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850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而其规模,已经好几年没有低于10亿了。
  国家是好的形势,载壡这个户部尚书当得就很难不称职,在他接手之时,国家每年的岁入在22亿元上下,几年以后得现在已经达到26亿元。
  与此同时,开销却是可控的。
  在原来的历史中,大明的开销主要是三块,第一是宗藩俸禄,第二是军饷,第三是官俸。
  宗藩俸禄现在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官俸几经提升,至今也就在5亿元左右。在原本的正德年间,有人统计文官大约为2万4千名,武官有10万名。这比洪武年间的不到3万人实在是增长太多太多,尤其是有几个皇帝大肆授官,现在的朱厚照对冗官现象是一直在治理的,不说像洪武年那样精简,但维持在5-6万人还是可以的。
  这样官员的平均年俸就在一万元左右,这是完全够花的。
  但剩下的也不能都拿去当军饷。
  实际上支出还和以前有一点不一样,在弘治以前,大明是地方政府顾自己的。
  因为最初缴纳实物税,不便于运输,所以地方上缴之前就留了本级政府的花销,因而明朝国库总是看起来很拮据。
  但是朱厚照改革税法以后,全部上缴货币,甚至银行的发展可以让地方税务直接就地存钱。
  那么这个钱就不能让地方留了,而应该全部收归中央,然后由中央统一按需拨钱。
  这也是皇权收归中央的一个体现,毕竟各级地方政府要开展工作都需要申请资金,那控制起来当然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在开支中,要加入地方政府的预算,这可是不少,小地方几千万,大地方上亿,几十个地方加起来么也是10亿的数量级。
  剩余的约10亿岁入才能花在军饷上,当然其实也不是全部,这几年都在8亿元上下。毕竟还会有些重大工程需要投资。
  而因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明显,所以这8亿元可不能算是原先的8千万两银子,这么庞大的军费实在夸张,具体的计算是没有标准的,只能用十三年前的一些商品物价进行类比,其实大约也就两千万两左右。
  不过即便如此,现在的大明也绝对谈不上国库空虚。
  载壡这个户部尚书其实没那么难当,只不过是他自我加压,不止如此,他沉下心思去研究还发现现行税制当中的许多问题,以及他比较在意的那个哪怕皇帝三令五申,但仍然愈演愈裂的奢靡之风。
  说起来,他自己所著的那部税法法典当中,其他的他倒还不是特别在意。
  只是这些年来商业兴盛,商人聚集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而他们所承担税收与种地的农民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这一点实在是不合理。
  包括关延卿和田振古也都是这个想法,所以他们在仔细打磨这部法典的时候一直比较看重这一块。
  载壡倒还轻松笑着说:“若是这本新的税法得了父皇准允,那天下商人可是要恨死本王了呢。”
  “商人乱政,便是取死之道,这一点就是到了皇上面前,王爷也立得住。”
  不错,这就是他们相对轻松的缘由。
  关延卿总结说:“既如此,那法典之事便这样定了。另外便是马上要报给皇上的正德三十四年的岁入,一共是二十六亿三千四百万,正德三十五年的预算也好了,为二十四亿八千万,请王爷过目。”
  “好,咱们议议。”
  “是。”
  他们两位喜欢这种氛围,朝堂乱也好,不乱也好,他们在做着这些实际的事情就感觉没有荒废光阴。


第九百五十六章 正德三十五年之朝堂与政治
  “皇上,睿亲王来了。”
  现在站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太监还是尤址,朝堂上虽然走了很多人,但这个老家伙挺能熬,都六十多的年纪了,连耳朵都带不聋的。
  与下面的人说起这长寿之法,他就四个字:少管闲事。
  时值二月惊蛰,天气仍然带着寒冷,皇帝戴了一个含绒的黑色帽子在研究下面的人给他进贡的立体地图,这玩意儿可不容易弄,现在的人对于很多高山的高度是无从知晓的,只能是弄个大概。
  老五走进来看到这一幕也不觉得惊奇,这几年下来国泰民安,皇帝对于政事似乎有种懈怠,其标志就是除了核心权力,其他大部分都会放手给下面人去做。而他自己的心思则去研究其他的了,而且什么都可能涉及,像是天文地理、数学物理都引起过皇帝的兴趣。
  尽管如此,下面的人面对这个当了三十五年皇帝的‘老妖怪’时还是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人们总会觉得一个建立了如此功业、掌握着绝对权力的皇帝,想要收拾自己是轻而易举的事。
  就像竞技游戏中你面对一个强于你的对手时,即便还没开始就已经自我设限了,表露出如紧张、畏惧的情绪,以至于生不出挑战的心。
  哪怕是老五这样的皇子也是小时候离皇帝很近,慢慢长大后,他自己主动有了距离感,根源就在于又敬又怕,万一说错了什么可不是一句‘童言无忌’能糊弄过去的。
  “儿臣参见父皇。”
  “来了。”皇帝像对待很熟悉的自家人一样非常平静,甚至头也没有抬。
  从老五的视角里看过去,皇帝的眼角生出了厚厚的皱纹,鬓角有白发偷偷溜了出来,混着黑发一起给人一种年华已逝的感觉。
  “来了。父皇小心,儿臣来帮你。”
  皇帝本来是趴着看地图,现在是作势欲起,所以他上前扶了一把。
  朱厚照笑了笑,“确实不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
  “父皇春秋虽至半百,但儿臣看来父皇龙颜焕发,神采奕奕,父皇还要活到万万年呢。”
  “不一样了。”朱厚照转身坐下,捶着自己的老腿,“前几年还不觉得,但你们闹着要给我过五十大寿,感觉像是提醒我是个半截身子入了土的。哈哈。”
  这些都是闲话,说着也笑着。
  “哪儿啊,父皇正值万寿,我们都是想沾沾父皇的喜气。”
  “其实吧,天天在深宫之中,有时是不觉得时光已逝。只是每次看到那些年轻的有才之人不断涌现,朕会回想起刚登基那会儿,那会儿朕也是个小伙子啊,继而就会觉得一晃竟三十多年过去了。”
  载壡问道:“父皇又是看到了哪位惊才绝艳之辈?”
  朱厚照眼神示意了一下边上御案上的奏疏,“打开看看。”
  “父皇。奏疏乃是……”
  “看看无妨,不要磨磨唧唧。”
  “是。”
  他边看,朱厚照边说:“此人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说是去年当地发生了蝗灾,此人在任组织百姓一心灭蝗,多有成效,灾情过后偶有盗匪,又剿抚并用,短时间内就能安定人心,还让辖区内的百姓生活恢复了正常。
  我初次听闻此事时,心说这是谁啊?难道老天爷可怜我们朱家,又降下一人?于是派人暗中仔细的观察,发现他还真是个颇有才干之人,说是少时聪颖而且文武兼习,明明是正德三十三年才中进士,但你看他临大事而不乱,仅两年多的时间便脱颖而出,不容易啊。”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县龙川人?”
  “就是他,就是他。”朱厚照翘着胡子指着。
  唉,有的时候岁月感、年纪感就是看到这些名字才有的。
  刚穿越那会儿,他甚至会觉得什么徐阶、胡宗宪、马芳都是另外一个时代的人,但慢慢活到了他们出现,这不是上了岁数又是什么呢?
  “观此人所为,确是个才干十足的官员。儿臣恭喜父皇又得一能臣。”
  朱厚照起身去拿朱笔,“不仅是要恭喜我,我总归是要用人的,而这个人能力如何、品性如何,其实影响最大的是他治下的百姓。”
  说着他在皇五子的面前用朱笔写下:该员德才兼备,甚合朕心,着其入京值侍从。
  侍从?
  载壡心惊,但是嘴巴上却一句没说。
  他明白天子的‘手段’,能把一个知县直接弄到侍从室这种中枢来,肯定是在先前已经调查过这个人了,哪里需要他多嘴?
  其实朱厚照本来也有些犹豫,因为更好的办法是让胡宗宪在某个知府的任上再干几年,这样可以多一些经验。
  但他又考虑到像这种人同样该给他一个全局的视野,接触这个国家核心的一些政务,然后再下放或许会更好。
  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已经等了三年了,不想再等了。
  “父皇如此看重此人,等儿臣见了他,也要讨教讨教才是。”
  朱厚照想着胡宗宪今年29岁,倒是与自己这个五儿子年纪相仿。
  这之后,他们谈起正事,主要就是今年的岁入等一应事项。
  与此同时,在宫外又有两人联袂而来。
  朱厚照听了尤址禀告,便说:“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你们三兄弟一起来了。行,把老大、老二也叫进来吧。”
  “是,奴婢遵旨。”
  到正德三十五年,他最大的两个儿子已经虚三十四岁了。
  这帮小崽子这些年可是没少给他惹麻烦。
  进来以后,自然是按规见礼,老五还得上前叫一声,“大哥,二哥。”
  “都坐吧。”
  “谢父皇。”
  坐下以后,福亲王犹豫了一下,“五弟先来,又与父皇正在禀报,还是请五弟继续吧。”
  “不不不,长兄为先,还是大哥先说。”
  朱厚照不轻不重的哼笑了一声,这次老大倒是老实的紧,主要是前段时间这家伙私生活不检点,传的京城内外沸沸扬扬,所以又是给他教训了一顿。
  老大始终是这样,倒不会有什么大错,但是就跟脑回路不正常一样总是犯些小错,完了收拾一顿呢,会老实几天,可过段日子又故态复萌,实在头疼。
  不过要说大错那是没有,他也没那个机会啊,因为就属他被皇帝防得最严。
  这一点满朝文武都知晓,
  正德天子那也是饱读史书的人,历史上皇长子不受宠然后冒险行事的还少吗?在皇位之争中,那种处于劣势的皇子最容易狗急跳墙。
  当然了,老二出头的同样不缺乏,所以其实整体来说这几个皇子只要在京都没有军权,朱厚照连一兵一卒都不会给他们。
  立再大的功劳,天策上将这种好事是想都不要想。
  真实的朝堂与政治可不是琅琊榜,掌管军权的皇子都他娘和镇守边疆的实权郡王走到一起了,老皇上还在宫里吃嘛嘛香呢,这不是开玩笑吗?
  “行了,你们莫在我眼前演了。老五,户部的事我知道了,你坐着吧。老大你说。”
  载垨接到这个旨意总算舒服了起来,他本就是长兄,老是让么,也丢面子。
  至于他要说的事情,朱厚照其实大约心中有数。
  现在几个皇子都是各有差事,老五管着户部,老四领兵在外。
  老二这些年不知怎么的心思转变,几次风波都置身事外,让朱厚照感觉他想远离朝堂。
  这种事,哪怕皇帝也没办法控制,毕竟一个人的思想没有办法改变,所以朱厚照就让他去管了科技产业部,这是原来的产业部改名而来。
  比较麻烦的是老大,朱厚照放他去地方担心他惹祸,就让他一直在京城待着,具体干什么随机而定。
  这段时间他到了内阁‘打下手’,占据末席,也在尝试着票拟。
  这是皇帝为他定制的‘临时阁老’之位,在此之前就没有皇室人员在这里任过职,其实内阁阁老一般都有大学士之名,载垨没这个水平,所以本质上就是给他一个票拟的机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8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0/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