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确认无误,天也应该亮了,李善才会用狼烟的方式来通知近百里之外的唐军,李世民这才会动手。
按照时间推算,那时候天亮不久,铁勒骑兵也差不多就是那时候突然撤兵……总不可能在夜里撤兵吧。
所以,在铁勒撤兵的时候,突厥必然军心大乱,唐军才有破阵的可能。
李善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出了什么幺蛾子,这个幺蛾子倒不是指对面的夷男,而是远在近百里之外的李世民、都布可汗以及夷男那个弟弟利咥灰,毕竟那是李善控制不住的。
对了,还有李靖也有可能出幺蛾子……万一堵住了夷男或者利咥灰,那就操蛋了。
唐军几方的兵力汇集,吃下突厥都很勉强,再加上数万铁勒……真的是有心无力,除非以关内最繁华的京兆打个稀巴烂为代价。
嗯,反正绝不是因为私仇。
想什么就来了什么……其实李善也知道不应该去这么想,墨菲定律啊!
但李善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于是,幺蛾子真的来了。
第一个幺蛾子出现在了泾州。
事实上,这时候的张士贵、韦云起、侯洪涛、段志玄已经率兵抵达安定县,距离岐州已经不远了。
原本他们是准备等着李靖一同出兵的……鬼知道这厮会不会坐视。
但李靖却以兵分两路拒绝……你们带着的都是本部骑兵,都是参加过去年泾州大捷的老人,韦云起之前还在泾州驻守一个多月,当行军迅捷,南下岐州,而我这个主将领主力是要去豳州的,咱们不是一条路啊!
张士贵、侯洪涛又要求调拨兵力,他们四个将领将亲卫算进去,骑兵也不过就千五而已,原州、宁州都是山脉纵横,骑兵的数量不多,就这点还大部分都是段志玄、侯洪涛从鸣沙大营带来的。
但李靖再次拒绝了,他又不会撒豆成兵的法术,能不能捞得到战功,能不能以功抵过,自己手里这六千余骑兵是关键,怎么可能调拨出去呢?
双方僵持了很久之后,韦云起还不怎么,但张士贵、侯洪涛、段志玄已经忍耐不住了,昨日斥候回报,武功周边,唐军与突厥、薛延陀联兵大战,胜负还不知晓,但探明唐军主帅乃是魏嗣王李怀仁。
这三个人要么是李善的结拜兄弟,要么是李善亲卫头领出身,要么是数次在李善麾下的旧将……现在时间才是关键,虽然只有千五兵力,但只要骚扰敌军后阵,就能有效的缓解唐军的压力。
于是,昨晚张士贵冷着脸怼了李靖一句,连同为一脉的张公瑾都不搭理,与韦云起等将领摸着黑南下泾州,一路向南,驻足安定。
换一句话说,如果张士贵、段志玄天亮后率骑兵迅速南下,如果夷男撤兵的速度稍微慢一些,很可能会在岐州境内撞个正着。
到那时候,眼见数以万计的胡骑,张士贵不可能不遣派斥候回报李靖。
武功县城头,李善在沉默的等着斥候回报,旁边的人也都保持着沉默,只有马周偶尔牢骚几句。
一旁的苏勖瞥见弟弟苏亶出现在不远处,悄然走过去低声道:“无需担心,铁勒必然退兵。”
苏亶有些迟疑,“那……”
苏亶的意思很明显,既然敌军要退兵,那这位魏嗣王为什么不歇息,摸黑在这儿苦苦熬着?
苏勖懒得解释这些,退兵不过是小事,关键是夷男退兵之后的那些。
挥手将弟弟打发走,苏勖就站在那儿,时而凝视不见五指的黑夜,时而看向在灯笼照射下依稀可见身影的李善。
从头到尾只有短短七天的时间,期间还发生了不少的意外,苏勖却是亲眼看见这位比自己还要小上六七岁的青年百般设计,虽背地里破口大骂,但明面上却是从容应对……挫敌锐气,阵前叙话,拖延时日,再到劝退薛延陀。
如果这一战能得手,那李怀仁的名望将会臻至顶点,就算是太子殿下也难掩其光芒。
苏勖心里有些不太好的感受,他突然决定,应该与李善说些什么,以及向太子殿下隐瞒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天亮了!”
听到马周的声音,苏勖这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天边已乏现鱼肚白。
从渺不可见到渐渐扩大,从鱼肚白渐渐红润,虽尚现身,但光芒已然刺人夺目。
有人搬了个胡凳来,李善坐下后依旧沉默的等待着,适才斥候回报,夷男的确选择是撤兵西退,但速度并不快,似乎是在提防……当然是提防李善不守信用,突然出兵偷袭,显然昨日阵前叙话之前的唐骑突袭给夷男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和心理阴影。
李善略为松了口气,但他不知道的是,距离他北侧一百多里外,张士贵、韦云起、段志玄、侯洪涛已经率千余骑兵狂驰南下。
而就在这天蒙蒙亮的时候,另一个幺蛾子,也是彻底改变这场战事走向的幺蛾子出现了,出现在了泾阳县东侧十里处的大营中,那是夷男弟弟利咥灰率领的万余铁勒骑兵的营地。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意外的选择
李善前世在网上看到这么一种书法,古典经济学,也可以被称为“空想神学”。
因为,一切都需要在最完美状态下进行,所有人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规矩或者逻辑。
说到底,以己度人……我守规矩,所以所有人也都要守规矩。
这一次,事后的李善发现自己也有这么点意思,因为他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完全以自己换位处之的思维方式来做选择,而没有去考虑当事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就与古典经济学实际上在市场中无法得到验证一样,总有很多人会以各种恶样的理由来打破规则,不守逻辑。
李善没有考虑到利咥灰这位夷男胞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在最关键的时刻,利咥灰做出了让李善没有想到的选择。
按照李善与夷男谈妥的细节,利咥灰应该在看到狼烟之后再动手……当然了,李善也知道利咥灰八成不会真的动手,溜之大吉的可能更大。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李善要确认夷男是真的退兵,而夷男顺水推舟,也希望以此来保证弟弟能顺利的脱身……狼烟点起,唐军必然猛攻,目标只会是突厥,利咥灰脱身就方便多了。
但利咥灰不这么想,在夜间接到夷男侍卫的通报之后,他考虑了整整一个晚上,最终红着眼睛决定提前跑路……夷男传递给他的信息压根就没有配合唐军反戈一击,只是撤兵而已。
利咥灰的选择很大程度在于,薛延陀的万余骑兵被安置在了泾阳县的东侧十里处,这差不多是战线的最东侧了……换句话说,是距离撤退路线最远的区域。
一旦薛延陀撤兵,那就要绕过泾阳、高陵、云阳的突厥大营,从北侧穿过,再沿着泾河往西北方向穿插,绕的路不少,而且肯定会被发现……所以利咥灰才会选择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立即撤兵。
这对于薛延陀来说,是益处多于劣处的,利咥灰能给夷男带回更多的兵力。
这对于大唐来说,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李善那边是帮不上忙了,这时候就要看已经卸甲多年的李世民还能不能保持当年的水准了。
而这对于突厥,对于都布可汗来说,是如丧考妣。
天蒙蒙亮的时候,大量的火把已经在泾阳县东侧点燃,无数的胡人翻身上马,绕过了泾阳县,穿过了高陵县,再从云阳县的东侧绕过……骚乱不可避免的开始蔓延开来。
利咥灰是真心只想着撤兵而已,完全没有去偷袭突厥的企图,但万余骑兵,几万根马蹄敲击着地面,如同重鼓一般的轰鸣声,让一路上的每个突厥营地都惶恐不安,都骚乱起来,所有人都陷入了震惊和惊惶。
在天色未明的时候,突然身边出现数以千计的骑兵,任何人都会陷入惊慌中,都会手足无措。
当位于高陵县外王帐内的都布可汗被侍卫叫醒之后,呆了半响一跃而起,咬牙切齿的骂道:“夷男,夷男!”
都布可汗反应很快,利咥灰身为夷男的弟弟,不可能随意撤兵,肯定是夷男的命令。
其实都布可汗也想撤兵了,事实上他已经开始做准备了,事实上他准备天亮后试探着再攻一次,没有机会就宣布撤兵……最后的攻击也是为了确保撤兵的安全。
原因也非常简单,昨日数万大军一整日的猛攻,唐军守御严密,骑兵时常从两翼突袭,都布可汗一点便宜都没占到,即使是派出偏师试图绕道袭扰,也没能取得什么效果。
再次遣派执失思力却音讯全无,也不知道是被扣住了还是被砍了脑袋,显然对面那位秦王,如今的大唐太子李世民是铁了心要硬碰硬了。
而且昨日午后,部将劫掠粮草时候,位于京兆北侧的三原县、华原县都烧掉了粮草,黄昏时分又在同官县附近遇到了大股唐军……同官位于京兆、坊州边界处不远,虽然只是步卒,但兵力却不少,至少六七千士卒。
都布可汗立即判断出这应该是延州道南下支援的兵力,再不走,搞不好真的要被唐军包饺子了。
但都布可汗没想到的是,利咥灰居然抢在自己前头跑了!
“不对,不对!”都布可汗只觉得身上凉飕飕的,额头泌出大滴大滴的汗珠,“夷男……是李怀仁,是李怀仁!”
虽然没有任何线索和证据,但都布可汗非常怀疑,薛延陀的退兵很可能与李善有关系。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大事不妙了……这意味着夷男很可能与李善联手。
利咥灰是真的退兵?
会不会是沿着泾河往西,与夷男汇合,甚至与唐军联兵堵住自己的退路?
都布可汗一时间头都有点晕,“快,调拨兵力……”
如果薛延陀真的在这时候与大唐结盟,前后夹攻的话,那泾河边就是自己的埋骨之所,都布可汗已经在心里大恨自己没有当断则断。
在知道大唐内乱平息之后,自己就应该立即选择退兵的,却非要试图捞点好处甚至逼着大唐低头,以至于落到如今的境地。
都布可汗的手都有点发颤,他努力稳了稳心神,正要开口的时候,突然耳朵动了动,似乎听到了些什么。
浑身的血液在那一刻似乎都僵住了,片刻后血液沸腾着冲入了大脑,都布可汗疾走几步,一把拉开了帘子。
大股的寒风扑面而来,风中夹杂着大片的雪花,武德九年的第一场雪终于降临了。
但都布可汗似乎感觉不到寒意,他瞪大眼睛绝望的看见远处。
被骑兵冲散的后再被一一劈倒的士卒,十几个侍卫躲避着洒来的箭雨却被侧面杀来的数骑冲垮。
背上空空如也被驱赶着狂奔的战马,肆意投掷的火把,以及已经被点燃后冒着黑烟的帐篷。
闪亮的刀光时不时在火光的背影中出现,横扫竖劈的马槊轻而易举的将帐篷扫倒,然后毫不留情的驱使战马踩踏上去。
火光映射着天空中飘飘扬扬的雪花,哀嚎、哭喊与死亡出现在每一处。
都布可汗如坠冰窟,唐军竟然这么快,已经杀到自己眼前了。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破
不得不承认,在选择时机这一点上,李世民可能是天下第一人。
浅水原一战,李世民命部将坚守防线多日,摇摇欲坠之际,亲率骑兵侧击大破西秦,一举平定关内道、陇右道。
之后的柏壁、虎牢、洛水等关键战事中,李世民同样是坚守不出,截断对方粮道,然后再行决战。
在什么时候选择出击,这是一门学问,宋金刚前脚下了决定退兵,后脚就被李世民撵着屁股追杀,窦建德前脚召臣子、大将议事,后脚李世民就下令冲阵……李世民在这方面有着敏锐的天赋。
当斥候回报对岸突厥营地各处骚乱的时候,已经与诸多大将做好准备的李世民做了一件他经常做,部将幕僚都懒得劝阻的事……呃,也就凌敬冷着脸劝诫。
嗯,毕竟凌敬只是听说过,但没亲眼见过……李世民率十余个亲卫居然亲自渡过泾河去查探军情了。
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哪个都想劝阻,当年你是秦王,如今是你太子啊!
但他们最终都没开口,因为他们都心里有数,劝不动的!
习惯性作死啊!
李世民渡过泾河之后,很快就确定了……数处突厥大营都在骚乱,决计不会是诱敌,应该是薛延陀那边出了状况,因为骚乱是从东边的薛延陀营地开始往西传的。
天还没有完全亮,在这种时候……不可能是都布可汗在诱敌,不然很容易导致全军的大乱。
虽然还没有看到传递来的狼烟,但李世民很快就下了决定,重鼓出击,七千骑兵分别从三处渡过泾河,从三个方向,以三种角度发动了突袭。
如同是在刚刚点燃冒着黑烟的木头堆上浇了一桶汽油,火势猛地涨了起来,担任前锋的程咬金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成建制的抵抗,轻而易举的连续摧毁了两个营地。
后续接替的李客师,以及另两个方向的长孙顺德、樊兴、张琮等将领也都没有遇到什么强硬的抵抗……似乎突厥人已经接受了失败的事实,只想着逃命。
三个方向的攻击分别针对的是泾阳、高陵、云阳,虽然相隔的少则七八里,多则十余里,但实际上相互的距离并不远,而且有着共同的目标,位于高陵县的突厥主营地。
主营地比其他营地也好不了太多,集合起来的王帐兵在外面扛住了程咬金的前锋,但樊兴、郑仁泰、安元寿率两千唐骑恰巧赶到,从侧翼杀入营地,将王帐兵的屁股戳了个稀巴烂,都杀到都布可汗的帐外了。
没法打了,实在没法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