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西学皇子
“……早期的航海者会沿着大陆沿岸前行,他们能够通过陆地上的地貌特征来判断自己的航向是否准确。那个时候没有一个船主敢冒险到望不见陆地的海上去。
人们还认为碰到暗礁和浅滩的船难的危险程度,不如沉没在大海里可怕。因此在远洋航行中辨别航行方向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一望无际的大洋之上,迷失方向又特别的容易。白天只能依靠太阳,晚上只能依靠北极星,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王子殿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回答,“因为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西洋教师在做出夸赞时表情总是那样的夸张,他将嘴角勾到耳朵根,给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喔,三殿下回答的非常正确!那么这个问题人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阿维罗循循善诱,拿出一个罗盘,“三位殿下请看,这个叫罗盘,也叫指南针,大约在三百年前,罗盘的雏形从东方传入西方,后又经过西方航海家的改良,做出了更好的磁罗盘。它不受天气影响,始终能够指向北方,是不是非常的神奇?”
载垨有些怀疑,“真的可以嘛?一个小小的罗盘为什么能够指向北方?”
“这就需要依靠殿下们的聪明才智去发现了。如果能解释这其中的道理,想必皇帝陛下也会为殿下们感到骄傲。”
“啊,原来还不知道为什么吗?”
“是的,大殿下。迄今为止,人们只是发现并利用了这个规律,但神奇的大自然为什么会留下这样一个规律,东西方都没有一个具有足够智慧的学问家能够解释。甚至,在西方许多航海者一开始会害怕它,觉得它具有魔力,便是那些大胆的船长要偷偷的使用,也是将其放在一个小盒子里不让其他人发现,免得引起恐慌。”
“恩……原来是这样。”载垨蹙着眉头思索,他转头问一直沉默的载壦,“二弟,你说它到底是因为什么?”
载壦有些面嫩,秀气的如姑娘一般,他摇摇头,“不知道。”
皇子们正在上课。
朱厚照本不想打扰,但下人们一见到他,纷纷下跪,口称:“参见皇上。”
这样里面的人就都听到了。
载垨、载壦、载垚立马走出来,他们都还很小,尤其载垚,短手短脚的,也学哥哥们下跪磕头,“参见父皇!”
“喔,好好好,都起来。”
朱厚照走过去,摸摸老大的头,捏捏老二的脸,又把老三抱起来转一圈,“告诉父皇,今天认识世界这门课,有没有好好的学习啊?没有人不认真听老师讲吧?”
载垚小手掌,小小得张开还没有菊花大,他说道:“今天阿维罗老师和我们讲了罗盘。”
“父皇,阿维罗老师的国家远在万里之外,而且远隔重洋,想必也是有了罗盘才能成行吧。”载垨九岁了,讲起话来像模像样。
“是,要想航行海上,没有罗盘是特别容易失去方向的。”
“可是罗盘为什么能指出方向?请父皇解惑。”
皇帝过去总是给他们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原因,再加上儿子对父亲的依赖,所以载垨就这样习惯性的提出来。
朱厚照当然也知道,这是常识问题。不过这个解释起来就麻烦了。
要怎么解释呢?告诉他地球是一个磁场?那么什么是磁场?为什么有磁场就能有方向?
他看了一眼阿维罗。
阿维罗也只能告歉,“陛下见谅,这确实还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的。”皇帝拉上儿子们的手,“就像父皇曾经说过的,这个世界上的问题都有答案,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不知道,所以我们要不停的追寻答案,等你们长大,也要不停的问下去。”
“为什么?”
“因为大明的人回答不了。而其他国家慢慢有人回答得了,日积月累之下,他们会懂得比我们更多,那一天大明就落后了。”
载垨和载壦能多少听明白些,他们正色道:“多谢父皇教诲!”
“恩。”
皇帝再低下头,“三儿,你今天有没有学西洋话?”
“回父皇,小三儿学了,两个词呢!”他比出‘二’的姿势,露出小小的、洁白的牙齿,笑得很讨喜。
“好,都很好。来,你们跟朕来。载壦,你牵着点三儿,不要让他摔倒。”
“是。”载壦糯糯得应了一声。
“朕今天呢,要和你们交代些事情。”皇帝瞥了一眼尤址,这老家伙识趣的退远了些,之后朱厚照蹲下,放低了声音,还有些神秘,“这个事情不能告诉旁人,只能偷偷的和父皇说,你们明白吗?”
这是哄小孩的做法,故作神秘之类的。
三个娃儿果然兴奋起来,“父皇请说。”
“这个,父皇呢,因为政务繁忙,所以啊要出一趟远门,大概要有几个月见不到了。在这段期间,咱们立约,只要做到了,父皇回来陪你们好好玩一玩如何?”
“好!好!”
朱厚照这便开始了,“载垨,你读书很好,胆子也大,但是呢不肯静心,好玩儿,父皇就和你约定,你要是在这段时间内书法能有明显进步,到时回来父皇专门派人带你出宫去玩一趟不夜城,如何?”
载垨大喜,“谢父皇!孩儿一定好好练字!”
“恩。”皇帝又面向载壦,“老二,你不要那么腼腆嘛。父皇是知道你很聪明的。但是皇子除了学识要好,身体也要好。等父皇回来,你要熟练的学会骑马。”
“是,儿臣谨遵父皇旨意。”
“三儿嘛,多认识几个字就行!”
载垚仰着圆圆的脑袋,“儿臣也遵父皇令。”
“哈哈哈。”
朱厚照的这几个皇子,都受教育。
但都还没有受纯正的帝王教育。
这就和身份有关系,比如说他小的时候,那是太子,出阁读书可是有不少规矩,从教授的老师到授课的地点、程序、内容,那全是有一套礼节的。
但他们仨都是庶出,那就没办法了。
朱厚照也懒得去纠结这些,正好他可以安排些其他的老师和课程给他们,比如说这个阿维罗便是找过来的西洋教习。
除了传统的识文断字、学些经典以外,朱厚照就会让阿维罗教授他们外语、天文、航海以及数学等等知识。
这个时候的西方科学也不成体系,所谓的天文、航海大多也没有多深奥,所以放在一起学,内容也不会多到受不了。
通过这些课程,载垨和载壦现在应该对大明之外、海洋尽头的诸多国家有不少了解了。他们还是孩子,从小灌输给他们这些知识,等到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大明之外还有很大的世界。
“臣妾参见皇上。”
一声娇喊唤醒了沉思中的皇帝,他抬头一瞧便发现是个靓丽的容颜,“是贤妃啊。来接载垚?”
“是,皇上,那个西洋的老师怎么说,载垚上课乖不乖?”
“你让他告诉你吧,虽然五岁,能说着呢,哈哈。”
天子心情不错,那看来结果算是好。
朱厚照看到她又想到了什么,想了想就脱口而出,“啊,对了,贤妃啊,这次去江南你……随驾吧,给朕做个伴儿,怎么样?正好你娘家也在那里。”
陈贤妃一向守静持重,性格更是云淡风轻,但听到皇帝这么讲,似乎也有些欣喜难抑……
第六百四十三章 皇帝南巡
正德十年四月二十日,京师之中宫门大开,浩浩荡荡的锦衣卫队伍护着天子龙撵而出。
此前半月,皇帝已经下旨要展开南巡。
南巡期间,由内阁杨、王二人辅佐皇长子监国,除了重大军政事项仍需由快马送至皇帝行宫以外,其他诸多政务便由皇长子和内阁四人决定了。
但处理的结果要原样留存,以便皇帝回京查看。
内阁里其他两位也就是王炳、杨廷和,要跟随皇帝南下。
众多大臣之中也有不少随驾的,主要的有侍从室靳贵,总理外务大臣顾佐,少府令顾人仪,以及锦衣卫指挥使、成国公等。
后宫之中有贤妃、敬妃随侍。
贤妃是老家在江南,皇帝御赐回乡探亲。敬妃则是张太后和夏皇后一并要求的,因为她们担心皇帝在外碰上生病这种特殊情况。
朱厚照没有反对,这么多人都带了,不差这么一两个。
这样一来整个队伍就非常庞大了,仅负责皇帝护卫的神武卫就有两千人。
要么说朱厚照尽管一直想到各地看看但还是不得不等到正德十年呢。
没有一定的财力,他是走不出紫禁城的。
明面上,正德皇帝此次南下有两件事,一是到中都凤阳以及南直隶孝陵举行祭祖一类的祭祀活动,二是到宁波检阅大明已经建好的水师。
也有臣子建议到泰山封禅,不过被朱厚照否定了,还没有开疆拓土,不要这么着急的做这类事。
实际上,朱厚照是有休闲游玩的目的在其中。
穿越到古代至今,他的活动范围一致局限在紫禁城,最多就是到北京城周边在走走,但那只是偶尔。
天知道作为一个后世人他是怎么忍耐过来的。
此外,考虑到历史上的落水事件,朱厚照没有选择做船,而是从两京直道经过,走陆路。
天子出行,这是重大事件,两京直道上许出不许进,锦衣卫的队伍把路开到三里地前,路两边全是骑马的侍卫,以确保不会有任何人能冒犯到皇帝。
这一类事都有内阁王炳一力操持,并不需要朱厚照操心。
这个时候的他整个人都摊在了巨大的马车内,因为没有政务处理,忽然之间闲了下来。
看了一会儿书又觉得眼睛酸,于是在出发的前几日,皇帝一直在睡觉,他得把先前没睡的补回来。
直到御驾抵达济南城外,他的精神才达到最佳状态。
朱厚照撩开帘子看向路两边,树木、麦田以及偶尔会看到点缀在其中一些规模较小的山峰。
“刘希贤八十了吧,他还好么?”
骑着马在皇帝车架旁伺候的尤址回道:“回皇上,已经八十二了,不过听说身体很硬朗,还时常自己巡视各地呢。”
皇帝嘴里捻着小食,一边咀嚼一边思索,不就说道:“停。”
“是。”
尤址夹了夹马肚子,往前一点儿然后扯着嗓子大喊,“停!!”
他这么一喊,王炳、杨廷和、顾佐和顾人仪等臣子全都从自己的轿子里出来,跟尤址一起站好。同时还有內侍去替皇帝掀帘。
尤址这时候才喊:“请皇上下轿。”
这段时间,朱厚照得等,等这些年纪不小的大臣站好才行,这就叫礼。
所以当皇帝的麻烦就在这里,其实就像演戏,还必须得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