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是第一次与莫里斯接触,但哪怕是第一印象,他也能看出这位老先生的学术造诣不凡,这是一位可以仅凭第一眼就从一堆杂物里准确识别出一件古物,并准确说出其年份和历史背景的真正的专家,他这样的专家,放在上城区的大学里都绰绰有余。
就事论事地讲,他的一肚子学识放在十字街区的公立学校里完全是在浪费,妮娜都说了,她班上几乎就没几个学生在意老先生教授的内容,大家能保持一堂课不睡觉就算尊师重道了。
更何况这位莫里斯先生还能拿出一大笔钱来购买一把一个世纪前的匕首——随身带着支票本的人可不像是一般市民。
邓肯想了想,直接开口问“您老怎么这么有钱”显得过于突兀,但用语言的艺术换个说法就很自然:
“其实我有些好奇,你这样的学者,怎么会留在十字街区的公立学校当老师?”
“……你不是第一个这么问的,”莫里斯似乎早已习惯了旁人在这方面的疑问,他只是淡淡一笑,一边小心地收好东西一边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年纪大了,厌倦了上城区那些大学里过于紧张的学术氛围,与其和年轻人争夺本就不多的资源,还不如找个清净点的地方完成自己的研究……而且晚年还能把自己的知识传给更多的年轻人,这不是很好么?”
老人似乎没有全部说实话,但邓肯看出对方不想谈得太细,也就没有追问,只是随口提了一句:“不过我听妮娜说,她的同学们倒是不怎么珍视你教导的知识啊……在这生存艰难的下城区,追索克里特古王国的光辉是否过于遥远了一点?”
“哪怕是在最深邃黑暗的阴沟陋巷里,只要灵性的头脑仍在思考,‘历史’就永远是有价值的,”莫里斯摇着头,“正是有了过去千百年的历史,我们才能走到今天。
“凡人的寿命很短暂,是对历史的继承和敬畏,才让文明的寿命可以远远超过个体的极限,而这也是我们有别于深海中那些诡异盲目之物的关键——它们悠久,却不懂得记录文明,便永远无法消灭我们。
“当然,邓肯先生,你说的也没错,在这下城区,很少有人会愿意听我的长篇大论……但哪怕只教会了一个学生,我也觉得自己这些年的时光没有白费。”
莫里斯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说着,随后好像突然反应过来什么,露出一个温和而歉意的微笑:“抱歉,职业习惯,我有些说教了。”
“没关系,我认为是很有价值的‘说教’,”邓肯立刻摆摆手,“事实上我倒是很乐意与你谈谈——你看,你是一位历史专家,我是一个古董商人,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同行。”
从“老师”这方面,也是同行——邓肯心中默默补充了一句。
“说真的,如果只从走进这家古董店的第一印象……我是真不相信你口中的‘同行’一词,”莫里斯摊开手,“但现在我多少有点相信了——你好歹还有一件真货呢。”
邓肯脸上表情特坦然,心说岂止一件真货——在老爷子填支票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把失乡号所有的货仓在脑海里划拉了一遍,要不是担心冲击市场,他这时候连第八家分店的装修风格都给规划出来了……
心中定了定神,邓肯继续保持着面带微笑的淡然姿态:“我听妮娜说,您更擅长的其实是古代史,尤其是克里特古王国前后的历史?”
“严格来讲,只有‘后’,没有‘前’,”莫里斯立刻纠正道,“克里特古王国是深海时代的文明开端,在古王国之前就是大湮灭事件,那是文明的熔断之处,没有人能说得清那个时间点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模样——有也只是各个城邦流传的荒野怪谈中自相矛盾的表述。”
邓肯若有所思:“文明的熔断之处……就像一道横亘在历史河流中的‘视界极限’么……”
莫里斯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视界极限?”
“一个概念,放在‘大湮灭’事件上的话,你可以将其看做一堵无形的时间墙,墙对面的一切信息都无法传递到墙的另一侧,不管是光学上的观测,还是事物的因果联系,都在那道界限前被切断,你永远无法站在边界一侧了解到另一侧发生了什么,就仿佛万事万物的时间轴都是从那道边界开始才突然出现一般。”
“相当有趣的说法!”莫里斯老先生微微睁大了眼睛,他的眼睛中甚至都微微放出光来,“横亘在历史中的视界极限……一堵时间墙……确实,非常贴切!邓肯先生,原谅我一开始对你的错诶印象和……轻视,你比我想象的更专业,难道你也时常研究古代史?”
“不,我在古代史方面没什么了解,只是思路比较灵活,有时候能想到一些奇妙的比喻罢了,”邓肯立刻谦虚地说着,他知道自己现在应该表现得无知一点,“不过我确实很好奇大湮灭时期的事情……你刚才提到,正统学界对大湮灭前的历史尚无公认,但各个城邦的‘野史’中却有很多互相矛盾的记录?这些记录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怪谈而已……不过我确实也研究过一些,”莫里斯思索着,慢慢开口说道,“比如普兰德城邦曾有一份记录,是新城邦历1069年的一份手抄本,其原件已不可考,那份手抄本中如此描述大湮灭之前的世界:
“世界是一个球体,漂浮在茫茫星海中,有无数天体作为星辰点缀夜空,天空有一轮太阳,还有三轮月亮,人类占据了三块大陆,其中一块大陆常年冰封,因此人们建造了一种名为‘穹顶’的装置,让它笼罩大陆,以制造‘永恒之春’,这穹顶的能源仿照了天空的太阳,以海水中的某种成分为燃料,几可永恒……”
莫里斯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似乎是给邓肯一些思考、记忆、整理的时间,紧接着又继续说道:
“而在冷港附近的一座岛屿上,探险家们却发现一份刻在岩石上的记录,那记录也是在描述大湮灭之前的世界,学者们费尽心力将其破解之后却大感困惑——
“石板书上描述,一个被称作‘母星’的故乡已经枯竭,世人皆乘坐在名为‘阿比尼克斯’的巨大舰船上,这巨舰能跨越星海,以虚无中捕获的尘埃和气体为燃料,巨船航行了四万七千个日夜,突然被卷入‘巨大的闪光和旋涡’,随后船只在漩涡中解体消失,后裔们则从海水中生还,在洞窟中留下了关于故乡的回忆。
“当然,这些记录都不如轻风港的精灵们留下的传说离奇。
“精灵拥有千年寿命,他们的历史本应比其他短寿种族更加详尽、可靠,但不知为何,轻风港的历史反而是所有城邦历史中最支离破碎、荒诞离奇的,他们的许多卷宗甚至都被不知名的力量扭曲成了无法阅读的‘失落书卷’,因污染严重而不得不封存,而在精灵口耳相传的记述诗中,则如此描述大湮灭之前的世界:
“世界是一个梦,是大魔神萨斯洛卡在半梦半醒间的一次呼吸,精灵们则在梦境中诞生,维持着萨斯洛卡的安眠,但有一天,这位魔神突然梦见大洪水来袭,祂惊醒过来,于是洪水从祂的梦境中泄露到了现实世界,精灵们也随之被洪水席卷到了现实……魔神萨斯洛卡因苏醒而消失了,精灵们再也回不去那个安宁祥和的家园,便在洪水之后的深海时代定居下来。”
第九十二章 无尽猜测
莫里斯叹了口气。
“当我们这些在历史中挖掘的人拼尽全力来到大湮灭这堵高墙前,穷尽一生去寻获文物、比对典籍,想要窥见那堵高墙对面的风景时,我们所面对的就是这样光怪陆离的东西。”
老人脸上带着浓浓的疲惫与沮丧,仿佛是一位已经跋涉了大半生的旅者,在旅途的末尾仍旧看不到终点,而不得不接受现实。
“大湮灭之前的历史支离破碎,互相矛盾,不同城邦之间的记录宛若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故事,抑或是互不相通的梦境……没有任何决定性证据能够证明其中哪一个记录是正确的,或有一套理论能够把这些互相矛盾的东西整合在一起。”
邓肯却一时间没有说话,因为他的思绪已如海浪般起伏,在莫里斯所描述的这些不可思议的“野史残片”中,他仿佛正在经历一场信息风暴的洗礼。
作为一个经历过信息时代,又有着不错联想能力的“异邦人”,他能够从对方的描述中想象或猜测出一些东西——
覆盖整个大陆的穹顶,那可能是某种人造生态装置,与太阳同源的能源系统,依靠海水中的物质为燃料,那可能是聚变科技。
在虚无中航行的巨船,依靠捕捉太空中的尘埃和气云来提供动力,这可能是一艘或数艘殖民星舰。
至于所谓魔神的梦境……从梦境中来到现实的海水……这个他一时间难以想象是什么东西,但这听上去很像是一个奇幻概念,是与前两段历史中的科技氛围画风截然不同的东西。
许多东西他都能找到解释或猜想,然而这些东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拼凑到一起。
就像莫里斯说的,它们更像是一个个互不相通的梦境,在勾勒着完全不同的“史前历史”。
矛盾而破碎,完全无法用来重现大湮灭之前的世界样貌。
“或许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在大湮灭这个关键事件上,存在一道‘视界极限’,”莫里斯的声音从柜台对面传来,打断了邓肯的思绪,老人扶着额头,语气低沉,“我们无法观察到视界对面的‘事件’,因此大湮灭之前的历史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永远无法溯源的概念。”
看着满心感慨的莫里斯,邓肯的思路却仍然没有停下,渐渐的,他反而冒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那……如果这些记录全是真的呢?”
莫里斯抬起眼睛,有些意外地看着邓肯:“哦?”
“如果这些记录全是真的,每个城邦或每个种族记录的历史真的是他们认知中‘大湮灭之前的世界’真实的模样呢?”邓肯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道,“或许我们一万年前的祖先们真的来自一个个完全不同的‘故乡’,有着截然不同的文明呢?大湮灭将这些来自不同世界的流亡者困在了这片大海上,而流亡者的后代在文明传承完全断绝之前把自己所知的东西勉强记录下来,一万年之后,就变成了让学者们困扰的‘矛盾历史’……”
他的思路活跃起来,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大湮灭的本质或许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一次‘大传送’呢?”
莫里斯惊讶地看着邓肯,突然说道:“……布洛克·本迪斯学派的猜想?世界漂流说?这是个比较冷门的流派,你对古代历史的研究原来这么深么?”
他这是一句赞叹,邓肯反而一下子有点蒙:听这意思,原来早有人想到这个可能性了?!
他眨了眨眼睛,倒是没让自己的惊讶暴露出来,只是装作顺着话题往下:“都是些零零散散的知识,但我很喜欢这个猜想。”
“我也很喜欢这个猜想——虽然它很冷门,”莫里斯摇了摇头,“但就像其他所有猜想一样,我们没有证据,那它就只能是个猜想。
“克拉克学派曾假设亚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干涉扭曲了所有的历史记录,维伦蒂姆学派认为大湮灭之前的世界是无数个互相隔绝的晶格,博洛尼亚城邦的人甚至认为大湮灭之前的世界根本不存在,所有关于史前历史的记录都是亚空间中的阴影制造出来的幻觉……
“说句不该说的,甚至连一些异端邪教都对世界历史有着自己的理解,崇拜亚空间的终焉传道士们坚信世界末日其实已经开始,而且正在沿着历史长河追逐、吞噬我们的文明,各城邦矛盾的历史记录就是真实的历史在逐渐被亚空间撕碎的结果,大湮灭则是一道阻挡在末日前的屏障,等到大湮灭之后的历史也逐渐被污染撕裂,就是整个世界落入亚空间的日子……”
邓肯越听越是惊愕,良久才下意识地摇摇头:“我倒是不知道竟然还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假设……”
“普通人不会涉猎这种领域的,研究历史在神秘学意义上毕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莫里斯说道,“但有一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有成千上万的学者已经皓首穷经地在一个看不到出路的领域中摸索了几百甚至几千年,那么他们一定已经提出了所有能提出的假设。”
邓肯慢慢理解了这位老人的意思。
对于这些真正在典籍和文物堆里钻了一辈子的人而言,提出一种能够解释现状的假设是很简单的,作为学者,他们缺乏的从来不是想象力和眼界。
他们缺的是证据,能够证明哪怕任何一种假设的证据。
“……没有任何证据留下么?”邓肯问道,“任何来自大湮灭之前历史的,能证明某些‘野史’所言非虚的‘物证’,一个都没有么?”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莫里斯缓缓说道,“一万年的岁月,再加上中间一段又一段黑暗时代,无数城邦在无垠海中兴亡起伏,太难有上古时代的东西遗留下来了……能流传下来的要么是来源不可靠的手抄本,要么是口耳相传的故事,而这些东西本身也可能早在流传的过程中变了样子。”
邓肯一时间没有说话。
在他的精神深处,在遥远的失乡号上,海浪正轻缓地起伏着,无边无际的大海一如既往,覆盖着整个世界。
也覆盖了所有可能存在的真相。
他不由感叹着:“研究上古历史真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
“是啊,我们要面对的不只是支离破碎的‘岁月’,更有空无所依的现状,”莫里斯叹了口气,“城邦这样有限的土地上,能挖掘出什么东西的话早就挖出来了,如果挖不出来,那就说明能够证明我们历史的东西被藏在凡人无法触及之所。”
“比如海底?”邓肯突然说道。
“海底?哈,真是惊悚又大胆的说法,”莫里斯笑了起来,“不过这还真是很多走到尽头的历史学者们穷极无奈下仅存的念想……海底有证据,有堆积成山的文物,有古代文明的城市,有能够解释一切的遗址,但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向下潜去,只能触碰到阴影,凡人是无法触及这个世界的最深处的。”
说到这他停顿了片刻,又开口道:“不过这也确实衍生出了另一个猜想……虽然未成学派,但倒是有不少人猜测历史中那失落的‘旧世界’其实就在无垠海的海平面下,甚至精确地定位在幽邃深海和灵界之间的某个‘深度’——大湮灭之前的世界就在那个深度沉睡着。”
“为什么这么说?”邓肯有些好奇,这煞有介事却又无凭无据的假设引起了他的兴趣。
莫里斯想了想,解释道:“因为许多破碎的古老历史中都提到了大湮灭之前的世界有‘星空’笼罩四野,而众所周知的是,‘星空’就在幽邃深海和灵界的交界面上嘛。”
邓肯差点一口口水把自己呛死:“咳咳……啊?”
“你没事吧?”莫里斯被邓肯的反应吓了一跳,“这应该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
“我没事,只是听的太入迷,呛了一下,”邓肯赶紧摆摆手,“星空就在幽邃深海和灵界之间嘛,我当然知道,当然知道……”
第九十三章 “这是常识”
邓肯飞快地调整好了表情和心态,好让自己看上去不像是个常识错乱的“异邦人”,然而他的心绪却再也无法平复下来,如惊涛骇浪般翻涌不息。
事实证明,当你突然来到一个奇诡异常的世界上,那么最初这段日子里不管适应力再强,伪装的多么到位,都随时有可能在一些平平无奇的“常识”上被本地的世界观给糊一脸——寻常的历史知识可以系统学习,艰深的专业知识在生活中无需顾及,而只有“常识”,那是只有迎面撞上的时候才会让你惊呼卧槽的玩意儿。
这个世界的天空中没有群星,这是常识。
这个世界的星空在深海之中,在灵界与幽邃深海的交界地带,这也是常识。
对这第二点所谓“常识”,邓肯只能卧了个槽。
他从未接触过这个领域,也不曾抵达过这个深度——他曾驾驭着失乡号在灵界深处飚过船,也在失乡号的船舱底层见到了从亚空间泄露过来的错乱光流,却唯独不曾见过幽邃海域与灵界间的那片“星空”……这恰好是他目前为止的认知“盲区”。
他一边应付着莫里斯的交谈,一边在脑海中飞快地思索。
群星……藏在海水深处……这会是怎样古怪离奇的光景?莫里斯提到的那所谓“星空”,和他自己所知的“星空”是一个东西么?灵界与幽邃海域交界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形态?那里是一片更深邃黑暗的海洋?还是仅仅被冠以海洋之名的特殊空间结构?
不知为何,邓肯突然想到了那个名叫雪莉的女孩,以及她形影不离的宠物兼武器“阿狗”。
阿狗是一只“幽邃猎犬”,按这个世界的说法,那是一种被从幽邃深度召唤到现实世界的“恶魔”。
邓肯无法想象那样一只骸骨猎犬有着怎样的生理结构,但从其外观来看,它显然不是个“水生生物”……那么便可以大胆推测,所谓的“幽邃深海”也不一定就是“海”。
那可能是一片极为广阔的奇异空间,而且……被星空包裹。
邓肯脑海中勾勒着幽邃深海可能的空间模型,莫里斯则注意到眼前的古董店主突然有些心不在焉,这位老先生好奇地看着邓肯:“关于星相学,难道你也有涉猎?”
“我只是……有些兴趣,”邓肯扯了扯嘴角,心说在自己已经接受了这个世界没有星空的事实之后,这突然又听到“星相学”三个字,那感觉还真不是一般的奇妙,“星空隐藏在那么深的地方……要探索它可不容易啊。”
“那当然是极为危险的事情,但好在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科学手段来观察星空的投影——这点应该感谢技术的进步,灵界透镜出现之后,远洋船只的导航员在导航过程中的发疯情况就少多了,”莫里斯笑了起来,他似乎是很久不曾找到愿意与自己交流这些问题的对象,此刻谈兴正浓,“要知道,在一个世纪以前,导航员这个职业一向是远洋船只上死亡率最高的岗位……其实我一直想收集一套最早期的灵界透镜,可惜实在没有门路。”
邓肯眨了眨眼,他压根没在意老先生最后一句话在说什么,他只觉得心中一个长久的疑问突然得到了解答:
在这个天空没有星体的世界上,远洋的舰船是如何校准航线的?
答案是仍然依靠“观星”——通过特殊的科学仪器,观察从灵界深处倒影出来的“星空”投影。
在新城邦历1800年以前,为船只导航甚至是一项致命的工作。
毕竟,普通的船上可没有失乡号那样跟卫星定位一样实时更新的“海图”,也没有可靠的“山羊大副”。
“你真是一位博学的人,”又交谈了许多问题之后,邓肯终于忍不住诚心实意地感叹了一句,“妮娜有你这样的老师,是她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