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279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男女相处之道,如果处于被付出的一方,所要做的非常简单,就是有回应就好了。
  熬一碗汤忙的多,还是写四个字忙得多。这个账他还是算得明白的。
  “看来陛下很喜欢喝。”秋云也在边上说着好话,“这些年,奴婢们伺候陛下,倒也得过赏,不过有亲笔写于帖的情况实在不多。”
  怀笑、怀颜两姐妹果然开心,且动力更加十足,“既然陛下喜欢,那便多熬些给陛下。”
  “那倒不必。再好吃的东西,每日都吃也会腻的。”秋云对此是有心得了,为了皇帝的口腹之欲,她们这些人都研究好几年了,“还是多几种花样,隔开吃,只要陛下每次喜欢,就是最好。”
  怀颜温婉些,她轻声说:“那明日再做别的好了。”
  “嗯。”秋云点头,“只可惜陛下国事实在繁忙,否则两位贵人如此用心,以陛下宽仁随和的性格,定会来永寿宫。”
  提到这个,她们两个就有些难过了。
  便是‘那个事情’,
  首先张太后提过,
  其次就是娘家人大概是在外面也听说了什么,所以几经转手递了一封信进来,问外面所传是否为真。
  因为她们入了宫,所以古氏在梅府的地位陡然上升,梅夫人现在恨不得将古氏作为闺中姐妹一般去对待。
  而她们两位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那个事情。
  怀笑和怀颜也是会感知的,各方的关切传来,自然而言就会形成对她们的压力,虽说她们也知道自己是商人家庭出身,不指望争什么,但是那毕竟是压力。
  秋云一看两人都抿着嘴唇有些犯愁,也知道其缘由,于是便解释:“……听外臣说,近来各地的督抚要员都陆续进京,所以陛下也比平常时候更加繁忙。两位贵人也不要多想。”
  怀笑不敢说其他的不敬的话,只是小心的问:“秋云姑娘,我们当然不敢耽误陛下的大事。不过,按照往年来看,陛下何时会比较清闲?”
  秋云仔细想了想,
  要她来说,其实皇帝更像个独居者。
  他永远能自娱自乐,把时间安排给自己。
  实际上,如果不是这种性格,叫一个后世人常年待在紫禁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不要说这么小一个城了,好些人待在大城市里时间一长还要出去旅游呢。
  秋云看到的皇帝就是这样,要么是在处理国事,要么是在读书,确实有时间了,就会去书院,前段时间还去看了正阳门下的不夜城。
  偶尔绝对清闲的时候,皇帝就会休息,一段时间内谁也不见,像是一种恢复精气神的感觉。
  “奴婢想,或许三月这次朝会开完以后会好些,不过陛下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
  怀笑和怀颜略显失望。记得家里人与她们说过,宫里的女人最怕时间长了,肚子却不见动静。
  秋云说道:“也是那些外臣,不知道爱惜圣上龙体,他们一边要皇家子嗣传承,一边却总是有那么多的烦心事要圣上处置。”
  “可不可以……”怀颜双手交叉放在小腹前,她本来是要说什么的,但是话讲到这里,似乎是觉得害羞,眼神一偏,满脸嫣红,难以启齿了。
  怀笑忍耐不了催促说:“若是有什么便讲。秋云姑娘和我们一样,也是实心为了圣上好的。”
  “是的,小贵人,再说……”秋云也凑近些,“再说咱们都是女人,什么话都好讲的。”
  怀颜还是害羞,但她的性格不善于违逆别人的意思,所以也是声若蚊蝇的说了,“我是在想,陛下喜沐浴,便是再忙也要沐浴,好不好,我与姐姐去……去……”
  伺候那两个字大概是实难讲出口了。
  秋云一愣,她也没想到是这样。
  这个小贵人看着恬静,没想到心思却大胆。
  这主意,便是怀笑都要脸红,但她也不否认,的确是个办法。
  反正不管怎样,皇帝都是要沐浴的,而且频次很高。主要就是看秋云同意不同意。
  实际上,这事儿也有些为难。
  “……倒,也不是不可以。奴婢只怕,两位贵人没有干过伺候人的粗活,万一出了差错,反倒是个祸事。”
  “那我们学一下好了。”
  秋云抿了抿嘴唇作思考状,“那……那也行。”
  朱厚照当然不知道后宫当中在计划这些事情,他正在召见陕西巡抚齐承遂和太仆寺卿王禀。
  陕西马场经过这几年恢复,逐渐增加到了八处苑马场。
  马政太过重要,所以朱厚照一直都比较关注。
  这两人三言两语已将陕西马场勾勒清楚,“……弘治十八年,陕西共有牧马草场16.8万顷,增加了3.4万顷,共蓄养战马1万8千余匹,牧军从最初的748名增加为4808名。”
  “尤其弘治十七年,陛下力主修复的安定苑,其建成的马营大城共有中营、原川、稠泥河、衙门、石峡口、双井等六营。中营旧有城堡一座,原先损坏,且地基狭窄,此次修缮于本城向南拓展三十五丈,其北边有山,斩削成墙,将其余各墙则加以修理,东西共二百步,南北长二百七十步,周长二里六分四毫;而原川、稠泥河、衙门、石峡口四营,年久亦多损坏,也一并督军修葺;双井原无城堡,于本营修筑小堡一座。”
  “安定苑经过此番修缮,到明年此时,仅这一处马场,臣就敢担保陛下岁可得马一万匹!”
  朱厚照一听看手中的东西,一边听他们两位讲,又问道:“弘治十八年,朝廷下令修缮惠安苑,现在情形如何?”
  “回禀陛下,惠安苑也在大力修复,过去一年来主要是清复牧马草场、增置牧马军人、增加苑寺种马、稽考骑操官员、添设马营城堡,这些都有进展,只不过时日尚短,等到今年底,就可蓄养战马至少五千匹。”
  朱厚照又问:“这些草场说是恢复,难道没有人夺去种粮么?”
  “倒也有,不过马政乃陕西最重要的政务之一,臣若是遇上得罪不起的,那也只能向陛下奏报了。”齐承遂倒也是会说话。
  朱厚照明白了,那意思,我毕竟也是陕西巡抚,一省的老大。那么大的国家,总不至于随便出来一个人就比我官大。
  主要还有个杨一清,他先前任陕西巡抚也是力主恢复马政秩序。
  “这些数字,可都是人命啊。”朱厚照感叹,“朝廷近些年在有序的将民牧退出,西北多养五千匹马,就有五千户家庭,一两万的百姓就能脱离苦海了。”
  这话说得齐承遂和王禀心中动容。官牧之所以受皇帝重视,其中一条也是民牧害百姓太苦,弄得不好,就可能来个河北大起义。
  “陛下勤政爱民,百姓必能体会上意。”
  “不说那么些了。马政还是成效显著的,正德元年,朝廷会再拨银两继续恢复已损坏的马场,你们两位还是要辛苦些,等复套成功,让杨部堂带着你们逐水草于阴山之南!”
  国库的银子近来也是哗啦啦的流出去,准确的说叫预算,而且皇帝又出奇招,要将每年度的预算公之于众。
  他可不管朱元璋的子孙过得好不好。说白了作为皇帝能有什么不好的。他要把这个国家的赋税花在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上。
  所以其实近来京师里也在讨论预算的事。
  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的花费或者还未确定但肯定有的花费,马政一定榜上有名。
  此外还要有河工!
  “……国库的银两每年都是有去向的,官员俸禄、宗室禄米,仅是这些,就已经十去七八,西北还要拨付军饷,老夫这个大司徒其实手里也没多少银子。再有,弘治十八年江西闹灾荒,拨二十万两,今年尚不知哪里会不会有水灾、旱灾,再预留个三十万两的赈灾银也有必要。你们说,这个账怎么算?”
  几日以来,有的官员面圣要到了银两。比如王守仁。
  有的官员也开口要银两,什么官道、驿站、城墙、寺庙失修,因为大家都知道皇帝有钱,恰逢又有人要到钱,自然就都会动心思。
  这个时候户部尚书韩文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原本众人是为了王鏊入京相逢而相聚,结果说来说去关注点却都在财神爷手上。
  除了国库。
  皇帝的银子也不少,许多人心里也在盘算。
  现如今宫里的渠道要么是少府,要么就是内帑。
  少府最大的一笔收入来自弘治十七年抄家,当时现银查获一百六十多万两,古玩字画也有一百多万两。
  皇帝下令,古玩字画全部折银卖了,他一个皇帝要那玩意儿干嘛,当宋徽宗啊。
  除此之外,少府还有些持续性收入,不过数量不多,弘治十八年也就六十多万两。
  而花销则惊人,正阳门内,不夜城建的如火如荼,每月都要有十万两银子出去,此外还有官办粮商、船厂也都是吞银子的大户。好消息是再有半年不夜城也就可以完工了,毕竟不是几十层的高楼。
  到时候出租、收税,都是一笔收入。
  这些账,离户部近的人都是知道的,所以少府少说还要有近百万两白银。
  内帑就更让人充满想象,去年西北战事之后,皇帝见于明面的花费就是拨给杨一清二十万两。其余的便没有浪费过。
  而且宫里用度削减、所有的营造都停了,类似修个宫殿、造个亭子这些事,皇帝提都没提过。也就是说,内帑还有约二百万两白银。
  他们大概还不知道梅可甲和谷大用又从浙江起运了二百四十万两入京。
  但官员们知道,三地市舶司皆有准入制,准入制从富商手中收银亦有两百万之巨。
  多少年都没这么富裕过了。
  这么多银子,当然要想办法申请一点了。
  所以韩文哭穷,众人都没当一回事,闵珪说:“浙、闽之银诸位就不要想了。陛下于奉天门诏谕过群臣,市舶司准入制的银两皆用于百姓!”
  当时许多臣子不同意这奇怪的准入制,结果皇帝这句话一讲,闵珪当场来劲,他是个有个性的人,也骄傲,所以这个时候讲起这个,也是要露露脸。
  也果然就有人捧场说:“国有闵珪,百姓之福矣。”
  王鏊却笑了笑说:“所谓用于百姓,也要看怎么个用法。我等做官都是为百姓民生计,到了君前,我们也是要说话的呀。”
  闵珪佯怒说:“济之是帝师,你这样就是欺负老夫了。老夫可不服气!”
  他就是这个性格,众人只觉得像老顽童,所以都哈哈大笑。
  担任阁臣的李东阳和谢迁坐在面朝南的主位,感慨道:“老夫活了大半辈子,怎么也没敢想过,朝政会有今日盛景。陛下所得银两若非用于边,则必是用于民,用于己,那是极少的了。”
  “圣明无过皇上!”
  “上下用度有节制,则民生之困可解其大半。老夫浅见,市舶司所得银两,总该要给河工一点。”
  农业生产的关键在水利。
  弘治六年,刘大夏以主持修过苏松河道,成效显著。
  “浙江进入大治以后,嘉善、杭州、宁波,正需要一笔河工款,只要略加治理,则可为朝廷再造一个松江府。”
  松江紧邻嘉善、杭州。
  这些地方都是特别适合种粮的平原地带,但是杭州府与松江府的税两还是有几十万石的差距。这话是王鏊所说,他是浙闽总督,自然就有这个私心,另外因为地理相近,杭州府的条件也没差多少。
  ……
  宫外面肯定是讨论的热闹的,
  不管真实的民间怎么样,但至少现在在朱厚照的带动下,朝廷之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展现出来了。无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各个官员都在提一些善政。
  这样提,或许有心中理想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想进入皇帝的视线。
  朝廷之中,因为事务做得好而圣宠攀升的已经有好些人了,譬如户部侍郎顾佐、刑部侍郎赵慎、太仆寺卿王禀。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嘛。
  不过外面的人夜晚相聚,皇帝太过疲惫,圣驾已近后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2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9/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