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翻身躺在床上,自顾自道:“我就是怕省里不让,才没敢跟大姐说的,省得给人希望,又让人家失望。不过,这对新办的自行车厂,其实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南方大厦是华南最大的百货商店,要是能把自行车放到他们那里销售,兴许能趁机打出名气……”
说着说着,她语气渐渐慌乱起来,“吴峥嵘,你这个混蛋,你自己中午刚说过的话,全忘啦?”
混蛋没吭声,把碍事的布料扯下来扔到了旁边。
叶满枝气恼地在他肩上踢了一脚,想出声,又怕被左右邻居听到,门外踢踢踏踏的拖鞋声清晰可闻,她只好紧紧咬住嘴唇,不敢泄出一丝异样。
……
不知过了多久,吴峥嵘抹去鼻尖和额头蹭到的水珠,凑上来与她接吻。
叶满枝回过神以后,喘着气躲闪,实在躲不过就搂着他的脖子嘟哝:“你这个混蛋!果然跟着那种书不学好!”
吴峥嵘轻笑:“书上说,这样能放松精神,早睡早起身体好。”
“你少讲歪理了!”叶满枝用嘴堵住他的,阻止他继续胡言乱语。
不知他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反正叶满枝自己舒坦以后就直接睡了。
出门在外的这些日子,头一次睡到八点钟自然醒。
等她洗漱完毕时,常年六点起床的吴峥嵘同志,已经带着外甥吃过早饭了。
脸上是淡然的正人君子模样。
叶满枝今天心情不错,看到胖墩墩的良宇,也觉得小胖子特别可爱。
不知是出于投桃报李,还是补偿心理,她主动提出上午一起去物资交流大会逛逛。
吴峥嵘劝道:“大姐的工作,让她自己解决,咱们就别操心了。”
“我就是去帮忙打听一下,万一办成了,那显得我小叶主任多厉害啊!大姑姐不得对我刮目相看呀!”叶满枝在胖墩墩头上摸了摸,“对吧,阿宇?”
良宇一心鼓捣照相机,随意点点头就问:“小舅,小舅妈,咱们什么时候能拍相片啊?我妈说让我带你们去游览珠江呢!”
“走了,这就出发。”
两大一小,先去物资交流大会所在的展览馆,找到了滨江的展区。
在代表团的众多领导中,叶满枝只能跟郭处长说得上话,于是就直接找到了正在整理资料的郭处长,将南方大厦想要采购自行车的事情跟她提了提。
“他们能用什么东西交换?”郭处长问,“咱们市里虽然有自行车厂,但产量不高,还要供货给本省的单位。你说的那个合作社,如果没有生产任务的话,原则上可以将产品销售给任何单位,但咱既然是物资交流大会,肯定要交流的,能把自行车交流出去,也要把其他东西交流回来。”
“这是百货商店的采购,能交流什么我也不清楚,郭处长,咱们省里现在还需要什么?”
“常州篦子、福州牛角梳、四川的黄蜡,当然,最紧缺的还是山苍籽油,湖南江西贵州都缺货,这些东西,无论什么,都可以交换自行车。”
叶满枝将省里紧缺的几项物资一一记到纸上,又与郭处长寒暄了几句,便带着一家子告辞离开了。
她将纸条塞进良宇的上衣口袋里,“晚上回去问问你妈妈,这些东西她有没有渠道,要是能弄来这些,自行车的货源也就有了。”
良宇不想管什么自行车,只一径焦急地问:“小舅妈,到底什么时候能去照相啊?”
他刚跟小舅学了摄影技术,只想快点实践一下。
小舅昨天只给了他照相机,没给他胶卷,他已经期待一晚上啦!
叶满枝没想到这孩子还是个急性子,先让他在马路上为自己拍了一张,算是暂时将人安抚住了。
而后便马不停蹄地前往珠江,搭乘摆渡船,欣赏沿岸风景。
良宇再次嚷嚷着拍照的时候,叶满枝选了一个以疍家人渔船为背景的角度,吴峥嵘帮小朋友调好高度后,走到她身边站好。
两人终于拍了旅行中的第一张合影。
见状,叶满枝忍不住问:“你那么用心教良宇学摄影,不会就是为了这一刻吧?”
他俩之前都是相互为对方拍照的,基本没有让路人帮忙合影的机会。
大家怕把照相机弄坏了,通常会摆手拒绝。
“嗯,这小子挺聪明的,还喜欢摆弄照相机,你觉得我把他直接带到岛上去过暑假怎么样?”
摄影师既然已经培养出来了,总不能用一次就算了。
第81章
叶满枝很快就惊喜地发现, 胖墩墩不但能当摄影师,还能兼职翻译和向导。
别看人家年纪不大,但人家能讲一口流利的广东话。
在良宇的带领下, 叶满枝和吴峥嵘走街串巷,把胖墩本人亲自认证的美食一一尝过。
最重要的是, 叶满枝因此买到了一百斤干河粉!
这次出远门, 她把家里的全部现金都带在了身上, 还额外跟五哥借了一百块周转。
除了想满足口腹之欲, 还想利用“给家人朋友送礼”的借口,多储备一些物资。
按照她的计划, 到了南方要多买些海鲜干货, 便宜、易保存, 还是荤菜。
可是发现广州的国营饭店不要票以后, 她又动了别的心思。
当初滨江的国营饭店不要票时,相应的粮食制品, 比如挂面、鲜切面也不要票。
她让良宇小朋友帮忙询问供销社售货员, 听说柜台边摆放的那些干河粉也不要票以后, 果断买了一百斤。
良宇还体贴地帮她跟售货员解释, 小舅和小舅妈是外地来的, 想带河粉回家给亲戚们尝尝。
“小叶主任, ”吴峥嵘被媳妇的大手笔震惊了, “你买这么多河粉干什么?河粉是大米做的, 爸妈他们未必吃得惯,买十来斤给大家尝尝鲜就够了。”
北方习惯吃面食, 供销社从没卖过河粉。
“我觉得好吃的东西,我爸妈肯定也觉得好吃。刚才吃的炒河粉和汤河粉都不错呀,反正都是粮食做的, 有什么吃不惯的。”叶满枝拍拍他的肩膀,“就是要辛苦军代表同志,到时候还得指望你把这一袋子河粉带回滨江去。”
吴峥嵘劝不动媳妇,也不打算扛着河粉回滨江。
从供销社出来以后,他直接走进对面的邮局,办理了邮寄。
“还是你有办法!”
叶满枝一边表扬军代表同志,一边在单子上填了自家地址。
邮寄的速度极慢,等他俩结束旅行返回滨江时,这个包裹可能还在路上呢。
不过叶满枝并不嫌它又贵又慢,将一百斤河粉寄出以后,经过另一家供销社的时候,她再次买了一百斤干河粉。
吴峥嵘:“……”
河粉好吃到这种程度吗?
他媳妇只是吃了一盘炒河粉,就要采购两百斤干河粉回家……
叶满枝只当没见到他的古怪眼神,硬着头皮再次去邮局办理了邮寄。
这回她多长了一个心眼,以防这么多粮食被人中途截留,她将一百斤的河粉分成三个包裹,地址分别填了16号院、老叶家和五哥家。
让人一看就觉得是给亲戚邮寄的。
当她经过第三个供销社,还想故技重施的时候,吴峥嵘终于看不下去了,劝阻道:“总吃河粉你不嫌腻吗?”
“不腻啊,米饭馒头也是天天吃的,怎么会腻?”
叶满枝腹诽,这可是正经粮食,能填饱肚子就是对它唯一的要求。
她其实也不想这样大费周章,采购几百斤河粉回滨江,加上路上的运费和损耗,并不比在滨江本地买挂面便宜。
可是,这是她目前能找到的,唯一大宗采购粮食的机会!
她之前储备的那些粮食,只能暂时放在地窖里,但这些干河粉在吴峥嵘面前过了明路,就可以大大方方放在家里保存了。
吴峥嵘不知她在想什么,沉吟一阵后,建议道:“两百斤河粉够吃很长时间了,要不你买点排粉吧。”
好歹能换换花样。
“……”以为还要浪费一番唇舌的叶满枝惊喜地问,“你怎么不阻止我啦?”
“你喜欢吃就买吧。再说,在家多存一些粮食有备无患。”
对于粮食的问题,吴峥嵘有自己的考量。
粮食统购统销限量供应,也就是这两年的事。
之前只在几个省市试点推行,现在却是全国所有城镇都开始使用粮票了,而且对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定额做了很详细的区分。
足可见粮食供应紧张是全国性的问题。
他俩的粮票大多用在了单位食堂,家里几乎没什么存粮。
叶来芽买这些河粉,虽然运输麻烦,但不要票的粮食制品还是有采购价值的。
叶满枝按照他的建议,买了一百斤排粉寄回滨江。
再一次走出邮局时,不禁在心里感叹,跟聪明人讲话太省心了,她这边还没想出说辞呢,人家已经自动帮她找好理由了!
叶满枝心情激动,伸手将胖墩墩的脑袋扭向另一边,而后在邮局旁的巷子里,偷偷啵了军代表同志一口。
吴峥嵘:“……”
买点河粉就这么高兴?
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主动亲他了!
良宇捧着汽水瓶子问:“小舅妈,你拧我脑袋干嘛?”
“哦,那边有个糖水店,你要不要吃芝麻糊?”
*
顺利买到三百斤的河粉和排粉,让叶满枝心里愈加放松了,跟着小外甥到处转悠了一下午,吃过晚饭才将人交到大姐夫手里。
忙碌了一天的叶满枝又累又困,只想回招待所睡觉,然而她这边刚从公共浴室出来,大姐就找上了门。
“小叶,你们滨江那边真有自行车的货源?”
吴岱岚下班回家,见到儿子带回的那个字条,便马不停蹄赶了过来。
“有啊,不过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工厂,今年刚开始试制自行车,暂时没什么名气。”
叶满枝一边擦头发,一边向她介绍了第3五金社的情况。
“而且省里对自行车的供应管得挺严,不拿其他物资跟我们交流的话,恐怕行不通。大姐,那条子你看了吧?能找到相关货源么?”
“常州篦子和福州牛角梳的产量低名气大,一直是紧俏货,我们百货商店也很难采购,不过,山苍子油倒是能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