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31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的确如此,李道宗、李靖两位初唐名将,都是以谨慎闻名的。
  长孙无忌突然问:“若是不协,或可外出?”
  “出镇洛阳?”房玄龄犹豫着看向李世民,这个选择其实已经提出来很久了。
  李善好奇的看着沉吟不语的李世民,回忆史书好像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
  但李善心想,如果有朝一日,李渊真的允许李世民出镇洛阳……不管太子、齐王那么怎么想,但至少李世民是无比失望的。
  出镇洛阳,那就意味着李世民是不可能以正常的手段入主东宫了……或许在原时空中,就是因为这件事,才让李世民最终下定了决心。


第七百一十九章 人选
  星夜灯火,李善被早早摇醒,嘴里发着牢骚,这一世没了手机铃声夺命,却还要半夜起床,真是夭寿。
  这是武德七年最后一次朝会,李善昨日倒是想住在延寿坊,虽然家具、院子都还没有完工,但也勉强能住人了。
  可惜因为是今年最后一次朝会,大量外地官员入京觐见,代州自然也来人了,左武卫将军薛万钧想做个和事佬,化解李善、段志玄之间的冤仇。
  李善对此没什么兴趣,也不想与段志玄碰面,万一到时候闹起来……自己可是打定了主意最近一段时间修生养选,绝不惹事生非的!
  都已经保持了快两个月了,李善准备让凌敬看看,自己真不是惹事的人!
  李善打着哈欠上了马车,夜间还是不要骑马的好,万一摔了不是闹着玩的,几十个亲卫前后牵着马打着灯笼护佑。
  进城之后,李善提着灯笼融入宛如火龙的人流,不时与人打几个招呼。
  “怀仁。”
  “道玄兄。”李善与关系最为亲近的李道玄站在角落处,小声说:“不会真的是襄邑郡王吧?”
  “轮得到他吗?”李道玄嗤笑了声。
  这些时日,关于在关内道备兵的事基本已成定局,虽然李世民已经下定决心冷眼旁观,但动作还是要有的,据说秦王在两仪殿先后举荐曹国公李世绩、任国公刘弘基。
  李世绩堪称名将,但在唐初武德年间在山东几战都有点惨,不过今年平定江淮颇有战功。
  颉利可汗大败之后,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如今与淮安王李神通屯兵陇右道,以备突厥来犯。
  刘弘基虽然不在天策府任职,但却是公认的秦王府一脉嫡系,当年在晋阳据说与秦王“出则连骑,入同卧起”。
  而东宫这边贼的很,也不去跟秦王府一脉争夺灵州道行军总管这个位置,而是守住了灵州总管襄邑郡王……不管从资历上,还是从爵位上,李神符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未必够格,但副职是绝对够格的。
  但这样一来,宗室郡王出任副总管……总管就不太可能选择李世绩、刘弘基这样的国公了,之前灭西梁、抚岭南、定江淮诸战,实际的主将是李靖,但名义上却还是以赵郡王李孝恭为首。
  所以,在李神符基本上肯定出任灵州道行军副总管的前提下,有资格出任主将的……不说其他的,至少得是个郡王爵。
  比如赵郡王李孝恭,比如任城王李道宗,比如邯郸郡王李怀仁,再比如身边的这位跃跃欲试的淮阳王李道玄。
  其实,就是李神符本人也有可能直接出任主将……毕竟是担任过河东道行军总管兼并州总管的。
  李善瞄了眼李道玄,小声说:“反正小弟是不愿意掺和的……弃代州总管回朝就是为了养伤,外面是好了,但内伤未愈啊。”
  “呸!”李道玄啐了口,远远眺望朱雀门,嘴里小声说:“昨日去了承乾殿,不过二兄似乎另有他意。”
  当然另有他意思,李世民作势举荐,实际上就等着东宫摔个大跟头呢……李善一边心里吐槽,一边说:“道玄兄还是别掺和的好,去年在河东,你与襄邑王也有点……”
  去年李善在马邑突遭突厥,要不是提前让李道玄守御雁门关,八成李神符那厮就要出幺蛾子了……两人一度闹得挺大,最后李神符悻悻的回了太原。
  这时候,朱雀门开,在御史的高声传报中,武德七年最后一次朝会拉开了序幕……与平时的朝会相比,程序更为繁琐,规模更加宏大,但在李善看来,完全是在作秀。
  后世总是将皇帝上不上朝作为是否勤勉的标志,但实际上,朝会是所有环节中性价比最低的一种,唐初处理政事,自有三省,若要群议,要么是在两仪殿,要么是在临湖殿……再到贞观年间,李世民还弄出了个政事堂。
  按部就班的入门、等候、上殿、再等候一系列程序后,李善面无表情,实际上早就神游物外了……琢磨的还是灵州道行军总管这件事。
  淮阳王李道玄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因为李世民已有决策,另一方面李道玄与李神符去年有些过节。
  同样的道理,李善也不可能……李神符被赶到灵州去,其他人心里未必有数,但他本人是知道的,很大程度是因为李善……虽然并不是李善把他赶走的。
  不说这些,仅仅是因为刘世让,李神符对李善都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感……刘世让此番大败突厥,进爵宜阳郡公,李神符气的牙根痒痒。
  赵郡王李孝恭更不可能了,虽然后来被证明是诬告谋反,但曾经手握大权,控制除了陕东道大行台之外,黄河以南区域的李孝恭如今只是个宗正卿,一旦放出去,一个不好心存怨意,真的谋反……这个锅谁都背不起。
  李善在脑海中逐一排除,赵郡王不行,淮阳王不行,自己也不行,如今的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还是不行!
  其实李道宗是最合适的……因为如今代州已兴,雁门已固,又有名将代国公李靖镇守,河东军事部署其实已经逐渐北移,李道宗在并州无用武之地。
  但之前李道宗任灵州总管,李渊让其与李神符互掉……如今一转头,李道宗杀个回马枪,骑在李神符的脸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合适。
  前面裴寂正在宣读诏书……约莫就是些如今天下太平,共贺新春之类的套词,李善在心里想,东宫或许会直接将李神符推上主将的位置,或许也会用一员资历足够深的大将出任主将。
  秦王一脉的将领出任主将,李神符为其副手……确实不妥,但如果主将是东宫这边的人手,李神符未必不肯出任副手。
  但还有一种可能。
  李善的视线落在了最前方的一个高瘦背影上,如果以地位论,能让人无话可说的人选还有一个。
  齐王李元吉。
  真的会是李元吉吗?
  李善微微摇头,不管是史书中给自己的印象,还是这一世的观察,李元吉不像是这种工于心计的人。
  而且建言在关内道备兵的是裴世钜……这只老狐狸已经投入东宫门下,不可能为齐王做嫁衣。
  关于这个人选,李善与凌敬曾经长谈过好几次,两人都判断,还是李神符的可能性最高,东宫举荐其为副职,目的只是在排斥秦王一脉的举荐人选。


第七百二十章 这次不能怪我!
  等朝会结束之后,李善很认真的考虑,半个月之后的正月初一,自己需不需要请个病假。
  一般来说,唐初武德年间,有三种朝会。
  其一是最常见的朔望朝参,即每月的初一、十五……今日就是十五朝参,因为是今年最后一次朝参,所以礼仪齐备。
  其二是每日朝参,不过李渊算不上一个特别勤勉的帝王,并不是每日都要上朝的,事实上,平日除了朔日、望日之外,早朝的次数很少。
  其三就是元日的大朝会,也就是除夕第二日,正月初一。
  大朝会最为隆重,需要有“大陈设”,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到时候皇帝御舆以出,接受群臣客使朝参礼贺。
  先是皇太子献寿,次之上公献寿,再次中书令奏诸州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户部尚书奏诸州贡献,礼部尚书奏诸蕃贡献,太史令奏云物,侍中奏礼毕,然后中书令又与供奉官献寿……
  平时的朝会从凌晨五点左右持续到上午九点,今日延迟到了中午十一点,大朝会……都可以喝下午茶了!
  是真不怕饿死人啊!
  李善看看时辰,都不准备回司农寺了,让赵元楷回去招呼一声,待会儿直接去东山酒楼……今晚搞团建!
  今天拖延的太久了,早就准备好的廊下食都凉了,朝臣们纷纷拥拥的走出承天门,承天门大街上人头耸动。
  “噢噢,安德郡公。”李善与一位约莫三十岁出头的中年人打着招呼,“前几日在平阳公主府碰见了令郎,小小年纪就好文采呢。”
  这位中年人是中书令杨恭仁最小的弟弟杨师道,在李道宗之前出任灵州总管,数败突厥,去年初调回长安,出任吏部侍郎。
  “邯郸王过誉了。”杨师道笑吟吟道:“若论文才,何人能与足下相较?”
  虽然曾经闹出过齐王妃杨氏与朱氏的破事,但因为李善在朝中地位的晋升,以及李善与杨恭仁长子杨思谊的交情,所以两家关系相当不错。
  在诸位宰辅中,对李善最为友善的是门下侍中陈叔达,其次就是中书令杨恭仁。
  “各有所长。”正巧在一旁的温彦博笑道:“怀仁需推敲,而景猷有捷才。”
  几人都笑了起来,李善推敲的名声早就流传开了……如果让他即刻吟诗,那是肯定不行的,现在坊间都传闻,邯郸作诗,若不适意,宁可焚毁也不流于外间,所以现世的诗作无不惊艳。
  而杨师道心思敏捷,每每宴饮之际,几乎是提笔立就,为人称道。
  “待得大郎略长,倒是要请邯郸授艺。”杨师道啧啧道:“文武双全者多矣,如足下这般,实在罕见。”
  “过誉了,过誉了。”李善苦笑连连,心里却在吐槽,你那个儿子……还是算了吧!
  其实李善刚刚穿越而来不久的时候就见过杨师道的儿子,那是武德五年的元宵节,不少贵妇来东山寺上香……主要是被各式灯笼以及灯谜引来的。
  当时杨师道没来,但其妻子长广公主来了,还带来了她与杨师道生的儿子杨豫之,当时牵着杨豫之的手的是永嘉公主。
  站在高处的李善感慨,真是脏唐啊!
  很多年后,长广公主病逝,居丧期间,杨豫之与姨母永嘉公主勾搭成奸,最终被永嘉公主的夫婿窦奉节捉奸在床,五马分尸。
  李善如今在长安人脉颇广,但少登门造访,能随意出入的只有平阳公主府,在那儿他见过不少宗室女,对那位永嘉公主是敬而远之,如今这位还没出嫁呢。
  不过,李善倒是和长广公主谈得来,一方面是因为年初东山寺母亲朱氏与齐王妃杨氏闹起来的时候,是长广公主解的围,而且站在朱氏这边。
  另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禁苑殴斗,赵慈皓被乱马踩踏,胸腹重创,是李善冒险出手救回来的,而赵慈皓的哥哥赵慈景是长广公主的第一任夫婿。
  一个多月前,赵慈皓还托了长广公主来说情呢……赵慈皓和赵元楷都出身天水赵氏,还好长广公主是个拎得清的没答应。
  闲聊了一阵,杨师道低声道:“授华亭县令。”
  “多谢安德郡公。”李善有点意外,他只是看前面人多,自己又要等赵元楷去召集人搞团建,闲聊几句而已,没想到杨师道会说起张文禧的长兄张文禧的任职。
  虽然是武城张氏子弟,但一出仕就是县令正职,即使是五姓七家子弟也少有的……隋唐时期的县令,可不是明清的七品芝麻官可比的。
  显然,杨师道说起此事……无非是在告诉李善,这里面是看了你的面子的。
  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逝,随即李善呃了声,“华亭?”
  如果没记错,华亭是松江的别称吧?
  “此华亭非彼华亭。”温彦博笑道:“三国陆逊出生华亭,爵封华亭候,但安德郡公说的华亭是陇州华亭县。”
  “噢噢噢噢!”李善干笑了几声,还真不知道居然还有个华亭县呢!
  陇州隶属于关内道,李善琢磨了下,这个位置倒是有点危险啊……接下来几年关内道很可能成为主要战场,而且主要集中在灵州、原州、会州、肃州一带,而陇州与原州、肃州都接壤。
  回头去找张文禧问问,反正要等到正月开朝之后才能下发公文……而吏部基本就是姓杨的。
  中书令杨恭仁兼任吏部尚书,而杨师道出任吏部侍郎……隋唐时期,六部侍郎是只有一位的,没有左右之分。
  几个人正聊着呢,看前面人都散开了,才缓缓往前踱步,李善还邀请两位一起去搞团建呢,却听见前面一片嘈杂声。
  人群中,一个略带尖锐的声音正在叱骂,被骂的是两位中年官员。
  李善眼睛微迷,轻声道:“那是何人?”
  “武水县公李孟尝。”温彦博皱眉道:“天策府属官,赵郡李氏子弟。”
  李善立即想起来了,就是这厮与驸马都尉段纶在芙蓉园干了一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1/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