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446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
  ……
  大明骑兵在大同已经几年了,这里有本地人,也有在这里娶妻生子的,或者就是有什么朋友,哪怕是什么都没有的光棍,也都在用一种道别的语气和自己的战马说话。
  周尚文也解了禁酒令,他摆宴请了军中上百名将校吃了一顿酒,士兵同样允许在休息第一天晚上饮酒。
  煽情的话不必多说,战场之上,有人今天还在,可能明日就阴阳两隔。
  这些,
  都懂。
  ……
  ……
  “起个名字吧。”谢东家将手放在平坦的小腹之上。
  “……孩子已经有了?”马荣惊诧问道。
  惹得女人有些发笑。
  少年将军并没有什么经验,不过这个善意的谎言她愿意撒。
  ……
  ……
  正德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大军出城,
  向南!!
  ……
  ……
  与京师和大同城里百姓之间紧张的氛围不同,皇帝收到的奏报却是鞑靼占据了紫荆关之后,不再领兵向前。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当年也先一破紫荆关,激动之下,挥军两日即兵围北京。
  然而朱厚照现在面对的却是按兵不动的达延汗,这一路四百里明明已经无险可守,他到底在等什么?
  朝中对此亦有疑虑。
  “小王子,会不会是觉得损失过重,自觉攻打京师无望,所以改了主意?”
  朱厚照并不喜欢这种过于乐观的臆想,
  “紫荆关一战,鞑靼必定也人困马乏,当初也先两日急行,实际上被认为是失败的做法。这个小王子,应是吸取了前人的教训。”
  这样一解释,便让人觉得鞑靼所采取的措施更加合理,接下来大明也要承受更猛烈的进攻。
  乾清宫里都是朝廷的重臣。
  朱厚照不喜欢这种大事拿到奉天殿上去说,那么多人在讨论这件事,实际上就是没有讨论。
  人数少的时候,反而观点更容易出来,决策也更加容易。
  “料敌从宽,这总是没错的。正德二年的这一仗打到这个程度,总也不会虎头蛇尾。”王鏊倒是赞同皇帝的分析。
  皇帝又问:“山东河南的薛、许两位都指挥使到什么位置了?”
  “回陛下,两位都指挥使共领兵七万,分别抵达易州、涞水两县。”
  从紫荆关向西,经易州、涞水、房山、良乡至卢沟桥,而后即可真正的威胁京师。
  小王子耽搁了一些时间,所以这两处勤王之军都到了。
  “这么说来已经卡在紫荆关的前路之上了。”
  “不错。”
  朱厚照摸着下巴,这个时候大明卫所之兵,战力实在不堪。如果不是他此次严令,就是这种县城,他们也不太敢守。搞不好,就容易瞬间溃败。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平日里都是领朝廷俸禄的人,养了这么些年,需要用他们的时候不能因为怕死便拒不服从命令。
  “鞑靼人此番苦战,一旦出紫荆关,必定会到乡村间烧杀抢掠,朕不要薛、徐二人守住易州、涞水,他们本也守不住。
  但他们就是丢了性命,也万万不能不管两地的百姓!还记得朕曾经说过的话么?官军为主,民兵为辅。如果没有主,辅便不起作用。只有朝廷带头,北直隶各府州县的百姓,才更有胆量反抗,如此才能让达延汗深陷泥潭。最好、最好能再派出几支精锐相助。”
  皇帝这话让众臣脸色一变,“陛下,京师为国本!万不容有失啊!”
  “朕知道,朕知道。”朱厚照连续摆手,“那么这样,若是鞑靼人露出败像,朕再派军出京师,否则便以保住京师为要。咱们君臣各退一步,可否?”
  王鏊、韩文、王炳都闷着,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朱厚照啧了一下嘴,“这样还不行,朕便亲征了!”
  “陛下!”韩文急了,“亲征是万万不可。再者,陛下也不必与臣等有此儿戏之争,至于说,若鞑靼小王子,当真露出力有不逮之时,微臣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好!那就说好了!”朱厚照抢过话头来,“小王子就那么几万人马,他又能翻出什么浪来?紫荆关一战,上直亲卫的战力诸位爱卿也都知道了,不是朕不以京师为重,实在是他小王子速胜不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啊。”
  “战场之上,千变万化。陛下,若是我军……我军形势不稳呢?”
  朱厚照话风不改,面色也比刚才更加认真。
  “如果真有那个时候,王先生,你会知道朕得选择的。”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他虽然不是多么伟大的性格,但是要他当个南逃的天子,那是绝对不可能。
  “陛下!”
  说话间,侍从室一向稳重的靳贵忽然有些冒失的快步走了进来,他手中拿着一张纸片儿,上面有几滴椭圆形的鲜红血迹。
  “陛下,石将军奏报!”
  朱厚照一听,夺步而去,“石将军,石奉?他没死?!”
  “回陛下,正是。石将军负伤昏迷之后,其部下使了金蝉脱壳之术,将他救了出来。而后一百余骑一路护送他回到了京师!这是刚刚递来的奏报,石将军也已经醒了过来!正在殿外请罪!”
  靳贵说完,皇帝也看完了。
  “这个石奉也是命大!”
  此番,朱厚照更加有信心了,石奉的骁勇没得说,最后虽然没守住紫荆关。但这朱厚照可以理解,毕竟他腹背受敌,而且鞑靼攻势极猛,虽然败了,但是多少年来明军也没杀伤过这么多鞑虏。而且,数据还是其次,作为朝廷之将,只要是战场之上有勇气的,都是好男儿。
  他不能理解、接受和容忍的是畏敌不前之人。
  “快快宣进来!这场反攻之战,若是没了他,还当真少了点味道。”


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攻
  石奉这个时候回到京师入宫陛见皇帝,根本就是为了请罪而来。
  他奉命增援紫荆关,结果手下之兵几乎损失殆尽,紫荆关也让于敌手。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是应当杀头的。
  所以朱厚照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这一点。
  “朕与诸位爱卿,都以为石卿已经以身殉国,只要是为国赴难,朕便不会忘记这份忠义。正常来说,你可隐姓埋名,为何还要入宫?”
  “回陛下,罪臣想再杀鞑靼!”
  王炳启奏说:“丢了紫荆关,陷京畿之地于危险之境,陛下,此罪,应罚!”
  朱厚照仔细看了一眼石奉的侧脸,那里有一道血红的月牙弯形伤口。
  “事可从轻,亦可从权。朕以为,鞑靼兵犯京师,正是用人之时。石将军的确吃了败仗,该罚的,朕不会不罚。但朕在战事之初就说过,此战为我大明与鞑靼之死战。
  既是死战,则一切愿意杀敌之人皆可为我大明之兵。石将军的罪,不轻,就是砍了头也不能说过分。但是当此之时,留着他哪怕再杀一个鞑子,那也是有益的。石奉,朕问你,你可愿再提刀杀敌?哪怕仅仅当一名兵卒。”
  “臣愿意!”石奉心中生出希望,喊出来声音都大了许多。
  朱厚照扫视了一圈大臣的脸色,看他们还是有些不松口的样子,便轻轻哼了一声,“朕当皇帝,就是这么个当法。石奉敢引兵出关与敌人短兵相接,此等悍勇之气,朕还未见多少将军有过!
  现在大明的国号为正德,所正的也有这份刚猛的武德!朕不管其他的,凡我大明将士,敢于亮剑,就是打败了,朕也不会杀头,为何?因为他是为了大明、为了朕在拼命!没拼成不要紧,朕陪着他们紧衣缩食、积攒军需,再拼一次!
  说到这里,他声音陡然提高:“你们再看看石将军,他身上的伤是为谁所受?身上的血又是为谁所流?!难道让他挨了鞑靼人一刀,回到宫里还要再挨自己人一刀!绝对不行!
  天子为九五之尊,要担天下之责,朕今日就要为天下人留下这一名败将!至于是非功过,千百年后,留待后人评说!”
  石奉听完以后大受感动。
  这便是英雄气概般的帝王。
  “罪臣谢陛下不杀之恩!石奉在此立誓,此生此世,必为陛下肝脑涂地,为大明杀尽北虏!”
  当李东阳和谢迁都走了以后,朝堂之上不会再有人在这种关口反对他了。
  实际上,王鏊、闵珪等人都是认同皇帝的人。
  皇帝有这番担当、有这番胆魄,这没什么不好。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当年正统皇帝要能像今天这样,待在宫里,把该安排的大臣安排好,何至于会有土木堡之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最后就是化成了一句三呼万岁。
  不过关于石奉的处置,还是要继续。
  他现在的官位是保不住了,毕竟打了败仗,如果没有一定的奖惩机制,那打败仗都成了无所谓的一件事也不行。
  “石奉,虎贲卫还有约一半的人,这些人也都是经历紫荆关惨败的你的旧部。朕还是将他们交给你,你降为指挥使,朱凤降为指挥同知。你,可愿领命?!”
  “臣愿领圣命!”
  “好。此刻,易州和涞水都有大军驻守,临时调动是为大忌。所以,你便去良乡县。这个时候,百姓抵抗鞑靼尤为积极,你到了良乡以后,朕允你招募乡勇,连接民兵,并与他们共同作战。望你不负虎贲之名!”
  “微臣,谢陛下隆恩!”
  ……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4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6/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