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324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第三个改变也是无奈之下,但危害不小的改变。
  便是朝廷允许盐商以余盐补买正课的形式,向灶户直接购买余盐。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现实:
  成化以后,私盐已经相当泛滥,因为灶户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这些人只得去偷偷去将余盐卖掉。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盐商却因为盐场食盐产量不够而无法支盐。
  所以朝廷才干脆承认并允许,盐商可以直接向灶户购买余盐,这样来缓解守支问题。
  同时也是把一部分利益收回朝廷的手里。
  但是允许盐商直接向灶户购买食盐,基本上为私盐大行其道大开了方便之门。
  到如今朱厚照所面对的情形,
  一个权贵可以通过向皇帝奏讨、请家中亲戚或是下人报中、通过自身的身份越次支盐以及直接贩卖私盐等一系列的办法获得不当收益。
  局势基本已经到了私盐无法去除、越剿就会越多的程度。
  杨廷和是从实际考虑,他进言道:“陛下,大明疆域万里,所属盐场不下两百之数,且分属各省,灶户生活困顿,有余盐则卖余盐,甚至有儿有女的便卖儿卖女,朝廷一味阻止私盐流出,难度极高。再有,盐场分布各地,朝廷只得派遣数量众多的官员监管,可若是官员监守自盗,朝廷又如何得知?所谓查办私盐,非得釜底抽薪不可!”
  朱厚照问:“如何釜底抽薪?”
  “便是要给灶户一条活路!”
  “余盐不再流入,同时朝廷严厉打击私贩,如此双管齐下,局势或可稍作缓和。”
  “他想的不错。双管齐下。”
  杨廷和的双管齐下之法并没有拒绝他要严查走私之人的意思,甚至还是一个补充。朱厚照自然也就不吝夸奖。
  另外一边,刑部尚书闵珪说了个现实的问题,“陛下若是要重臣贩私盐者,臣恐刑部人满为患。”
  “朕已经宽宏大量了吧?”朱厚照理解他们的顾虑,“闵尚书,人人都知道私盐比官盐更加便宜,可你知道为什么便宜?”
  这个问题要说清楚的话,国家的吏治就不能看。
  所以不好讲。
  于是朱厚照说出了其中一个答案,“因为私盐不必纳税!”
  砰!
  随着他话音落下的,是拳头重重砸了一下御案。
  “你们都是饱读诗书的人,碰上这样的勋臣、内官、文人,朕如何能够饶得了他?!”
  所有人低下头,也都跪了下来。
  既然他们不敢讲,
  朱厚照也就继续了,“杨廷和,拟旨!”
  侍从室严嵩和谢丕端来了一个小方桌,上面是笔和纸,这都是先前便准备好的。
  杨廷和爬了起来,以手握笔,等待命令。
  朱厚照做的这件事会显得激烈,一旦令下,不知道多少家庭会破碎。但从弘治十一年还是太子时,他便已经想清楚这一点。
  他要当上这个中兴圣君,所做的大事必以于国有利的大义出发,堂堂正正,以道治国。
  便如稽查私盐,抓捕罪官,这是放在哪朝哪代都立得住脚的举措。
  “……朕承祖业,担有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不敢片刻稍忘,而有盐法败坏至此,尤以私贩盐者亏国用,误边储,最为可恨!今宜申明其禁,多增官兵,严督巡捕。凡私贩盐徒,及窝藏转贩之家,必设法擒捕。将为首者照例枭首,余党亦问拟充军,庶法严人畏!”
  首者照例枭首!
  就是要杀头!
  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就是像现在这样!
  杨廷和写完之后,上呈用印。
  完毕后,朱厚照拿在手里,对众臣说:“都平身。”
  “谢陛下!”
  “朕做事从来讲道理。你们要么是朝廷九卿,要么是勋爵之家,大明有盐法之弊,你们说该不该治?”
  还是没人说话。
  朱厚照哪里放过他们了,“英国公,你先说!”
  英国公心想,圣旨都写好盖印了,现在问这个问题还有意思么!
  “回圣上,既是朝廷之弊,自然该治!”
  “成国公、定国公?”
  “该治。”
  “你们呢?”皇帝面向六部尚书。
  结果自然没什么意外,但朱厚照就是要让他们把这些话都要说出来。
  说出来,下面就好办。
  “既如此,刘瑾。”
  “奴婢在!”
  “你代表司礼监,三位国公代表五军都督府和朝廷勋臣,六部尚书外加大理寺、通政使司和都察院代表群臣一并拟一道公文,遵朕圣旨行事!有衙门公印的用印,没有所属衙门的署名!随后传四方,使天下百姓观之!”
  众人心惊,没想到皇帝来的是这么一招!
  真要说起来,这也不是朱厚照第一次这样了。
  碰上比较重大且会有点难度的事,这种办法就好使。
  因为说到底大明的权力还是金字塔型的,朱厚照把这十几人团搞定,其余人再想反对就不是什么容易事。
  说的实际些,就是那帮人想去托关系,也不知道要托谁。
  而这十几人团之中如果有‘叛徒’,那么也好办,当初你说了话、签了字,自己没办到,你说怪谁?
  另外,这种形式也可以对外展示朝廷上皇帝和一众臣子之间的团结。
  最后就是说,这并非皇帝个人的胡闹,而是那么多人共同商议的结果。
  尽管,这是朱厚照半强制才有的结果,
  可在皇帝面前表了态,难道只说话,不签字?
  天下可没有这种不用负责的好事。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左都御史张敷华心中微微叹息,皇帝的手段太过犀利,隐然有当年太宗皇帝的风采,这样下去,朝廷屡施重典,不免失去天下人心。
  可天子似乎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不顾阻挠,牢牢的抓住上直亲卫。
  这其实就是要用钢刀开路……
  虽然做的事情不能说错,但不免激烈。
  而且他们这些人,皇帝其实还是很在意你的态度的。就是你真的不署名,也许不会丢命,但肯定丢官。
  如今还是正德元年,等再过上几年,朝廷这些独掌一部的高官便都该是皇帝的人了。
  乾清宫中,
  朱厚照就看着他们拟文,看着司礼监盖印、看着六部将各自的大印送过来。
  这样的话,相当于是圣旨先发,然后朝堂中的主要衙门全都发声支持。
  当然,盖了大印,不代表朝堂上就没有主事、御史等官员上疏反对,可他们的官位毕竟小,只要这十几人不带头,剩余的人能成什么气候?
  朱厚照来到户部尚书韩文的面前,将手中的圣旨交到他的手上,“盐课在户部管辖之下,那封奏疏也是你所上。韩尚书,如今朕就将这份圣旨交到你的手上,这也是朕给你的交代!自此以后,上至皇亲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凡贩私盐而误国用者,皆可照旨定罪!朕会令刑部、兵部、大理寺从旁协助,并传旨司礼监、御马监,调东厂、锦衣卫震慑宵小!”
  韩文一辈子也很少做过这么激烈的事,可幸他遇上的是这样一个明君。
  所以他非常正式的先退后一步,行跪拜大礼,随后仰面高呼,
  “臣户部尚书韩文,接旨!!”


第三百六十四章 开始了
  既然接旨,那么各自便去干各自的活,皇帝也不会将所有人都留在乾清宫太久。
  而等到这些人离开,侍从室忽然递了条子说永康大长公主求见。
  朱厚照略有惊诧,不过见见姑姑也好,正巧刚刚紧张刺激、这会儿可以休息一下。
  永康公主大朱厚照13岁,在现代可以说还没到三十,但在这个时候显然已经不小了。
  所以姿态之间蛮有一种雍容之感。
  朱厚照笑着叫她起身,“姑姑不必多礼了。都是自家人。”
  “礼不可废,皇上如今可是天子。”
  朱厚照是她的后辈,也是她的依靠。臣子们当然觉得皇帝年纪大了,可朱厚照的外形实际还是稚嫩……所以永康公主眼神之间也是有疼爱之色闪现。
  “姑姑这个时候入宫,可是有什么事情?”
  永康公主这一趟是来告状的,永康侯徐锜到她家里的事,她要原原本本的告诉皇上。
  所以一被问,便立马滔滔不绝讲了起来。
  最后落尾时说:“按理说,朝堂之事,姑姑一个妇道人家不该多嘴。但永康侯到府上来说的那些事情,若是不向圣上禀报,这心里也实在难受。”
  “自家人到底还是不一样。”朱厚照心情有一阵放松,脸上也浮现出笑容,“姑姑能有此心,朕分外感动。不过这件事姑姑也不必担心,朕自会妥善处置。”
  听到这话,永康公主这颗心才算放下,
  “如此便好。”
  说着她也不再多耽搁皇帝时间,起身欲告退。
  朱厚照拦了一下,“姑姑入宫一趟也不容易,若是没有其他事,便陪朕去永寿宫走一趟。”
  永康公主没想到,但也没多说啥废话,听旨行事就行了。
  路上,她就在皇帝的身侧走着。
  “……前段时间朕的一个贵人小产,时至今日身体是养好了几分。但整日郁郁寡欢,宫里的日子又分外苦闷,姑姑若是得闲,也可替朕宽慰宽慰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3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4/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