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357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朱厚照想了想,“进来吧,朕有些话要问她。”
  那夏氏也有些惊诧,她原以为自己顺利过关心里松了一口气,没想到边上的小公公又来和她说再回去。
  这次回去就和刚刚不同了,是皇帝叫她。
  小公公提醒,“夏淑媛进去后,跪下行礼,称一声陛下万岁。”
  夏氏轻轻‘啊’了一声,这个提醒很到位,因为她自己确实因为紧张而忘记了。
  “多谢。”
  “应该的,应该的。”
  这些人里,说不好谁将来就是极贵之躯,他们这些人尽量的不去得罪他们,若能赢些好感则更好。
  夏氏紧着呼吸,心中始终提醒自个儿,下一步动作。
  “民女夏氏,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谢……谢陛下。”
  她的声音清甜,但此时有些颤。
  “不必紧张。朕有几个问题问你,你可识的字?读过什么书么?”
  夏氏不敢撒谎,回说:“民女识的字,但读的书也不多。”
  “你抬起头来。”
  姑娘脸羞而红,似乎能掐出水来一般。
  离得近了,朱厚照看得更清楚,这着实是个美丽的女子,其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全身一袭淡绿色的长裙,更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尘之感。
  “退下吧。”
  许多话,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讲。且太后既已夸赞,有些话也不必讲。
  之后,流程继续。
  不过待到第十六个人时,朱厚照有些玩味的笑,他斜着抬头看了一眼秋云,发现秋云也微微的红脸。
  因为这位姑娘和秋云的模样有几分相似。
  “此人,倒生的美。”
  皇帝含着笑意说话,其实有其他的意味。
  秋云娇嗔又微微惊慌的瞧她一眼,“陛下,这可是外面……”
  朱厚照眼睛一亮,倒是鲜少见她如此,“外面好,外面好……”
  “什么呀,还外面好呢。”
  朱厚照又意味深长的暗指,“啊,那里面好,里面好……”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之幸
  时间来到八月以后,杨廷和的脚步也已经遍及淮安、扬州等地,随行的有少府的一个郎中,名祝应新。按照购粮契约定,皇帝内帑二十万两银子拨予杨廷和,由杨廷和去购买少府青正源粮商的粮食,随后赈济两淮各处盐场灶户。
  二十万这个数字,并非是朱厚照最初的打算,他舍得花钱,只是后来发现并不需要花七八十万两那么多,那便按实际拨银。
  此时京师地界市面上的价格,一石粮食大约需0.4两白银,20万两银子大约可以购得50万石的粮食,约合7500万斤的粮食。这个数量,赈几万人是足够的。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大米消耗量差不多就是2斤左右。
  所以理论上,这笔银子可以让这些灶户吃的很好。兴许10万两也足够。
  但实际上,银两下拨总是会被克扣,不是杨廷和、少府这一层克扣,而是下面的小吏克扣,那么多盐场,那么多人,总不能杨廷和去一个个赐饭,所以还是要依靠那些小吏。只能尽量看得紧一些,减少些这样的损失。
  此外,实物交易同样受许多环境的限制。
  虽然经过这几年朝廷认真的治理下,50万石的粮食,紧急凑些还是可以的。
  但问题是运输!
  此时的漕船每艘能运粮400石,若是50万石粮食一次运走,就需要临时征调1250艘船!
  京杭大运河每日繁忙异常,漕粮北上也是关系重大的国策,船当然是不缺的,但忽然间说要找出1250艘来,那除非发生战争,到处征调。
  即便青正源作为皇家的粮商,这一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发展的极为迅速,那也一样不容易。
  因为没有人敢耽误漕运。
  最后也是克服多重困难,先将10万石起运。
  于是紧急联系、抽调、运粮……
  八月初第一批粮食终于上路。
  30多处盐场,5万多灶户……朝廷忽然间撤掉运司,各处盐场不可避免的有些混乱,底层之下,灶户的余盐销路陡然从紧。
  朝廷杀了这么多人,即便胆子再大的人,也会有所收敛。
  现如今余盐不仅出手困难,价格也极低。
  赵慎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杨廷和给盼来了。
  他一个刑部侍郎,忽然间给派成了巡盐御史,这便算了,恰好还遇上这种事情,真的是太看得起他了。
  但和杨廷和几句话一讲,赵慎还是觉得不容乐观,
  “现如今各处盐场人心浮动,我亲自去看过灶户的生活。灶丁以盐事为天,一日不煎盐则一日无所营运,一日不卖盐,则一日受其饥寒。自上任转运使北上京师,已经有近两月时间。许多灶户已经实质断炊。10万石的粮食需尽快赈济到位,否则两淮这地区,今日不乱、明日不乱,后日必乱!”
  “除此之外,朝廷将运司撤去,后面是个什么说法?大乱之时,流言遍起,再没有主意出来,今年的两淮盐课,几十万两银子如何保证?”
  杨廷和也不和他废话,“赵盐司,问题太多,来不及一一回答。杨某此次离京,奉的圣命是赈济盐场灶户。如你所言,先让这些人活下去是眼下最要紧之事。杨某是钦差,你为盐司,我们两个共同署名下令,令三十个盐场大使立赴扬州领粮!”
  “令他们领粮?”赵慎很怀疑。
  “这个时候只能令他们!”杨廷和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你这个巡盐御史行署是个空的,杨某这钦差就算带30人,他们连盐场都不认得在哪里!不靠各处盐场的大使又能靠谁?事急不能不从权,这个时候朝廷的心思、陛下的心思是要给这些灶户以活路!其他的都暂时搁在一边!”
  因为现实总是这样无奈,所以一定要先解决主要矛盾。
  就像运粮一样,
  50万石的粮食,说出来多么震撼。
  但是还真以为皇帝在紫禁城一喊,第二天几万人就都吃上饭了啊。
  赵慎自然知道轻重,他稍微一想也知道,要做成这件事,的确只能依靠这些盐场的盐官。
  “好!这令赵某来写。”
  杨廷和身形一正,拱手道:“赵盐司大义。”
  “大义的是朝廷,是陛下。说到底,这些粮食是皇上的。”
  客套话不多说,也不是说的时候。
  杨廷和又建议说:“刚刚盐司说大乱之时流言四起。因而赈济灶户一事,最好要能做得大张旗鼓。钦差的名头虽大,但运司出了这样的事,眼下人人关注的还是盐司这里。”
  “赵某明白,以盐司之名义,在两淮地区差官张榜,讲述朝廷赈济之事实,至少稳住数万民心,也稳住盐商之心。”
  赵慎还是很上道的。
  这是杨廷和的感觉。
  实际上,皇帝后来提拔的官员,都是较为灵活、较有能力的,太过迂腐而死板的人,实在不适合在朱厚照手底下干事,他自己难受,皇帝也一样难受。
  越谈越欢之后,杨廷和心中的陌生感渐渐消失,尤其此时的大形势颇为紧张,问题当前更加需要务实,因而又一连商量了好几条办法。
  总归是以稳住大局、救济百姓、重振信心为主。
  关于这个重振信心,赵慎尤为佩服。
  杨廷和说:“朝廷是抓了许多盐商,但陛下从来不是不让盐商做生意,现在死了这么多人,民间盐商不仅对于两淮地区的盐事心存顾虑,怕是其他运司的盐业也会受些影响。这是与陛下的心意不合的。赵盐司若想事情做得漂亮些,最终还是要让两淮盐业走上正轨,而正轨的内涵,便是要重振商人的信心。”
  如此,赵慎恍然大悟。他原先是会查案,对于在这种实际的政务,还是落了杨廷和一大截。
  所以他也虚心请教,“还好陛下派了杨介夫公,不然在下要耽误大事了!”
  “客气了。盐司,刚刚的那些若没问题,要不还是尽快处置?”
  “好!”
  这样一来,巡盐御史实际上把两淮盐业的运营与管束抓在手中,十几天之内,各种官方的意见频出,粮食的拨付、余盐的处置、盐场的生产……哪怕信心还没完全恢复,至少也要以政令的方式令他们恢复。
  杨廷和的话说的好,盐与粮食一样,多一点,总归是没有坏处!
  这些是赵慎的工作。而杨廷和作为钦差的身份,还有一个便利之处,就是可以和各府、州、县的地方官接触。
  他想就地购粮来凑足剩余的40万石,实在不行,就到应天府、苏州府购粮,不一定非要到京师嘛对不对。
  杨廷和一系列的应对、处置让赵慎大开眼界。
  连续多日辛苦之后,两人得一空闲,赵慎便忍不住赞誉,
  “原先就曾听说,陛下还在东宫时便甚宠杨介夫公,这次一见,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杨廷和也没太张狂,京师里论圣宠,他差过好几人呢。
  “在下最初也不是这样。实际上,也是陛下的意思。朝堂上这几年风气转变,渐渐的以实务为先。这并非是正德元年忽然冒出来的,而是陛下布局好几年的结果。陛下常说,没有地方政务的锻炼,一个官员的能力到底如何,其实是存疑的。”
  赵慎入京不是很早,杨廷和这句话算是为他解惑了。他此刻才明白,皇帝已经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而脑海中也浮现出皇帝那睿智的模样,心中更为颤服。
  “圣天子在朝,大明之幸矣!”


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桩乐事
  一般来说,朝廷差官张榜,大选秀女,前后也要有一年的时间。不过先帝在时就已经筹备过该事项,所以才有正德元年八月便接近结束的进度。
  按照规矩,最后剩余的50人要在宫内居住一个月的时间,内官会派人持续观察,叫‘审其形、辨其音、考其才’。
  所以最后的人选怎么也要到九月中旬时才由皇帝钦定。
  虽然朱厚照觉得,这段观察期其实没什么用,十来岁的小姑娘给带到紫禁城这种地方,谁还敢暴露本性?还不都是端着、装着。
  他原先是这么想,
  但显然他忽略了一些笨蛋的愚蠢程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3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7/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