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54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且勉力加餐,明日当遣名医登门调养。”李渊:“那弘大觉得怀仁可任何职?”
  裴世矩瞄了眼李世民,突然想起来在讨论如何安置李善这个话题上,好像秦王始终没有开口呢。
  “出征前,邯郸王原出任司农卿,得陛下信重而节制北衙禁军。”裴世矩笑吟吟道:“回朝修养,不如先领原职?”
  李世民嘴角微不可见的动了动,这只老狐狸还真有一手啊,李善回京如何安置,他与几位心腹幕僚也不止讨论一两次了,房玄龄、凌敬不置可否,而长孙无忌与杜如晦都希望李善能再度执掌北衙禁军。
  如果李善能得以节制北衙禁军,那不管对东宫实际的压制,还是维系弹压长安局势,甚至对天策府来说,都是有利的,但这个建言不能由自己提出。
  现在好了,裴世矩举荐李善复职……李世民不可避免的警惕起来。
  原本李世民计划是从平阳公主那边入手……但现在裴世矩抢在了前面,只怕三姐不会开口了。
  实际上李渊也的确不可能让李善复职,这不是因为李善的能力,而是柴绍在各个方面都无可挑剔,没道理刷下去,更何况平阳公主还在这儿呢。
  其他的事,平阳公主都会给李善撑腰,但现在只能闭上嘴巴,一方面是因为现在节制北衙禁军的是自己的丈夫,另一方面她也不知道李善接下来的打算。
  其他人都闭上了嘴巴,倒是李建成有些蠢蠢欲动,但裴世矩递过去一个眼神让这位太子安静了下来。
  裴世矩有些无奈,如果自己现在指李善依附秦王,只怕太子反而觉得自己因私费公,如果是天台山一战之前,李建成还有可能信,只要裴世矩不要脸面将李德武的事捅出来。
  但现在……儿子侄儿都死在了华亭,裴世矩即使再捅出李德武这件事,以此指李善依附秦王,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了,毕竟从明面上,李善与秦王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系。
  韦挺、魏征那几个和李善交好的肯定觉得是自己因为私仇,借助太子意欲复仇。
  “那就暂且搁置,等怀仁回京再说。”李渊觉得李善可能会有些打算,那个青年向来料事于先,前年回朝前八成就选定了司农卿这个职务。
  但李渊兑现了三个月前的诺言,册封邯郸王李善为嗣王爵,虽然与郡王、国公一样都是从一品,但名分上要高半级,只比亲王低。
  换一句话说,全天下的成年人中,也就李渊与其三个儿子的地位比李善高……毕竟李渊其他的儿子虽然也都封了亲王爵位,但都是小屁孩。
  与此同时,李渊命众宰辅共议,为李善选号……单字王。
  一般来说,单字王都是亲王,郡王都是双字号,比如淮阳王、任城王、淮安王等等,但在本朝,单字郡王也是有先例的,一个是赵郡王李孝恭,另一个是燕郡王罗艺。
  如果李善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诚惶诚恐的谢绝李渊的好意,毕竟在原始空中,李孝恭后来在贞观年间改封为河间王,而罗艺更是脑袋早早就被砍下来了。


第九百八十章 影响(上)
  唐朝沿袭前隋三省六部制,前隋的隋文帝杨坚是个出了名的大独裁者,他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才能与精力管理着庞大的帝国,并且使国家繁荣昌盛。
  可惜杨广继承了杨坚的野心和独裁,也继承了杨坚部分的能力,但却没有继承杨坚那无与伦比的自制力,这直接导致了隋朝的二世崩塌。
  因为两任帝王的这种独裁,所以,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其实只是个名义,因为杨坚、杨广都不需要中书令给予处理朝政的建言,也不需要甚至反感门下省侍中对皇权的天然制约。
  所以,实际上中书省、门下省真正参与到实际的决策中,是从唐朝才开始的,在武德年间,皇城内诸多官衙中,最为繁忙的是尚书省,但下设官员最多却是中书省,甚至他们的手能直接伸到六部去。
  毕竟是在年节时分,皇城内空荡荡的,刚刚议事完出了宫城的杨恭仁漫步进了门,笑着对堂内唯一的官员说:“怀仁要回朝了。”
  “甚么?”今天特地赶来的清河县公崔信有些诧异,但随即脸色微变,“受伤了吗?”
  “可能吧,毕竟名义上是负创患病,自请回朝修养。”杨恭仁宽慰道:“但看平阳公主神色,应无大碍……正好回朝迎亲。”
  崔信嘴角咧了咧,转而问道:“今日可需拟诏?”
  “多有县公、县候晋爵,也有将校散官升迁,不过要等到战事完结之后。”杨恭仁嘿然说:“但陛下命中书拟诏,郭孝恪调任灵州总管,陇州长史杨则晋陇州总管。”
  崔信微微蹙眉,郭孝恪还是被调任了,不过调任灵州总管,等于是直接调到正准备攻伐梁师都的大军中,取而代之的是陇州长史杨则。
  这两道调令颇为耐人寻味,既给秦王留足了面子,毕竟让郭孝恪直接参与接下来的战事,但也没让东宫占到什么便宜。
  这一次李渊也算是和稀泥吧,但大家都心里有数,以往和稀泥一般是太子处于下风,陛下拉偏架,但这一次是秦王处于下风,陛下……呃,还是拉偏架。
  顿了顿,崔信笑着说:“听怀仁提及,杨则文武双全,理政、领军均有方。”
  崔信听李善说过他与杨则关系很不错,甚至在天台山一战之后,李善留在陇州的棉花都是托付给杨则了,后面脱籽,制作棉花都是在汧源县完成的,之后才送回长安制作棉甲。
  “怀仁谬赞了。”杨恭仁笑呵呵的,他也没想到,秦王、太子相争,好处却落到了弘农杨氏头上,杨则虽然不是观王房子弟,但毕竟也是弘农杨氏出身。
  今日议事反正又不是什么机密,杨恭仁一五一十的说给崔信听,在这个时代,世家子弟之间的来往从来不是以官职高低为标准的,说起来弘农杨氏最近十几年颇为风光,但根基哪里有清河崔氏厚重。
  “单字号嗣王?”崔信咽了口唾沫。
  “江国公属意赵,毕竟馆陶、邯郸均为赵地,裴相属意魏,取春秋魏武卒之勇。”杨恭仁有些羡慕,不管是赵还是魏,都是好的不能再好的封号了,比这还要好的也就是秦了……总不能让李世民退位让贤吧。
  崔信正要再问个详细,门外进来一人。
  杨恭仁诧异问道:“殿下这是……”
  进来的是平阳公主,虽然她常年进出皇城,但向来不入三省六部,今日却进了中书省。
  “观国公。”平阳公主略略点头,看了眼崔信,才继续道:“怀仁来信提及,这两年草原雪灾不止,常有饥荒,此战之后,突厥与其他胡族或会借道凉州,还请观国公提防一二。”
  杨恭仁点点头,叹道:“不比往昔,如今淮安王领陇右,在下也难以为力。”
  杨恭仁入唐后就身居高位,以门下省侍中的身份出任过凉州都督,在凉州击退突厥来犯,威望极高,武德六年回朝出任中书令,但仍然遥领凉州军务。
  但最近两年,草原上很多部落难以忍受严酷的气候,也为了躲避突厥的苛待,南下在凉州一带,又因为淮安王李神通总领陇右道军务,导致凉州有半脱离朝廷控制的趋势,杨恭仁也已经无法控制凉州的军务了。
  平阳公主虽然只是拉开话题,她来中书省是来找崔信的,但这几句也不是瞎扯淡,的确是李善之前在信中提及的……李神符、李神通这对同胞兄弟,都曾经不止一两次独当一面,但兄弟两都很废材,都曾经被敌方生擒活捉。
  平阳公主与杨恭仁讨论凉州军务,一旁的崔信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在百泉县,李善曾经提起过,解决朝中夺嫡事,有一个前提……不能让突厥或者梁师都占了便宜,万一被兵临城下,那整条船都要翻了,坐在哪个位置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今李善拿下了萧关,只要没有意外,突厥很难再通过原州南下,想逼近长安,不可能走河东,只可能两条路线,其一是最直接的秦直道,从五原郡一路南下,通过朔方、统万,再通过延州,直插关内腹地。
  但突厥走这条路的成功几率其实并不大,毕竟大部分区域都是黄土高坡,还有横竖山脉,突厥骑兵很难展开队列……这本来就是秦始皇专门为了向草原输入兵力打造的直道。
  其二就是陇右道,这是最可能的方向,破凉州、秦州,绕过六盘山所在的原州、会州西侧,斜向杀入陇州、泾州,能立即威胁到长安……李善怀疑历史上渭水之盟那一战,颉利可汗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现在总领陇右道的淮安王李神通……实在让李善放心不下来,这位仁兄不比他兄弟李神符强,几乎是每战必败,就在几个月前跟在任瑰屁股后面捡便宜,结果吃了大亏后一路抱头鼠窜回了陇右,差点将罗艺扔给了突厥。
  崔信有些惴惴不安,自己那个未来女婿在山东折腾完了去河东折腾,现在关内也折腾完了,难道又要去陇右折腾?
  这时候平阳公主已经与杨恭仁寒暄完了,后者出了门,平阳公主看向崔信,平静道:“今日前来,是想借崔公一物。”
  “甚么?”
  “其实是令媛的。”平阳公主冷笑道:“记得怀仁赠其颉利可汗的马鞭?”


第九百八十一章 影响(中)
  拟好诏书之后,崔信出了中书省准备回家,心里有些堵,全长安都知道平阳公主与李善之间的关系……就在前段时间,平阳公主为了李善,还在临湖殿内拎着马鞭将大放厥词的罗阳抽了一顿。
  但没想到,自己也会受到这种压力……虽然崔信知道这不可能是李善的指使,平阳公主只是担忧,但这如何不让他心里不快呢。
  刚开始听到平阳公主要借那根马鞭的时候,崔信还挺快意的……你李怀仁还真觉得全天下没人管得了你?
  但平阳公主接下来看似无意问了句……询问什么时候迎亲。
  崔信刚开始还愣了下,去年议定是今年二月请期,五月正式迎亲,难道李家没有告知平阳公主吗?
  不太可能啊。
  但崔信很快反应过来了,这是平阳公主在给李善撑腰呢……只是他不太清楚为什么平阳公主会在这时候给李善撑腰。
  平阳公主在离去之前还提了句,五月已然入夏,长安城酷热难当……这明显是在提议提前迎亲。
  “拜见清河县公。”
  “凌公。”崔信回了一礼,笑道:“今日怎的也入城了?”
  凌敬笑吟吟道:“殿下召见,有意补凉州总管。”
  “噢噢,适才观国公与平阳公主还在商议此事,凉州总管出缺已近三年了。”崔信随口道:“在百泉县怀仁也提及。”
  “正是怀仁担忧,故殿下有意,本欲请调郭孝恪转凉州。”凌敬苦笑道:“现在要另择良将了。”
  崔信想了想,“这个人选不太好找,需熟知北地,更要与诸多胡族打交道。”
  “待得此战之后吧。”凌敬点头道:“约莫是灵州军或代州军中挑选。”
  “这倒是,怀仁旧部中倒多有适合的。”崔信顿了顿,小声道:“适才平阳公主来了一趟……问起何时迎亲,还提及或可提前迎亲。”
  几个月前,在李善自请领军出征的前夜,崔信与女婿有一席坦诚详谈,也终于确认了李善早就投入秦王麾下……之后崔信当然能确定,早在山东战事还没结束的时候,凌敬就通过李善的关系进了天策府,而凌敬在李善身边也必然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提前迎亲?”凌敬略有愕然,但随即就笑道:“不碍事,但凭心意,五月可,提前亦可。”
  面对崔信投来的疑惑眼神,凌敬不得不压低声音解释道:“平阳公主殿下之前可是不知情的……现在约莫是猜到了些。”
  “猜到了……”崔信恍然大悟,“难怪了,难怪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出了朱雀门,凌敬要回日月潭,崔信上了马车回家,一直到马车停在家门口,他才隐隐约约想通了……没办法,总不能让凌敬把事情掰碎了解释吧。
  平阳公主之前应该是不知道李善的政治立场的,而同时也认为我这个岳父同样也不知情……所以平阳公主可能是最近才猜到李善投入秦王麾下,所以才会在这时候站出来为李善撑腰,生怕自己因为李善被卷入夺嫡事会拖延迎亲甚至悔婚。
  换一句话说,李善并不希望平阳公主夫妇卷入夺嫡事,想到这儿,崔信也不禁在心里感慨,李怀仁这个女婿万般不好,但有一点,重情义。
  “甚么?”张氏有些惊讶,看向换了常服的丈夫,“提前迎亲……据说尚未收复灵州、会州。”
  “怀仁自承负创患病,请回朝修养。”崔信端起茶盏抿了口,眉头一皱,“用的什么水!”
  “井水,雪水都送到小院去了,女儿天天跟着朱娘子学点茶。”张氏随口解释了句,又问:“信中不是说并无大碍吗?”
  “怀仁那厮又不懂品茶……她倒是与未来舅姑处得好!”崔信没好气的哼了声,“的确并无大碍……你与朱娘子、长孙嫂嫂商议,定个日子。”
  “正月肯定不行,那就二三月?”张氏试探问了句,奇怪道:“为何要提前迎亲?”
  “为何?”崔信嗤笑道:“有人怕为夫悔婚呢!”
  “悔婚?!”张氏柳眉倒竖,“谁敢悔婚?!”
  看妻子这模样,崔信很是无语……之前白菜还没被拱的时候,自己对李善很是欣赏,实在是少见的少年英杰,而妻子却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等定亲之后,自己看那厮是左看觉得烦,右看觉得更烦,反倒是妻子越看越喜欢,认定这个女婿了……崔信觉得自己如果要说句悔婚,妻子怕是要和自己上演全武行了。
  “没人悔婚。”崔信想了又想,实在是没办法解释,“反正没人想悔婚!”
  怎么解释?
  难不成和妻子说,女婿早就投靠秦王了,而我也已经知道,而平阳公主误会了,觉得我可能会因此悔婚?
  张氏哼了哼,“朱娘子都住进来好几个月了,更何况怀仁此次大败突厥,收复原州……”
  总而言之,这样的女婿天上没有地下无双,崔信懒得听这些,心想平阳公主对李善还真没话说……如果不是怀仁堪称名将,军功累累,更兼诗才无双,而自己与秦王也有些瓜葛,自己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悔婚。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崔信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儿奴啊,养了十多年的小白菜已经认准了那头猪了。
  “噢噢,对了,今日陛下命众宰辅议号。”崔信打断道:“怀仁回朝后会晋嗣王,而且是单字王。”
  “单字王?”张氏眼睛一亮,她也是世家女,祖上是大名鼎鼎的留侯张良,自然知道单字与双字的区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4/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