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577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吕恩退出乾清宫以后,还回身规规矩矩的给皇帝行了大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是恩服,不是威服,而是心服。


第六百三十五章 万国来朝(一)
  在中海西苑有一片狭长的地带,中有驰道,可以走马,走到尽头便是一片平地,大约也要有四五亩大小,平地再往前便是紫光阁。
  紫光阁向来用于皇帝接见藩邦和外国使节,建筑形式为上下两层的楼阁,前设5间,后设7间,总高18米,总占地面积400余平,屋顶为庑殿顶,覆绿琉璃黄筒边瓦。
  历史上,嘉靖皇帝躲在西苑炼丹,闲暇之余就喜欢在这里校阅禁军弓马,后来上了瘾还在背面造一高台,不过现在是没有的。
  现在这里便是两道汉白玉的阶梯,不高的,也就几步,走上去便是紫光阁。
  正德皇帝朱厚照今日身穿黑冕服,腰系白玉带,威严十足的坐于龙椅上,他的视线尽头便能看到‘奇装异服’的人在内侍的引领下按次拜见他。
  紫光阁门口,小太监双手平放腹前,端着姿势,中气十足的喊:
  “宣日本国使者,觐见!”
  “宣吕宋国使者,觐见!”
  “宣满加剌国使者,觐见!”
  ……
  前来拜见皇帝的使臣都已经经过礼部的一些‘训练’,比如说他们知道觐见明朝皇帝不能直视,这会被视为冒犯的举动。
  按照当初所教的流程,礼部铭赞官会高声唱名,然后使臣上前跪地,“日本国足利将军大使麻答二郎,奉上日本国国书和贡品,并诚奉大明正德皇帝陛下,万安!”
  朱厚照有些滑稽的看着眼前这个日本人那又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造型,他实在是欣赏不来,“朕安。起。”
  “谢大皇帝陛下!”
  因为是正式的接见场合,这都是有礼仪规定的,不是皇帝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否则你置国家威严于何地?你自己都荒唐,还指望别人尊重你?
  因而这样正式场合的对话其实没什么意思,都是走一个形式,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先前都已经定好了。
  而因为人数多,毕竟还有朝鲜、琉球以及亦不剌、哈密、吕宋国等,所以这样的仪式大概进行了小半天,再加上之前的准备工作,朱厚照从一早起身就被按在这里折腾了。
  第二日傍晚时分,皇帝在紫光阁前的大片空地上摆宴席、放烟花,招待各国使臣。
  边上的湖面飘着各种花灯、烛火,空地的中间还摆了一个高台,请了外面的人入宫演唱节目。
  今日来此热闹的除了外国使臣,还有重要的大臣,特别是国公、侯爵这些勋贵都要作为皇族的延伸簇拥着皇帝。
  总而言之,载歌载舞,灯火辉煌,而这样的盛况总是让人忍不住回忆起永乐盛世。
  年轻的皇帝端直腰背,看着绚丽的烟花‘砰’一下飞入天空,隐约之中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样与各国同乐的画面,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并不多见,只可惜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定格、留存。
  因为夏皇后即将产子,在皇帝身边站着的是王芷,她是与威宁伯等人,伴着这些使臣共同入京的。
  而在皇帝两侧,便是那些使臣。
  宴会刚开始,永谢布部落首领亦不剌率先起身,他端起了大大的碗充作酒杯,冲着朱厚照说:“大喜之日,臣要代表部落子民敬奉大皇帝陛下一杯!感谢大皇帝陛下恩赐牛羊和器具!”
  这是自己人,朱厚照当然给他面子,一杯酒饮完后,他搓着手问:“亦不剌统领,欢迎你回到京师。咱们两年不见了,朕一直牵记着你,还有你的部落。话说回来,火筛大败以后,逃到草原上现在怎么样?老实吗?”
  亦不剌鞠躬施礼,“回大皇帝陛下,臣亦不剌听说其满含愤懑,正在多占草地,训练兵马,准备向大明复仇。”
  对于亦不剌来说,他肯定是希望明朝再去消灭火筛。
  否则火筛坐大,第一个便要消灭他这个叛徒。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反倒是他们本身的共同利益。
  “恩。”朱厚照点点头,他挑着眉轻描淡写的说着重话,“朕已经在考虑了,估计最晚明年朕会派一支十万的大军扫荡草原,要是有必要的话……你说要不要也顺带把那两个不愿意投降的万户部落给消灭了?”
  亦不剌心惊。
  大明的皇帝,言语之间充满自信,十万兵马似乎轻轻松松便能拿出来。
  关键他说的是真的。
  这样的大明,是真的可怕的。
  “全凭大皇帝陛下做主。”
  朱厚照忍不住笑了起来,而后说,“朕觉得还是要的。不成体统嘛,朕派你去说降,他们连个回应都没有。两个部落,那么多的兵马常年在长城边缘游弋,什么意思?总不会是拿着刀剑来给朕问安吧?”
  额,亦不剌想说,达延汗死后,他们也不会带兵在长城游弋的……不过他不可能在这种场合纠正皇帝。
  “你若是有渠道就告诉他们,他们这样,朕不安。”
  “是!”
  面带笑容,暗藏杀机,这就是现在这个年轻的帝王给人的感觉。
  人群中的王鏊望着这一幕,不禁想起当年他与太子在撷芳殿立誓的情景,十二年来,他们从未忘记。
  不久后,龙椅主位上传来声音。
  “各位使臣。朕花了那么长的时间,静心准备了这个宴席,不是为了咱们吃吃喝喝,朕意想,你们各位也都是国王或是将军的重要之臣,所以你们的时间也很宝贵。所以实际上,朕今日代表大明有两件事要和各位说。”
  “第一,大明海禁的政策已经完全解除,从此以后大明就会积极的拥抱海洋,并愿意和各国友好相处。允许本国人出去,也允许外国人进来,允许贸易,而且要鼓励贸易,如果可以,朕甚至愿意帮助你们修建港口,哪怕在财政、军事上支持都不是不可以。
  这是大明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转向,如果你们愿意和大明做朋友,那要仔细把握这次转向。具体转变了什么,和以往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有不明白的你们可以现在就像朕提问,或者问平海伯以及朕的任何一位大臣。朕做这件事已经几年了,这项国策也已经深入人心。
  朕只提其中一个显著的要点,就是朝贡贸易或者勘合贸易从此便不需要了。这一点,最为影响日本国。麻答二郎,你要把朕的意思准确的传达给足利将军,从此以后大明与日本国官方、民间都自由往来,通商贸易不是问题,而遵循的原则是双方自愿,任何一方不得强买强卖。”
  麻答二郎在来的路上就听说了,他最不赞成这一点,因为勘合贸易对日本来说是很赚的,他们拿几把破刀,就想换不少金银、丝绸回去。
  如果勘合贸易停了,那还玩个鸟?
  他也曾使过贿赂的法子,不过所有人都告诉他,现在大明的皇帝变了,这种政策性的事情,皇帝一言而决,还贿赂个什么?
  “大皇帝陛下!”麻答二郎从席间起身,“足利将军很敬仰大皇帝陛下,此次派臣出使大明,最希望是能和大明帝国修复关系,加强往来,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勘合贸易啊!请大皇帝陛下收回成命,我日本国愿奉大明帝国为天朝上国,世代友好,永不背叛!”
  朱厚照笑眯眯的,“还有吗?一并说了。”
  麻答二郎也不客气,“还有一请,请大皇帝陛下恩准。大明开海以后,我日本国许多商人纷纷出海到大明经商,为了能使日本国民能在海上漂泊以后得一处落脚地,足利将军恳请大皇帝陛下能赐一海岸港口,以造福我们两国百姓!”
  朱厚照的脸色立马拉了下来,甚至带点冷笑,“你要我赐你土地?呵,祖宗的土地岂能予人?再说,你们日本国放任倭寇袭扰沿海的账朕还没和你们算呢,还想染指我大明的土地?是不是觉得在宁波看到的船不够大?”
  皇帝威严出声,麻答二郎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当然不会多满意,但朱厚照才不管他,他站起来叉起腰,居高临下的指着他骂:“没关系,你回去以后告诉足利将军,朕会再造更大的船。朕也不怕倭寇多,多有什么关系?一个一个杀嘛。
  啊,这些年来,朕看他也没有要管管这些倭寇的意思,朕同样不予计较,大明是日本国的上国,他不管,朕可以代他管,冲到倭寇的老巢代他管!!”
  麻答二郎心中憋屈,他听着这些傲慢的话甚至有些想暴怒,不过慢慢也冷静下来,说道:“请大皇帝陛下息怒。”


第六百三十六章 万国来朝(二)
  日本这个国家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时代,从早期的弥生时代、飞鸟时代,到后来的镰仓时代、室町时代,甚至还有战国时代,但中国人都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战国。
  实际上,明朝正德年间,恰好就是日本的战国时代。
  室町时代也就是室町幕府,是因1366年(洪武元年为1368年)一个叫足利尊氏的人在京都室町建立的幕府而得名。
  足利家传了好几代,一直到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位的时候,因继承权问题爆发了应仁之乱(成化3年~成化13年),相当于君主权威下降,导致各方相互拼杀,所以叫战国时代,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省里面,各个村子之间相互打杀。
  战国时代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大致上要到万历后期。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倭患那么严重的直接原因,因为日本现在就是地狱,大量的老百姓都因为战乱而出海。
  而现在的这个幕府将军,名为足利义材,是室町幕府的第10代将军。
  一般皇帝传到第十代,那会是什么能耐想必不用多说。
  不过现在的朱厚照并不了解的那么细,哪怕是前世他也不会去仔细研究一个日本的幕府将军。他只知道现在日本没有德川家康、没有丰臣秀吉,而是足利家族在位。
  但足利家族经过应仁之乱,实际上也衰败不堪。
  换句话说,朱厚照今天在这个使臣的头上拉屎,他也一句话都不敢多说,这就是国家衰弱的代价。
  甚至于他不想浪费太多的口舌在他身上。
  至于勘合贸易,这是当初永乐皇帝定的,那会儿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为表诚意,命军队捣毁了许多倭寇的巢穴,并于永乐三年献俘20余人。
  注意,他献的是日本人。
  因为是朱棣要求的。
  这是很没道理的事,但他们做了。
  所以今天朱厚照要把勘合贸易这种不利于大明的交易方式改掉,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要讲出道理来,他还真的讲不出来,毕竟这玩意儿是他自己祖宗定的,还好并不需要讲。
  勘合贸易之所以要叫勘合,便是因为明朝规定十年进行一次贸易,并以明朝发给的勘合进行检验。
  但实际上,因为极度不平等的贸易原则,日本人从来没有遵守过十年一次的规定,高峰的时候甚至一年一次。
  并且也从来不遵守对于使团人数规模的规定,往往都是成群结片的船只靠岸。
  而且这些人的费用都由明朝支付,《明会典》记载,日本使者的菜谱是这样的:每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酒二十五瓶、米五斗、面十二斤八两、果子一斗、烧饼二十个、糖饼二十个。
  等到他们回去,返程费用还是明朝支付的。
  这种贸易形势,谁会不来?
  这种贸易形势,朱厚照又这么会允许?
  如果是第三国、完全不熟悉的人过来仔细的看这种贸易方式,他都分不清楚谁是上国,谁是属国。
  到了后来的嘉靖年间,还在宁波发生了著名的争贡之役,就是因为日本两方人马都说自己的勘合是真的,结果一言不合在宁波动刀真打了起来。
  本质上,这是战国时代的日本缺少统一的代表,导致两方人马都想讨勘合贸易的便宜,最终酿成了严重的外交事件,日本人甚至沿途烧杀抢掠,还导致部分明朝将领战死。
  这个事情朱厚照还是了解的。
  所以不论是现实还是感情,他实在对这个二郎喜欢不起来。
  所以呵斥他到一旁,也不给他再求情的机会。
  从此以后,贸易就是贸易,你卖的有人买,拿石头换得到金子,那是你的本事,但朝廷官方不会再进行不平等的相互交换。
  朱厚照比了个‘二’的手势,“朕接着要说第二点。大明与各国开展平等贸易以后,各国会有不少商人来到大明,朕会明发上谕,外国人在大明只要遵纪守法,那么理应受到官府的保护,若是作奸犯科,那朕也只能以大明律处之。这中间,是有差异的。比如说,他不是朕的子民,却辱骂朝廷,甚至辱及朕躬,如果这事发生在大明的地界,那朕必定降旨杀之。
  同样,朕的子民在你们各国,也要遵纪守法。只要他们不违法,你们也要保护他们的安全,这个安全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不要让朕听到某一个大明商人在当地被抢了却报官无门,更不要让朕听到,有大明的商人在海外死于非命。朕已经答应了朕的子民,不管他们身在何处,朕一定会保护他们。这就是你们在宁波看到的那些船的用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5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7/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