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242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回过头来再看内地,旱灾、水灾哪一年少过?弘治十一年山东齐宽案,弘治十七年浙江贪腐窝案令人触目惊心;土地无序买卖致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百姓接连垦荒之下,在册的农田数量却比之太祖初年少了至少三百万顷;马政破坏不堪,西北三十六处苑马场经大力恢复也不过只余七处……”
  “大明若不中兴,则北虏必定逐鹿中原,朕的子孙大概是没什么活路,你们的子孙呢?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各位爱卿,朕今日这些话,是对你们讲,也是对天下人讲。朕决意励精图治,恢复国朝初年的盛景,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朕这一生就是为此而活的,为了这个目标,朕愿意冒险、愿意受累,谁想阻挠的,可以,将朕撵下这个皇位,叫朕称他为君即可!一句话,在这一点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太仆寺卿王禀虽然是京里的官员,但也几乎没怎么听过皇帝有这番坚决的发言。
  这是帝王的意志。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天子志向又会有怎样的动静出来?
  “臣湖广巡抚罗睿愿为陛下驱策!终此一生,为我大明中兴、为实现陛下志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个五十多岁胖嘟嘟的男人。
  他这话一讲,其他人也反应过来,奶奶的,给他抢了个先。
  于是也立马纷纷高呼:“愿为陛下驱策!”
  朱厚照嘴角弯了起来,“你们都是读史书的人,在任时要有对历史的责任感,朕不想哪一天查到你们也涉及什么大案,到那个时候被钉在耻辱柱上,可不要说朕不教而诛。”
  “臣等不敢!”
  “朕也希望你们是真不敢。”说完之后,朱厚照向刘瑾使眼色。
  刘瑾低头说:“刑部闵尚书已经到了。”
  这是这次培训的流程安排。
  总体方向当然是皇帝来说,不过具体内容,朱厚照安排了几名朝官来上。也可以说,他第一步是提振士气,后面就是闵珪来讲,基本上就是用各种犯错误暴露被抓的官员来起到警示作用。也可以说叫廉政作风建设……
  之后礼部尚书林瀚会来讲思想、户部侍郎顾佐会来讲经济、吏部尚书王鏊会来讲政绩观和经世致用之说,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这其中很多内容非常的丰富,就像顾佐,他一个人大概就会讲三天,包括成立少府的目的、朝廷用工的好处、粮价平稳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国库收入与支出、大明财政的严峻形势等等。
  此次培训的时间也会长达半个月,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让这些人了解国家的整体状况。
  这种科普,有助于他们理解皇帝所颁布的各种政策,并在实际行动中选择支持,否则很多人都是盲人摸象,只要有什么人说了开海的不好,便立马跟随着一起说,一点儿不会从国家层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用现代政治术语表述,就是我们的干部要有国际视野和大局观。
  为了能让他们有足够的积极性,这才将赵慎的决定给提前透露出去。
  回到宫里之后,王鏊和杨廷和递了条子进来,
  朱厚照本来就正在考虑赵慎要如何任用,见到杨廷和便问道:“介夫,撤销南赣巡抚的议奏是你所提,正好你们今日都在,说说看。赵慎调往何处合适?”
  杨廷和到了京师参与朝政之后,很快便显现出他头脑清楚,条理清晰的特点,再加上主要的重臣之中,他最为年轻,精力最旺盛,所以越来越受到倚重。
  “启奏陛下。赵中丞巡抚南赣四年,执掌一方稳住大局不是问题,统兵剿匪、缉捕盗贼可见其能力出众,绝非庸臣。但赵中丞自成化二十三年及第后,一直在地方任职,从未到过京师。陛下若欲大用此人,微臣以为……是不是让其在陛下身边熏陶几年?”
  朱厚照略微点头,杨廷和的话有道理。
  有些官员大局观强,知道忠心、知道国策,但不一定有执行力,有些官员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实际政务经验丰富,但有时候朝廷和皇帝真正的用意他们又摸不准。
  能将两者做到统一的,不多,做的最好的,是杨一清。但杨一清这个有些运气成分,便是皇帝的边疆之策和他自己的意见正好统一。
  “先生觉得呢?”
  王鏊拱手,“介夫所言甚为妥当,微臣以为大善。”
  朱厚照用赞赏的眼神看了看杨廷和,“那就调其为刑部侍郎吧。”
  “培训期间,就宣布吗?”
  “当然。不然,这些老夫子听课会听睡着的。”
  王鏊和杨廷和一时无言……话也不必讲得那么直接嘛……
  此事了了。
  王鏊便再进言,“陛下,王守仁进京了。”
  “进京了?”
  朱厚照当机立断,“那你去和他说,要他和你一起南下。其实浙闽总督的事,朝廷也该宣布了。”
  杨廷和在一旁不说话,原先他和梁储关于浙闽总督的位置之争在朝堂上还是初见端倪的。
  这个位置很重要,甚至比待在皇帝身边更重要。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刷存在感其实意义不大,关键是要有所作为。
  皇帝把开海提到了和复套一样的高度,全权负责此事的浙闽总督能不重要?
  不过……也行吧。王鏊亲自任此职位,谁也说不出话来。
  詹秀山的案子在酝酿,浙闽总督的圣旨也即将要发,大明除了这五省之外的其他官员应该都在看着京师这次培训能结出个什么果子……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赵慎的提拔之例近在眼前。
  地方巡抚、三司一定会争第二次的培训名单,除了一些愣头青,应当不会有人要闹到和皇帝辞官的地步,毕竟以往几乎很难看到的晋升希望出现了!
  愿意为他效忠的官员是给出希望——拉拢,一定要反对的其实是箭在弦上,说不定就会刀下见亡魂……说起来,这其实都是皇帝在给海禁开驰扫清障碍。
  再加上派帝师王鏊就任浙闽总督……
  杨廷和偷偷瞄了一眼皇帝,心里想着:真是厉害啊。


第二百七十九章 影响
  时近傍晚,书院里、小河边,复兴楼一天的集中课程终于结束。
  赵慎原先来的时候无人关注,大约也只是打个照面的关系,但皇帝的一句话改变了这一切。
  外省人不提,本省的江西布政使和三司全都追上了他。
  他们都在一起共事过,这个时候赶紧来弥补弥补是正常操作。不要说你自己觉得没有因为哪一件事情得罪过人家。
  官场上,有时候你以为的不是你以为的,很多情况下你得罪了人其实自己还不知道。所以有些为官经验的人都会预防这一点,就是说不管有没有,反正先把关系搞好再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所以真正的江西巡抚袁状,再加上布政使孟域、按察使宗复以及都指挥使贺丰伟不约而同的把晚上安排的其他事撂在一旁。
  赵慎也不是官场的新兵,对这些也是见怪不怪。
  四个人都想邀请他,他只得说道:“倒不如今日由在下坐东,总归都是江西来的,一起聚聚也是平常。”
  巡抚袁状疯狂摇头,“这怎么能行,今日无论如何也不能叫赵中丞破费!”
  “袁中丞,今日我有大喜,如何不能做东?若不嫌弃都到寒舍去,也省得互相争来争去。况且,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几人之间,其实本也不必在意那些虚礼。”
  君子之交淡如水?
  好好好,众人一听这个词,心里都笑开了花。
  这个时候,赵慎其实是有主动权,他说要怎样,一般旁人都不敢太过阻挠。虽然表面上是要客气一下,但只要他确实坚持,剩余四人都会答应的。
  要么谁实在不高兴,那就不要去好了。
  这些东西比较微妙,不过他们能当到这个官位,基本上都是能够知道的。
  其实对于赵慎来说,他也不想在这种时候就一个人独坐家中。皇帝说了这么多话,刑部闵尚书也讲了这么多话,这些话还都很重要,相互之间交流、讨论总归是比一个人要来的好。
  而且他也不能表现得太过孤傲,仿佛皇帝讲了一句话,这些往日的同僚便不入他的眼中似的,这里这么多人,有一点坏名声,马上京中、地方基本就全都知晓了。
  皇帝对他好的印象,大概也很快会被破坏。
  总之各有需求,才能在赵慎租住的院落中相对而坐。
  五个茶杯缓缓的冒着热气,有些京师的小食刚刚买来,此刻也还是热的。随身伺候的婢女端着盘子,上面是五碗小米粥。
  袁状脸色有些变化,其实光是仅从这几碗小米粥都能看出一些端倪。今日招待他们的菜品也没有大鱼大肉,能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
  “素闻赵兄为官清廉朴素,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再想今日陛下和闵尚书说的话,吾不禁心生惭愧,往日里虽说也算实心用事,可不如赵兄多矣。”
  袁状这样讲,孟、宗、贺三人也全都符合,说了一些‘不如赵兄’之类的话。
  赵慎则心说,这帮人改变思路倒是也很快。
  其实无非是为了升官而已。
  怎样容易升官,那便怎样做。否则放在平时,谁会暗示自己不够清廉?
  看来是皇帝的话,让他们也想往这个路子上靠了。
  赵慎笑了笑,这几人很多话已经到嘴边了,他也不必再等下去,便主动问道:“袁兄,还有几位同僚,我们几人都在江西为官,江西情况好了,谁也不会有坏处,江西情况不好,咱们几个谁也落不着好。以前的事现在也不必再提,如今新君登基,中兴大事方兴未艾,正是你我之辈有为之时。所以在下也没什么多的漂亮话,就是一切向前看就好。”
  袁状几人听了不禁觉得赵慎果然不同凡响。
  “说是向前看,不过我们几人大约是没有赵兄这般际遇了。往后赵兄简在帝心,青云直上之时记得我们这些江西的同僚就好。”
  赵慎摇了摇头,“袁兄、孟兄,听了陛下的话,你们还觉得京官比地方官要好?”
  袁状和三司使听了这话顿了一下。
  “陛下以道治天下,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民字,在京师为官和在地方为官,哪一个离民更近?天子身边的近臣不断派至各地,如今陛下又将各地巡抚、三司诏至京师,培训之意有,但提携之意恐怕才是重中之重。换句话说……”
  赵慎陪着笑,“或许在下就此泯然众人,而诸位回去之后用心实事,不日就可大放光彩了也说不定。”
  这是客气话,袁状和三司使不会听不明白。
  皇帝此举之后,各地巡抚、三司应当都会蠢蠢欲动,背后使劲的人不知道多少。现在是开了这个上升渠道不假,但地方官总归是多过京官的,也就是说机会总归是有限的。
  他们如果错过了这次,基本上就是‘落选’的人。
  因为皇帝重新安排的省级官员都是较为欣赏的,往后再提拔肯定也是那些人先来,可他们呢?和皇帝‘四六不靠’,这以后岂不是就等着被解职、然后派往更加不重要的岗位,到时候就此蹉跎一生,大丈夫之志也该到此为止了。
  尤其都指挥使贺丰伟更有这种感觉,他来的时候已经听闻,浙江和福建的都指挥使已经被一道旨意替换。
  能被替换,就是说不重要,还能给你什么好的岗位?
  一个年纪大的回去养老,另外一个中年的扔到南京去养老。
  所以仔细一分析之下,机会是多了,但其实形势更加紧迫了,就这么几次,如果始终轮不到自己,那么后面就更不要想了。
  说起来,那些落在第二、第三批次的巡抚和三司使应该都急坏了吧?
  他们这些在京中的更不可落后了。
  袁状忍不住,先前的客套之后,他便开口道明来意,“赵兄,你我同朝为官、又都在江西,我这个江西巡抚自问,待你还是不错的吧?”
  赵慎应和点头,“中丞哪里的话。中丞待我自然不错。”
  “可你这次是一鸣惊人啊,不到陛下开口,我们四人是一点风声没听到,口风紧是好事,但对兄弟们也没必要那么紧嘛。是不是?”
  赵慎听明白了,大概是人家觉得他提前走通了什么‘路子’,否则一个皇帝怎么会关注到一个小小的南赣巡抚?
  而既然有路子,那干嘛不提前通通气,这样大家也好都有个准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2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2/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