好。”
  “谢侯爷。”众病号忙连声道谢:“谢都督。”
  心中却万分好奇,左副将军和郭都督的老大哥,那得是多高的辈分啊。
  便见沐英和郭英径直走到了戚千户身边……
  戚祥在俞敏的搀扶下起身,朝两人苦笑着抱拳道:“侯爷,都督。”
  “戚大哥,咱们十四年没见了吧?”郭英一把握住戚祥的手,激动道:“听左副将军说,你在这里住院。我赶紧让他带我来看看你。你的伤怎么样了?怎么负的伤?”
  “唉,白石江一战,跟着侯爷过江冲营,结果战马中箭,把腿压折了。”戚祥苦笑道:“一到云南就开始住院,一直住到现在,真是丢死人了。”
  “那有什么?”郭英故意提高声调道:“我戚大哥二十八年前,就跟着皇上打和州。出生入死半辈子,在医院里休息几天怎么了?”
  “咱们还是到屋里说话吧,在这大伙都不自在。”沐英看到众伤号全都一声不吭了,便跟郭英一边一个,扶着戚祥往病房走去。
  “使不得,使不得。”戚祥赶忙推辞。
  “有啥使不得的?”郭英是个爽朗的大汉,声如洪钟道:“当初一块给皇上当亲兵的时候,咱还睡一个炕头呢。俺半夜饿得睡不着,你还烤馍给俺吃……”
  “少自作多情,那是给俺烤的好吗,你每次都抢着吃。”沐英也笑道。
  “其实是俺给自己烤的。”戚祥终于也忍不住笑道:“每回烤着烤着就睡着了。一睁眼,咦,馍没了。原来是让你们两个偷吃了。”
  三人大笑着进了屋,关上房门,说他们的体己话去了。
  院子里,依然鸦雀无声。
  好半晌,那副指挥才喃喃道:“原来戚千户,还真是如假包换的老前辈啊……”
  “哼,你以为呢?”俞敏便与有荣焉的仰起头。“回头你得给我们千户道歉。”
  “道歉,肯定得道歉。”副指挥使劲点头道:“待会小兄弟还得帮老哥哥我美言几句啊。”
  “看吧。”这下轮到俞敏摆谱了。
  ……
  军医院比急救所的病房条件好不少,至少每个病患都能睡上单人床了。
  而且床品都经过沸煮浆洗,铺的整整齐齐,显得十分挺括。地上桌面全都一尘不染,所有个人用具也都统一收纳在抽屉里。
  看着比军队营房还干净整洁的病房,头一次来的郭英啧啧称奇道:“不愧是王爷管的医院,真是讲究。”
  “周王殿下这样安排,不光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病患的健康。”沐英要比郭英懂一些,但也不是很懂:“好像是防止感染什么的。”
  “是啊,住院也不轻松,医院的规矩可多着咧。”戚祥也抱怨道:“像不许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了。每天睡觉前还要洗脚,头上只要有虱子就得剃光头之类……简直多不胜数,让人不胜其烦。”
  “王爷亲自在医院坐镇,咱们只能老实照办。”说着他却又话锋一转,讪讪笑道:“不过有一说一,效果还真是挺明显的,大部分伤号康复的很快。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是啊,以前受了重伤就基本没命了,现在大半都能救回来。就冲周王爷的大恩大德,我们也得乖乖听他的要求。”沐英说着对戚祥笑笑道:
  “就你刚才说的这些,现在军队里也一样有要求了。而且是提升到预防瘴疠的高度严格要求,违反了要军法从事的,现在心理平衡点了吧?”
  “哈哈,还真是。”戚祥不禁笑起来。
  三人又聊起当年在一起当兵时的经历,那时候沐英和郭英都还是半大小子,现在都已经是三四十岁的人了,提起年少时的事情,自然是颇多唏嘘。
  戚祥更是唏嘘道:“你们现在变化真大啊,现在一个贵为侯爷,一个贵为都督了。还能认我这个老兄弟,真让人窝心啊……”
  “对了,有个好消息没告诉老哥呢。”沐英见状便笑道:“皇上已经下旨重赏征南官兵,指挥以下皆官升一级,老哥你现在已经是世袭指挥佥事了!”
  “而且这只是普赏,你的功劳该怎么算还怎么算。”他又笑道:“凭你积攒下来的战功,再升一级不成问题。”
  “那就是副指挥使了,这才像点话。”郭英闻言点点头。
  “另外,皇上还有恩旨,”沐英接着道:“其从征军士,有疾病疲弱者,每卫毋限十人百人,可先遣还。老哥要是愿意的话,过几天就能跟着楚王殿下回京,和老娘团聚了。”
  “嗯嗯。”郭英颔首道:“早点回去的好,一入夏,瘴气横生,还不知要死多少人呢,老哥功成身退的正是时候。”
  “……”然而戚祥寻思片刻便摇头道:“俺不想走。”


第九九八章 踏归途
  “为啥?”郭英不解问道。
  “俺要是这么回去了,感觉来云南就是住了个院,打道回府了。”戚祥叹气道:“你们刚才也说了,云南虽然打下来了,但距离真正平定还远得很,且有仗要打呢。俺不能抛下弟兄们,一个人回去。”
  “不是你一个人回去,伤病号都有机会回去的。”沐英道。
  “那就把机会让给别人吧。”戚祥扶着床头缓缓站起身,慢慢迈步道:“我都已经快好了,估计回到京城都能满地跑了。让人家笑话……”
  “笑话你啥?”郭英问道。
  “笑话我是装病跑回来的。”戚祥闷声道。
  “怎么会呢,老哥你想太多了……”沐英两人不禁失笑。
  可戚祥这个年纪的人,脑子里一套观念早就成型了,是最难听劝的。
  两人最后也没劝动他,只能由他去了。
  ……
  老五的诊断十分准确,当天夜里,段世叔侄便相继咽了气。
  两人又没有留下遗书,这下永远也弄不清楚,到底是叔侄相约自杀,还是段明自作主张,带着侄子去死了。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从大理城被攻陷,两人被带出大理那一刻起,他们就变成了两件展览品。而展览品的死活并不重要……
  五天后,朱桢便率领押送俘虏的大军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此外,随同朱桢返京的,还有三千余名伤残军人,以及三千三百名阵亡将士的骨灰……
  三月十五日,大军途径贵州稍事休整。受到了贵州宣慰使奢香和同知刘赎珠的热烈欢迎。按计划,原本只打算歇一宿的,结果足足歇了三宿才离开贵州。
  三月底,大军抵达沅州,由此便可登船,走水路一路抵长江,然后顺江而下,直到金陵了。
  四月初七,江东门码头旌旗招展,仪仗堂皇,太子殿下率领皇长孙、众皇弟及文武百官,早已在码头等候多时了。
  楚王殿下在定远侯王弼和景川侯曹震的陪同下,刚刚走下舷梯,便见明显长高一截的朱雄英,一溜烟跑了过来。
  “六叔!”
  “雄英!”朱桢赶忙张开双臂,接住飞扑过来的皇长孙,一把把他抱了起来,狠狠亲了几口。
  “想没想六叔?”
  “都想死你了!”朱雄英也抱着他的脖子不撒手。
  这时太子也快步走了过来。
  “六弟!”
  “大哥!”朱桢赶紧放下朱雄英,准备按照礼仪跪拜太子,却被朱标一把拉住,给了他个有力的拥抱。
  然后才放开他,让他接受群臣的跪迎。
  接着朱桢向太子进献了露布……就是一面携有捷报的大旗。
  太子双手接过来,递给一旁的锦衣卫天武将军……也就是之前的带刀舍人。
  朱桢又进献了俘虏名单,太子接过来递给一旁的刑部尚书开济。
  然后太子与楚王相携上了玉辂,众皇子也纷纷上车,文武群臣跟随其后,再后面是禁军押送下的三千名俘虏。
  一行人在仪仗的引导下,浩浩荡荡向午门驶去,在那里将举行隆重的献俘大典。
  ……
  玉辂上,哥俩才捞着说两句话。
  “去年送你东征时,万没想到整整一年半才能再见到你。”太子打量着愈发沉稳雄壮的六弟,拍着他结实的肩膀道:“真是辛苦你了。”
  “确实挺辛苦的,不过我还顶得住。”朱桢一边笑答,一边打量着怀里的朱雄英。见皇长孙已经长成了少年模样,乌溜溜的眼珠子熠熠生辉,全身上下洋溢着勃勃的生机。
  洪武十五年的这一关,看来是过去了。
  哥俩还没叙上几句旧,队伍出了码头,驶入江东门,喧腾的人声扑面而来,让他俩不得不先停下聊天,保持皇室威仪,应对狂热的百姓。
  提前几日,礼部、应天府的人就开始为今日的献俘大典忙碌。
  他们在江东门至午门前的大道上,扎起了一座接一座的彩楼,又将青石板的官道冲洗的一尘不染。
  京城的百姓虽然见多了献俘大典,但这一回的意义格外不同,这场胜利意味着皇上彻底统一了天下,至此整个中国都是大明的了。
  好吧,这只是官方的说法,其实大明的百姓对云南根本没什么概念。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位,他们看着长大的庞大王爷,终于回来了。
  去年征倭军凯旋时,他们就曾万人空巷欢迎过。可那回,身为征倭将军的楚王居然不在队伍中,让他们好生失望。
  后来,京城百姓都听说了楚王殿下,为救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好官,日夜兼程,南下两千里的感人事迹,对这位殿下的好感就更深了。
  永嘉侯父子也因此出了名,以至于他们被押送进京时,好多人揣着砖头、石块埋伏在道旁,准备砸死这两个畜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5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0/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