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654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其实按照功劳来说,他们两位绝不仅是个指挥使,可他们对这种安排并无不满,年轻的将士渴望建立功业,而这里才有功业。
  而且这里距离中原太过遥远,唐朝最初也只在西州驻兵五千,大明现在是挖着银山,才在西州驻了一万兵马。既然总数就这么多,对于他们来说就更没办法统率数万大军了。
  不过这里已经是西域之地,战马从来不缺,所以他二人率领的西州左右卫都是完全的骑兵,竖明字军旗,披上等战甲,从最开始这就是甲级卫的标准。
  马荣为他解释说:“这句诗说的是边疆忧患之景,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的意思是羌胡占据了西州,导致我中原王朝在靠近边疆的区域没有可以驻防的边城。”
  朱凤稍微理解了一下,大概懂了,他道:“那反正不是现在。”
  他们相视一笑,同领几百骑兵绕城巡视。
  骑在马上眺望,大地仿佛没有尽头,视线所及天地已成一线,阳光白云近可触摸,无人的草原之上有牛羊啃食,苍茫,静谧,自由广阔。
  为免军士无聊,军营中会像蒙古人一样,围圈成群,相互比武,男儿的汗水与热血在这里得到彻底的释放。
  大明近些年武将的地位逐步提高,国家强大,对外扩张,好些人在各种战事之中赢得功名,也刺激着后来人疯狂追逐。
  不管在什么时代,给自己的人生来个鲤鱼翻身都是不容易的,参军赢功名在近些年来已然成为一个不错的渠道。
  朱、马二人巡视过后,也兴致勃勃的加入其中。
  可惜军中不许赌博,否则非得开个盘。
  而且今日氛围还有不同。
  有个士兵和朱凤‘告状’,刚开口喊了一声‘小公爷’就被喝止,“哪里有公爷,叫将军!”
  那人被怼了一句,仍不服气,继续道:“将军!这个左卫的兵出言不逊,说我们这些人满身娇气,抬手指挥意气风发,提刀杀人屁滚尿流!这不是侮辱人吗?所以今天必须在这较量一场!有没有能耐,拳脚上见真章。如果我输了,我把这百户让他当,如果他输了,他那百户服也脱下来,给我当个亲兵!到时候请将军准允!”
  “胡闹!”朱凤掐着腰,佯作训斥,“你们要比个高下,我和马将军都没意见,不过军中职务不能作为赌注,能不能当百户又不是只看拳脚,还看脑子。痛快换一个比法,也好让我们看个尽兴,大伙儿说怎么样!?”
  “好!好!”
  这个百户凝眉苦思一下,“谁输了给对方磕十个响头!”
  马荣又不同意,“男儿膝下有黄金,打输一场就要跪地磕头,我觉得不妥。倒不如这样,你们俩谁输了,就给对方洗一个月的裤衩子,好不好?”
  众将士哄笑,“哈哈哈,马将军这个主意好!”
  ……
  ……
  杨一清带着顾人仪巡视西州城,这可是他的财神爷。
  “今年,皇上本想亲征蒙古,好在内阁力劝,皇上这才免去这份念想,不过这样一来今年的国库存银必然超过一千万两,这就太多了……”
  杨一清听着觉得神奇,所以打断了他,“皇上被劝住了?谁劝的?”
  “杨廷和。”顾人仪一字一句的顿道,“杨阁老说朝廷出兵征伐,此乃第一要紧之事。王伯安并不知道皇上要去,如果这时候突然接到圣旨,必然打乱他的部署,这于战不利。”
  “恩。”杨一清点点头,“王伯安有仇钺和韩十二郎两位虎将,驱几万骑兵扫荡大漠必然不是难事。不过大漠毕竟远离中土,还是让他思虑得当以后详细部署,这才稳妥。陛下这是为了大局。”
  顾人仪知道杨一清心里头在想着自己没能劝住皇帝,他便多说了一句,“皇上治国,胸中自有谋略。若是没有把握的事,皇上也就听了。应宁公要多加理解才是。”
  杨一清作揖,“知道的,旧事不必再提。”
  “喔,是我多嘴。”顾人仪面色转变,继续说之前的话,“国库存银太多以后,一来是不利于民间之繁荣,二来今年劝得住皇上,明年便不一定了。”
  这话也没什么避讳,顾人仪这些人都是天子宠臣,他们当然会效命于皇帝,不过本质上他们还是希望战事不要那么频繁。
  “所以,你们便想花出去。”
  “是。”
  “但也要皇上点头才行吧?”
  顾人仪张开右手,面前就是热火朝天的城墙,“筑城,筑一座大大的西州城,陛下又怎会不同意?这次少府奉皇上之命,拨运一百八十万两白银,便是这么来的。按照规划,西州城设内城、外城,外城高两丈、宽一丈,全部围起来足有半个京师那么大,到时候马市一开,这里就是西域的中心!”
  “虽说是为了花钱,但也建得太大了些。”
  “边防之城,这也算不上浪费。”顾人仪现在还高兴着呢,但他离开京师的时候伍文定还没有回到大陆,所以他也就不知道现如今挖到一个银山之事。
  他的话当然没错,边疆城池铸造的宏伟一点,雄大一点,一方面是展示国威,另外一方面也是造得易守难攻,钱么,当然不能算是浪费。
  所以朱厚照答应了。
  主要是正当的花费他都答应。
  顾人仪继续说:“应宁公现在是不必为银子发愁了。”
  杨一清蹙着眉头,说道:“照着这个思路来,那老夫便派使前往西域各国,寻找精良的战马,然后商讨求购。”
  他一向是重视马政的,而且虽是个文官,但精通兵事,守在这种四战之地,不锤炼个所向无敌的骑兵,又怎么能传威名于西域各国?
  “皇上定然答应!”
  巡视完了城墙的铸造以后,他们又率领相关官员去视察西州城外一些粮食、棉花的种养事宜。
  这里离中原太过遥远了,虽说现在是有国力一趟一趟的往这里运东西,不过毕竟不是长久之道,说句不好听的,万一路上刮个大风,下个大雨导致运输的队伍迟滞了,难道他们就在这里等着饿死?
  而且西州是为数不多的绿洲,本身具备种养条件。
  杨一清到了这里以后,把很多原来土鲁番汗国贵族占领的土地出租给留下的百姓进行耕种,官府按照十抽一的税比抽税,这样迅速的恢复生产,保证普通人的活路,同时确保官府的钱粮来源,只需一两年的功夫,情况肯定是大不一样。
  又过几日,下属向他禀报,说叶尔羌汗国派使者前来。
  杨一清凝思,并与众人商量,“朝廷的国策并非是要今年用兵征讨叶尔羌,而且本官本来就要派使,他既然来了,就看看他的意思,若是可以咱们便和他暂歇兵戈。”
  “末将以为可,本来咱们也还有些‘家务事’未能解决。”马荣指得正是关西七卫,他心里一直惦记着那群家伙,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年驻守在肃州,发生了什么,让他看穿了这些表面上向朝廷称臣的外族人。
  “万一其来者不善或是包藏祸心呢?又当如何?”
  朱凤道:“那就把大炮抬出来让他看看!”
  众人一听心中振奋,国力强大之时就是这么肆意畅快,不必愁眉苦脸害怕旁人何时打来。
  杨一清一拍桌子,“好,那就这样。”
  京里来的官员看完之后更加放心,新疆西北之地,有杨一清和一众悍勇之将在,必然是没什么问题的了。


第七百四十七章 控制日本
  正德十一年五月末,出征半年的伍文定终于抵达京师,随他同行的还有邢观。
  按照规矩,赴京官员要先入宫陛见皇帝,禀报所任之事。
  朱厚照未在乾清宫,而准备在奉天殿召见他。
  这是之前就已准备好的礼制,大将出征归来绝不是简简单单到乾清宫的暖阁里说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算了的。
  大明的官员大多认为日本乃蕞尔小国,大多不以为意。
  然而天子十分重视,不管是入京的时间,还是路途中的相关礼节全都苛尽到位。
  这也有了现今总理外务大臣顾佐在城门口迎接的这一幕。
  基本的利益、见面的寒暄之类的事,不足一道,顾佐是带来了皇帝亲自交代的事,他与两位说:“皇上已经等候两位多日,大捷归来,自当受封,便是连两位的府邸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伍、邢二人略微有些受宠的感觉,“陛下如此恩重,叫我等如何承受得起?”
  “受得起,你带回的那些银两不仅是朝中上下大感意外,就是皇上也龙颜大悦,立下如此功劳,当然受得起。我们快快进宫,皇上今日专门等着两位呢。”
  领兵在外的将领,家人是必须要住到京师来的。
  这是不用说的规矩。
  古时候没有多少控制这些人的手段,这算是其中比较有效果的。
  你要起兵造反,首先要狠得下心放弃老父母和妻儿,这已经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了。剩下的人,即使成功了,但无人继承,所有的一切努力也都变得没意义了,如果这些你仍然无所谓,但还要面临另外一个问题。
  没有子嗣,你的‘创业队伍’也不会跟着你干的,因为很容易是个短命朝廷。其实哪怕是承平的朝代,皇帝没有儿子总归也是个问题。
  再者,不顾父母妻儿之人,绝对心狠手辣,这种人也基本没有多少人格魅力,一般人都是敬而远之。
  伍文定能攻打一国,作为水师提督他的力量第一次震撼到了根本没有海战概念的文臣,于是在对关于伍文定的封赏问题上,朝堂之中已经议过多轮了。
  朱厚照也顺水推舟定下了另外一件事。
  紫禁城,奉天殿,金黄色的龙椅散发着隐隐的贵气,天子挺身而立,目光如虎视一般。
  “臣水师提督伍文定奉命出征,上托皇上洪福,下赖将士用命,于日本国一战而胜,宣我大明国威于东海碧波之上!今奉旨班师,向皇上报捷!”
  朱厚照不是顽劣的性格,他讲究那种威势、气度,天子就该有个天子的样子,奉天殿也不是开玩笑的地方。
  所以他摆直身体,丹田用力,“爱卿请起!”
  “谢皇上!”
  “朕听闻,有不少日本国人此番跟随你的战舰前往大明,他们此行何意?”
  “回陛下。日本国如今四分五裂,室町幕府软弱无能,无力掌控国内各方势力,臣这次所带之人,既不听从室町幕府的号令,也不跟随大内氏、细川氏,他们心向我天朝,此番是来表明心迹、向我天朝致歉、称臣的。”
  “既不是一国之主,更非一国之主所派遣的使臣,朕再召见他们于礼不合。顾佐?”
  顾佐出列,低头作揖,“微臣在。”
  “这些人由你负责接见,并全权负责处理大明与日本地方势力的关系。其中要害、如何把握你应该心中有数,若真有拿不准的,报朕知晓。”
  “微臣明白。”
  其实哪有什么拿不准的,服软的活,不服的死,多么简单粗暴。
  “尤址,宣旨吧。”
  “是。”尤公公上前一步,两手打开,脸色肃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忠诚者,社稷之臣;功绩者,朝廷之良。尔水师提督伍文定,尽忠竭志,率军远征,宣示国威,有功于国。朕心嘉尚,特赐靖海伯,以表诚心,而光荣誉。尔享朝廷厚恩,承天之宠,须谦恭自守,克尽职守。襄助朝廷,以尽君臣之义!
  钦此!”
  伍文定先前已经听到部分传言,而且他心中也有些骐骥。
  大明朝对于立下军功之臣,总是会封以爵位的。
  不过再多的听说、猜测、想象,都不及此刻真切的听到!
  靖海伯,伯爵啊!
  永乐以后,朝廷几乎已经不怎么封爵位,当然生个女儿给皇上当皇后那另算,真的以公封伯的,哪怕是正德朝多一些,他也是第二位!
  靖虏侯周尚文那是功劳无双。
  平海伯梅可甲虽然也有功,但大家仍然是觉得有后宫的因素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6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4/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