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王炳进言,“宣府本就是重镇,无需增兵,但朝廷要有旨意给宣府总兵官杨兴,令他务必坚守城池,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居庸关为京师北方门户,不可不守,臣以为要增兵此处。”
“朕翻阅了前朝实录,鞑靼人应当不会从居庸关过。宣府在北、居庸关在南,这中间的路可以多处设伏,而且这片区域兵力众多。反倒是紫荆关这条入京的道路更有可能。”
一来紫荆关毕竟离宣府较远。
二来紫荆关不是那种数一数二的历史上的超级名关,是因为这个关口有很多条山道可以绕过。
正统年间,也先拿下紫荆关就是在正面战场不利的情况下,选择绕到背面。
紫荆关守将虽拼死作战,最后也免不了人亡而丢关。
“此处,还要选一善战勇猛之将!”
朱厚照是有意放了鞑靼小王子入关,他要在里边儿彻底的打败他。
如果在关外,小王子可能有三倍于周尚文之骑兵,那种野战谁胜谁赢其实不太好讲。
当年也先有九万精锐部队,而且分四路大军进攻大明,他自己所领的只是其中一路。
所以也没有人提出让宣府和蓟州去协防大同,敌人既然出现在二个地方,那就有可能也出现在第三个地方。
九边都是摆布好的防守体系,不能够轻易打乱。
但放进来以后,他并不会任其随意进逼京师,那太冒险,而且广大腹地里还有许多村庄、百姓,如果可以,还是尽量将战场控制在一定区域以内。
当然了,如果小王子选择打宣府,再攻居庸关,那就是他自己轻敌冒进,可就怪不得旁人了。
……
……
此时的大同,旌旗猎猎,兵马连营,呜咽的进军号角不停响彻山谷。漫山遍野的鞑靼士兵像是洪水一样随着地形的高低呈现出蜿蜒起伏的流动之感。
夏日,本是蓝天白云,天晴气爽的季节,但这个时候却是战火连绵,黑烟、血水涂抹着大地。
常大成与柳江杰是当年周尚文在军学院的同窗,
当初皇帝与他们把酒言欢,互立誓言,说好的,要留名于青史。
现在到了要兑现誓言的时候了。
周尚文觉得常大成为人稳重,所以命他为参将,负责大同城守卫。命柳江杰为阳和所守将,负责守卫大同侧翼。
大同其实还好,毕竟城高墙厚。
但阳和形势十分紧急。
先是上午,阳和所派出的夜不收发现长城外有鞑靼军卒活动。到了午后,从前沿的墩堡传来消息,确认不是小股鞑靼军队,而是大同也有一路鞑靼军!
柳江杰不敢大意,他一方面燃起狼烟,并派人向大同传递消息,另一方面加强戒严,整兵备战,所有用于守城的武器,全都推上了城墙。
首先是四门火炮,
其次是一整队的弓箭手,
再然后才是准备的石块等投掷物。
守城之战总归是好一些。
但鞑靼大军来势凶猛,且规模巨大,密密麻麻的冲锋骑兵就像是蚂蚁一样源源不断。在花马池已经出现鞑靼军队,并且周尚文领兵北出的情况下,没人想得到这里的局势会忽然急转直下。
一切来得都很突然。
“……并且此战,与以往火筛部的打法不同,鞑子带了步卒,他们坚持攻城,死战不退,阳和只有守军八千余人,实在难以抵挡。”
常大成的身后,是身上带血,脸上带伤口的狼狈士兵,他哭诉着,描述前日阳和之战的惨状。
“柳参将呢?”
士兵回答,“柳将军不愿被俘,最后与敌人在巷道之内白刃相接,终因寡不敌众,陨命了!”
“该死的鞑虏!不报此仇,我常大成与你们不共戴天!”常大成拳头明显握紧几分,重重的捶了一下桌子,“还有,你刚刚说他们带了步卒,大概带了多少?”
“应当有四万之数!”
“骑兵呢?”
“也不少于四万!”
这个数字让常大成也颇有压力,大同这几年整兵备战,倒是也有三万可战之兵,但如果鞑靼带了这么多兵马,他也只能守了。
但兄弟柳江杰的仇,他不会忘记。
自阳和之战开始,大同就在他的命令下开始了紧张的守城备战,因为鞑靼军队规模惊人,攻占阳和又非常迅速,此时外面的一些小的哨所、城堡估计都已经陷落,这种情形逼的他几天之内把平和的大同城一下子带入战争之中。
士兵全部归营,城外是坚壁清野,什么都不留。他与大同就像是光秃秃的一颗钉子一样,钉在这片山谷之间。
阳和之战后第三日,大同城下开始出现鞑靼军队的身影,军旗、战马、长枪、弯刀,源源不断的出现在大同城下,而且在高空向远处望,‘这片黑云’像是没有尽头一样,一直出不完。
常大成听到消息立马去登了城楼,
下方,鞑靼军队之中中间靠前区域有一人身材魁梧,留着两根麻花的辫子。
达延汗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大同城了。
“喊话,开城投降,留尔性命。”
达延汗说的是蒙语,之后是几名骑马的鞑靼士兵拉起缰绳来到城墙之下。
“明朝的守将听着!我们大汗说了,开城投降不杀!!”
因为距离远,常大成看不清达延汗的模样,只是知道那片中心区域应该就是虏酋的位置,而城下的这几人他是能看得清的。
表情嚣张,令人不爽!!
“拿弓箭来!”常大成一声吼道。
柳江杰已经战死,作为当日的八人之一,要他在这里投降,还不如叫他去死!
弓箭到手,常大成直接会挽雕弓如满月。
远方的达延汗也静静的看着这一幕,但他并不担心。
弓箭的射程是有限的。
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不会把自己置身于射程范围之内。
常大成则不管,他张弓之后瞄准,‘嗖’的一下,箭矢飞出,直落那几名喊话的鞑靼士兵面前,看距离仅有十步之远。
这就是回话。
“尔等蛮荒之民,犯我边疆,杀我百姓,毫无礼义廉耻,也敢在我军前叫阵!来啊,大炮轰他娘!”
弓箭打不到,火炮是可以的。
而且常大成不开玩笑,他真的命人点火,紧接着就是‘轰’得一下震天响,两颗黑不溜秋的炮弹在天空之中划过一道抛物线。
下面的鞑靼士兵慌不择路,急忙引马奔逃。
“哈哈哈!”
那狼狈的模样,惹得守城的将士捧腹大笑。
常大成大声喊道:“诸位兄弟,我常大成是大明人,绝不给那劳什子虏酋当叛将,就像一个姑娘,不能嫁给两个人当婆娘!男儿在世,要当英雄,不能当狗熊!大家都是一个卵子挂两个蛋!怕他个吊!今天俺就和你们一起在这里杀他个痛快!立功了俺给你们到皇上那请赏!”
这都是很粗鄙的话,但大头兵只听得懂这些。
“杀!杀!杀!”
城外的达延汗听着这震天的响声,对着身边人说:“阳和一战后,明军竟然还能有此士气,看来这个守将是个真汉子。”
“父汗!让孩儿打头阵,杀杀他的锐气!”
两军交战,士气颇为重要。
达延汗知道这个时候大同的守军士气旺盛,但他此行也是九死一生,这股气势是决不能落了下风的。
至少不能被人打了两炮就走。
而请战的是他的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此时已经成年,这些年来和他打过好几仗,战场之上也颇为骁勇。
“好!巴尔斯、格鲁太,你们各领一万步卒,从左右两侧进攻,打得他们再不敢露头!”
“得令!”
城墙之上的常大成一看敌军调动,再也没有半分嬉笑的想法,他大手一挥。
“击鼓!!”
第四百八十章 保田护粮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一般来说,就是汉人内部的纷争,不得已也不会强攻一座城池,更何况是大同这种经营多年的坚固城池。
但用兵之法,最忌死套兵书。
达延汗打大同,是知道周尚文部已经离开大同。简单的说,如果主力不在还不敢打一下,那这一趟他就不该来。
为此,达延汗已先准备好了攻城的云梯,以及用来焚烧城门的柴草。
一声令下之后,
首先飞向城墙的还是漫天的箭雨,接着便是步卒迎着城墙上设下的炮火前进,震天的呼喊声充斥着每个人的耳朵。
常大成躲在城墙上的垛口处仔细观察,身后几个将军也都蹲在边上等待命令。
“陈清!陈清!”
“末将在!”
“你率三千人去东阳和门支援!注意那些柴草,找几个好手,不要让那些柴草接近城门!”
“得令!!”
鞑靼人不善于攻城,常大成不知道是谁给这些鞑子出的主意,想到要用柴草来焚烧城门。
实际上这种办法有利有弊。
对于守城的一方来说,这东西威胁很大,自然也会着重注意,更加不会让它靠近。
而一旦柴草在己方部队范围内燃烧,反而会害了自己人。
常大成并非第一次守城了,似箭矢上浇油带火,这都是早就会准备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