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569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没救了……”五哥亲自负责两人的急救工作,很肯定的告诉老六:“他们吃的是云南最毒的菌子,叔侄俩干了整整一大锅。而且还是第二天才送过来的,神仙也救不回来了。”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楚王看着面如金纸,躺在病床上的段世叔侄俩。怒斥负责看守重要俘虏的首任云南都指挥使冯诚。
  “怎么能让他们吃到毒蘑菇呢?”
  冯诚是冯国用的儿子,宋国公冯胜的侄子,年纪不大就被委以重任,自然难免骄横。
  但在老六面前,他却大气不敢喘,讪讪道:“末将已经问过了,给他们提供的饮食里从来就没有蘑菇。”
  “是那段明跟看守说,他们大理人三天不吃菌子就浑身难受,让看守给他取了口锅,在屋里自己煮的。”
  “我问过他们的随从了,都说云南人吃菌子中毒司空见惯,所以像段氏叔侄这样的贵人,吃菌子之前都有下人先试毒的。下面人吃了没事他们才吃。”五哥接茬道。
  “下面人没事吗?”朱桢问道。
  “没事,因为下面人根本就没吃。”五哥悠悠道:“菌子是段明亲手做好,端给段世,叔侄俩一起享用的。从头到尾都没有下人参与。”
  “五哥的意思是,”朱桢略微有些动容道:“那叔侄俩不是误食,是主动求死?”
  “猜测。”周王淡淡道。
  这时,段明忽然从昏迷中醒来,吆喝着奇怪的语言,张牙舞爪就要扑向老六。
  “我艹……”朱桢被吓了一跳。
  但他手脚被绑在床上,根本离不开床面,只能隔空朝老六呲牙咧嘴。
  “他说的什么语言,僰文吗?”朱桢问道。
  “菌子中毒经常伴有精神症状。谁知道说的哪国话?”五哥叹了口气,让人把他绑紧点。“不过他会说汉语,你可以试着跟他交流一下。”
  “你是故意采的毒蘑菇,煮来跟段世一起吃的吧?”朱桢便大声问道。
  “没错,这是大理人最崇高的死法!”段明果然会说汉语,只是神情和语调都透着不正常:“我们段家一辈子都不离开大理国,生是大理国的人,死是大理国的鬼!”
  “离开了大理国,被软禁在京城一辈子,再也吃不到菌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段明呓语道:“你们这些青面獠牙的怪兽,是不会得逞的!我们死也会死在云南,然后变成菌子……”
  “……”老六等人一脑门子黑线,但大体还是从段明的疯言疯语中,听出来些端倪。
  ……
  出来病房后,朱桢屏退左右,跟五哥漫步在滇池畔,叹了口气道:“梁王也是因此而死的。亡国之痛,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
  虽然大理在一百年前就取消了国号。但在段家人眼里,他们的国是今年二月才亡的……
  估计那梁王,也是差不多的感触。
  “但愿咱们永远体会不到这种痛苦。”五哥轻声道。
  “哈哈哈,”朱桢不禁大笑道:“五哥放心,咱们大明朝气运鼎盛,国祚必定长久,至不济也能传个两三百年。十代八代的子孙都不会有这种痛苦的。”
  “那就好。”老五是很信老六的,闻言便不再担心这茬。转而道:“说起子孙来,你也该成婚了。本来说是去年完婚,结果又拖到今年……”
  “这也不是我愿意的啊。是父皇把我丢到云贵来的,一切责任都在他身上。”老六苦笑道:“不过这回召我回去,估计是要给我完婚了。”
  “哦?你要回去了?”朱橚微微一怔,他现在不理俗务,一心一意都扑在自己的医疗事业上,昨天那种场合自然懒得参加。
  “我让人给你送的简报,敢情你从来不看?”不过老六都会在第一时间把消息转发给他的。
  “都是些我不感兴趣的事情,一开始还看两眼,后来就懒得看了。”老五讪讪道。
  “还是要好好看看的,每天用不了多少时间。”朱桢劝道:“我走之后,你就是监军了,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好吧……”老五这才不情不愿的点头。然后又纠结道:“你结婚这么大的事,我却回不去,这可如何是好?”
  “又不是你结婚,回不去就回不去呗。”朱桢笑道。
  “那可不对,不说咱们兄弟的感情。单说同时娶三个王妃这种稀奇事,咱要是不在场,多亏得慌啊。”五哥却大摇其头。
  “滚!”老六从牙缝中挤出一个脏字,哥俩便笑的前仰后合。
  说归说,笑归笑,老五要在云南待上起码一年,这点是不会因为任何事改变的。
  因为老五来云南,最主要的目的其实不是战地救护,而是要攻克一个千古难题——瘴疠。
  云南号称瘴疠之乡,遍观史书,没有一支外来的军队能免于瘴疠的荼毒。
  无论是汉武帝,还是唐玄宗、元世祖的大军,都不是被云南政权的军队打败的。而是扛不住云南无处不在的瘴疠,引发了大瘟疫,将士死亡过半,才不得不从云南退兵的。
  朱老板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他当然不希望自己宝贵的将士们,白白葬送于瘴疠之中,便想到了自己还有个五儿子,可是能预防天花的神医。
  于是朱橚奉旨,带着皇医寺防疫署的一干人等,千里迢迢赶来了云南。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当然也离不开老六泄露天机,他大体搞明白所谓瘴疠,或者说瘴气,是怎么回事了。
  “古医书上说,南方凡病皆谓之瘴。”谈到自己的专业,他便像换了个人。口齿伶俐,两眼放光,抓着老六说个不停:
  “古人笼统的认为,是因为南方丛林茂密,潮湿多雨,故而充斥山林恶浊之气,人沾染之后,就会生病。”
  “但问题是,翻翻史书就能发现,所谓瘴疠之地并不固定,最早淮河以南都被称为瘴疠之地,后来是长江以南,到现在已经只剩岭南了。”朱橚侃侃而谈道:
  “所以我认为,你说得没错,所谓瘴疠之地,不过是人们对未知疾病的恐惧。其实所谓瘴气,就是一些南方特有的疾病!”


第九九六章 五哥的战斗
  “唐代《外台秘要》上说:‘瘴与疟分作两名,其实一致,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岭南率称为瘴,江北总号为疟,此由方言不同,非是别有异病。”朱橚沉声道:
  “我还访问了数百名发过瘴的当地人,发现他们基本上就是发疟的症状,所以所谓瘴疠,很可能就是疟疾!”
  “是吧?”老六也是眼前一亮。
  他是不信什么沾了瘴气,人就会生病的说法的。自然界怎么可能有这么可怕的气体,会让人沾之即死?
  不然岭南云贵这些地方,早就没活人了。这些地方的土著还有移民,都活的好好地,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了。
  所以据他猜测,应该是北方人初来乍到,缺乏必要的防护知识,体内可能也缺少相应的抗体,所以才会大面积中招。
  这很明显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而不是什么瘴气中毒,所以他就引导着老五往传染病身上靠,结果朱橚就得出了这么个结论。
  ……
  “我觉得十分有可能。”朱橚重重点头,沉声道:“疟疾流行通常春末兴起,秋末结束。这跟当地人说的,瘴气滋生的时间完全吻合。”
  “如果瘴气是疟疾的话,我倒知道该怎么预防了。”朱桢忽然轻声道。
  “是吗?你又有灵感了?”朱橚激动坏了。他不关心老六脑海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是怎么生出来的,只知道那些想法总是像明灯一样,能为他照亮漆黑的前路,让他找到突破的方向。
  “我记得……我师父好像说过,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人被带病的蚊子叮咬过,就会得上疟疾。”朱桢为了让五哥少走弯路,不得已又把刘伯温搬出来了。
  “这样啊。”朱橚果然一听是刘伯温说的,马上就深信不疑,连验证的一步都省了。激动的紧攥双拳道:
  “怪不得!怪不得瘴气总是春末生,秋末散。因为只有这段时间有蚊子啊!怪不得当地人总结的防瘴经验中,有不入树林草丛,房前屋后不存死水,还要佩戴用艾叶、藿香、白芷制成的香囊——这分明就是防蚊驱蚊的手段啊!”
  “但问题是,蚊子可是驱之不尽的,就算防护再好,也一样难逃叮咬。我们的官兵又不像当地人一样,有一定的抵抗力,恐怕还是会有不少人中招。”朱桢沉声道。
  “是,防疟以预防为主,但也要有治疗的手段。”朱橚颔首道:“这些天我让人查阅医典,已经找出了一百多条治疗各种疟疾的古方,就等疟疾开始流行,试一试哪一种效果最好了。”
  “肯定是奎宁啊……”朱桢脱口道:“把金鸡纳树的树皮磨成粉煮水喝,包好。”
  “这么神的吗?”朱橚忙追问道:“那么在哪里能找到这种金鸡纳树呢?”
  “呃……”朱桢登时语塞,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这年代应该只有南美,才有金鸡纳树。
  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把这种神奇的植物带出南美,引种到世界各地的。正是有了这种抗疟神药,欧洲殖民者才能踏足广袤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但哥伦布还得一个甲子才出生呢。现在派人去南美,也肯定来不及了。
  朱桢一拍脑袋,又想到一样神药:“还是用屠奶奶的青蒿素吧,这个比奎宁还神。”
  “屠奶奶是哪一位?”朱橚好奇问道:“可以请她到皇医寺任职吗?”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青蒿素。”朱桢咳嗽一声。
  “那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吗?”朱橚从善如流的问道:“要是那样的话倒好办了,青蒿遍地都是。”
  “是。”朱桢点点头道:“但好像那种开黄花的臭蒿,效果是最好的。”
  “好好,臭蒿也很好找。”朱橚兴奋的摩拳擦掌道:“赶明儿我就试试看,怎么入药效果最好!”
  “嗯,且得好好试试。我记得这玩意不耐高温,一煮就没用了。”朱桢绞尽脑汁道:“你看看是榨汁啊还是用什么方法提取吧。”
  “嗯,我会把所有方法都试一遍的。”老五重重点头。老六负责指明方向,他负责摸索路径,向来都是这样的。
  ……
  两位王爷单独说话时,陪楚王前来的将领们,也不能打道回府,索性便在医院里探望起各自的部下来。
  郭英的部下虽然都在乌撒,没有在昆明住院的,却也被沐英带着去探望一位老朋友……
  住院部二病区。
  春光明媚,院子里花红柳绿。只要能动弹的病号,都在外头晒太阳,侃大山。
  就是不能动弹的,也央着病友们把自己抬到外头去,晒太阳,听别人侃大山。
  全天下的当兵的侃大山,都没什么新鲜事,无外乎白天吹牛逼,晚上聊女人……其实后者也是吹牛逼。
  这会儿大白天的,众病号便在吹嘘各自的资历。
  一个总旗说,我跟着曹国公北伐过,岭北之战的时候,就我们那一路赢了。
  一个百户说,你那算什么,我跟着颍川侯灭过明夏。当时我们暗度陈仓,攀山援谷,昼夜兼行,攻破了阶州、文州!
  众病友便说,还是你比较厉害。
  又一个千户说,他那不算什么,我还跟着开平王打过平江呢。
  “平江是哪?”不少年轻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地名。
  “就是苏州啊。”那千户便老气横秋道:“元朝时候,苏州叫平江路,开国以后才把名字改回来的。”
  “原来如此。”一众年轻人恍然大悟,纷纷崇拜的称他为开国元勋。
  这时,在场官位最高的一位副指挥使,也忍不住道:“论资历,你们都比不了我,本官可是跟着皇上打过鄱阳湖之战的!”
  “哇,好厉害。”众将士赞叹不已,都说这位副指挥大人肯定资历最老的。
  戚祥和俞敏也在场,一直默默看着他们装逼不说话。
  戚祥是之前摔断了腿,一直在医院里养伤。俞敏却是因为攻打丽江的时候,出现了高原反应。
  但这个年代的医生,还不清楚什么是高反。又因为这种症状,只在西南偏远地区出现,因此也将其视为瘴气的一种——烟瘴。
  加之戚祥的高反比较严重,军医便把他送回了昆明治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5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9/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