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不想再烦了,只要朱笔批了,尘埃落定了,便也没什么好争的。
无非就是有些人要发牢骚,但发几天也就结束了。
第二日,六部九卿全都来了。
皇帝从来不会偷偷的做什么,要做就当着他们所有人的面。所以才全都叫过来!
“……那些案卷上所记载的,便是两淮运司部门官员的罪状。按照朕先前的圣旨,这些人罪当诛!”
最后三个字,甚至还有殿里的回音!
“朕今天是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大明朝的盐政败坏到这个地步。因为就是朕这个皇帝要杀这几个贪官都如此难,更何况是臣子?!”
“陛下。”
闵珪一向是个怪脾气,这次他有话要说,“微臣几人从未想过要为他们的罪状辩解,盐课之弊本身更是由大司徒一力揭露。微臣只是觉得,盐课之钱为我大明岁入近三成,轻易不可妄动。且两淮运司之案,不仅仅限于两淮,更有两浙、福建、山东等地运司,陛下要杀尽两淮之盐官,那便是要杀尽天下之盐官,可盐课经得住这样的震动吗?!主忧臣辱,陛下震怒,是为国为民。臣等力谏也是为了大明、为了陛下!此臣肺腑之言,望陛下明察!”
朱厚照眼皮子忍不住跳了一下,“闵尚书所言的对。不过朕理政也有几年了,你说的道理朕难道不懂?大明朝的官,就爱仗着法不责众、天下震动这几个词胡乱施为!似乎是想要吓住朕一般!哼!朕不怕!治国有时比的也是决心。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若没有这份决心,不要说盐课之弊了,哪一项弊病能得到真正的改善?!朝堂震动、天下震动,朕倒也想要看看,是不是我大明朝的江山顷刻便覆灭了!”
其实作为后世人,他本身是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性格。但渐渐地也发现,千万不能一味的松和软,否则真的一点儿事都推不下去。
朱厚照多坚决,其实臣子们都知道。但到此时还有这样的问题可见一斑。这件事他不盯得紧一点,说不定就会被拖下去。
或者试想一下如果是弘治即便已经是眼下这个局面,他也推不动。那种情形下大概是……几个生员抨击一下宦官,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因为厂卫都被皇帝压制而不敢动,继而情势恶化,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声讨,之后朝堂上劝谏的声音就会如海浪一般,几个重臣大约也会先后发声,到了皇帝这里,他性子又软。
好了,那这件事得从长计议。一从长计议,基本就是个虎头蛇尾。
然后其他官员一瞧,喔?没什么事嘛。于是舞照跳,歌照唱。
所以朱厚照屡次提到比拼意志,这不是空话,而是他真实的感受。
有许多事就是个魄力的问题,做了就是做了,能咋的?
僵局之下,刘瑾跪到皇帝身前。
“请陛下下旨!”
朱厚照站了起来,“朕,承列祖列宗之遗命,以一人而治天下,但却非以天下而奉一人!此为正德,正己之德,也是正天下人之德!”
其实圣旨早已写好,气氛烘托到这儿了,刘瑾便捧好请皇帝用印。
……
“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
(今天有点忙发个四千字章节,请谅解。本猫是搞拆迁的,各位光想就知道这里多少破事,而且层出不穷)
第三百八十九章 显微镜下的普通人
盛夏的京师却有一丝肃穆。
一道旨意自宫中而来,三十三人将于秋后问斩!
对于兵部尚书王炳来说,他原先是赞同严惩盐课之案的官员的,但如今又略有改变,其中关键在于他仅是把这件事作为对付司礼监的手段。
等于是事情摆在一边,先把刘瑾弄下来再说。
可惜这三十三颗人头让这件事难度变高了。
因为刘瑾也会感受皇帝的决心,那么他‘敢于放宽’的可能性就会变小。
皇帝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敢和天下百姓去争。
不敢与百姓争,却敢于处死这三十三人,其中取舍清清楚楚。
原先王炳还试图斗一下两位阁老,可惜皇帝一招‘千里之外’,直接让李、谢二人出京,
再加上这一次……
他都开始怀疑皇帝是不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另外前几日两淮转运使邹澄于牢狱中呐喊,说冤枉,似乎疯魔之症一下子好了。知道情况的人明白,他这样不要脸面、把自己当个笑话,就是要和外面准备营救他的人相互配合。
但现在大概也是要戛然而止了。
他的家人被人赶了出来,当初奉上的银子只拿回一半。以往说过的所有的话现在就只剩下三个字:办不了!
天气本就炎热,邹夫人在哭天抢地之中直接晕了过去。
她那十几岁的儿子即便捧着银两也找不到给她瞧病的大夫,
一则,你家相公是朝廷要犯,挣钱不要命啊,我去和你扯上关系。二则,这很快就是寡妇了,相公还是被砍头,寡妇门前的是非倒还好,主要是他妈晦气啊!
人家都说要沾沾气运,你要是中个状元榜眼什么的,那是人见人爱,即便没什么实际利益,说不准也能碰上点儿文曲星的才气。
没办法,最后还是女子医馆收下了邹夫人这个女病人。
反正谈大夫救人为先,她这里不管是罪官、还是高官,不管是平民还是衙内,都是一样的救。
至于路人们口中指指点点的说的那种‘她的相公要被杀头’的话,谈大夫先放在一边。
诊断、开方……
做好了这些,谈大夫才带着辛蕙入宫。
上次皇帝病后,一直带着些咳嗽,她便也向侍从室递条子。
“葵儿,为师与辛蕙尽量早些回来。医馆里面,你照看着些。”
“好。”葵儿姑娘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眼神里大约有些失望,她抿了抿润弹的嘴唇。刚转身回屋里,便见到一个妇人冲着她跪了下来。
葵儿身形修长,只两步便来到她面前,“老夫人不可,快躺下休息!”
“妾身邹卫氏谢过谈大夫救命之恩。”
她大概也是糊涂了。
葵儿一边扶起她一边解释,“邹夫人,我不是谈大夫,谈大夫是我师父,她不在这里。”
邹卫氏不想起身,缘由自然也是有事相求,
“原来是谈大夫的弟子。妾身听闻谈大夫不仅医术高明,而且仁心仁术,更是得到了皇上的称赞。想必谈大夫一定可以见到皇上……”
葵儿知道她走投无路,不过接下来的话不必再说了。
她甚至都知道她要说什么的,毕竟这几年要这么说的人也不少。
“邹夫人,这里是医馆,朝堂上的事我师父不会管、也管不了。你若是还有哪里不适,可以与我说明。但其他的事,请恕我们爱莫能助。”
邹卫氏听完又只能哭出声。
看得葵儿也觉得不是滋味。
但该怎么说呢,当今圣上是什么模样,她也瞧得清楚,若不是那些人自己为非作歹、不遵法度,又何至于有这样的结局?
“娘……”邹卫氏的儿子抱了抱他的娘亲,“你身子不好,还是躺下休息。若是要跪,也是儿子跪,不跪到天子心软,饶了我爹便不起来。”
葵儿一听,这话不对。
“为官一任,却不能造福一方。百姓恶之,陛下惩之,这本是天经地义,你又为何要说是陛下不够心软?”
“我不管!”小孩子哪里讲那么多道理,“我爹是那么好的人,却要狠心杀他,难道我还要说他仁慈吗?”
“你爹当然对你是好。可对他治下的子民却是无穷的害!”葵儿不想再和小孩子无畏的争论,“邹夫人,你还是快些走吧。女子医馆不是内阁,我们师徒也仅仅是个大夫,国家大事是不敢插嘴的!”
邹卫氏的确可怜,
但可怜才是对的。
他们若不可怜,便要有无数人要更可怜。
到了晚间,
辛蕙在房间里挑灯看着什么,
葵儿摸过去,状若无意的问:“师姐,怎么不睡?”
“快了……”辛蕙不抬头,无意识的回说:“师父说陛下的病症并未痊愈,现在不咳是天气不凉,等到秋冬之时受些寒风说不准还会偶尔咳嗽。再有,眼下天气炎热,陛下火气太旺颇受其苦,因而叫我仔细查查有没有既能止咳又清凉解暑的方子。”
“陛下还没好?!”葵儿满是惊讶。
“病去本来就如抽丝,你这丫头干嘛一惊一乍,大晚上的吓我一跳。”
她说完话,继续看书,只不过很快又忽然停住,然后抬头看着葵儿。
“怎……怎么了?”葵儿摸了摸自己的脸,“可是……有什么东西在脸上吗?”
“师妹好像很关心陛下。”
“师姐!”葵儿大羞,“这不能乱说的。师姐当那是谁?”
“是乱说吗?可你今天明明有些魂不守舍。”
“那是我在想其他的事情。”
“什么事情?”
“就是今天师父救的那个老妇人。”葵儿坐了下来,望着窗外的月亮和星空,“我们都知道,陛下励精图治又宽仁爱民,他惩治的是贪官污吏,可这些贪官污吏的家人还到处在说陛下心狠。”
辛蕙有些不在意的说:“你管那些人干嘛。京里近来求情的多了,求出病症或是急火攻心的又不是她一人。也就是师父医者仁心,要是你师姐我,你看我救不救她们。不对,今日那人说了……心狠?”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杀你,你也得谢恩。
“就还是个很小的孩子。”
“那以后肯定也不得好下场,教孩子教得便不对。”辛蕙有些嫉恶如仇,“听说从这些贪官家里抄了好些银两出来呢。他们这些人的脏银要是不吐出来,你想想谷姨要怎么活?”
辛蕙说的人名为谷蓉,原先是顺天府大兴县乡下采药人,有些好药材他们会聚一聚,隔上三个月左右就拿来卖给医馆。
因为谈大夫人比较好,从不缺斤少两,普通的百姓都愿意往这里来。
后来她的相公不幸从树上摔下来。灾难由此而始,谷蓉为了给相公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银钱,可最终那人还是没能活下来。
后来谈大夫看她可怜,便让她在医馆里做些捡药、清理药罐、药渣等洒扫活儿,反正每月也给些例钱就是了。
前段时间,朝廷成立了京师规划司,决意要将京师南城聚集蜗居的百姓给迁走,重新寻一处地方盖房子。
这些本来对这位谷姨没什么吸引力,但她还有一个儿子。一听说新建的几个坊,里面还会建有私塾。这下这位母亲可就急切起来了。
当然,她认识些好人,不需要到那个什么银行里借钱,像辛蕙啊、葵儿啊,医馆里的个人一起掏了些银子借与她。
现在那处平房都铺了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