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216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说着,张天瑞指向数支排队队伍中的一人,“少司徒,看那边。”
  人群汹涌之中,有一个女子后面背着一个婴儿,左右两只手还拉了两个男孩,好在两个男孩都已是半大的少年,高一些的卷着袖子倒还像挺会干活儿的人。
  “应是母子三人吧,怎么了?”
  张天瑞有些回忆的神色,“那位母亲来找活儿的时候,身边两个儿子才这么高。”
  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到自己的腰部。
  “本不想收她,因为她又要照顾孩子,怕是顾不得干活儿,但……后来还是收了,眼下两个孩儿长大,也算是熬出头了。”
  ……
  ……
  大儿子有十六了,小儿子十五。姓盛,名字也简单,哥哥三树,弟弟四树。
  他们是顺天府人,父亲死了之后,家里的田产被无良的亲戚夺了去,一个农民之家,稍有变故便是跌落赤贫的境地,当年盛母要饭来的京师,没办法在这里弄了个扛木头的活儿。
  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几年下来虽然节省,但是兜里的钱,还是没有多少。
  如今官府又开始招工,盛母听闻消息,开心的什么也不顾,赶着两个儿子就过来。现在还多了个妹妹家养不起的小女儿,四张嘴,总是要吃饭啊!
  一家人全指着这个,盛母说什么也要跟来。
  “二弟,你骑哥肩膀上,看看前边儿是个什么情况。”
  三树有把子力气,兄弟二人配合无间,一个蹲、一个骑,上去之后看得是清清楚楚。他们身边到处是人头,但在排队的尽头,则是一齐的四张桌子,有人写字儿,边上还扯了块大旗竖着。
  “大哥,看到了,一日三十文,xx无欺!那两个字我不认得。”
  三树抬着头,他也迷糊,认字不是他的擅长,“有三十文就行了,别的不管!四树,咱俩到时候一起,把活儿干漂亮了!给娘亲和小妹买只鸡回去!”
  在明代,考取举人以后,生活就会改善很多,一年大约会有18两白银的收入,称为廪粮,除此外他们还可以教人搞科举,这样每年有30两到50两不等的收入,小康没问题。
  但普通人,例如长工,每年也就7-10两银子,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换算到每天也就是20文到27文之间,所以30文,确实不高,只够糊口,但也没多低。
  至于物价、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物价都很不一样。明朝总体上物价是上涨的,好在正德年间相对还好,这个时期大米一斤大约要5到7文,猪肉每斤要七八文,鱼虾每斤也要七八文。
  到了嘉靖猪肉每斤就要到十二到十五,基本上是翻倍,普通人是吃不起肉了,再之后,百姓就更加苦了。
  原来盛母一个人一天三十文,养三张嘴巴,基本上是半饱不饱。因为除了米、面,人的身体还需要盐、糖等必需品。再者,人不是动物,不仅吃,总要扯几块布做点衣裳吧?这样一来往日的生活多艰辛就知道了。
  现在盛母合计着,家里有三个干活儿的,一天能有九十文,一年就是三十多两银子,这就好多了,甚至还能存点儿,给孩子娶媳妇儿。
  不过就怕……
  边上的一位面相老实的农民也讲了,
  “今年不知道这活儿让干到什么时候,去年到了10月忽然停了。太上老君保佑,今年冬天可别再停了。”
  盛母为了生计,也不管什么女子抛头露面这话,竟也大大方方搭着话说:“是啊,天冷怕什么,没活儿干那才愁人。”
  “娘,不怕的!”四树从大哥的脖子上下来,扳着手指头给母亲计算,“儿子这次听说了,官府要在这里建一个大大的城,要花大钱、请很多人!到时候人人都有活儿干,人人都有饭吃!”
  盛母看着已经十六岁的大儿子,心里嘀咕着:也不能都吃了,要给儿子娶个媳妇儿,给她生个大胖孙子。盛家的香火也才传得下去。
  三树摸摸弟弟的头,又对盛母说:“娘,先把这个名报上。报上了,往后总归是越来越好的。您没听人讲吗?现在是圣君管着。”
  是啊,他们虽然还是穷,但官府招工给了活路,将来也总归是有希望的。有希望就不怕。
  “不过这里要营造什么?”不知谁问了这么一句。
  结果有人哄闹,喊道:“管他妈造什么,只要给钱,墓地老子都给他挖!”
  “哈哈哈!”
  “都别吵吵了,也别挤!”忽然间边上来了个冷脸的士兵。
  四树小孩儿一样的吐了吐舌头,别过脸往大哥的身前躲,但总归是眼睛里是有笑意的。
  ……
  “官府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是给百姓一条活路。”


第二百四十九章 微澜渐起
  顾佐从浙江追缴了一百六十多万两白银,这还不算那些等待被卖的商铺,京师皇城的西南角成天敲敲打打,三教九流进进出出,弄得官怨沸腾。
  皇帝训斥了一些御史之后,递进来的奏疏还是不停。
  朱厚照接连批阅了三份弹劾顾佐的,继续看下去时其实眉头已经皱了起来。
  哪里不对劲……
  他放下朱笔,揉了揉脑袋。
  “陛下,要不歇息一下,一会儿再批吧?”
  朱厚照也不强撑,他明显觉得有问题,只是一时间想不到,而且直觉告诉他是个不小的问题,心里一急,更加焦躁。
  “陪朕,出去散散心。”
  “奴婢这便安排。要不要……再玩蹴鞠?”
  按照一般的习惯,皇帝在情绪不大好的时候会选择释放一下,所以刘瑾有此一问。
  不过朱厚照摆了摆手,“朕觉得有些使不上力气,就走走吧。叫怀古他们过来,练些摔跤给朕瞧瞧。”
  “好嘞。奴婢这就去办。”
  朱厚照摆摆手,他便屁颠儿去了。
  要说这紫禁城的天儿也真是闷人,的的确确也没什么好玩儿的,就连后宫都空旷一片。
  就是张太后倒会玩,在后宫每日召集些宫女玩小牌,换着花样,不亦乐乎。
  朱厚照摸着汉白玉的栏杆,望着接连起伏、红黄相间的紫禁城,他想……换个心情,反正一件事没想明白,就算了,暂时放下,等脑子不那么堵了再想。
  “……卫仲海去了甘肃?”
  梅怀古站在皇帝的侧边,听到低声的这句询问。他点了点头,“已经出发十几天了。”
  擂台上,两个脱了上衣的精壮汉子相互摔打,这是在皇帝面前,输赢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都使出浑身力气。
  皇帝朝刘瑾招了招手,“听周尚文说,这次俘虏了一个特别勇武的蒙古人,传个旨,把人带过来,和朕的这些勇士们比比。”
  众人一听,皇帝这是起了玩性啊。
  梅怀古丹田发力,大喊道:“陛下叫了蒙古人,若是输了,这不仅是丢自己的脸,也是丢大明的脸,可都给我仔细些!”
  朱厚照无奈,“只是摔跤,不要紧张。”
  梅怀古正色道:“咱们是要给陛下挣脸面的人,这点志气要有。”
  “那好吧,今日朕干脆就多待一会儿,好好瞧瞧。”朱厚照看梅怀古红光满面,便想到先前梅府的事,“怀古,怀远伯有没有再去强行娶亲?”
  说起这件事,梅怀古心中还一直有跟刺,他怕皇帝提,又期待着皇帝提……
  “陛下,此事……臣正要解释……”
  “不必解释。”朱厚照是为放松心情,他不想听一些废话,哪怕是煽情的也不要,太加重心理负担了,“那件事来龙去脉朕都知道。不过后面太忙,也忘了去问,没出什么事吧?”
  万一怀远伯是个浑人,那还真是坏事了。
  好在梅怀古摇了摇头,“有陛下圣旨,现在一切都安宁了。不过……”
  “不过什么?”
  “微臣不敢说。”梅怀古跪了下来。
  “梅府和怀远伯的事,就是你不敢说才惹出来的。差点儿还连累了刘瑾。怀古,你没事儿去和尤址聊聊,那个家伙胆子也不是很大,但该说什么话,他会敢说。朕是皇帝,只要你揣着一颗忠心,替朕办事,为朕考虑,有什么是不能说的?”
  “是,微臣糊涂,在心里也憋了这么长久的时间。实在是微臣的两个妹妹,身份低贱,实在不敢叨扰了陛下。”
  朱厚照心中倒升起一丝玩味,“这梅可甲到底生了两个怎样倾国倾城的女儿,怎么?这次又是朝廷哪个勋贵看上她们了?”
  “舍妹蒲柳之姿,哪里敢称倾国倾城。只不过怀远伯之事……京中传闻甚广,且陛下将他禁欲府中,这……实在是……实在是……,就是很易成为市井小民谈资。”
  朱厚照找了个石凳坐了下来,翘起了二郎腿,“你的意思是想说这个法子,粗俗又缺德,还有戏剧性,一般的百姓很喜欢拿来说道说道是吧?”
  “微臣不敢这样评价,不过京中百姓确实所谈甚多,而且怀远伯是朝廷勋贵,能拦住他的除了皇上又能有谁?这样的话,人人也都知道是陛下保护了舍妹。坏就坏在,陛下与舍妹年纪相仿,因而就有谣言传出……陛下,微臣死罪!”
  后面有些话梅怀古不敢讲了。但也猜得到,就是说皇帝看上了他两个妹妹。
  朱厚照张了张嘴巴,他有些震惊,“……谁在,传这个谣言?”
  梅怀古怔怔的讲,“京中百姓都有在说,微臣的几个朋友也在跟微臣说起。”
  “哎。那你的妹妹倒难嫁人了。寻常人家,哪个愿意来趟这混水?这种一不小心就掉脑袋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过此事说来倒是奇怪,朕没有去过梅府,明明白白的没有见过你妹妹。这谣言从何处传起?”
  “谣言本就是胡诌而来,要说从何处所起,却是找不到了。”
  不,
  朱厚照又有那种奇怪的感觉了。
  “怀远伯是朝廷勋贵,梅府在京中也地位超然,与普通百姓相距甚远,要说他看上你两位妹妹,知道的人就更加少了,既然不知道,朕下了旨意令怀远伯在府中禁欲,寻常人怎么就会联想到是与梅府有关联?他那个人平时就好色,为什么不想到是保护张府、刘府,而是梅府?”
  朱厚照摸了摸下巴,还是说是他的错觉呢?
  但他总觉得这事儿好玩,百姓们谈谈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一个好色的人被禁欲,这就是个独立的故事,反正怀远伯本来就喜欢小姑娘。
  可知道怀远伯和梅府有牵扯的能有几人?
  梅怀古听得有些发蒙,这其中难道有什么事不成?
  “……既然知道怀远伯与梅府的事,那么说明传话之人不是普通人,既然不是普通人,就该知道朕没有见过你妹妹。有人,想挑事。”
  皇帝眼神一凛。
  有些事他也差不多想明白了。
  南直隶、浙江、福建,近来都有奏疏呈递,说是顾佐在浙江上下其手,大肆贪墨,甚至把查抄的名画、古玩全都换成一般的再送进宫里,留下那些好的自己收藏。
  如此饱满的细节令朱厚照都有些恍神,所以他才心情不好。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他也在想万一顾佐就是个大贪官呢?
  就像嘉庆皇帝,面对乾隆晚年的官场贪腐,他也大力整治,搞了几个廉政模范,最后一查也是贪官。乾隆自己还特信任王亶望,结果弄出史书上都是笑话的‘甘肃冒赈案’。
  官场上的事尤其难说、尤其难辨,从朱厚照的角度来说,他凭什么就认定顾佐一定清廉自守呢?从情感出发,盲目的相信一个人,其实也是政治幼稚。
  就像他一样信任杨尚义,但是大明骑兵的统帅不能再让他当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2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6/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