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那还有个老将军翘首以盼呢。


第六十一章 宣旨(一)
  “张中允,殿下请您过去。”
  东宫撷芳殿外,刘瑾对着已经想后退的张天瑞说。
  “殿下……殿下要见我?”
  “瞧您这话说得,殿下的旨意我敢乱传?还是请张大人快些过去吧。”
  朱厚照得了许多银子,
  他是太子,不是居家过日子的人,财富对他来说没多大意义,这些钱的用处就在于能用起来。
  其实国家掌握财富这个事情,有好有坏,好处就是国家的财政状况较好,能做些事情。
  坏处就是……一旦遇上比较昏庸的君主,这些财富就会流向私人的口袋。
  就像前文所述由户部尚书叶淇主导的开中盐法变革:将以往由商人将粮食运到边关获取盐引,改为商人直接向朝廷缴纳银子,获取盐引。朝廷有了银子再向边关拨粮拨饷。
  这样做的危害不少。
  而说起来也有一个好处——国家的收入短时间里增加了不少。
  按理说这些钱拿到了应该能做点靠谱的事吧?
  实则不然,根据后来的历史经验看,这个优点也没有了。因为这笔钱被挪作他用,很快就被消耗完了。
  所以说这个大明王朝,就是个满身是病的患者,有时候细想起来脑袋都大,不知道从哪边下手才好。
  但不管如何,朱厚照也要在手中聚集财富、做更多的事。
  先前所虑的学宫之事,便再也拖不得了。
  “臣张天瑞,叩见殿下。”
  “平身,走近点吧,离我这么远干什么?”朱厚照招了招手。
  “喔。”张天瑞提了提衣角,小步往前迈了几下,“殿下,不知召微臣前来有何吩咐?”
  “先前,你关于学宫的论述,我已经看完了。”
  张天瑞有些意外,这么多天过去他以为是石沉大海了呢,没想到殿下还真得看完了。
  “但不知殿下以为臣,写的如何?”
  “还算有些章法。”朱厚照不准备再吓他了,万一再吓出什么好歹,“张先生。”
  “臣在。”
  “如果本宫让你负责筹建医学宫事宜,你可愿意?”
  张天瑞心头激荡,
  脑海里则忍不住想起当日杨廷和离开时和他说的话!
  殿下在等,等的就是有人来替他做这个事!
  一旦做得好了……得殿下的青睐,以后就是东宫太子得用的老人。
  到那个时候,一个小小的中允官可不是他的终点。
  “回殿下!臣愿意!”
  张天瑞又跪了下来。
  看他这番神情朱厚照也露出了微微笑意,并且开起了玩笑,“这个事是要花钱的,你可不能拿了我十两银子办五两的事儿,剩余的五两进了你的口袋。”
  张天瑞听得身体一紧,“此事微臣万万不敢!……殿下,臣胆儿小,多拿的银子带回家,估计每天觉都睡不着。”
  所以说半辈子辛劳,没什么成就,不拿东西,融入不进这个圈子。
  “好。”太子稍作停顿,想了一想,“年后吧。年后开了春,你正式的把这个医学宫给本宫建起来。年前这段时间,你先在京城中选个合适的地段,也找几个老工匠,想想这教人学医的地方要怎么盖。”
  “臣遵旨。”
  现在大明朝又没有房地产开发,建一处建筑物更没那么多的部门要跑手续。所以这事儿理应不难。
  张天瑞几日来一直在想着这事,这时候有些关键要点也就脱口而出的问了,“殿下,但不知这医学宫要建多大的规模,准备招纳多少学子?”
  “往大了建。先以三千名学子的规模来计算。”
  “三千名?!”张天瑞惊了个惊,“要建这么大?这样的话,臣以为所耗不小啊。”
  他哪里知道,朱厚照想的根本就不是医学,
  往后是什么专业都要往里塞的,当然是能大就大。
  “那么就分期建设,第一期以500名的规模控制,先把地方给本宫弄出来。银子的事你不必担心,自有本宫解决。”
  他现在这个年纪,布局教育算是不早不晚。
  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在这个地方,他就是权谋玩儿的再厉害,人心把握的再准确,搞来搞去国家整体国力就是那样。
  反正一亩地就这么多的粮食,一个人工就能干这么点儿活,一匹马一天就跑那么远。遇上治国的人靠谱些,那么分配的就好些,不靠谱的,就闭着眼睛瞎分配。
  所以搞改革、玩权谋,斗一斗那些既得利益者这种治标的法子要采用,
  想办法提高生产力这种治本的法子也要谋划。
  一旦垮过了一道坎,有许多重大问题都迎刃而解,比如说北方的鞑靼问题,到底怎么办?
  九边虽然守得还行,可朝廷为了维持九边,又耗费了多少?
  其实想要真正解决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强大稳定的热武器。
  冷兵器时代,那些游牧民族的武力的确强大。可一旦有了机枪,那些粗犷的汉子很快就会从雄壮魁梧变成能歌善舞。
  因而张天瑞虽然是个不惹人注意的小官,但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太子交给他的差使其实很关键。
  乾清宫。
  弘治皇帝望着已经批了红的圣旨展开了笑颜,
  这道圣旨是传旨给王越,令他尽快启程赶往京城准备任职的。
  “如此,西北可定。朕也就放心了。”
  近来一样、两样的事情都能按照他的心意去完成,这令他开心许多。有的时候就和玩游戏一样,一直能赢自然就有趣,一直被蹂躏自然就无趣,最后就干脆躺下,你们爱咋地咋地。
  “太子呢?今日还未过来?”皇帝转脸问自己身旁的太监,
  萧敬笑着回道:“陛下莫急。按照以往的时间,再有半个时辰,殿下就会过来了。”
  “知道了。这道旨意,你选个人去宣,记住要聪明的。”
  “奴婢明白。”
  萧敬现在的差使也好当多了,毕竟皇帝高兴。
  他这张嘴也似乎比往日更加更加活络些,“奴婢记得弘治九年,王越还上疏陈冤,如今陛下给了他这么大的恩宠,他还不知会激动成什么样儿呢。所以说这将军再厉害,那也得遇着明君才行。”
  说到此处,弘治也是得意,王越那个人是性格傲,可越傲的人,从底下起复,那个反弹的力度就越大。所以说这类人是要敲打着用。想来这次召他回京是恰到好处,他也必能实心报国。
  “朕是觉得,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哪怕有些瑕疵,又能再‘祸害’几年呢?”
  总不至于忽然领了边军造反,其实如果一个会打仗的将军不造反,那大部分的缺点,皇帝都是可以忽略的。
  “人生在世,难得快意,这次朕就成全了他!”
  当年威风赫赫的威宁伯自成化十九年被夺爵除名至今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来他不断上疏陈冤,但再也没有重现过当年的威风。中间有几次反复,但每次都功亏一篑。
  现在,终于要不一样了。


第六十二章 宣旨(二)
  北方的冬天干燥而寒冷,从京城往大名府,一路都是枯败的树木,马儿有时叫唤几声嘴里一吐都是雾气,这实在不是好季节。
  不过一路日夜兼程,大名府总归是越来越近了。
  王越王大人这些日子是难捱的紧,某种程度上,若是京里传来个确定的消息,哪怕是不用他也就是个短痛,却不像现在这样,心悬在这儿,每日被反复折磨。
  说来他那个小孙女王芷也气得他胡子直抖,讲什么太子要是没争赢也好,省得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还要去往西北那种边关苦地。
  这都是从旁人的角度来看的。
  从王越自己的心里出发,他已经等了十五年了。
  “京里有什么消息传来?”王越问他府里的下人。
  “回禀老爷,最新的消息便是上次王鏊上疏一事。”
  “爷爷不要急切。”小孙女在旁边劝道:“太子既然有能说动王鏊上此疏的能力,那爷爷的去留应该很快就会有个结果。左右也就是这十天半个月的事了。爷爷可以反悔的时间……也没剩多少了……”
  王越看小孙女眉眼如画的脸上始终有些忧愁,心中无奈叹息。
  “芷儿,活到你爷爷我这个岁数,其实多活一年少活一年又能有多大的区别?若能纵横疆场,人生快意,哪怕就只有一年好活,也胜过我天天养在这宅子里多活十年。不过……你现在还小,而且还是女子,不能体会到男儿的壮怀与豪迈,倒也正常。”
  “便不提这些,成化十九年后,我多次上疏诉冤,至今因东宫方才有了点希望,所以……”
  话讲到这里,院外忽然有一声震天响。
  “圣旨到!”
  王越闻言一下子从椅子上飞跳了起来,矫健的身姿哪里像个七十的老人!
  那一双虎目精光闪烁,之前与小孙女温言时的慈祥老人也消失不见,反倒像是充满霸气的沙场野将!
  有圣旨,说明此事必成!
  因为若不任用他,朝堂上那些事和他有什么关系,圣旨亦不会来大名府。
  府里也有许多年没有接过圣旨了,但一应准备倒也没有荒废,
  王越携家眷数十人哗啦啦的出了堂屋,跪了一地。
  “罪臣王越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今鞑靼扰我西北,掠我子民,朕慨愤已极,恨不能往。尔世昌王越,才通世务,谋略有奇,特授尔总制官,节制甘、宁、延三镇之兵。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北狄,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钦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