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252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众人说说笑笑之间,
  忽然进来一个小厮,小步快走的模样,看起来略有焦急,他摸到张逸闻的身边,凑着耳朵说了一句什么。
  孔瑞和鲁孟广都在喝茶,做出不在偷听的模样,而且确实也听不到。
  但只听‘夸嚓’一声,张逸闻整个人站起来然后又倒了下去撞到了放在身边的桌椅,呼啦啦的声音不断,引来孔、鲁二人的注意。
  等再抬头看张逸闻时,只见他脸色发白,嘴唇颤抖,面带惊恐,而且方寸大乱。
  “张老板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是王守仁做了什么吗?”鲁孟广呵斥了一下那小厮,“快扶你家老爷起来!张老板,你不要慌神,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与我们讲!大家一起想想办法。”
  “……人。人被抓了!”张逸闻声嘶力竭,仿佛身体里的力量都被抽走一般。
  “谁?谁被抓了?”
  “京里的人!”
  孔、鲁二人对视一眼,京里的人?
  京里的人被抓,张逸闻却如此反应……难道是?
  “是太仆寺寺丞?!”
  张氏的族人张逸天!
  这人是个四品官,而且太仆寺在当今圣上的治下实际权力不断增长,里面的官员都在皇帝的视线之内,只要表现的好,前途是不会差的。
  就像前任太仆寺卿梁储,现在已经是吏部左侍郎了。
  相比起来,孔瑞和鲁孟广这同样的四品官就比太仆寺寺丞差多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多少知府知州,有几个是皇帝知道名字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家里出了一个在太仆寺任职的官员,那妥妥的可以为家族保驾护航,不会有一点问题。
  因为地方官都会考虑此人将来会不会升官这种问题,一旦他摇身一变,成了太仆寺少卿,或者什么侍郎,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张逸闻声泪俱下,“除了是他,还会有谁?!”
  孔瑞急问:“可知道是因为什么?如果不是大错,应当可以想办法补救。逸天兄就在太仆寺任职,里面的同僚大多相熟,且他平时待人大方、又讲义气,这个时候过去求的话,也不是没有转机。像是太仆寺卿、少卿这些都是陛下常召见的官员,陛下也信任他们,如果能由他们去求情的话,逸天兄说不定可以转危为安!”
  “不错!”鲁孟广也附和,“张老板先不要急,总归是要把问题搞清楚。还有这个消息也要再次确认。太仆寺陛下非常重视,能够选进去的官员也都是才德兼备的,自古明君爱惜人才,逸天兄更是行事稳重,况且是不是真的眼下还不知道呢!”
  “这倒也是,这倒也是……”张逸闻连续嘀咕着,刚刚那一瞬间他也确实是慌了神了。
  毕竟这个事情太过晴天霹雳,张逸天一旦被抓,那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整个家族都会受其连累。
  生意会被其他有官方背景的人抢夺……
  他本身也不太可能,再以今天这样一种姿态和堂堂的朝廷知府对话。
  说实话,他就是一个商人,不是张逸天,少了官府的背景,他凭什么在这里立足?
  张逸闻问身边的小厮,“你再说一遍,消息是怎么讲的?大老爷为什么会被抓起来?!”
  那小厮也害怕,哆哆嗦嗦的讲,“咱们的人只说大老爷被抓得很突然,具体因为什么也还是在打听。而较之以往大老爷其实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无非就是上了一封弹劾丰熙的奏疏。至于是否准确,小人无法确认,小人就是将咱自己说的话再转述给老爷听。”
  张逸闻脸色不轻松,这事儿不像是假的。
  传错什么,都不可能传错这种信息。
  “这个丰瘸子!”张老板狠狠的敲了一下木桌,“一定是他在陛下那边说了什么。蒙蔽了陛下。他这是公然的报复!一个堂堂的布政使竟然做起了这种事!”
  孔、鲁二人听闻也是心惊,“丰瘸子也太不留情面了,即便他是侍从室出来的天子近臣,但行事作风也不该如此霸道,便是一点儿不合他的意,便要将人打死?”
  “现如今更是他说什么、陛下信什么。为人臣子,有此盛宠本应当规劝陛下减赋税、款刑罚,他倒好,竟然挟私报复。张氏与其有恩怨,他便报复在京师的逸天兄。可福建和远在京师的逸天兄有什么关系?心胸这般狭小,必是奸佞之辈!”
  他们几人这样胡乱喷了几句,但是情绪解决不了问题。
  张逸闻想来想去,还是冲孔瑞、鲁孟广拱手,“孔府尊、鲁府尊,族兄被抓之事,还是恳请两位勿要外传。若是能够有帮得上小人的,也恳请两位府尊施以援手,大恩大德,小人没齿难忘。若是有什么需要效劳的,小人也绝不会推辞。”
  这话已经很露骨了。
  孔、鲁二人自然是摆官架,轻轻唔了一声,“京师中,我也有些同窗。我先书信一封吧。若是能帮得了的,那自然是要拉一把,相互扶持,本是应有之义。张老板,要不今日便先到这里,我们就先不叨扰了。总之,大事不要慌乱。”
  他们两个提了这个‘让他慢慢去忙的’借口离开,但实际上已经有一种距离感出来。
  不管孔瑞和鲁孟广说得多么义薄云天,张逸天忽然在京师被抓的消息,实在是有些惊人。
  因为时机太过凑巧。
  这两个人走到外面,还要再演绎一番。
  鲁孟广说:“孔兄,依兄弟看,张逸天这回是凶多吉少,要是哪天想要去总督府衙门了,可要记得拉兄弟我一起。”
  孔瑞颇为无奈,甩着衣袖说:“山雨欲来的时候,你还要和我互相猜忌?!”
  “那这里,你打算怎么办?”鲁孟广努了努嘴巴,示意屋子里面的张氏的。
  他们的心思很简单,张氏似乎要出事……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个时候谁去救他?
  “先暂时这样,咱们太过分,他交代我们也会很快的。想个法子再说吧。”
  张逸闻这边也一样心思复杂。
  京里这个时候传出抓人的消息,这是明显的朝廷对张氏有意见。张逸闻笑了笑,他想得太自大了,朝廷怎么会管他一个小小的商人之家?
  失去了官府的力量,接下来他会在哪里都吃不开。孔瑞、鲁孟广也不是什么好人,估计心里想着怎么脱身呢。
  这个时候,张逸闻想到了布政使衙门、想到了总督府……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上谕问天下
  对于张逸闻这样千千万万的商人来说,光想到布政使衙门和总督府是没有用的。
  因为他们进不去。
  不管实际上是不是地方宗族把持了所谓的民间力量,只要不是总督主动想见他们,那么他一辈子也见不到浙闽总督这样的高官。
  哪怕就是知府,其实也有他那个京师族兄的面子在里头。
  现在最关键的人出了事,张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过不了几天,消息传开,那么伸向他的黑手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不过也不是就是说他在这个关口立马去向丰熙倒戈,结果就会很好。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一个商人怎么可能哪那么抢手,仿佛一省之长就在等着他。
  这其中,两层不得不考虑。
  其一,张逸天在京师到底是怎么被抓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是其他的事情,这个时候倒戈,然后囫囵吞枣的事情一股脑全说了,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而且还把张逸天给卖了。
  本来人家没啥事,或者人家自己还没交代,又或者人家在京师能量大,总之一句话,就是张逸天会不会转危为安还不得而知。可不要张逸天在京师守口如瓶,结果家里人就先全部交代了。
  说到底,真的拿出真金白银去倒戈这个选择很难,人,总是会对更好的结果心存幻想。
  其二,张逸天变得有问题,那就是张氏有问题。这个时候,张氏其实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不管是丰熙还是王鏊都不会接这个烫手山芋,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京师里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皇帝是出于什么原因把张逸天给抓了起来。
  张氏倒戈,做出很大牺牲,其目的必然包含要救出张逸天。
  因为如果救不出这个人,对于张氏来说其他所有的选项都毫无意义。没有保住半条命的说法,要么继续辉煌,要么回去当贫农,甚至还小命不保。
  可要救张逸天?谁敢打这个包票。
  所以这个时刻对于张逸闻来说是极端煎熬的,他的心情也很难说,对官府的憎恨有、对过去选择的懊悔有。
  而丰熙是听到有人禀告说张氏宗族的好多家店铺忽然关闭,才开始知道京里有个四品的小官被抓了起来,否则他都不会关注到这一点。
  除了张氏以外,
  福州城内其余几个家族顿时慌了神。
  张逸天求见不了丰熙,但是不代表其他人不可以。
  一向和张氏同进退的郭氏第二天就去了福州知府衙门求见,等到他到了,才发现在他之前已经有个人在了。
  有身穿官服的,也有穿着粗布麻衣的……有些是知县,有些是大户。
  而其他各家的老板也都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郭氏的郭方振。
  他怎么来了?
  这帮人互相之间大诉苦水……原来是王守仁似乎想来硬的。
  “新任王知府不是单枪匹马而来,他的上头有布政使、总督,昨日,知府衙门里的人都和我们说,这个王知府急了,开始去按察使衙门借兵了。这是要干什么?”
  如果一个外来官员到地方容易被架空,那朱厚照就派一群……行政、军事都在手中。原来还有个按察使会掣肘丰熙,只要感觉不合适,那也一并换掉。
  还真就不信了,就当朝廷的官不是个官呗?
  眼下是到了明末不成!朝廷的统治还没有瓦解到这样一种地步吧!
  ……
  ……
  “这么说,王伯安这个法子,还真的有些用?”
  丰熙笑了笑,“连番恐吓,多少是有些用。大部分人也不是要拼命的架势。不过并没有彻底的解决问题,还是有些地方、有些人顽固不化,觉得咱们拿他们没有办法。”
  王鏊摸了摸胡须,“只要不是铁板一块,就是王伯安大功劳一件。至于剩下的也不用急,当初陛下的意思是要将打击走私和开海联系在一起。本官已经听说,京里有了动静。谁要是冥顽不灵,到时候自有办法。”
  “再有,本官已向京师行文,请求陛下将福建今年的税粮暂时抵作军需粮饷的储备,若是有变,即刻可用。若是有惊无险,那么该做何用就做何用。这样哪怕只收取部分税粮,于子初那边也当够用了。事后大局已定,那些拖欠税粮的账再和他们慢慢算!”
  最主要是,这帮人打着税粮不缴纳,然后让朝廷怪罪他们二人的算盘落空了。
  事后,王鏊怎么样也会将福建该缴纳的税粮收齐。
  “就地转为军需粮饷这个法子好。”
  不到福建当地,就不知道会遇到这个问题,不遇到这个问题,就想不出这个办法。
  总之福建大局能稳,对他们来说应当不是问题。
  “部堂,浙江那边如何?”
  在封建时代,福建的地位和力量都不如浙江,浙北毕竟还有大片的农田适合种地,湖州府、杭州府这些都要比福州府要好。
  尤其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不是说着玩的。
  而且浙江的进士多,就是在朝当大官也有。
  “一切都还是要等真的开海令下来才知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2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2/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