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726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何廷仁、关延卿、徐阶,你们三个给朕过来!”
  这是侍从室的三人。
  何廷仁呢,是成化十九年生,今年已经四十三岁了。
  此人没什么家世,不过就是正德十二年的一个二甲进士,后来外放为官三年。
  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和王守仁的来往信件中抱怨说‘上天最近没有给我大明降下大才’,其实就是瞎侃侃,目的就是要他在江南找找有什么人可以推荐能用的。
  然后王守仁举贤不避亲,推荐了自己的弟子何廷仁。
  朱厚照觉着,像王华、王守仁这父子俩都还是比较注重自己的名声的,举贤不避亲说起来是容易,但是你举荐不当,那别人可就不认为你是举贤不避亲了。
  所以说王守仁能在压力之下给他推荐这个人,朱厚照自然觉得不简单。
  于是一纸调令,直接入侍从室。
  至于关延卿,那是他初次南巡时发现的一个县令,这个县令便是说出那句重儒学、轻奇技的离经叛道之人。
  后来调任他当杭州知府,诶,你还真别说,脑子里没有条条框框,比较尊重科学和客观事实的,他在杭州还真是干得可以,所以后来也提拔到身边进行培养。
  朱厚照对此人有更大的期望,因为他还有一个何廷仁所没有的优势,就是年轻。至正德二十年,他也不过刚满三十岁而已。
  至于徐阶,这不必多说。
  他在正德十八年进士及第,历史留名的人物,才智、能力肯定是上上之选,更遑论他还和严嵩斗法几十年。
  虽说也有些污点,不过他连王琼这等人照样都用,自然也不怕他。
  “臣(何廷仁、关延卿、徐阶)参见陛下。”
  朱厚照大手一挥,“你们都是记忆力很出众的进士出身,朕交办给你们一样差事,最近各地的鱼鳞图册都要上交了,你们三人分工,从每个省份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对比他们之前的数据、每年所缴纳的赋税,还有把该处官员所上报的奏疏都拿出来对一对。看看他们是不是有什么矛盾之处!”
  既然四川巡抚都敢骗他,那他当然不相信大明朝已经真正的海清河晏了。
  “若是有的,如实上奏!”
  天子平时说话还是和气的多,不过真的要发狠的时候,那肯定也是不一样。
  三人自是明白这事需要谨慎对待了。
  他们却不知,四川已经在酝酿一场风暴了。


第八百二十八章 火枪二代
  国事总是没有处理结束的那一天,就算是天平盛世,上上下下的人也要折腾出不少事情来,新疆的叛乱刚刚平定,吕宋又出了事情。
  正德二十年该上交鱼鳞图册,下面还不知道又要捣鼓出多少荒唐事。
  一个官银走私案也仍然没有讲清楚,为了宗室改革,朱厚照暂时引而不发,不过心中并未真的要把这件事轻轻放下。
  与此同时,四川也有情况,而朝中呢,立储风波随时可能上演,甚至一些党争的苗头也兴起了。
  刚做皇帝那会儿,朱厚照还总是想着多花点心思,哪怕近期辛苦一些,也还是要把事情了结了才好。
  但二十年过去,他现在是明白了,根本就没有近期辛苦辛苦这么一说,要辛苦那就一直辛苦。
  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最近被这么多事情烦得脑袋都疼,哪怕一个个都暂时没结果,那他也得休息好了,不能事也没办好,人也给这帮兔崽子给闹得倒下了。
  其实外人不晓得的是,朱厚照在管理嫔妃和子嗣方面还是蛮有心得的,毕竟是后世来客,在对待孩子方面有一个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能够偏心,至少不能够太明显的偏心。
  而且他也没有古人那种什么‘类我’就更加喜欢的情节,像不像他都是他的孩子,而且人本就是有聪明和愚笨的区别,不是因为蠢就刻意的疏远他。
  要都聪明干嘛?龙椅可只有一张。
  更不会因为孩子的出身而故意轻贱,比如他的四儿子载基,刚刚十二岁,他的生母是顺妃如其其格,也就是蒙古人。
  但朱厚照并不因此就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和照顾。
  实际上从小和他玩了很多。
  说起来其实和他玩得更多,因为载基确实没有多少继承皇位的可能性,除非他真的有李二那般吊炸天的才能,从蒙古高原开始直接打穿中亚,跃马东欧平原,那朱厚照是要考虑考虑。
  可现在他就是一个小娃娃,自然是不想那么多。
  就是担负皇子教育的那些个先生们老是哇哇叫,说皇帝太过分,不注重孩子教育,几乎是每个月都要临时召见皇子,说是有事,其实就带他们玩!
  朱厚照是厚起脸皮听听,然后一切照旧,教育么,又不是天天关在屋子里读死书。
  现在这几个孩儿都大了,可以带出来陪他一起骑马射箭,一起跑步运动,甚至是游船赏湖。
  尤其像现在这样的春天,天气又好,阳光明媚的,那肯定是要活动活动。
  再有一个,他们的三哥,载垚要出征吕宋了。
  兵部那边已经确定了日期,为了赶上海军出港的日子,载垚再有两天就得启程南下。
  朱厚照听闻他的生母贤贵妃偷偷哭过,不过倒没和他烦。
  载垚的确继承了他母亲的‘贤’,平时待人都很遵守礼节,而且相比于载垨的粗线条、载壦的闷葫芦,他也和自己的四弟、五弟感情更好。
  就算是其他公主和还小一些的孩子,也都更喜欢他。
  朱厚照今天带孩子们体验的倒不是射箭了,而是打枪,火枪。
  因为他这个皇帝重视火器的发展,所以不管是火炮还是火枪,这些年来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年永乐皇帝组建神机营,其实就是一支火器部队,又叫永乐手铳,不过那会儿需要点火发射。
  说白了就和抽烟似的,搞完一个,你得点火再来一个。这样的填弹、发射,在打仗的时候是很麻烦的。
  不过人类从来都是聪明的,朱厚照早就在视察军器局的时候提点过他们。
  既然点火不方便,
  为什么不把原来需要用手点着的火捻提前点着?
  然后用个铁钩固定住,把这个铁钩固定到放火药的药室旁边,每次要发射了,就按一下铁钩,把燃烧着的火绳按进药室点燃火药。
  早期的火绳枪就是这么来的。
  但这种能烧很久的火绳不太好找,那朱厚照就记不住了,反正各种试吧,一会儿泡泡这个,一会儿涂涂那个,
  就是穷举法。
  最后也试验出了一种,就是在盐类溶液中浸泡,这样每小时能烧大约80毫米,支撑两三个小时的一场战斗还是没问题的。
  但这种枪也有缺点。
  一、火绳需要燃烧,所以下雨天用不了。其实大风天也用不了,因为火枪里的火药会被吹走。
  二、射击过程虽然经过优化,不用一直点火,但速率依然不快,每分钟最多也就是三四发。不过这毕竟有办法解决,就是让士兵多排站列,第一排射完,第二排跟上,依此类推,最多的可以放九排。
  第三个,其实是火药的问题,朱厚照不是化学出身,搞不懂为什么现在射一枪会冒烟……如果这是一场战役,那就是漫天全是烟,相当于自己遮蔽了自己的视线。
  尽管如此,这种射击距离可以达到一百米的火枪,仍然是火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且直接改变了战争的形态。
  现在,一个纯粹的冷兵器部队要想在正面战场打败大明,先得上来用人命填一波子弹和大炮,然后再谈别的。
  而且朱厚照虽然不是专家,但部队要根据武器的发展进行调整还是明白的。
  比如说一支部队放多少比例的火枪兵,又怎么使用,这些东西的研究一直也没有停下来过。
  最后,为了规范火器的发展,朱厚照不仅抬高军器局的行政地位,而且加大了人才培育,并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有序的规划,比如他现在拿的已经是火绳枪2.0版本了。
  而它也有一个全新的名字,叫鲁密二代。
  虽然没有什么烈火、獠牙有气势,但朱厚照坚持用发明人的名字命名,就是要让他名垂千古。
  现在军器局正在研发另外一种手铳,便是用打火石打出的火花引燃火药,这样就可以不需要火绳,规避什么下雨天不能这种缺点。
  实际上是燧发枪的原形,不过说是简单的,其中的机械结构可不简单。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而为了培养大明的继承人对于火器的重视,他也在宫里兴建了一处专供射击的靶场,男孩子千百年来都不会变的,血液里就是喜欢这个东西。
  不要说十二岁的载基了,就是十岁的载壡都对这些枪支、射击分外感兴趣。
  载垚就更不必提了,他在海军学院学习,射击是基本功夫,他的姿势甚至比朱厚照还要标准。
  于是乎一个大人,三个孩子就这么站一排,啪啪啪得开始射击。
  载壡的聪明就在这里,他会看着自己的三哥,见他怎么操作的,然后有模有样的学上一番。
  砰!
  “爹,你瞧!”载壡的声音带着几缕奶色。
  “有进步,有进步。”朱厚照过来揉揉他的脑袋,然后面向个头更高一些的载垚,说:“这次,我已经将你加入兵部呈报的出征名单了。”
  事情落定,载垚大喜,“谢谢爹成全!”
  “爹知道,你这么想去,是想把在军学院的东西真正用到战场上去。不过你要明白,到了军中以后,不要摆皇子的架子。打仗毕竟不是普通的差事,你所面对的是会杀人的敌人,所以你要学得真正的本事,就不能开玩笑。到了战场上,大明天子的圣旨人家不听的,所以胡来的话,那个代价可能是许多条人命。”
  载垚立正,行了个军礼,“请爹放心,我断不会给您丢脸!”
  朱厚照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朕其实更喜欢当个将军,马踏连营,荡气回肠,这总好过天天在这里批这些不会讲话的奏疏。可惜你爷爷没给我生那么多的兄弟,没办法,只能把这个皇帝当起来。”
  “爹!”载基放下火枪,跑了两步过来道:“我也想跟着三哥一起去!”
  “你去?你去干嘛?”
  “我去保护三哥!”
  朱厚照被他逗到了,“就你?人还没马背高,你去了你三哥还得顾着你。”
  载基一下子撅起嘴巴,分明是不服气的模样。
  “你再多吃点,长得壮些,到时替朕去蒙古草原,收服诸部落。”
  “好!”
  正德二十年四月二十六日,奉皇帝令,皇三子载垚南下,随同海军远渡吕宋国,护卫石塘港;皇次子载壦一人数十马,沿路向西南出发,前往四川。
  两个都派了差事,剩下的载垨也不能叫他这么闲着。
  不过官银走私的事他还是不合适,朱厚照便下令让他赴山西、陕西、河南,督办鱼鳞图册上交一事。
  这些地方人口众多、耕地也不少,人地矛盾相对突出,其他地方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点事老百姓也能活,这里则不行。
  三个皇子同时出京,京里的大小官员也开始琢磨起来,不知最终到底谁会办得更漂亮些。
  正德二十年五月十二日,载垚抵达设在宁波府的军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7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6/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