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823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在盟旗制度下,每一个蒙古部落可以放牧的草地都是有一个范围的,谁不得随意侵占其他部落的领地。
  这样来保证草原力量的平衡,避免再出现瓦剌部也先、鞑靼部巴图孟克这种枭雄人物统一一部分草原的情况。
  如此,蒙古就没有实力侵犯中原。
  “将老四也带去。”朱厚照想了一下说,“他那个性子本就待不住,永谢布部落也是他的半个家,去耍耍吧。”
  “那儿臣就替四弟谢谢父皇了,四弟要是听到肯定高兴坏了。”
  朱厚照笑了笑,
  老四载基到底是有着蒙古人的血统,长得五大三粗的,还不爱念书,属于标准的武将,除了舞刀弄枪,其他的都不感兴趣。
  他是知道的,有的蒙古部落并不服气这种大明主导的盟旗制度,毕竟也是诞生十年左右的新制度,总是有人不适应。
  有这种机会,也可以看看老四到底是不是有名将的底色。
  说起来,过了正德十六年,朱厚照总觉得自己可以活得久一些,
  而且离得越远,那种‘阴影的沉重感’就越淡,甚至转念又觉得他才三十多岁,根本想象不到就老了、没几年好活的那种状态。
  总觉得至少还有二十年的时间。
  二十年呢,这帮小崽子都要长大了,不知道要给他折腾出多少头疼的事情来!
  私下里他也考虑过为什么,他生的这几个孩子,好似个个都有些能耐似的,其实仔细想来还是教育起了很大一部分作用,
  首先是读书认字,这谁也逃不过,叫唤也没用,只会讨来一顿打。
  他是打过的,龙子凤孙在他的概念里不存在,他只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第二,他的教育并不强求。
  只要具备基本的素养,后面学什么他都同意。比如老三要去海军学院,老四偏向于武,老五偏向于什么都要。
  这些都没问题,而且他还会找这方面的人来专门教导。
  再一个,他当皇帝当得久,朝堂保持了二十多年的稳定。
  皇子的成长很怕遇到剧烈的政治风波,比如孝宗皇帝,从小是被藏在深宫里养大的,宪宗皇帝呢,他老爹和他叔叔搞来搞去,弄得没几个人有心思真的关心他的成长。
  扔给那些文臣么,就是教些四书五经。
  但儒学很大程度上不算一个知识类的学科,学来学区,不是学知识,它是一系列思想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教你礼仪、教你怎么做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教你遣词造句,教你辨别什么叫君子、什么叫小人,然后知道了这一套东西,自己又怎么用行动去靠近‘君子’。
  说起来就是一套人为定义的价值判断标准。
  学得好看起来有用,尤其对君主来说,毕竟文臣会讲只有你学会了明辨是非,那才知道要用君子,不用小人。
  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难度,小人也不会自己脑门上贴个字条,说自己是小人。妈的,个个都说自己是君子、是忠臣,这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到底当得怎么样,不是靠教育,而是靠八字。
  八字够硬,像嘉靖皇帝似的,从小是在王府中长大的,根本没有帝王教育,照样能把这帮人玩死。
  八字要是不够硬,像万历皇帝,其实他的教育算完整的了,那还是拿大臣没办法。
  这样看,正德一朝的这几个皇子当然算是幸运的,朝堂政治稳定、有一个老子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且把真正的知识教给他们。
  像是航海、地理、算学,他们都多少会一点。
  十几年平稳成长下来,自然不一样。
  要知道这年头识字率可能还百分之几呢,这一比较,可不就显得有些水平了么。
  当然,先天的天分也是不可或缺的。
  老大……
  朱厚照总是有些忧虑,大约是想到了,他就问:“老大去接你的吧?”
  载垚先前想过皇帝可能会问这个问题,马上回说:“大哥是去宁波接的儿臣,后来儿臣要北上就和大哥一起到南京,顺便拜访了一下阳明先生。”
  “都还好吧?”
  载垚抿了抿嘴唇,忽然跪了下来,“儿臣不敢欺瞒父皇。”
  朱厚照眉头一皱,“怎么了?出事了?”
  “儿臣知道,兄弟之间理应和睦共处,但儿臣也是父皇的儿子、臣子,父皇问起自然不能说假话。”
  “讲吧,不必铺垫。”
  “是。”载垚把王守仁的告诫抛在脑后,思来想去还是把这件事抖落了出来,“儿臣入南京的时候,恰逢有人聚众上访,其缘由乃是因大哥冤杀了丁忧在家的光禄寺丞邵东儒,此人乃是有名的忠臣孝子,这更加激发民怨,儿臣离去之时,正有愈演愈烈之势!”
  朱厚照听了以后心情复杂,忍不住一声叹息。
  “老三啊。”
  “儿臣在。”
  他本来有些告诫的话想说,但话到嘴边又觉得没有意义,帝王之家为了一个皇位相争,这是历朝历代都不能避免的事情,他说得再多又有什么用。
  于是选择不说,挥挥手让他离开了。
  他才刚说完这帮小崽子要给添头疼事,这就来了。
  看来,立储是不能无限期拖下去了,否则这把火不知道要烧到多旺。
  正德二十二年以后,必定也不会像先前一般轻松了。
  载垚则心情略复杂的离开了乾清宫。
  他才二十岁,心中生着一团火,主要是这次迎接他的仪式又烧得这团火更旺,这要是王守仁一句不软不硬的提醒就浇灭了,那早就万世太平了!
  但他不后悔,尤其在看到皇帝展示给他的那副地图以后。


第九百三十一章 良知何在?
  大抵是因为老三回来的关系,后宫之中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这原也是应有之义,宫外热闹成那样,宫内怎么少得了?
  载垚的生母是皇帝最为宠爱的贤贵妃,她倒是一向端庄,不过寻常人家立这么大的功劳都要庆贺的,更何况是皇子呢?
  所以她阻拦不及,后宫之中自是张灯结彩,欢乐喜庆。
  夏皇后因未能诞下皇子,在后宫之中的地位总是有些尴尬,好在皇帝与她一向伉俪情深,这才稳住了当前的大局。
  而她也因‘先天不足’,所以多与其他妃嫔交好,尽量谁也不得罪。
  基本上,就是一种真正的国母的姿态,把每个孩子都当做是她的亲生儿子对待,庆亲王在她这里当然也不能落了下风。
  可惜皇帝的心情已经被破坏,
  朱厚照现在开始理解以前他父母同他的说的那句‘孩子长大了就不好玩’的意思,而他不高兴,是不会再去卖谁的面子的,你立再大的功劳又怎么样,我是你老子。
  反倒是和十四岁的载基、十三岁的载壡玩得更多。
  外人总说载基虎头虎脑,心没什么‘定’劲,再加上他的蒙古血统,所以风评明显不及他的几位兄弟,但朱厚照不这么觉得。
  他每次见到老四,都要照着他的胸口不轻不重的来上这么一拳,说:“虎小子,又结实了!”
  而且他还要老五向他四哥学习,多吃肉,多长力气。
  不要说当皇帝了,当任何一个领导,身体是第一要过关的,不抗造,临几回大事就倒了,那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是白瞎。
  其实截止到正德二十一年,
  朝廷已经又进行了三轮选妃,皇帝的妃子也不是就最初的那几个。
  至于皇子续齿,实际上已经来到老九。
  不过这年头的医疗技术条件有限,最终长大的不是九个人,而是七个人,就这种比例都算高的了。
  老五载壡之后,
  他还有七弟、九弟。
  第六子和第八子,一个长到三岁多、一个长到四岁多就不幸夭折了。
  如果没几天,可能都不会给他们排序,但三四岁总是有个位置的。
  说起来,朱厚照本身也还有一个弟弟叫朱厚炜,同样早早夭折。
  这种事不好避免,
  但朱厚照毕竟有现代人的思想,相对来说有些难以接受,这也造成他不愿意去多想,大约也是这个原因,后入宫的那些妃子、孩子他都有些距离感。
  这几年,看着七皇子载圭和九皇子载坤天真无邪,又觉得小孩子给他一种安慰,这才有更多的接触。
  载圭是正德十五年生,今年已经七岁。
  载坤则是正德十九年生,现在走路刚刚稳当。
  这次他们三哥的这项盛事,他们当然也是被穿戴整齐,全都亮相了。
  不过后宫的宴席朱厚照没有待太久,
  他借口朝务繁忙,早早回到乾清宫去了。
  10月的紫禁城之夜其实有些凉了,皇帝披了一件大氅在暖阁里闲晃。
  等到尤址提着灯笼进来,他抬头就问:“没有老大来的奏本吗?南京方面的也行。”
  “应当有,奴婢再去瞧瞧。”
  “算了。”朱厚照看出来他的为难,“朕不是冲你。”
  老家伙笑了笑,“皇上就是冲老奴,这也是应该的。老奴就是觉得,天色晚了,皇上还是早些歇着吧。”
  朱厚照用拇指刮了刮眉毛,
  如果载垚说的事情是真的,那么南京应该有只言片语递进来。
  王守仁总该不会骗他,
  但到现在为止,什么都没有。
  最初想到这一点他有些生气,但坐下来仔细想想,从王守仁的角度来说他肯定更多的维护皇帝、朝堂的大局。
  这种事情闹起来,就是逼着皇帝去承认货币改革推进失当,那影响就大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8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3/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